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ppt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辨证:二、八纲辨证源流《内经》无“八纲”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王执中《伤寒正脉》1以八纲为审证治病之法, 张三锡《医学六要》J明代为诸多医家重视接受,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二纲六变”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 及。

、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四)表证:八纲:表、里、寒、 热、虚、实、阴、阳。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位深浅一一表里 病理性质一一寒热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邪正盛衰一一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一一阴阳执简驭繁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 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第二节八纲基本证候表一一皮毛,肌腠,经络里一一脏腑、骨髓、气血阴阳・表里具有相对性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里证一一病较深重2.辨别病势的进退一一外感病 { 病邪由表入里一一病渐深重,为势进;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一一脉浮>卫气内通于肺一肺失宣发 「肺气上逆一咳嗽'病未入里一一苔薄白4. 表证特点: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病多属实,较易治愈。

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 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 常见证型:(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辨病位的深浅



分析 ①恶寒---外邪在表,卫阳失职 ②发热---外邪在表,正邪相争 ③头身痛---外邪在表,气血不畅 ④鼻塞流涕---外邪在表,肺窍不通 ⑤舌苔薄---邪气在表,尚未入里 ⑥脉浮---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
一、表里辨证--辨病位的深浅
特点:发病急,病程短,病情轻,病位浅,恶寒发 热并见,脉浮。 分类: 表寒证 ---恶寒发热,头身痛,流清涕,舌苔薄白润, 脉浮紧 表热证 ---发热恶寒,咽喉红肿痛,流浊涕,舌苔薄 黄,脉浮数
(二)里证 基本概念:病变部位在内的证候 。 形成: 1.表证转来 2.外邪直接入里 3.七情、痰饮、瘀血 主症: 里证繁多,表现不一, 特点:发病缓,病程长,病情重,病位深,但发热或怕 冷,脉沉
(三)表里证鉴别要点

辨别表证和里证, 主要是审察 寒热症状、 内脏证候是否突出、 舌象、脉象等变化。
3、寒热真假辨别要点
(1)假象——肢末、外部, 真象——内部、中心的症状。 辨别真假寒热的关键——胸腹的冷热 胸腹部冷+不灼热——寒 胸腹灼热——热 (2)假象——疾病的后期, 真象——始终贯穿疾病全过程。
(二)虚实真假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1.真虚假实

“至虚有盛候”
四、阴阳辨证
(二)阴虚证和阳虚证
2. 表现
阴虚证: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 苔、脉细数。 阳虚证:畏寒肢冷、面色晄白、舌淡胖、脉沉迟 无力。
四、阴阳辨证
(三)亡阴证和亡阳证
1. 定义 亡阴证——由于阴液大量亡失而导致机体衰竭 的证候 亡阳证——由于阳气大量亡失而导致机体衰竭 的证候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二)上寒下热:是指患者在某一阶段,上部表现 为寒,下部表现为热的证候
(三)虚实夹杂
概念:是指疾病某一个阶段虚证与实证并存所表现 的证候
病因病机: 1.因实致虚(邪气伤正,医生误治) 2.因虚致实(易感外邪,病理产物)
(三)虚实夹杂
(一)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 (二)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 (三)虚实并重:正虚和邪实均明显,病情较重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
可一言以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景岳全书》
(一)阴证与阳证
1.阴证 概念:是指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临床表现: 面色暗淡,精神委靡,身重蜷卧,形寒肢冷,
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溏薄 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的源流
➢ 源于《黄帝内经》 ➢ 创立于张景岳《景岳全书》 ➢ 定名“八纲”于祝味菊《伤寒质难》 ➢ 推广于《中医诊断学》第二版教材
“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 ——《伤寒质难》
八纲的概念
概念:包括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 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三)虚证和实证的鉴别要点
证名 形体 精神 声息 疼痛 舌象 脉象
病程


虚弱
萎靡
声低息微
喜按
舌质淡嫩,少苔无苔
无力



强健
亢奋
声高息粗
拒按
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ppt课件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ppt课件
• ②小肠实热证
表现:心烦口喝,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 血,舌红苔黄,脉数。
代表方: 导赤丸
精选编辑ppt
31
寒热辨证
实热证
• ③热邪壅肺证 表现: 咳嗽痰稠色黄,气喘息促,壮热口渴,烦燥不安,甚则
鼻翼翕动,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大便干结,小 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代表方: 清气化痰丸
精选编辑ppt
20
表里辨证 证候间关系
表里同病 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病位的症状。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无矛盾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虚实性质相反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反,虚实性质相同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皆相反
精选编辑ppt
21
表里辨证 证候间关系
表里出入

入 出

精选编辑ppt
22
表里辨证






精选编辑ppt
58
虚实辨证
病程 体质 精神 声息 疼痛 胀满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象
胸中有热,腹中冷痛,黄连汤主之。
2.上寒下热: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又兼
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
精选编辑ppt
45
寒热辨证 证候间关系
3.表寒里热 :《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
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 青龙汤主之。
4.表热里寒:《伤寒论》中“桂枝人参汤”证
外证未解,而数下之,利下不止,桂枝 人参汤主之。
“邪气盛则是实;精气夺则虚。”
虚—正气不足 实—邪气盛实
精选编辑ppt
52
虚实辨证
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 病理概括。 成因:

