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考察报告
国家大剧院调研报告

国家大剧院调研报告
建081 孟涛 郑绍钧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 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 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 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 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 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 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 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 长度为212.20米,南北 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 米,建筑物高度为 46.285米,比人民大会 堂略低3.32米,基础最 深部分达到-32.5米,有 10层楼那么高。
送风口
• 国家大剧院观众厅每个座椅下有一个送风口,采用了座椅下送风,属 于“下送上回”的置换送风方式。优点在于,一方面每个风口有针对 性地向人体周围送风,使得送风均匀、风量平衡,另一方面。重点保 障人体周围的舒适温度,避免了能量在巨大空间中的耗散,对节能非 常有利。 为了消除风口噪声对观众听闻的影响和“冷 风吹腿”之感在原风口内加入了一个“小雨 伞”形的阻风装置,一部分中心轴周围的风 被“小雨伞”阻挡,主要散流到风口靠近地 面的区域,周边不受“小雨伞”阻挡的气流 直接撞击到顶板上,散流到风口上部区域, 根据实验调节“小雨伞”的直径和垂直高度, 从而可以控制风口气流的分布。气流流速降 低了,噪声同时变小了。
国家大剧院分为四个剧场,中间为歌 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 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 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另 外其内部还有许多与剧院相配套的设 施。
红木穹顶。
• 公共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 顶。穹顶距地面46米,由无数根巴 西红木条拼装而成,以金属条分割 为若干个区域。木条之间形成缝隙, 声音进去后很难出来,形成很好的 吸声效果,即使是身至空旷大厅中, 说话也听得清清楚楚。在建筑艺术 上,每条红木的色彩深浅有别,每 个区域的拼贴走向各不相同,充满 变化和层次,放眼望去,仿佛在苍 穹之上画出了一道道韵律感十足的 弧线。整个穹顶充溢着灵动、跳跃 的神采,置身其间犹如进入了乐器 内部的音乐世界。
剧院调研报告汇报心得

剧院调研报告汇报心得1. 背景剧院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文化艺术的展示场所,也是观众享受艺术的场所。
为了更好地了解剧院的发展现状以及观众的需求和反馈,我们进行了一次剧院调研。
本报告将对调研过程进行概述,并总结其中的心得和体会。
2. 调研目的调研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剧院的类型和规模- 分析剧院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情况- 探讨观众对剧院的需求和反馈- 提出剧院未来发展的建议3. 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剧院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观众对剧院的满意度和需求- 定性访谈剧院管理者,了解其经营模式和盈利情况- 分析剧院的票务销售数据和财务报表4. 调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果:4.1 剧院类型和规模调研中我们发现,剧院的类型和规模各异。
有些剧院专注于演出经典戏剧、音乐会和舞蹈表演,有些剧院则偏重于当代艺术、实验剧目和互动演出。
此外,剧院的规模从小型剧场到大型剧院不等,以适应不同的演出需要和观众容量。
4.2 经营模式和盈利情况据调研,大部分剧院依靠票务销售和赞助商支持来获取收入。
同时,一些剧院还通过剧院附属商店、场馆租赁和艺术教育等多元化经营方式来增加收入。
然而,由于票务销售的不稳定性和赞助商的限制,剧院也面临着经营困难和盈利压力。
4.3 观众需求和反馈调研中观众普遍认为,剧院是他们欣赏艺术和享受文化的重要场所。
观众对演出质量、舞台效果和服务态度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希望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演出和活动,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4.4 剧院的未来发展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剧院的未来发展:- 加强与赞助商的合作,开拓更多的收入来源- 提高演出质量,保证观众体验- 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 创造更多多元化的演出和活动,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5. 心得与体会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不仅对剧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了解,也对观众和管理者的需求和反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国家大剧院调研

玻璃幕墙
公共大厅北侧巨大的玻璃帷幕,采用弧形 设计,营造出舞台上幕布缓缓拉开的景象。 漫步在大剧院之内时,透过玻璃帷幕可以远 望到长安街的繁荣景象;对于身处剧院外的 行人,同样可以透过它看到剧院中来来往往 的人影,如同观看一出正在上演的舞台剧一 般。
灯具
剧院内的灯具都具有统一的构成形式, 外形丰富又不失和谐统一。 灯具都有一个由碎玻璃条拼接而成的表皮 作为其造型的基础。形式丰富多变。
花瓣厅
