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2.4自然灾害
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课件新新人教

A因是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2.为了有效解决洪涝灾害问题,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修建水库 B.建设海绵城市 C.退耕还湖 D.南水北调
关闭
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输送到缺水的北方、西
北地区。
关闭
D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完成第3~4题。
第4题,春旱最易发生在华北平原。 D
关闭 关闭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5.我国南方地区的持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台风、洪涝 B.火山、地震 C.雾霾、沙尘暴 D.滑坡、泥石流
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D
解析
关闭 关闭
答案
1
2
3
4
5
6
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
二
三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 自然环境 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
成 资源破坏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 叫做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主 要有 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等,地质灾害主要 有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等, 山区 发生地质灾害的频 率较高。
3.图中所示的某气象灾害是( )
A.寒潮 B.沙尘暴
关闭
C.春第3旱题,春D.季洪,华涝北平原降水量小,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形成春旱;春
季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华北平原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用水量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蝗灾 蝗灾:蝗虫爆发性繁殖引起农业严重受损。
活动2:
结合以上各种自然灾害的认识 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哪句话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包含 哪两个条件?
1.自然灾害两大条件
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 对人类造成破坏性影响
小结
自然环境 异常变化
长时间降水异常 偏少甚至无降水
蝗虫爆发性繁殖
自然属性
对人类有 不利影响
政府行为
灾前准备
我国建设一大批 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 时,能够及时供应救 灾物资。图为山东省 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 工作人员在整理救灾 物资。
政府行为
灾 时 救 援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 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图为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 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在废墟上搜救。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
CONTENTS
CONTENTS
常见的自然灾害
活动1:
观察以下图片, 辨认分别是哪种自然灾害。
洪涝
长时间连续降水或短时间高强度降水, 造成低洼地 被淹没, 设施被冲毁等。
干旱
干旱:长时间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造成农作物 减产, 人畜饮水困难等。
寒潮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现象。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形成灾害。
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D )
A. 寒潮
B. 地震 C. 洪涝 D. 车祸
2.下列现象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C )
A. 地震
B. 滑坡 C. 台风 D. 泥石流
3.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 .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 地震是指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 D.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4自然灾害》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本章节内容丰富,案例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媒体报道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自然灾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其成因。
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防范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实践操作法:教授学生一些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
3.准备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的方法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场景,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灾害有什么了解?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在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和互救?”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 课件 (共3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 课件 (共3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bd93392aeaad1f346933f83.png)
泥石流
在坡度较陡的沟谷 中形成的饱含石块 和泥土的特殊洪流
流舟 曲 特 大 泥 石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 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 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截至2010年9月7日,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557人,
田秀屿区沿海登陆
7、“8·12”陕西山阳滑坡灾害 8、北方地区夏伏旱灾害 9、10月4日,第22号台风“彩虹”过境两广 10、11·13”浙江丽水滑坡灾害。
你能从以上材料中,体会到“频发”吗?如何体现?
3.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①原因 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②表现 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 第一课时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主学习:阅读P54,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 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 然灾害。
2、完成P55活动1
3、自然灾害分为哪几种?各包括哪些灾害? • 气象灾害: 洪涝、台风、干旱、寒潮
自然灾害不仅分布广,
而且频发。我国是世界上 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 国家之一。
归纳
二、自然灾害特点:
1、种类多 2、分布广 3、频发
2015年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4·25”西藏地震灾害(受尼泊尔地震影响 )
2、5月中下旬江西福建等地洪涝风雹灾害。 3、6月初湘鄂黔等南方地区洪涝风雹灾害。 4、 6月下旬四川等地洪涝风雹灾害。 5、 “7·3”新疆皮山6.5级地震灾害 6、 8月8日,第13号台风“苏迪罗”在福建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案例和数据,使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防范意识。
本节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灾害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有所了解,但不够系统。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自然灾害的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学会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
2.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防范自然灾害,提高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自然灾害2.防范措施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自然灾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各种灾害的成因分别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这些灾害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不同灾害之间是否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自主探究:同学们看得很仔细,书中有文字和图片资料,但是估计大家对灾害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借助随处每个人手中都有的手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真实的一线灾区拍摄的视频。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自然灾害爆发的场景,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灾害。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
通过看图分析,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现在大家就来看一下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作自然灾害。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优质课件(共35张PPT)

第四节 自然灾害
预习: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我国的自然灾害有什么特点? 4.怎样防灾减灾?