八纲辨证ppt课件

八纲辨证ppt课件

编辑版ppt
9
八纲辨证 概述
五、八纲辨证的意义 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疾病的临床表现尽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
但不外乎八纲辨证的八类证候。 运用八纲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是
辨证的准绳。
编辑版ppt
10
八纲辨证 概述
六、八纲辨证的源流 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 1、春秋战国时代的《黄 帝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 名词,但其内容已有散在 论述。
编辑版ppt
3
八纲辨证 概述
2、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立相应的治疗 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
3、关系: 辨证——是确定治则和治法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实施者,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依据。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对疾病进行辨证 诊断,是中医诊断应有的、特殊的内容,是治疗立 法处方的主要依据。
编辑版ppt
15
八纲基本证候 表里辨证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 感病证,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
◇躯壳与脏腑
——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
——腑为表,脏为里
◇脏腑与经络
——经络为表,脏腑为里
◇三阳经与三阴经 ——阳经为表,阴经为里
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
八纲辨证
编辑版ppt
1
教学 大纲
教学重点: 八纲各证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编辑版ppt
2
八纲辨证 概述
一、辨证论治
1、辨证: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中医学认识 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辨证——从整体观念出发,在中医基础理论指 导下,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 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正 邪盛衰变化,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二,热证
概念:热邪偏盛或阴液亏虚所表现的证侯. 概念:热邪偏盛或阴液亏虚所表现的证侯. 表热:热邪外袭肌表所致. 表热:热邪外袭肌表所致. 里热:外邪入里化热. 里热:外邪入里化热. 气郁化火,食积化火- 气郁化火,食积化火-实热 阴虚生内热-- --虚热 阴虚生内热--虚热
热证
临床表现 热:发热,喜凉恶热 黄:痰,尿,苔,带下色黄,面,舌色赤 稠:痰,涕,涎,带下粘稠 燥:口,舌,鼻,目干燥,舌苔少津,大 便干结,小便短少 动:躁动不安,善言好动,脉数等
二,八纲辨证源流
1, 《 内经 》 : " 善诊者 , 察色按脉 , 先别阴阳 . " , 内经》 善诊者, 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 2,《伤寒论》:"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 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 , 伤寒论》 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 阴阳篇""六变篇. ""六变篇 , 景岳全书》 4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 正式提出"八纲"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正式提出"八纲" 名称, 所谓'八纲' 名称 , " 所谓 ' 八纲 ' 者 , 阴 , 阳 , 表 , 里 , 寒 , 实是也" 热,虚,实是也".
大便稀,小便清 大便稀,
如《伤寒论》中的"黄连汤"证. 伤寒论》中的"黄连汤" 胸中有热,腹中冷痛, " 胸中有热,腹中冷痛,黄连汤 主之. 主之." 胃寒+膀胱热 胃脘冷痛, 膀胱热: 清涎, 2,上寒下热:胃寒 膀胱热:胃脘冷痛,呕吐 清涎, ,
又兼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 又兼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ppt课件

附:半表半里证
【概念】:指病变既非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 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以寒热往来 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证候分析】 半表半里证在六经辨证中通常称 为少阳病证,是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 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三)表里证鉴别要点
(1)寒热发热恶寒并见——表证; 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里证; 寒热往来者——半表半里证。 (2)症状表证——内脏证候不明显; 里证——内脏证候明显; 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3)舌脉表证、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 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多见浮脉, 里证多见沉脉等。 尚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三)阴阳证鉴别要点

阴证与阳证,其要点可见于表里、寒热、 虚实证候的鉴别之中,亦可从四诊角度 进行对照鉴别。见表7-3。
第二节
证候相兼 证候错杂 证候真假 证候转化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一、证候相兼
概念: 广义:各种证候的相兼存在。 狭义:病位病性的相兼。 (在疾病某一阶段,其病位无论是在表、在里, 但病情性质上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等相反的证 候存在。如:八纲辨证在临床上常见的相兼证 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 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