花瓣厅位于歌剧院五层屋顶平台,因独特的 形状、位置和视角,成为大剧院里最具特色 的开放空间。从这里可以俯瞰公共大厅,并 透过渐开的玻璃幕墙放眼远望,剧院内外的 美景尽收眼底。这里常年带来的小型表演、 互动活动,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艺术、喜爱艺 术。
细节
北京的天大多时候是灰蒙蒙的 在白天, 大剧院的钦板和天空很和谐。而且 建筑的形状是不断往上收的并不是太突兀。 从 夜景照明上看建筑外壳上小的灯和天上的星 星相辉映,使壳体和天空触在一起。 只有中间的玻璃是光线明亮的透出浓郁的艺 术气息。
其特色设计之一是水下廊道
人们通过长80米的廊道进入大剧院这是一个 让心情过渡的廊道,它营造了一种让人心员 不断沉静的氛围。进入壳体下平台空间峪然 开朗眼前是一个充满浪漫艺术气息的殿堂。
红木穹顶。公共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 顶。穹顶距地面46米,由无数根巴西红木拼 装而成,其间以金属条分割为若干个区域。 每条红木的色彩深浅有别,每个区域的拼贴 走向各不相同,充满变化和层次,放眼望去, 仿佛在苍穹之上画出了一道道韵律感十足的 弧线。整个穹顶充溢着灵动、跳跃的神采, 置身其间犹如进入了乐器内部的音乐世界。
国家大剧院调研
一、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 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 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 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 米,有10层楼那么高。 国家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 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 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 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 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 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 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国家大剧院实习报告

国家大剧院实习报告国家大剧院实习报告这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激昂旋律,流淌着曼妙乐章。
这里是表演艺术的殿堂,承载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汇聚世界艺术交流的碰撞。
晶莹剔透的椭圆形外壳,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再加上极其清澈的湖面的点缀,宛如一颗亮丽的水上明珠,“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这就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之一——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国家大剧院的大名了,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它的图片我就被其独特的外形所吸引,如今终于能够亲临国家大剧院近距离感受这一伟大的建筑作品。
2011年9月13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中国国家大剧院进行实习。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细心的讲解和对大剧院的参观,我对国家大剧院这一建筑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获益匪浅。
整体感知这是从国家大剧院入口左方所看到的景象。
国家大剧院为独特的壳体造型,它创造了三个世界之最,其中的两最就是在外形上,它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穹顶,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它是世界最深建筑,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
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周长达600余米,周围是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壳体外围被水色荡漾的人工湖环绕,湖水如同一面清澈见底的镜子,波光与倒影交相辉映,共同托起这个巨大而晶莹的建筑。
其实这面湖的产生来源于之前这块地上的大坑,这块地之前打算建设一座办公楼,最终项目被取消,留下了一个挖好的大坑,设计师安德鲁根据现状,将此处设计为一个大的水面。
从远处看去,整个建筑与湖水是紧密接触的,其实当我们走进建筑内部才发现,建筑外围1米多范围的一圈并没有湖水,湖水与建筑其实是隔开的。
整个壳体风格简约大气,宛若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
壳体表面由20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的巧妙结合,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国家大剧院参观报告

国家大剧院实习报告姓名:高倩倩学号:080314519班级:园林08—5指导老师:任莅棣国家大剧院参观报告我想一座城市最令人瞩目的符号便是它的建筑,在经历了时光的洗礼之后,建筑本身就承载了一段段故事。
中国国家大剧院与鸟巢水,立方,央视新楼作为北京的一批新标志,出现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它位于北京的心脏,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
“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从设计之初到建成,我们可以从各种媒介上看到,人们对于它的态度除了惊艳就是疑问。
暂且抛去建筑造价,技术难关以及后期管理方面上的问题,我想从参观后的关于建筑本身的形式和功能方面的思索进行阐述。
