叶绿素荧光分析在研究植物光抑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信号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信号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应用在自然环境下,植物生长发育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
其中,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等造成的逆境,是影响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植物的逆境响应机制,并尝试寻找适合的手段来检测植物的应激反应。
叶绿素荧光信号是一种应用广泛、操作简便、无侵害的技术,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植物逆境响应研究中。
一、什么是叶绿素荧光信号?从化学结构上来看,叶绿素是一种具有唯一中心原子镁的大环结构有机分子,主要存在于植物叶绿体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光合色素。
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中心原子镁吸收光能后激发到高能态,再通过多个叶绿素分子之间的共振转移传递能量,使得光合作用能够进行。
然而,当叶绿素分子处于高能态时,部分激发能量会以荧光的形式重新释放出来,成为叶绿素荧光信号。
叶绿素荧光信号的含量和特征可以反映植物在不同环境下光合作用的状态和调节机制。
二、叶绿素荧光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应用1. 叶绿素荧光对光合作用的反映植物受到逆境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光合作用的受损和调节机制的改变。
叶绿素荧光信号可以反映出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利用和分配情况,其含量和特征可以反映出电子传递过程中的限制和失衡情况。
例如,气温过高会加速叶绿素分子的退激发速率,导致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无法充分利用,使得叶绿素荧光含量升高。
此时,观测植物的叶绿素荧光信号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植物在高温胁迫下的光合作用状态和适应机制。
2. 叶绿素荧光对植物营养素状态的反映植物胁迫过程中,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和分配都会发生改变。
叶绿素荧光信号可以反映出植物叶片中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状态。
例如,胁迫下氮素利用率下降,会导致叶绿素荧光水平的升高。
通过检测叶绿素荧光,可以获得氮素利用率的启示,为实现高效施肥提供指导。
3. 叶绿素荧光对应激响应的反映植物胁迫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诸如氧化损伤、光合机构受损、激素代谢失衡等问题。
叶绿素荧光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光合作用是生命活动中最为基础的过程之一,是植物通过气体交换和能量变换,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叶绿素是一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物质,其荧光也成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叶绿素荧光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机制。
一、叶绿素荧光的基本概念叶绿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中的色素,其主要功能是对光能的吸收与转移。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固定化合物的能量。
然而,当叶绿素分子所吸收的光子能量超过其转化能力时,叶绿素分子就会处于“激发态”,并通过荧光辐射的形式重新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这种释放出的能量就是叶绿素荧光。
二、叶绿素荧光的特点及其测定方法叶绿素荧光的波长范围一般在640-750nm之间,其中680-690nm范围内的荧光波长用于反映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效率。
当叶绿素处于“激发态”时,其荧光发射光谱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与其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因此,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能够得到很多光合作用的信息,例如叶绿素的含量、光合作用的活性以及光合速率等。
目前,常用的测定叶绿素荧光的方法主要包括激发-发射光谱法、快速叶绿素荧光波动法和冷光源法等。
其中,快速叶绿素荧光波动法被广泛应用在光合作用研究中。
这种方法利用一个高速、高灵敏度的质谱仪,对荧光强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可以精确地测定荧光波动的特征。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获取光合作用反应链中的信息,进而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
三、1.检测光合作用的活性叶绿素荧光可以用于测定光合作用的活性,因为其荧光发射强度与光合作用的活性有很大的关系。
典型的情况下,光合作用的活性取决于其吸收到的太阳光能和其转化为生物物质的能力。
通过测定叶绿素荧光,可以检测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体内能量的流动和最终耗散,从而揭示光合作用的实际效率和转化效率。
此外,利用叶绿素荧光还可以评估不同物种对光合作用适应性的差异,有助于农业植物育种和种植品种的筛选。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植物生长观测方法。
它可以在不对植物造成任何伤害的情况下,实时地观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状态。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植物生长研究、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方面。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叶绿素分子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荧光信号,来反映叶片的光合效率。
这种荧光信号可以通过特殊的摄像设备,即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来采集。
