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宝典:如何拓展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宝典:拓展思路

在今天强调立德树人为目的教育背景下,高考作文的命题已不再回避社会的主流意识与价值取向,并且勇于站在时代与生活的最前沿,重点考查考生思想的火花与内心的律动。因此,作文内容贴近社会,紧扣时代脉搏,直观反映或侧面折射社会热点,已经成为命题人的共识。因此,进行写作前“头脑风暴”式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表达,必然是高考写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2020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权威解读

借“史”还魂,鉴古观今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湘滨2020高考落下帷幕,全国Ⅰ卷作文题无疑热度最高。

它和往年相比,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形式载体变了,命题者绕开“疫情”“扶贫”“小康”等高频高热度的话题,借助“桓管鲍”这一脍炙人口的典故,分出三条思维的线,考生沿着每条线都要故事可讲,都有心得可谈。

尽管材料本身并无大的新意,但当各地备考沉浸在2018和2019的主旋律中,难以自拔时,全国Ⅰ卷让广大师生觉得那么近又那么远。最起码有一点,题目起到了很好的防套作防宿构作用,今年出来说押中题目的很少很少。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此题命题者用的是一招借“史”还魂,托古说今,考生需要穿越到两千多年前,回溯那段“历史”,找到它的“魂”,而又要回归到当下,着眼现实。所以,聪明的考生脱掉题目的马甲,会发现它的里子差不多,还是那些并不陌生的内容,兜来转去:顶层设计,领袖胸襟,大国气象;强国富民,一匡天下,复兴大业;公心用才,知人善任,选贤举能;人民立场,家国情怀,大我无私;格局视野,渡人渡己;忠义贤良,仁厚宽恕……大其牖,天光入;公其心,万善出。

注意“读书会”的情境设定,以及“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的任务要求。重点选定一个对象,读到点子上,也读出新意,读出灼见,就是佳作。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相对于去年区分不大的“劳动精神”,今年的鉴古观今,应更能彰显出优秀学子的阅读沉淀和视界广度。

希望如愿。

入乎内钩沉历史,出乎外烛照世相

江西抚州市东乡区第一中学王茂平作文不难写,但要写好很难。

不难写,是说审题上不设置障碍,明明白白的,不刁钻,不古怪。例如,设定的要求、限定的情境都是很清楚确切。

比如:“举行读书会”、“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写一篇发言稿”。这些,都很自然地引导考生进入写作情境,既明确了写作的指向性,同时,也启发并给予了考生思考的多维度。

但是,要写好,写出深度和广度,却不容易。

首先,要有足够的阅读积累。写作时,固然要“结合材料”来写(这点也是题目中的要求),但若是一直把眼睛盯着故事本身,思维囿于人物表层的举止,而不注意挖掘丰富的、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并触类旁通,对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即:历史材料)有更多的了解,对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特点、政治形态与格局有所涉猎,则很难游刃有余地写出有力度的文章。

因为作为读书会(这也是写作的外部情境背景),本身既是一种阅读的表达与交流,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锋。其命题的潜台词之一(即:潜在的考察能力)就是学生要有阅读的积累,要多读书,善思考。一句话,越是占有丰富的阅读积淀,越能挥洒自由地谈古论今,真正地抒写出有感触的文字。

其次,要有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这有两层意思:

一是“入乎内”。学生要能够立足故事本身,辩证地、理性地看待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从事实本身出发,会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事件,分析问题,表达观点。行文中应有比较,有辨析,而不能简单地先入为主,进行生硬地、空洞地、泛化地论述。

二是“出乎外”。学生可以缘事析理,在讨论交流分析中,得出有人生指导意义的启发、启迪。因为谈古乃是为了论今,读书乃是为了启智开化;所以,个人认为,在行文中可以结合现实,以古证今。要能够巧妙地、顺理成章地(而不是牵强附会)引申到对当今的时代特点、历史特质以及价值观等的观照。这样,发言稿就有时代气息和针对性。这也是命题的潜台词之二,即凸显事件的当下价值和时代意义。例如,考主可以由齐桓公的视野与心胸——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谈波谲云诡的时代下的举贤选能、兼容包并的治国策略

和国际视野,或由他的历经坎坷、君臣合衷共济成一代霸业,引申到时代青年的同心奋斗和接续追梦;由管仲忠心一片,尽为臣之责,引申到责任与使命;由鲍叔知人善用、公而忘私拓展到讲大局、讲公心,讲家国情怀……

头脑风暴

你要相信每一道作文题都有无数解——

1.金麟岂是池中物

这一构思来源于题干孔子的话:“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本题题干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限制条件,就是那句“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换句话说,你只能从这三个人身上做文章,看起来目标非常明确,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这次考题,考察的乃是知人论世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一要懂历史,明得失,知兴替,二要会作文,会说理,能服人。

在电影《风云》中,完整句子是“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题目虽写前句,主旨却取后句。强调管仲之才。可结合名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其意而用之,即“先做千里马,自然有伯乐”。这一构思强调的是有才之人,终将不被埋没。

要写这一构思,你要知道两件事:

一.管仲到底有什么才能。

二.管仲被齐桓公任用之前,除了坐牢,还倒过哪些霉。如果你不了解这段历史,解读材料部分就会难以深入,文章的逻辑起点就不够扎实,很难说服人。

为了逻辑严密性讲,文章也要写机遇和朋友的作用,只是不可喧宾夺主。另外作为一篇发言稿,除了讲历史,还得讲结合现实,方才言之有物。这一点其实是所有构思都需要注意的,所以后面没有特殊技巧,我就不再做强调了。

如果你实在想不起用这首古诗词来做标题,强行想,万一用得不贴切,反而是不如直白点。比如,将标题改为《是金子,都会发光的》。

2.论贵人

以一句“知识就是力量”而闻名世界的弗朗西斯·培根,写了一本十分著名的随笔集。中文版一般翻译为《培根论人生》,这本书的标题挺有意思,有着极简主义色彩,统一写为《论XX》。如果你胆子够大,不妨试试这个标题——《论贵人》,或许会简到极致韵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