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八年级(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10)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八年级(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10)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八年级(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10)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日期:2024.11 姓名:班级:得分:一、积累运用(28分)1.(4分)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俗话说“八月桂花香”。

骤()雨初歇,待zhì()留的暑气散尽,即到赏桂时节。

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表示,国庆节和中秋节期间,景区将进入最佳观花期。

届时,灵谷景区“桂花隧道”的部分早桂品种二茬花与一些中花品种将悄()然开放。

游人漫步其中,必定眼花()乱,皆沉浸在醉人馨香之中。

2.(3分)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曾国藩为挽救大清危局,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真可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B.在这个购物一条街上,各种品牌鳞次栉比....,人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

C.主动认罪与被动认罪虽然最终的结果相同,但是认罪的动机却南辕北辙....。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3.(10分)用诗文原句填空。

(1),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2),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3),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4)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5),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6)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卷《乡村四月》)(8),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9)静夜月光如梦似幻,令人浮想联翩。

李白舟里望月,产生“”(《渡荆门送别》)的联想;苏轼庭中赏月,笔下便有“,水中藻荇交横”(《记承天寺夜游》)的幻境。

4.(5分)语言运用。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

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举行一次“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说文解字】其实,对于“爱”,我们的祖先早已有了自己的理解。

繁体的“愛”是由“爪”(爫)、“秃宝盖”(冖)、“心”、“友”四部分组成。

你认为古人对“爱”的解释是什么?(2)【快乐练习】请你以“爱心”为话题,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再写两个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40分)(一)、古诗文识记、赏析。

(10分)1、《桃花源记》中,能展示桃源人美好生活的语句是。

(2分)2、宋代诗人杨万理用“。

”描写了夏天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

(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回答)(2分)3、《爱莲说》中表现作者观点的核心句是。

(1分)4、辛弃疾的《西江月》一词中侧面描写丰收的句子是。

(1分)5、《陋室铭》里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陋室,点明主旨的一组句子是(2分)6、对《陋室铭》一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段从陋室的清幽环境、陋室主人交往之士、陋室主人的高雅情趣三方面,层层叙写,反复强调陋室不陋,借以突出中心。

B.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古代名贤居室“诸葛庐”“子云亭”类比,又隐以诸葛亮、杨子云自况,突出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这是一篇骈文,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多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复等修辞手法,潇洒有致。

D.这篇文章的写法属托物言志,“德馨”是全篇的文眼。

(二)、语言表达及运用(30分)7、请修改下面的电报稿,要求简明地表达原意。

(不超过15个字)事情已办好,准备回重庆,我已购买了6号上午9点从北京飞往重庆的飞机票,当天上午11点左右可以到达重庆,请学校派一辆车到江北机场接我。

图书管理员江丽。

(3分)答:8、下面一句话的空白处应填()项,才能使语言连贯,文气通畅。

(3分)桂香大酒店,生产的月饼,一向以而享誉全国。

A.香甜可口,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配方科学B.配方科学,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香甜可口C.工艺精湛,配方科学,香甜可口,选料精细 D.选择精细,香甜可口,配方科学,工艺精湛9、请根据下面设置的语言环境,说一句最为得体的话。

(3分)你的一位好朋友送你一张电影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有事不能前往。

你说:10、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A.祥子拉着车,身子斜向前,迈大步,像正在逃命的鸵鸟,这只脚还没有完全着地,那只脚早扔出去。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积累·运用(36分)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3),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4),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5),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6)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8),,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9),望峰息心;,窥谷忘返。

(吴均《与朱元思书》)2.下面各组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要塞(sài)炽热(zhì)不缀劳作为富不仁B.诂责(jí)篡改(cuàn)藏污纳垢筋疲力尽C.妯娌(zhóu)一绺(lǚ)油光可鉴正禁危坐D.踱步(duó)咆哮(xiào)一以贯之杳无消息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导语是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揭示消息的要旨。

B.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C.李白,字太白,号六一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D.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4.下列句中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句是()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B.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拟人)C.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比喻)D.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夸张)5.下列有关名著内容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有误的一项是( )A.畸形(ji)•B.要塞(sdi).C.镌刻(juan).悄然(qido) 深恶痛疾(©)矢志不渝• •绯红(f©i) 锐不可挡(dang) 不可名状• •解剖(pao) 藏污纳垢(gdu) 震聋发暇♦♦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去采访那位老兵,当年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他还是记忆犹新。

• • • •B.恒大队锐不可当,尤其是那儿位年轻中国小将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 ♦♦•的未来。

C.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热播以来,广大市民对该节目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 • 眉睫。