通过对采集到的荧光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光能利用率等多项指标,从而揭示植物生长状态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植物生长方面,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对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效率观测。
利用叶绿素荧光成像仪可以在植物生长中实时地观测其光合作用的运作情况。
通过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对植物进行观测,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和需求,为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
二、对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进行监测。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对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进行监测,从而判断不同的生长阶段、生长速度等。
这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育种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指导地面管理、育种选材等方面的工作。
三、对不同生物模型进行生长动态分析。
除了对植物进行观测之外,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对其他生物模型的生长状态进行监测。
例如,可以将该技术应用于对微生物、食品发酵过程等生物模型进行生长动态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生物系统的生成规律和规律变化,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总之,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广泛、多样化的特点。
通过该技术可以实时地观测不同生境下植物的生长状态,从而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生长阶段等内容。
这对于农业生产、生物育种和环境监测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因此,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alysis, CF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物学研究的非侵入性、快速、准确的技术手段。
通过测量光合作用中叶绿素荧光的特性,可以获得植物生理和生化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光合效率、光抑制程度、损失机制等。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已经在植物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过程,而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活性的直接反映。
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如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光量子产生率(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等,可以评估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并揭示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调节机制。
其次,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可用于研究植物的抗逆性。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逆境胁迫,如高温、干旱、盐碱等。
这些逆境胁迫会影响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进而降低植物生长和产量。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不同荧光参数的变化,如非光化学淬灭(NPQ)、非光化学猝灭(qN)等,评估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适应能力,有助于筛选和培育抗逆性较高的植物品种。
第三,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叶片退化过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测量荧光参数的变化,如初级光化学光谱(O-J-I-P曲线)、最大劲度光化学效率(Vj)、ABS/RC等,评估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和叶片衰老程度,为优化植物的生长环境和调控光合作用提供依据。
最后,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监测和生态系统研究。
环境污染物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活性的影响是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不同荧光参数的变化,如荧光上升动力学曲线(Fs)和最大荧光高度(Fm’)、电子传递速率(ETR)等,评估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将绿色植物或含叶绿素的部分组织如 叶 片、 芽、 嫩枝条、 茎或单细胞藻类悬浮液放在暗中适 应片刻, 然后 在 可 见 光 照 射 下, 植物绿色组织会 发出随时间 不 断 变 化 的 微 弱 的 暗 红 色 强 度 荧 光 信号, 这个过程 称 为 叶 绿 素 5 荧 光 诱 导 动 力 学, 这个 现 象 在 !)(! 年 由 德 国 P5LJGONQ04CGHA 教 授 发现 的, 又 称 为 P5LJGON 效 应。 目 前 叶 绿 素 荧 光 动力学技术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一项热门 技 术, 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科研, 尤其在鉴定 评 价作 物的耐逆境能 力 如 耐 旱 性、 耐 寒 性、 耐盐性等方 面的应用越 来 越 多。 本 文 在 分 析 叶 绿 素 荧 光 动 力学原理的基础上, 综述了近年来叶绿素荧光动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陈建明 ! , 俞晓平 ! , 程家安 %
% (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浙江 杭州 (!&&%! ; 浙江大学 应用昆虫学研究所, 浙江 杭州 (!&&%))
摘
要: 概述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以及近年来叶绿素荧光 动 力 学 在 植 物 抗 逆 生 理 研
