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园林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区别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区别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区别区别一:建筑材料不同,中国园林以土木为主,西方园林以石质为主。

区别二:建筑布局不同,中国园林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园林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

区别三:建筑文化主题不同,中国园林以宣扬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园林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为中心。

一、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区别1、建筑观念不同: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2、建筑材料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3、建筑布局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

4、建筑文化主题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5、建筑风格不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二、中国园林的特点是怎样的?1、融于自然是把园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融于自然的目的,是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使人们获得丰富的审美对象,尤其是自然美。

例如通过围墙漏窗的设置,就可以使人们从漏窗中观赏到墙外的美好风光,给园林造成幽深广阔的境界和意趣。

融于自然的手段,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园林空间。

2、顺应自然指园林的建造,包括筑山、理池、设置花木、建筑房屋等等,都服从于自然美的需要,而不能破坏自然美。

也就是说,要讲求合理开发。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区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家核优居。

【家核优居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原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论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论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论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摘要: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园林在不同的方面展现着各自独有的形态。

它们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十分明显,各自的审美思想也迥然不同。

虽然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体系,独具风格、各具特色,但毕竟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征,在起源以及其发展历程上有着它们的相似之处。

从两者的差异与相似点中,我们都可以用心来观摩体会,找到园林所带给我们的美。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美学思想艺术形式引言: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如一座座巍峨的高峰屹立在后人的眼前,中国古典园林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然,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园林艺术,并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西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创造出了无数经典的园林艺术形式。

正文: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

要探求园林的发展,学习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特色所在,就必须针对园林背后蕴涵着的文化精神及思想基础进行探讨。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却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台地园到十七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古典园林,一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抗争。

所以,西方文化思想的发展,是从人与自然相分开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开始的。

中西方园林艺术不同的根源在其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崇“文”,西方崇“理”。

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中国先人很早受到自然的恩惠与陶冶,具有博大高雅的情怀,园林景致皆源于自然而又展现自然。

而西方园林常以建筑为中心,十分注意建筑或者各个园林元素本身的表现,较少地使用象征性的手法,并采取规则式构图,就是树木、石头也常常使用雕刻的手法修饰成规则的几何形状或者是具象的人工形。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得异同世界各民族得园林各具不同得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得特点与很高得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

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得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得再现自然山水式得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得造园艺术中西园林风格差异得原因1、、审美情趣得差异中国祟尚自然得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得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得关系.人与自然界得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得美好环境。

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得对象,人得栽花养草、游山玩水、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

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到“天人合一”得境界。

在它得影响下,中国古代得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得恬静淡雅得趣味,浪漫飘逸得风度,朴质无华得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得人生哲学,她们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

这种崇尚自然得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得独立画种,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得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得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得诗人、画家设计得.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得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得原理了。

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得原则就是山水画得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得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得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得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得高度与屋墚得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得维纳斯雕像得重要尺寸得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从中西方的园林发展史中来观望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不同点,主要从园林的文化、布局、建筑以及中西方在游览园林过程中的审美差异来突显出中西方园林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园林文化差异我国的造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与此同时,在世界园林中,西方园林因其不同的风格也备受观注,二者有共性也有差异。

—、中西方园林文化的共同点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中国有句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如果说杭州是自然风光占去一半的位置的话,那么苏州则大半是人工化的园林了。

私家园林已体现了“天堂”的意味,那么皇家园林就更不用说了。

这与西方的观念是相似的.因为在英文中“天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的Paradeisos,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波斯Pairidaeza,意为“豪华的花园"。

“豪华的花园"等于“天堂”,这种观念几乎全人类都是相同的。

同时中西方都将园林看做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的情感寄托。

二、中西方园林文化的差异1、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

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

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

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

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

而我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在遮遮掩掩中即使是小园亦可拉出很大景深,其中奥妙正在于藏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2、自然观的差异: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又《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构建自然与文化,美化生活与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结合体。

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1. 设计理念中西方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中式园林中,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田园”的意境,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而西式园林则更注重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强调对几何形状的设计与规划,追求对称与对比,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统一,突出了秩序、对称与几何美。

2. 建筑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常常采用横卧的“凝园式”建筑,注重道、殿、廊的合理组合,尤其是重视建筑对自然景色的衬托和映衬。

而在西式园林中,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程性,常常采用石材、钢材等现代化材料,建筑形式更加走向简洁大气。

3. 植物配置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意境,希望通过植物的生长、颜色、形态等来寓意表达情感与情绪。

而西方的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功能性,追求对景观的布置与空间的填充。

1. 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影响,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尊重自然之美、优美之意。

而西方的园林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追求对称、秩序、规模与壮观。

2. 地域环境的差异中西方地域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风光优美。

这种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注重山水、水墨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地域环境大多数位于大陆与海洋相交的地带,气候多变,风景资源及形式丰富多样。