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 如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脉 浮紧等,为表实寒证;五心烦热,盗汗, 口咽干燥,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为里虚热证。
二、证候错杂
概念:指疾病某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 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 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可以 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 杂。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第六章 八纲辨证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表、里、寒、热、虚、实、 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 寒热g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 虚实!辨别归类病证类别- ――阴阳 1执简驭繁、八纲辨证源流1 丿《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王执中《伤寒正脉》 张三锡《医学六要》 明代为诸多医家重视接曼',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二纲六变”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第二节八纲基本证候、表里辨证: (一) 何谓表里:表一一皮毛,肌腠,经络k 表里具有相对 里一一脏腑、骨髓、气血阴阳表具有相对(二) 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 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外内浅深里证一一病较深重2. 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i 病邪由里出表一一病势减轻,为势退(四)表证: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2•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以八纲为审证治病之法,.…一…一.1.定义:六淫 疫毒-等邪气正气*卫抗邪于肤表浅层口鼻体的初((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 3. 病机要点:卫气受遏,不得宣发一一恶寒*卫气郁而化热 I 发热+正气奋起抗邪*邪阻经络,气血不行一一头身疼痛 ■>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 脉浮病未入里——苔薄白4. 表证特点:(1) 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 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 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 病多属实,较易治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论治的特点: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
1.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2. 强调个体的特异性:(特别强调人、病、证三者之间的
辨证关系);
3. 恒动变化的观点;
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症:症状、体征;
证: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的病理特征的概括;
是对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变程度、正邪系、病变趋势的 综合,并涉及到影响疾病性质的诸如年龄、体质等自身和自然、 社会等外界因素。
——是对疾病整个过程的认识(基本矛盾)
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基本矛盾的概括(共性);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概括(个性);
可见,疾病的发展过程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比较规 则的演变发展轨迹。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又可表现为若干相应 的证候。即,正是一个个相互联系的证构成了疾病发展变化的 轨迹。
(一)表证
基本概念:指外感六淫之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 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表 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特点:表证一般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等特点。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咳嗽,有汗 或无汗等症
【教学要求】
1.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掌握八纲各纲证候的概念、一
般证候表现及临床类型。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要点,虚证与实证各自包括的内容。掌握阳虚证、阴虚证、亡
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与证候表现。
2.熟悉八纲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化关系。熟悉
八纲辨证的意义。
3.了解八纲辨证的发展情况。
4.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
二、八纲辨证源流(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这就已经提示阴阳是辨证的总纲。
张仲景更具体地将之运用于伤寒及杂病的治疗。从病的性质上讲, 三阳病多属于热证、实证,概括为阳证;三阴病多属于寒证、虚证, 概括为阴证。
明清王执中《东垣先生伤寒正脉·卷一》中说:“治病八字,虚、 实、阴、阳、表、里、寒、热。”张三锡《医学六要》序:“仅得 古人治病大法有八,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曰寒,曰热,曰虚, 曰实。”《景岳全书》中有“阴阳篇”和“六变篇”等篇,对八纲 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二纲六变”说,并以二纲统六变。 清代的程钟龄说:“受病百端,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 而尽之。”
证候分析
六淫邪气客于皮毛肌表,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郁而 发热。
卫气受遏,失其“温分肉,肥腠理”的功能,肌表不 能得到正常的温煦,故出现恶风寒的症状。
邪气郁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以致头身疼痛。 邪未入里,舌象尚无明显变化,出现薄白苔。 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 肺主皮毛,鼻为肺窍,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内应
第六章 辨 证
中医教研室:刘保成
辨证论治概要
概念:
– 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资料,
运用中医理论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 病势及正邪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
方法,对病证具体施治的过程;
分类:
1. 八纲辨证——各种辨证的总纲; 2. 脏腑辨证——各种辨证的基础——应用于内伤杂证; 3.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外感辨证法; 4. 经络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情志辨证等;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 是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八个方面证候。其 实,它们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只是对病情的大体 分类而已。
从大体病位——表或里;从基本性质——寒与热;从 邪正斗争——实或虚;从病证类别——阳或阴两大类。
八纲辨证的特点: –六纲可分属于阴阳,故八纲应以阴阳为总纲 ; –八纲病症可互相兼见; –八纲病证可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
二、八纲辨证源流(二)
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 里、寒、热、虚、实是也。”这是“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中 医学概论》一书将八纲的内容编写入内,使八纲的内容更加普及和 推广。第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 论,于是八纲辨证的内容得以在全国普及。
辨病析证论治:
认识疾病时:既重视辨证,又注重辨病,并以辨病来指导辨证;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治疗疾病时:以治证为主,治病为辅。 (病不同,虽证同亦有一定的差异性)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
第一节 八 纲 辨 证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是中 医辨证的纲领,并且较为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 的辩证法思想。因此,学习和掌握八纲辨证, 对整个辨证体系的学习和运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于肺,肺失宣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 咳嗽,有汗或无汗等症状
一、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一般而论,从病位上看:
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相对为外——表,病较 轻浅;
脏腑、骨髓相对为内——里,病较深重 。 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病位的表里,而对于外感
病来说,其意义则尤为重要。 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它
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 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
——是对疾病阶段性的本质的认识(主要矛盾)。
病: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特点和规律的概括,它一般不因患者、地
域的差异而改变。病通常是从总的方面反映人体机能或形质异常 变化或病理状态的诊断学概念,是反映疾病群过程的一个综合性 诊断。(中医的病名主要是根据具有一定特点、有一定变化规律 的某一个或几个突出的临床表现而确定的。故对疾病的本质的认 识并不成熟)
内容:八纲辨证的概念、内容、关系、意义、病例;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概念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
个辨证的纲领。 医生通过对四诊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
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浅深,病 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 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