在建筑设计课上老师有讲过“建筑设计可以很简单的定义为,在满足建筑的本质特性(柱子,墙,顶)基础上,追求其偶然特性(形式,材料,类型,规模,环境,文化等)变化的过程。
”首先,我想国家大剧院在建筑的本质上已经有所创新。
大剧院的屋顶是个椭圆大穹体,其内部骨架由钢结构焊接而成,东西轴跨度212米、南北轴跨度144米,周长达6000多米,重达6750吨。
而在建筑的过程中先支顶,再从四周搭建钢骨架,顶与四面围合好之后,撤出中间及四面支撑,达到到低沉降,大跨度空间的建筑标准。
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剧院,它在实现自身的体量与空间感上做的非常不错。
走在国家大剧院的内部,也时刻为它的细节所震撼。
没有覆盖钛板的地方,裸露出来的钢筋结实有力,既展示出建筑人一样的刚强性格,也呈现了它的原始骨骼,给人一种真实而有力的视觉冲击。
入口处玻璃顶下的类似原子结构的建筑肌理与摇曳的水光交相呼应,刚柔并济。
其次,国家大剧院在它的偶然特性上也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在形式上,它对于我们学习设计上了很好的一课。
建筑的外形是一滴水,落在在开阔的水面上。
但是证实由于这滴水,也让中国建筑界波澜四起。
曾经这样的一座建筑差点死在摇篮里。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它位于中国的北京,位于北京的心脏,位于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的旁边。
北京艺术考察报告总结

北京艺术考察报告总结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北京的艺术考察活动。
在这次考察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北京的艺术氛围并参观了多个艺术机构和展览。
通过这次考察,我对北京的艺术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次考察进行总结和分享。
北京作为中国的艺术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和多元的艺术资源。
在考察期间,我参观了北京798艺术区、国家大剧院以及几个重要的艺术展览。
首先,我惊叹于北京798艺术区的独特魅力。
这里集聚了大量的艺术家工作室、画廊和艺术空间,成为了一个展示当代艺术的重要平台。
我参观了几家画廊,欣赏到了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而国家大剧院则展现了北京作为传统艺术强国的地位,这座宏伟的建筑物内有世界一流的歌剧、芭蕾舞和交响乐演出。
在两个地方的参观之后,我深刻认识到北京艺术的多元性和繁荣程度。
除了这些主要的艺术场所,我还参观了几个重要的艺术展览。
其中一场展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展览是关于当代艺术家李思(化名)的回顾展,展览以李思近年来的创作为主线,展示了他在摄影、绘画和装置艺术方面的作品。
这次展览突显了李思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我在展览中感受到了他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他作品中的细节和象征意义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通过这次展览,我对李思的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思考中获得了启发。
除了观赏艺术作品,我也有机会与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进行了交流。
他们热情而真诚,为我解答了很多关于艺术的疑惑。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深刻认识到一个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思考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他们的坚持和不懈努力使我对艺术的追求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共鸣。
然而,尽管北京的艺术氛围和资源丰富,但我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商业化的艺术展览和市场需求有时会妨碍艺术家的原创性和创作动力。
一些艺术家被迫追求商业成功,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表达。
其次,艺术教育的局限性也是一个问题。
当前艺术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和应试技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培养。
剧院调研报告格式

剧院调研报告格式剧院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剧院是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为观众提供了艺术享受的机会。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剧院的运营情况、观众满意度以及文化传播效果,以便为剧院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93.3%。
调研内容包括剧院的环境设施、演出内容、票价、观众满意度等。
三、调研结果1. 剧院环境设施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剧院的环境设施整体较为良好,其中观众对剧院的灯光和音响设备给予较高评价,达到81%的满意度。
然而,观众对剧院的座位舒适度并不太满意,满意度仅为65%。
2. 演出内容调研显示,观众对剧院的演出内容表达了一定的满意度,有75%的观众对剧院的演出内容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
然而,仍有10%的观众对演出内容感到不满意。
3. 票价在票价方面,调研显示,观众普遍认为剧院的票价过高,有62%的观众对票价不满意。
观众普遍表示,剧院应该降低票价,以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4. 观众满意度调研还显示,观众对剧院的总体满意度为70%。
