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润滑和冷却系统
冷却系的工作原理

冷却系的工作原理冷却系统是车辆引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引擎的温度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以确保引擎能够高效运转。
冷却系统通常由水泵、散热器、风扇、水箱、冷却液和管道等部件组成。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传导和自然对流的物理原理。
当引擎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没有冷却系统来散发这些热量,引擎很快就会过热而损坏。
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引擎产生的热量带走,保持引擎的温度在一个安全范围内。
其次,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冷却液来实现的。
冷却液首先通过水泵被抽送到引擎周围,吸收引擎产生的热量,然后流入散热器。
在散热器中,冷却液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出去,然后再被泵送回到引擎周围,循环往复。
同时,风扇的作用是在慢速行驶或怠速状态下增加空气流动,增强散热效果。
另外,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了冷却液的特性。
冷却液通常是一种抗腐蚀、抗冻和抗沸腾的混合液体,它能够在不同温度下保持稳定的物理性质,以确保引擎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得到有效的冷却。
最后,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也需要注意保持系统的密封性。
冷却系统中的管道、连接件和密封圈都需要保持完好,以防止冷却液泄漏,影响冷却效果。
同时,冷却系统的冷却液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其良好的冷却性能。
总的来说,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冷却液、热交换和保持密封性来实现的。
只有当这些方面都得到有效的保障,冷却系统才能够正常工作,确保引擎的正常运转。
因此,对于车辆的冷却系统,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船舶主机-5

2.液体静压润滑
在某些机械的轴承中,由于转速太低,负荷太高, 或者运动不连续,因此很难“自然”地形成完整的楔 形油膜。这时可采用液体静压润滑方式,即从外部向 摩擦表面供给有一定压力的滑油,借助滑油的静压力 产生油膜以平衡外载荷。让一个或几个进油孔通至压 力区中一定形状的油槽中,用滑油的静压力形成油膜 把轴颈浮起来。十字头轴承常采用静压润滑,由一个 专设的高压滑油泵产生高压油。
3.混合润滑
摩擦表面上同时存在着液体润滑和边界润滑 (称半液体润滑)或存在着干摩擦和边界润(称半 干摩擦)都叫混合润滑。在柴油机中多指前者,如 气缸润滑即属此类。
5.1.3 润滑的方法
1.人工润滑 这种方法是用人工将滑油定期加到某些摩擦表面,如摇臂 轴承、气阀导管、传动杆接头等。这种方法简单,但耗油量大, 费工,不能保证良好润滑。 2.飞溅润滑( Splash lubrication ) 这种方法是利用曲轴,连杆大端等零件在高速旋转时的飞 溅作用,把连杆大端两侧溢出、刮油环刮落和冷却活塞后掉下 来的滑油溅到某些摩擦部位。一般用于油道输送难以达到或承 受负荷不大的摩擦部位,如气缸套、凸轮、齿轮等,中高速筒 形活塞式柴油机的气缸套润滑一般都采用飞溅式润滑。 飞溅润滑不需要油泵,但对机件的润滑不能控制,润滑效 果较差,耗油量大,滑油容易氧化与变质。
第五章 船舶推进装置

第五章船舶推进装置第一节船舶推进装置的传动方式船舶推进装置按传递到螺旋桨功率方式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直接传动直接传动是主机动力直接通过轴系传给螺旋桨的传动方式。
在这种传动方式中,主机和螺旋桨之间除了传动轴系外,没有减速和离合设备,运转中螺旋桨和主机始终具有相同的转向和转速。
它的主要优点是:(1)结构简单,维护管理方便。
只要安装时定位正确,平时管理中注意润滑冷却,一般不会出现大问题。
(2)经济性好,传动损失少,传动效率高。
主机多为耗油率低的大型低速柴油机。
螺旋桨转速较低,推进效率较高。
(3)工作可靠,寿命长。
因此普遍应用于大、中功率的民用船上。
其缺点是:整个动力装置的重量尺寸大,要求主机有可反转性能,非设计工况下运转时经济性差,船舶微速航行速度受到主机最低稳定转速的限制。
二、间接传动间接传动是主机和螺旋桨之间的动力传递除经过轴系外,还经过某些特设的中间环节(离合器、减速器等)的一种传动方式。
根据中间传动设备的不同,又可分为只带齿轮减速器;只带滑差离合器和同时具有齿轮减速器和离合器三种。
它的主要优点是:(1)主机转速可以不受螺旋桨要求低转速的限制。
只要适当选择减速比,就可使主机的转速适应螺旋桨的转速要求。
(2)轴系布置比较自由。
主机曲轴和螺旋桨轴可以同心布置也可以不同心布置,以改善螺旋桨的工作条件。
(3)在带有倒顺车离合器的装置中,主机不用换向,使主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管理方便,机动性提高。