2013年10月7日受台 风“菲特”影响, 浙江余姚遭遇新中 国成立以来最严重 水灾
你知道我国经常发生的灾害有哪 些吗?它们都会造成什么危害?如 何去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5.阅读图文资料,问答下列问题。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如下:
读图归纳,完成下表:
自然灾害 洪涝 干旱 台风 主要分布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形成原因 该地区降水集中、丰富。 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 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地处我国高原、山地与丘陵、平 原的过渡地带,坡陡谷深,破碎松散 的岩石遇上暴雨天气或冰雪大量化, 就会产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东部沿海 1、地震多发生于________ 和西部 ____地区,这些地区 多位于_______________ 板块交界或断裂 地带。 2、泥石流和滑坡多发生在 中部山区 _______ ,这里生态环境 脆弱 ____ ,地表植被 破坏严重 。 ________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2、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 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 阅读材料 2010年我国的自然灾害 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 7 844人,紧急转移安置1 858.4 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 742.6万公 顷,其中绝收面积486.3万公顷;倒塌房屋273.3万间,损坏房屋670.1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 339.9亿元。综合判断,2010年是近20年来 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其中青海、甘肃、云南、四川、陕 西、吉林、新疆、江西、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灾情较为严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2-4 自然灾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2-4 自然灾害》一. 教材分析《2-4 自然灾害》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及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深入理解还不够,特别是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成因。
2.自然灾害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课堂讲授法:教师对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自然灾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好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PPT,用于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如地震、火山、洪水、台风、干旱、滑坡等,以及它们的成因和危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使学生对自然灾害有更全面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14
x
19
评价园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 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5.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常 见
气象灾害: 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自
然
灾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
害
2021-2-14
x
7
水污染
洪涝
寒潮
火灾
交通事故
冰雹
泥石流
滑坡
干旱
台风
水土流失 地震
2021-2-14
x
8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台风
泥石流、滑 坡
东南沿海 地势第二阶梯
2021-2-14
x
9
2021-2-14
x
10
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区 洪涝 长江中下游地区
干旱
华北地区
形成原因 该地区降水集中、丰富。
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台风
东南沿海
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 减弱以至消失。
泥石流、 地势第二阶梯 滑坡
地处我国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 渡地带,坡陡谷深,破碎松散的岩石遇上暴 雨天气或冰雪大量融化,就会产生滑坡、泥 石流等灾害。
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图为
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
害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2021官-2-兵14 在废墟上搜救。
x
15
地震的预防
2021-2-14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 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 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 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 角。
x
16
泥石流的预防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 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 坡上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
2021-2-14
x
1
情境荟萃
情境2
2021-2-14
x
2
情境1 干旱 洪涝 寒潮 台风
2021-2-14
x
3
情境2 滑坡 泥石流 地震
2021-2-14
x
4
情境3
2021-2-14
x
5
图释导学
概念 分布 防灾减灾
2021-2-14
x
6
自然灾害概念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021-2-14
x
12
灾害的防控
灾害的防控
防灾减灾
地震的预防
泥石流的 预防
2021-2-14
x
13
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 在多个方面一直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 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 等灾害。图为我国东部海域的一 张热带风暴卫星云图。
2021-2-14
x
11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也是世 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阅读材料
2010年我国的自然灾害 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 7 844人,紧急转移安置1 858.4 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 742.6万公 顷,其中绝收面积486.3万公顷;倒塌房屋273.3万间,损坏房屋670.1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 339.9亿元。综合判断,2010年是近20年来 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其中青海、甘肃、云南、四川、陕 西、吉林、新疆、江西、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灾情较为严重。
2021-2-14
x
17
梳理归纳
概念分类
自
然 灾
分布成因
害
防灾减灾
2021-2-14
x
18
评价园地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D ) A. 寒潮 B. 地震 C. 洪涝 D. 车祸
2.下列现象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C) A. 地震 B. 滑坡 C. 台风 D. 泥石流
3.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B ) A .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 地震是指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 D.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为防御自然灾害,
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
工程。图为北方地区为
防御风沙灾害而营造的
2021-2-14
防护林。 x
14
防灾减灾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 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 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 供应救灾物资。图为山东 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工 作人员在整理救灾物资。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
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
B. 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要出门
C.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D. 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2021-2-14
x
20
评价园地
6.阅读图文资料,问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 川县(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处)附近发生8 级以上地震,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截至2009年5月25 日10时,共遇难69 227人,受伤374 643人,失踪17 923人,直 接经济损失达8 451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 响最大的一次地震。
2021-2-14
x
21
评价园地
6.阅读图文资料,问答下列问题。 资料二:“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中国主要地质灾害 的分布”图如下:
2021-2-14
x
22
评价园地
(1)读图归纳,完成下表:
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
洪涝 干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该地区降水集中、丰富。 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