究中的应用, 包括植物对光抑制、 低温、 热、 水分和盐碱、 营养、 病原菌侵染等各种环境因子胁迫的反应。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环境因子胁迫; 植物抗逆生理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0(#+(# 1’+#)’(0 ’+ )"# 0)/2. *, %".0’*&*3’($& -#4 0%*+0#0 *, %&$+)0 )* #+5’-*+6#+)$& 0)-#00#0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Fm’-Fs
Fs
Fs为照光条件下产生 的稳态叶绿素荧光, 因为照光下,部分反 应中心关闭,所以荧 光发射较高。
t
Fo
M -脉冲调制光 S- 饱和脉冲光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
Fm’: 光适应下最大荧光(在作用光下用饱和脉冲光测定)。 Fo’: 光适应下最小荧光(在作用光下用脉冲调整光测定)。 Fs : 为照光条件下产生的稳态叶绿素荧光。
Handy PEA
PEA
常用荧光参数及其意义
Fo: 初始荧光,是PSⅡ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时
(经过 充分暗适应以后)的初始荧光产量。
当反应中心失活或者遭到破坏时,Fo上 升。因此,可以用Fo变化来反映PSII反应 中心的失活状态
Fm :最大荧光,是PSⅡ反应中心完全关闭时
(强光照射后)的荧光产量。
用连线激发式荧光仪测定的荧光诱导曲线
Relativ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1 .2 1 .0 .8 .6 .4 .2 0 .0 100 101 102
b' c'
O
K
J
c a ( a ')
I
P
b
103
104
105
106
107
T im e ( μ s )
连续激发式荧光仪有:Handy PEA, PEA,Pocket PEA, PEA Senior, M-PEA 等
.3
(C)
.2 0 50 100 150 200 250 NaCl (mmol/L)
.9 (A) .8 .7 qP .6 (C)
.7 .6 .5 ΦP39;/Fm' .6 .5 .4 .3 .2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Tem perature ( o C) (B) (D)
叶绿素荧光分析在研究植物光抑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其生长和代谢对人类的食品、医药和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叶绿素作为植物中的重要色素,则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键。
因此,如何准确地掌握植物中叶绿素的分布和代谢过程,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生物学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段。
首先,为了更好地理解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不得不先简要了解一下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基于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荧光信号,通过专业相机等设备将荧光信号转换为图像。
而在荧光成像技术中,荧光成像指探测叶绿素在光照下出现的荧光信号,在探测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信号强度和时间。
这些荧光信号可以通过荧光成像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和记录,并转化为图像,从而形成可视化的数据信息。
其次,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例如,通过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植物中的叶绿素含量和PSII (Photosystem II;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系统第二个过程)功能状态,进而研究叶绿素的分布和代谢过程。
同时,通过检测叶绿素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分析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例如其可以监测光合作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同时也可以用来研究植物在环境变化下的应激反应情况。
此外,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还可用于植物农艺性状的研究,例如套袋处理对苗圃欧洲红松幼苗光合作用和光渗透性的影响。
其还可以用于研究植物叶片形态学和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调节作用等。
利用荧光成像技术,可以更精准地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分析和监测。
综上所述,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物学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和代谢的本质,还可以为植物农艺性状的变异性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未来,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素荧光分析在研究植物光抑制中的应用摘要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的探针,叶绿素荧光分析具有测量准确,获得结果迅速,反应灵敏的优点。
该试验通过测量fv/fm在80 min内的恢复情况研究强光对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光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阳生植物fv/fm在40 min左右会基本恢复活性,而阴生植物即使到80 min也不能恢复。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fv/fm;光抑制
中图分类号 q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48-01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是植物重要的基础代谢。
光合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净化空气,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恒定;其次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另外它在理论和实践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荧光是指物质吸收光能后,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回到基态所发出的光,荧光的波长较长。