(4)有利于多机并车运行及设置轴带发电机。
间接传动的主要缺点是轴系结构复杂,传动效率较低。
这种传动方式多用于中小型船舶以及以大功率中速柴油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为主机的大型船舶。
近年来由于动力装置节能的需要,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采用大直径低转速螺旋桨是有效途径。
在70年代初,低速柴油机利用直接传动方式带动的螺旋桨转速多在100r/min以上,中速机通过减速箱减速一般也不低于90r/min。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职业教育版)》第五章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

—22—
任务5.1 冷却系统认知
➢ 5.1.4 冷却液
5.1.4 冷却液
更换冷却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喷水管
—18—
任务5.1 冷却系统认知
➢ 5.1.3 冷却系统的构造原理
5.1.3 冷却系统的构造原理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19—
任务5.1 冷却系统认知
➢ 5.1.3 冷却系统的构造原理
5.1.3 冷却系统的构造原理
发动机冷却系统为强制循环水冷系统,通过水泵,强制冷却液在水套和散热 器中循环流动。冷却液经过气缸周围的水套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经过散热 器时,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器;同时电动风扇旋转,对空气产生吸力,将散热器的 热量带走。经过冷却后的冷却液再进入水套,如此不断循环进行冷却,以保持发 动机的最佳工作温度。
膨胀水箱的组成
—17—
任务5.1 冷却系统认知
➢ 5.1.2 冷却系统的构造
6 水套
水套是指在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体中铸造出来的用于储存冷 却液和连通夹层的空间,它的存在使冷却液得以接近受热零部件, 并在其中循环流动。
水套内设有分水管和喷水管。分水管能使冷却液均匀流至各气 缸,从而使多缸发动机各气缸的冷却强度均匀;喷水管用于强制冷 却排气门,如图所示。
冷却系统的循环路径由节温器控制,根据冷却液温度由低到高的变化,其循 环路径可分为小循环和大循环两种。
—20—
任务5.1 冷却系统认知
习题册参考答案-《柴油机构造与维修(第二版)习题册》-+A07-3040

一、填空题 1.二 四 2.四行程 二行程 3.水冷 风冷 4.V 形 对置式 5.自然吸气式 强制进气式 6.单缸 多缸 二、判断题 1.× 2.× 3.× 4. × 5.√ 6.√ 三、简答题 1.柴油机基本上都是由 2 大机构和 4 大系统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 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和起动系。 2.(1)燃料不同。汽油机使用的燃料是汽油,而柴油机的燃料是柴油,这 是两者最直观的区别。 (2)构造不同。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有火花塞,而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 嘴。 (3)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是靠火花塞产生的电火花点燃的,我们通常把 这种点燃方式称为点燃式。而柴油机则通过喷嘴向气缸内喷入柴油,然后由于气 缸内空气压缩,热量增加,柴油就被点燃了,这种点燃方式被称为压燃式。 (4)效率不同。一般情况下,汽油机的效率要比柴油机低一些。数据显示, 汽油机的效率一般在 20%~30%之间,而柴油机则在 30%~45%之间。 (5)应用范围不同。汽油机一般用在汽车、摩托等小型机车上,而柴油机 则多用于火车、轮船等。现在汽车上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柴油发动机。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验法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C 2.B 3.D 四、简答题 1.主要是起导向作用,保证气门作直线往复运动,使气门与气门座能正确贴
合。此外,气门导管还在气门杆与气缸盖之间起导热作用。 2.是保证气门自动回位关闭而密封,还保证气门与气门座的座合压力,吸收
6
3.(1)连杆轴承或轴颈磨损过甚,导致径向间隙过大;连杆轴承合金烧毁 或脱落;连杆轴承盖的固定螺栓松动或折断。