• •D.站在左宗棠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爾场• • • •的英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白姓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人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比喻)B.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C.小草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对偶)D.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慨恢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比喻,设问)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到了秋天,果实成熟.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知识对我们是宝贵的,因为我们永不会有时间去完成它。

知识的源泉必须保持纯洁,因为任何人不纯都可能成为无知的根源。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17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⑴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⑵ ,猎马带禽归。

(《野望》)⑶ ,志在千里。

(《龟虽寿》)⑷冰霜正惨凄,。

(《赠从弟》)(5)攀条折其荣,。

(《庭中有奇树》)(6) 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7)《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特壮美塞外风光的两句诗是:,。

(8)《钱塘湖春行》中通过莺歌燕舞描写早春景物的的诗句是:,。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3分)10月13日,北京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组织新浪、搜狐、网易等北京地区17家重点网站召开会议,针对个别媒体从业人员忽视甚至无视标题与内容的贴切关系,片面追求所谓“精彩”的“标题党”乱象提出批评,并明确网络新闻报道中新闻标题的使用规范和要求。

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凤凰网等网站负责人分别就互联网标题乱象治理、网站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交流。

会上,各网站负责人做出承诺,将不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人,杜绝“标题党”现象的发生,还网络一片“清朗”空间。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⑴~⑶题。

(4分)今天,无论是浩hàn芦苇荡中丹顶鹤的美丽,树林中麋鹿的隐逸,黄海森林公园的深邃绵延,永丰林的清新质朴,荷兰花海的眼花潦乱,还是大纵湖芦荡的迷谲,金沙湖的柔美,九龙口的奇特,无不向我们展示出一个色彩斑斓的盐城,一个历史苍桑的盐城,一个生态斐然的盐城,一个让人由衷( )赞叹的地方。

(1)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浩hàn 由衷(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分别订正:改为改为。

二、阅读(53分)(一)诗歌阅读。

八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吴承恩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哪部作品?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孟子4. 下列哪个成语是出自《史记》?A. 指鹿为马B. 画龙点睛C. 背水一战D. 破釜沉舟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 “烽火戏诸侯”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3.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与王羲之有关。

()4. 《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

()5.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出自《庄子》。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______》。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______的名言。

3. 《水浒传》中的宋江被称为“及时雨”。

4.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______。

5.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描述的是______的英勇。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论语》的主要思想。

2. 请列举出《西游记》中的三个主要角色。

3.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4. 请解释成语“守株待兔”的含义。

5. 请简述《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故事。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运用比喻手法,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

2. 请以“友谊”为题,写一段话。

3. 请解释一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

4. 请举例说明“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5. 请简述一下你最喜欢的古代诗人及其作品。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2. 分析《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形象特点。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自测八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八年级同学在系统学习新闻单元后发现采访活动收获很大,文学社决定组织大家分组实践。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小语为了传播诗词文化,帮助大家分清律诗和古体诗,特意采访了老师。

老师说: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全诗偶句通押一个平声韵,如“(1)渡远荆门外,____________。

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

一般说来,颔、颈两联的上下句平仄音相对,如“(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

牧人驱犊返。

____________”。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即四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的,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古体诗就没有这些限制,如《庭中有奇树》中“(4)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就不对仗。

《赠从弟》偶句尾字有三个都是仄声,如诗的最后两句“(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作答。

(9分)小记者团队来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只见苍绿的松柏,高大的石碑,以及石碑后广袤的天空,这里的事物都zhāng xiǎn着一种“尊严”。

雄伟的烈士纪念塔耸入云天。

大家屏息敛声,A(观赏瞻仰)着一幅幅浮雕,战士们个个B(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特别是“勇架十人桥”这个浮雕最令人难忘,把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刻画得入木三分。

旁边还有一条长廊,上面juān kè着无数烈士的名字,他们为了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

这些名字就像是长河中不可熄灭的红星,照耀着人们前进的道路。

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初二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初二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亘古(gèn)刹那(shà)粗犷(guǎng)恪尽职守(kè)B. 剽悍(piāo)嗔视(chēn)禁锢(jìn)戛然而止(gá)C. 襁褓(qiǎng)骈进(pián)缄默(jiān)吹毛求疵(cī)D. 缄默(jiān)吞噬(shì)贮蓄(chǔ)鳞次栉比(zhì)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能力。

B项中“戛然而止”的“戛”应读“jiá”;C项中“襁褓”的“襁”应读“qiǎng”;D项中“贮蓄”的“贮”应读“zh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学习上不耻下问,经常向老师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

B. 初三的同学们正在教室里刻苦学习,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厉兵秣马。

C. 班长在班会上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大家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D. 他在学习上经常不求甚解,所以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项中“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认为有失体面,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C项中“随声附和”的意思是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含贬义,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D项中“不求甚解”的意思是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B项中“厉兵秣马”的意思是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B. 航天员举着国旗展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