当叶绿素分子吸收荧光后,由基态跃迁到不稳定的激发态,会释放能量回到基态,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1]。
正常情况下,叶片发射的大部分荧光来自光系统ⅱ(psⅱ)的叶绿素a[2]。
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后主要有3个可能去向,即推动光合作用、转变成热散失和以荧光的形式发射出来,可以通过荧光变化来探测光合作用和热耗散情况。
随着便携式荧光测定仪的出现,叶绿素荧光分析具有迅速、灵敏、可以定量测定、对植物无破坏、少干扰的特点,
是室内光合基础研究的先进工具以及室外自然条件下诊断植物体
内光合机构运转状况和分析植物对逆境响应机理的重要方法
[3-4],而且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时不需任何生化分离步骤,将叶片放在仪器上即可迅速完成[5]。
荧光分析中最常用的参数有初始荧光(fo)、暗适应后最大荧光产量(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照下最大荧光产量(fm′)、给定光强下稳态荧光(fs)、光照下光系统ⅱ的有效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npq)。
fo是暗反应时psⅱ反应中心均处于开放时的荧光强度,其与叶绿素浓度有关,与光反应无关。
fm为充分暗适应后的最大荧光,此时psⅱ反应中心全部关闭。
fv反应qa还原情况,受qa还原程度和其他可能耗散能量的途径等因素影响。
fv/fm是一个重要的光反应参数,反映psⅱ反应中心的最大光能转换效应。
fm′是光照下打开饱和脉冲时得到的最大荧光产量[2]。
一般fm′1[2]。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矿质元素、温度等。
目前,光抑制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研究的热点,当叶片吸收光能过多,不能及时利用或耗散时,植物就会遭受强光胁迫,引起光合能力降低,发生光抑制[7],其显著特征是psⅱ光化学效率降低,fv/fm和光合碳同化的量子效率降低[8],主要原因是产生活性氧使光反应中心受损。
暗适应后打开饱和脉冲测得的荧
光参数fv/fm代表psⅱ的量子产量。
正常叶片的fv/fm为0.75~0.85,照光后量子产量降低,重新暗适应后又会有阶段性的上升[6]。
光抑制引起的fv/fm降低在几十分钟到几小时内通常是不可逆的,因此可以观察其在80 min内的恢复情况,而且可以比较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暗恢复情况。
该试验根据某些参数变化研究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抗性中的应用,探明强光和热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试验材料为室外栽培的月季(阳生植物)叶片和室内盆栽鸭跖草(阴生植物)叶片。
仪器为fms-2便携式调制荧光仪。
1.2 试验方法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片用同样的强光处理一段时间后暗适应,测量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
由于强光源往往散发出大量的热,因此在做光抑制处理时要防止叶片受热。
试验步骤如下:首先从室外采集月季叶片和从室内采集鸭跖草叶片,将叶片用湿滤纸包住(防止干燥)在暗中或非常弱的光照下适应1 h,以测量正常的fv/fm作为对照;暗适应结束后,将叶片放入培养皿中加水盖盖,用强光(2 000 μmol/m2·s)处理20 min;叶片经强光处理后,用湿滤纸包住,在非常弱的光下分别适应2、5、10、20、40、80 min后,再测量fv/fm[6]。
2 结果与分析
强光胁迫引起植物光合作用光抑制的现象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其中psⅱ光化学效率(fv/fm)是度量光抑制程度的重要指标。
从图1可知,阳生植物月季叶片和阴生植物鸭跖草叶片经强光处理后fv/fm都会降低,但鸭跖草叶片的下降幅度大,表现出强的光抑制,月季叶片在40 min左右基本恢复活性,而鸭跖草叶片的fv/fm即使到80 min,恢复程度也很低。
光抑制的恢复程度用暗恢复40 min 时fv/fm的降低程度来表示[6],阳生植物月季的光抑制程度为13.5%,阴生植物鸭跖草光抑制程度为16.3%。
3 结论与讨论
光合作用效率对植物的生长、产量和抗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可据此判断植物生长状况和抗逆性强弱。
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各反应过程密切相关,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通过荧光参数反映出来。
阳生植物月季叶片在强光下的光抑制程度较阴生植物鸭跖草叶片的低,说明阳生植物比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抗光抑制的能力。
这可能是阳生植物长期在较强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驯化和繁殖演变
的结果[9]。
照光后psⅱ的量子产量降低,由于fv/fm反映的是暗适应状态下psⅱ的量子产量,强光导致的fv/fm的不可逆说明光抑制直接作用于psⅱ反应中心,导致部分psⅱ反应中心失活,使fv/fm 降低,也有可能是热耗散增加,导致fv/fm降低[6]。
4 参考文献
[1] 王宝山.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4-72,92-97.
[2] 周蕴薇,刘艳萍,戴思兰.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鉴定植物抗寒性的剖析[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5):945-949.
[3] 孙年喜,宗学风,王三根.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大学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2):389-396.
[4] 巩擎柱,吕金印,徐炳成,等.水分胁迫和种植方式对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5):83-87 .
[5] 孙群,胡竟江.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78-81.
[6] ulrich schreiber.德国walz中国技术服务中心[m].韩志国,译.上海:泽泉科技科技有限公司,2004:3-29.
[7] 贾虎森,李德全,韩亚琴.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0,17(3):218-224.
[8] 武维华.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7-148.
[9] 李平,李晓萍,陈贻竹,等.低温光抑制胁迫对不同抗冷性的籼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0,14(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