(2)机油压力太低或机油变质;曲轴内通连杆轴颈的油道堵塞。 4.(1)柴油机稳定运转时,一般并无异响。当柴油机转速突然变化时,发 出沉闷连续的“嘡嘡”金属敲击声(比连杆轴承响声重),严重时柴油机感觉很大 振动。 (2)柴油机负荷突然变化时,异响最明显。 (3)柴油机转速越高,声响越大。 (4)单缸断火时,声响无变化,而相邻两缸断火时,声响显著减小。 5.(1)柴油机供油时间过早(喷油提前角过大):如喷油定时齿轮安装不当, 喷油泵出油阀环带严重磨损或喷油时间过晚等。 (2)活塞与气缸壁配合间隙过大;活塞椭圆状过小或活塞呈反椭圆状;活 塞与活塞销装配过紧。 6.(1)活塞销折断;活塞销锁环脱落;活塞销与座孔配合松旷;活塞销与 连杆小端衬套配合松旷。 (2)机油压力过低,润滑不良续表序号故障名称故障现象原因分析。 7.(1)活塞环断裂。 (2)活塞环槽积炭过多,或环的端隙过小,当温度升高后没有膨胀余地, 使活塞环卡死在气缸内或环槽中。 (3)活塞环与环槽磨损严重,侧隙、背隙和端隙过大。 气缸磨损后,在气缸口上形成凸肩,若修理不规范,活塞上移使活塞环与凸 肩相碰,出现异常声音。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3.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4.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3. 介绍发动机的分类4. 展示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图5. 小组讨论:发动机各部件的作用第二章:发动机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内部构造2.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4. 案例分析:常见发动机故障及原因第三章:发动机外部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外部构造2. 发动机维修基本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维修实例3. 小组讨论:发动机维修注意事项4. 实践操作:发动机外部部件的检查与维修第四章: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冷却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冷却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五章:发动机润滑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润滑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润滑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六章:发动机燃油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姚兴佳 第5章

3. 轴系的连接构件
为实现机组传动链部件间的转矩传递,传动链的轴系还需要设置必要的连接构件。
5.1.3主传动链齿轮传动特点与设计要求
齿轮箱的功能:将风轮所产生的转矩传递到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
1.传动条件 风电机组齿轮箱是一种大传动比、大功率的增速传动装置,需要承受多变的风
载荷作用及强阵风的冲击,且对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要求比一般机械要高得 多,通常要求设计寿命为20年。设计过程往往难以确定齿轮箱所承受的动态载荷,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齿轮箱故障的诱因。
5.1.1 主传动链的布局要求
风电机组的主传动链是指将风轮轴功率传递到发电机系统所需的机构。 典型的主传动链包括了风轮主轴系统、增速传动机构(齿轮箱)、以及轴系的 支撑与连接(如轴承、联轴器)和制动装置等。
主传动链中的主轴(也称低速轴)连接风轮和齿轮箱的输入轴,高速轴 连接齿轮箱输出端与发电机。
1.传动链布局设计的要求 传动链的布局形式对机组传动系统和机舱设计有决定性的影响,组成主
i 1 k n n k 1 1 m 从 从 1 1 轮 轮 到 到 k k 轮 轮 之 之 间 间 所 所 有 有 从 主 动 动 轮 轮 齿 齿 数 数 的 的 连 连 乘 乘 积 积 n 1 —首个齿轮的转速
n k —末轮的转速
k —定轴轮系中的齿轮数量
定轴轮系的传递比计算算例: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
第5章主传动系统设计
5.1 主传动链设计概述
5.1.1 主传动链的布局形式
1. 机舱底盘 2. 变桨距驱动器 3. 风轮轴 4. 风轮叶片 5. 轮毂 6. 变桨距机构 7.主轴承 8. 齿轮 箱 9. 制动装置 10. 高速轴 11. 发电机 12. 测风系统 13. 液压系统 14. 电气控制系统
冷却系统安全操作规程(4篇)

冷却系统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概述1.1 目的和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冷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并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冷却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