C. 这位普通农民展示了他通向成功的秘诀。

D. 春天的兰州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1分)1.(10分)古诗文默写(1)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运用比喻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2)补全崔颢的《黄鹤楼》全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陆游的《十一月风雨大作》一诗中,表现诗人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思报效国家的诗句是:,。

(4)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2.(2分)下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霹雳.(lì)奔丧.(sāng)愧怍.(zuò)川流不息大廷广众B.渴.(kě)慕狼藉.(jí)取缔.(tì)眼花瞭乱妇孺皆知C.诘.(jié)问琐屑.(xiè)伎俩.(liǎng)提心吊胆情不自禁D.颓.(tuí)唐烦躁.(zào)吊唁.(yàn)随声附合走投无路3.(5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净化);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就成熟)。

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是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级;磨难一次,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人把自己看做是生活的主角;有人把自己看做是生活的配角;有人把自己看做是生活的观众;而不屈服命运的强者,却把自己看做是生活的编导。

(1)文中的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①②(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空白处仿写一句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4.(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苦苦挣扎了一生的祥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老舍的《骆驼祥子》刻画了上世纪20年代末期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的小人物﹣﹣祥子,形象地反映了祥子的人生理想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尖锐矛盾。

5.(2分)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张女士的工作就是与文字打交道,她一向认为自己的文字功底还不错。

在键盘上打字如飞的她,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常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

在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过程中,她也拿出纸笔,在主考官念题后开始答题。

令张女士深受打击的是,两轮听写下来,每轮14个词,她最好的情况是写对了一半。

应该指出的是,社会上类似张女士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

探究结果:社会现象:产生原因:。

二、古诗文阅读(17分)6.(12分)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以下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略无阙.处②夏水襄.陵③不以疾.也④属.引凄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B.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②群响毕绝.C.①故.渔者歌曰②两狼之并驱如故.D.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7.(5分)课外文言文阅读: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春往而冬反.②迷惑失道.(2)翻译下面句子: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译:(3)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

三、现代文阅读(17分)8.(6分)阅读《老王》一文(节选),回答以下问题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2)文中划线的句子属于描写,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3)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9.(11分)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回答以下问题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①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大搜索行动举世瞩目,牵动人心。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一架先进的客机为什么会发生突然失去联系的情况?要了解个中缘由,那就先要从飞机是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的说起。

②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

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

其中高频通信系统是远距离通信系统,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

近距离的甚高频通信系统最为常用,在高度为300米时作用距离为74千米。

因为起飞和降落期间是飞机和地面联系最频繁的时间,也是飞行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甚高频通信系统的高度可靠,民航飞机上一般都装有一套以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③地面管制雷达也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途径之一..。

管制雷达分为一次监视雷达与二次监视雷达。

一次监视雷达通过扫描获得回波,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个小光点就是空中的飞机。

二次监视雷达将向空中的飞机发射询问脉冲,机载应答机接收到询问脉冲后,将应答机代码及高度、速度等信息编成应答脉冲,发回地面。

二次雷达所获取的信息与一次雷达获得的飞机位置信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最终在地面管制人员终端上所显示的综合信息,并通过该信息与飞机保持联系。

④飞机除了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这两种途径与地面保持联系外,还会通过ACARS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

ACARS系统是地面监控飞机飞行状态最重要的手段,地面控制中心可以随时了解飞机的引擎、高度、航向等数据。

⑤如果一架飞机甚高频无线电呼叫不到,一次雷达扫描不到,二次雷达问询不回答,甚至ACARS系统也被关闭,那么这架飞机便与地面管制系统彻底失联了。

⑥从技术角度来看,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与现有主要依靠地面雷达的空管技术难以掌握飞机实际位置有很大关系。

而被誉为下一代空管技术的ADS﹣B航空管制技术其实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由于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

不知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原文有改动)(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第②段划线句子“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第③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4)请结合选文第⑥段内容,说说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四、作文:(45分)(其中含卷面分5分)10.(45分)材料一: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四名学生的生命,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材料二:湖南身患绝症的黄舸少年,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他的爱心让受捐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让光明生生不息……材料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湘潭导游文花枝,在一次带团出游中遭遇车祸。

在自己受重伤的危难时刻,她把救助的机会让给游客,并用“挺住!加油!”的鼓励声让游客获得了支撑下去的勇气,并让他们在噩梦中看到生的希望,兑现了自己对游客的服务承诺。

为此,她尽管付出了截肢的代价,但还是像以前一样,用真情和微笑面对生活和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