观众普遍认为剧院在演出内容和环境设施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建议剧院在选演出内容时更加注重观众的喜好和需求,同时提升座位舒适度。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总结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提升剧院的环境设施,特别是座位舒适度,可以通过更新座位和保养设施来改善,以提升观众的满意度。
2. 在选择演出内容时,剧院应更加关注观众的喜好和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表演,以满足观众的期待。
3. 剧院应对票价进行合理调整,根据观众的经济能力和市场需求来确定票价水平,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4. 加强与观众的沟通和互动,通过举办观众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建议,以进一步提升观众的满意度。
5. 提高剧院的宣传力度,扩大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吸引更多观众的参与。
综上所述,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剧院可以通过改善环境设施、增加观众喜好的演出内容、调整票价水平以及加强与观众的沟通互动来提升观众的满意度,并进一步提升剧院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一)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
我走近看到一个圆圆的半球坐落在很浅的水中,这是个人工湖,据说面积达到35500平方米。
那个圆圆的半球就象一个透明的蛋落在了美丽的长安街南岸。
我的一个朋友曾对我说,“如果参观了鸟巢,就一定要再参观大剧院。
大剧院就象鸟巢了的大鸟生出的金蛋。
”走进大厅感觉就不同了,里边建筑恢弘。
大剧院内有5层建筑,中间是歌剧厅、西侧是戏剧厅、东侧是音乐厅三个主厅,另有橄榄厅、水下长廊、展厅、艺术厅、新闻发布厅和花瓣厅、艺术精品长廊等等还有5个排练厅以及录音厅等等。
每一片地的装潢采用的大理石都来自于国内的不同产地,因为花色不同,给人带来的视觉与感受不同。
在剧院内我感到象走迷宫。
因为厅太多,来不及体会,就匆匆而过。
直到5层坐在花瓣厅看独唱演出。
站在同层我观看演出服装艺术展品,大厅中回荡着男女高音歌唱家的歌声,感觉动听、悠雅、美妙。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我走出这个国内最大的剧院。
顶着天空的骄阳再次观赏这座美丽的殿堂。
它的壳体钢结构耗费6475吨,整个耗资31亿元人民币。
它的提出是由开国总理周恩来于20世纪50年代批示的,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
它的主体建筑60%在地下,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高。
这个大剧院的设计方是法国巴黎机场公司,主设计人是法国建筑师保罗。
安德鲁。
他曾经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进入一块梦想之地”。
他认为,这个半球就象一颗生命的种子。
“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
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
”他说这就是他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经过参观,使我对大剧院的了解更深入了一层。
它,含有丰富的内涵,徜徉其中,将会感受艺术的陶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这个国家大剧院是21世纪初在长安街的崭新的建筑标志,它的存在也给美丽北京的长安街装扮了一个流动的人工湖,使人们的视觉更宽阔,更轻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考察报告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察时间:2015.11.05
考察地点:国家大剧院
指导老师:
填写时间:2015年11月14日
(一)北京以及国家大剧院的简单介绍
2015年11月1日上午,我们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为期七天的艺术考察拉开了序幕。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
同时也是中国陆海空交通的总枢纽。
北京已经成功举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
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我们学校一共安排了6个地方进行考察,有颐
和园、故宫、居庸关长城、十三陵、国家大剧院和
国家博物馆。
我选择国家大剧院进行介绍和分析。
有人描述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
为鸡蛋、汽泡或是帝王的巨大陵墓。
而那卵型、半
透明的造型,的确是个奇观。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
(二)国家大剧院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
国家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
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
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
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从北入口走入大剧院,依次经过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三大剧场。
剧院入口并不高,墙壁上雕刻着高低起伏的不规则线条,勾勒出光影的律动,与故宫外墙一致的暗红色调,不求一鸣惊人,自然平和又不乏热情。
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
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