1.2 定义1) 冷却系统:指用于冷却设备或工艺过程的系统;2) 操作人员:指受雇于冷却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并参与冷却系统运行维护的人员;3) 安全操作:指在操作冷却系统时采取的各种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4) 事故:指冷却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导致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的不可预见事件。
第二章操作规程2.1 操作前准备1) 操作人员在进行冷却系统操作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了解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操作技能;2) 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手册和相关安全规定,了解常见故障及应急处理方法;3) 操作人员需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手套等。
2.2 操作过程安全控制1) 在操作冷却系统前,必须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各个接口紧固可靠,无渗漏现象;2) 操作人员应先检查冷却系统的控制软件和仪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可靠;3)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启动冷却系统,并进行各项调试和参数设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4)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注意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观察各个指示灯和仪表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5)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数据记录和报表填写,包括设备运行参数、故障处理情况等;6) 操作人员应注意操作环境的安全,防止冷却系统周围出现积水、堆放杂物等现象,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2.3 紧急情况处理1) 在冷却系统出现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冷却系统的运行,并向管理人员报告;2) 在紧急情况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配合管理人员的指挥,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并保护好自身安全;3) 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需保护好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防止二次损坏,并做好相应记录;4) 在紧急情况得到控制后,操作人员应及时进行事故分析和原因查找,以加强冷却系统未来的安全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清洗 润滑油可以带走摩擦表面产生的金属碎末及冲洗 掉沉积在气缸、活塞、活塞环及其它零件上的积炭。
(4) 密封 附着在气缸壁、活塞及活塞环上的油膜,可起到 密封防漏的作用。
(5) 防锈 润滑油有防止零件发生锈蚀的作用。
二、润滑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
(6) 高度的极压性 在摩擦表面之间的油膜厚度小于 0.3~0.4μm的润滑状态,称边界润滑。习惯上把高 温、高压下的边界润滑,称为极压润滑。润滑油在极压 条件下的抗摩性叫作极压性(加入极压添加剂)。现代 汽车发动机的轴承及配气机构等零件的润滑,即为极压 润滑。
三、润滑油的分类
国际分类: SAE粘度分类法: 冬季用润滑油(6种牌号):SAE0W、SAE5W、SAEl0W、
2) 根据地区的季节气温选用适当粘度等级的润滑油。按当地的 环境温度选用润滑油时。
五、合成润滑油 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润滑剂。其主要特点: 良好的粘度---温度特性,可以满足大温差的使用要求; 优良的热氧化安定性,可长期使用不需更换。
(2) 机油滤清器---滤除润滑油中的金属磨屑、机械杂质 和润滑油氧化物。
(3) 机油冷却器---用来降低润滑油的温度。若润滑油温 度过高,则其粘度下降,不利于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 此外,还会加速润滑油老化变质,缩短润滑油使用期。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底壳---存储润滑油的容器。
(5) 集滤器---置于润滑系的进口,用来滤除润滑油中粗 大的杂质,防止其进入机油泵。
(3) 润滑脂润滑 通过对润滑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 件的工作表面的方式。(水泵、发电机轴承等)。
获得帮助:汽车维修论坛 http://
飞 溅 润 滑
压 力 润 滑
三、润滑系组成
(1) 机油泵---保证润滑油在润滑系内循环流动,并在发 动机任何转速下都能以足够高的压力向润滑部位输送 足够数量的润滑油。
获得帮助:汽车维修论坛 http://
第5章 发动机润滑系和冷却系
5.1 润滑系统
5.1.1 润滑系的功能及组成
一、润滑系的功用 发动机工作时,很多传动零件都是在很小的间隙下作高速
相对运动(曲轴主轴颈--主轴承、曲柄销--连杆轴承、 凸轮轴颈--凸轮轴轴承、活塞、活塞环--气缸壁面等), 它们之间将发生强烈的摩擦。 润滑系的功用---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的 洁净润滑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 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 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 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2) 优异的氧化安定性。指润滑油抵抗氧化作用不使其性质 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在润滑油中添加氧化抑制剂)。当 润滑油在使用与储存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发生氧 化作用时,润滑油的颜色变暗,粘度增加,酸性增大,并 产生胶状沉积物。氧化变质的润滑油将腐蚀发动机零件, 甚至破坏发动机的工作。
(3) 良好的防腐性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氧 化而生成各种有机酸。这类酸性物质对金属零件有腐蚀 作用,为提高润滑油的防腐性,除加深润滑油的精制程 度外,还要加入防腐添加剂。
润 滑 系 统
润 滑 系 统 功 能
二、润滑方式
对负荷及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传动件采用不同的润滑方式。
(1) 压力润滑 以一定的压力把润滑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润滑 方式。(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承)。
(2) 飞溅润滑 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件溅泼起来的油滴或 油雾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气缸壁面、配气机构 的凸轮、挺柱、气门杆、摇臂等)。
润滑油的工作温度变化范围很大,环境温度---曲轴箱中润滑 油的平均温度可达950C或更高---与180~3000C的高 温零件接触,受到强烈的加热。
汽车发动机用润滑油应具有下列使用性能:
(1) 适当的粘度。粘度过小,在高温、高压下容易从摩擦表 面流失,不能形成足够厚度的油膜;粘度过大,冷起动困 难,润滑油不能被泵送到摩擦表面。因此润滑油应有适当 的粘度(添加增稠剂)。添加增稠剂之后,可以使润滑油 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粘度,而在低温时粘度增加不多。
(4) 较低的起泡性 由于润滑油在润滑系中快速循环和飞 溅,必然会产生泡沫。如果泡沫太多,或泡沫不能迅速 消除,将造成摩擦表面供油不足。控制泡沫生成的方法, 添加泡沫抑制剂。
(5) 强烈的清净分散性 润滑油的清净分散性是指润滑油 分散、疏松和移走附着在零件表面上的积炭和污垢的能 力(加入清净分散添加剂)。
润滑油压力表、温度表、润滑油管道等。
四、润滑系油路 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润滑
系油路大致相同。
压力警示(限压阀12 处、机油滤清器7处)
润 滑 系 统 报 警
5.1.2 润滑剂
汽车发动机润滑剂----润滑油、润滑脂。 一、润滑油的功用
(1) 润滑 润滑油在运动零件的所有摩擦表面之间形成连续 的油膜,以减小零件之间的摩擦。
SAEl5W、SAE20W和SAE25W。 非冬季润滑油(4种牌号):SAE20、SAE30、SAE40和SAE50。 号数较大的润滑油粘度较大,
API使用分类法: S系列为汽油机油(8个级别):SA、SB、SC、SD、SE、SF、
SG和SH 。 C系列为柴油机油(5个级别):CA、CB、CC、CD和CE 。 级号越后,使用性能越好,适用的机型越新或强化程度越高。
中国分类(GB/T7631.3—1995): (1) 汽油机油(6个级别):SC、SD、SE、SF、SG、SH。 (2)柴油机油(5个级别):CC、CD、CD-Ⅱ、CE、CF-4。 (3) 二冲程汽油机油(4个级别):ERA、ERB、ERC、ERD。
四、润滑油的选用
1) 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强化程度选用合适的润滑油使用级。
汽油机后生产的汽车比早年生产的汽车强化程度高,应选用使用 级较高的润滑油。
柴油机的强化程度用强化系数K表示( K=pmecmτ) 式中τ为,冲p程me系为数平(均四有冲效程压,力τ=(0M.P5a,)二;c冲m为程活τ=塞1平) 均速度(m/s) ,
K≤50时,选用CC级润滑油;K>50时,应选用CD级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