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
名。
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像俯瞰效果下的小剧院,实现了中国元素和现代设计的巧妙嫁接与完美融合。
再往前,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
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
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合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细部设计:
1. 人工湖面积达35500平方米,人工湖水深为40厘米,3.5万平方米整个水池分为22格,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
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
2. 大剧院的屋顶是个椭圆大穹体,其壳体结构由一根根弧形钢梁组成,是目前我国跨度最大的壳体钢结构建筑。
高46.285米,东西轴跨度212米、南北轴跨度144米,周长达6000多米,可罩住整个北京工人体育场,为国内建筑之最。
如此巨大的钢架结构中间没有一根柱子支撑,重达6750吨的庞然大物的稳定与完全,完全依靠自身的力学结构体系来保证。
3. 基于国内许多建筑存在包养不善的问题,例如坐落于广州珠江新城的广州大剧院挂石板因不堪重负曾出现大块脱落,又如日本许多钛表面的建筑老化严重,导致极易沾灰。
故国家大剧院的玻璃表面经过纳米处理,以使它们不易沾染灰尘,更易保养。
钛保持其未处理的状态,以呈现天空的反射,还对钛进行了特殊氧化以经得起将来的清洗。
壳体外的玻璃是防弹的,外层还涂有一层纳米材料,当雨水落到玻璃面上时就像水滴落在荷叶上一样,不会留下水渍。
同时,钠米技术还大大降低了灰尘的附着力。
4. 铺地上,国家大剧院采用了20多种天然
石材,这些石材全部来自国内各省市,虽然有的
区域使用的是同一种石材,但由于石材切割的方
向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如此丰富的地砖也给大剧院带来无比美妙的艺
术气息。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无论使用何种石材,
大厅中的地砖反光力极强,以至于在室内看穹顶,
亦有倒影显露在地砖上,室外的感受再一次在室
内得到了重拾。
5. 为保证大剧院周围的水池
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大剧院
采用了“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
统”,这套装置的基本构造就是从
地下水部分和人工湖部分分别抽出
一部分水在各自的管道中循环,两
个管道在墙体内都呈螺旋状交错在一起,这样,既能互相传递温度,又不会因为水源直接交换而引起浪费、污染。
这个装置使人工湖内的水温不致过冷或过热,冬季不会因过冷而结冰,夏季不会因过热而长藻,一举两得。
6. 橄榄厅墙面的白玉翡翠石材,在纹理选材、安装方法上都有其特点,白玉翡翠为白色底带天然斜线绿筋而得名,建筑师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要求石材的斜纹理全部朝同一方向,即左低右高,并且从理论上要求斜纹理角度在30度>80度范围内。
为了达到要求,设计人员亲自到加工厂挑选,确认货源,因此石材的淘汰率很高。
此处石材在安装上不同常规的做法:一般在石材背面开槽,固定挂件,由于此处石材为弧形板材开槽在工厂加工与现场钢骨架容易出现偏差,在现场开槽又不标准,另外最担心由于石材白色开槽处石材减薄挂件会产生暗影,每块石材问又有灯带影响整体装修效果。
因此采用了树脂胶粘结挂件的方法这样虽然树脂胶的造价较高但节省了人力、加快了安装速度保证了装修效果。
(三)总结
水晶蛋壳”在艺术上的“多功能”,曾经是中国传统建筑界颇感疑虑的焦点之一。
有些人认为,安德鲁的设计是个“花架子”,耗财而不实用。
安德鲁对此作了详尽的说明。
他认为,“现在界定剧院的功能,如果还是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看戏”这唯一概念之上,就是大大落后于国际潮流了。
”
这是一段令人深思的话!在这个处处充满着设计的社会,不仅建筑需要设计,服装需要设计,课程需要设计;其实最需要设计的是生活本身。
我顿时意识到,与国外的许多大剧院仅仅设计为看剧的目的不同,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所有人未见过的方案。
它可以看成是一个戏剧的社区,而不仅仅只是大小3个剧场。
它既能对观众开放,又可对所有的公众开放。
由此看来,安德鲁大师因此才特意设计了观众和公众的不同通道。
人们从地底走到平面再走到高台,既可尽情观赏周边湖面景观,又能够眺望紫禁城内的无穷秀色。
此外,还设计了能够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的空间,使这里在白天也有生气。
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感受文化这是一个很有雄心、创意的方案。
它不仅外表很美,而且内部功能齐全。
这是一个很大的建筑,里面像个城市,有许多街区。
可以听音乐,散步。
就是像我们这种专门来拜读建筑的人们不听音乐,到这里来散步、参观访问,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尽管叫国家大剧院,但它不仅是为爱听歌剧的人设计的,也是为大众设
计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国家大剧院“巨蛋”里孕育的是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汇与融合,所以它不仅是中国的梦剧场,也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梦剧场。
最后以一句保罗的话结束本文:“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
“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
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
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
巨大的半球仿佛一颗生命的种子,种子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