中西方现代园林的区别

中西方现代园林的区别

条和规整的空间布局。
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02
西方园林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满足人的需求,追求舒适、实用
和美观的结合。
崇尚自然与模仿自然
03
虽然西方园林强调理性,但也注重模仿自然,通过植物、水体、
地形等自然元素来营造自然氛围。
中国现代园林文化内涵
传承古典园林文化
中国现代园林在继承古典园林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意境的营造和 诗情画意的表达。
03 空间布局与景观特色分析
西方现代园林空间布局特点
开放式布局
西方现代园林强调开放性 和通透性,园林空间与外 部环境相互渗透。
几何构图
西方园林善于运用几何图 形进行空间划分和构图, 强调秩序感和对称美。
轴线控制
通过轴线控制园林空间的 序列和节奏,形成明确的 景观层次。
中国现代园林空间布局特点
自然式布局
多样化与季相变化
西方园林善于运用不同种类、形态、色彩的植物进行搭配, 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同时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 使园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
西方现代园林在植物配置上既注重规则式的布局,又善于 运用自然式的手法,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 的景观效果。
中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风格
多元化风格
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和艺术风格,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科技化应用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灌溉、虚拟现实等,提升园林设计与 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传承与创新
在继承传统园林精髓的基础上,注重创新设计理 念和手法。
地域性特色
强调地域文化和自然特色的挖掘与表达,形成独 具特色的现代园林风格。
传承与创新

中西方园林差异比较

中西方园林差异比较

壮观的无忧宫是一座可可式宫殿,是普鲁士菲特烈大帝为自己建造 的夏宫。从“无忧”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看出,菲特烈大帝希望能够 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里。无忧宫的代表性景观包括罗马皇帝的半身 像、装饰性雕像以及一间中式风格的茶室。
谢谢观赏!
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着重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抗衡和对自然地控制。 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
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
以规则式为主流,讲求的是一览无余。
法国凡尔赛宫
面积达101公顷,园内小路纵横交错,通往一个个美丽的花坛, 安静的角落矗立着古典雕并点缀着众多装饰性湖泊,湖面不时 泛起涟漪,令游客流连忘返。
西方古典园林,即便在别墅园林中,总 在用一种令人震撼的大尺度空间表现一 个庄严,气派而华丽的氛围。
哲学观点和宗教思想的差异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 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构成了中 国古典园林的思维模式——感性。
西方古典园林出于对神的敬畏,园林 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有明显的 轴线,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 的自然,构成了西方古典园林的思维 模式——理性。
意 大 利 埃 斯 特 庄 园
埃斯特庄园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园林之一,其最吸引 人的景观莫过于喷泉。园内一条林荫大道两边建有 数百个形状各异的喷泉,其中包括兽首、百合花、 小船等等,它们似乎在用一场喷水比赛,迎接游客 的到来。
总体布局上的差异 空间手法与审美情趣的差异
历史源头的差异 哲学观点与宗教思想的差异

空间手法与审美情趣的差异
间构在
。图中
的国
主园
体林
,
产 生 富 有 自 然 山 水 情 调 的 园 林 艺 术 空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我国的园林讲究自然美,而西方的园林追求线条的美感,这样一对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四、在植物运用方面差异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主要是通过花坛、小林园或丛林、树篱和花墙来体现,法国园林中的植物都需要经常修剪,注重人工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摘要:中西方园林风格的迥异,很大程度上缘于两大区域人们所信奉的哲学思想,并以此影响到人们的审美意识。

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

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

而中国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曲线美,只有曲线的变化才能反映出自然界不规则性的内在美。

因而在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上,以迂回曲折的线条变化,融入自然的美感。

关键字:中西方园林、天人合一、天人对立、细部特点正文:陈志华先生在《外国造园艺术散论》中说:“在全世界,园林就是造在地上的天堂。

”自古以来,对于造园人们总是乐此不疲。

从叙利亚的伊甸园、古巴比伦的悬空园,或是我国殷商时期的囿,到今天的现代园林艺术,世界园林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

一、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特点:(一)东亚(中国)体系东亚体系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中国园林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以遵循自然环境为基本特征;强调建筑物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融合。

中国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

园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但不是简单的利用,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再现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自然。

(2)追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3)高雅的文化意境。

中式造园除了凭借山水、花草、建筑所构成的景致传达意境的信息外,还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形式,如匾额、楹联、碑刻艺术等融入造园之中,深化园林的意境。

此为中国园林所特有的,非其他园林体系所能比拟的。

如图.(二)西亚体系西亚体系是以古巴比伦、古埃及、古波斯为代表的园林。

在古埃及由于几何学比较发达,几何学的概念被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形成方整规则的布局。

西亚体系的造园手法采用规则的十字形庭院布局,将园林构建成“田”字形。

园林划分四区,十字形的林荫路构成园的中轴线;轴线中心设置水池,象征天堂,园内明沟暗渠交错,延伸到园内各处。

此种造园水法后传入欧洲,成为欧洲园林不可缺少的形式。

(三)欧洲体系欧洲造园体系是以西亚造园体系为渊源,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规整有序”的造园手法。

欧洲园林以古希腊、古罗马及中世纪法国为代表,园林以气势恢弘、视野开阔、构图对称均衡为特征。

园林中的地形处理、水景、花木均呈现规则式布局,树木修剪成多种形式的几何状,配以花坛造型、雕塑、喷泉等,体现出庄重、典雅、华贵的气质。

见图欧洲的造园艺术是建立在数理主义的美学思想基础之上,排斥自然,追求纯粹的几何结构关系,认为自然要素必须去掉天然的形状与性格,接受人的理性美学法则。

对自然作战是欧洲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欧洲园林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建筑统帅园林。

在欧洲古典园林中,在园林中轴线位置总会矗立一座庞大的建筑物(城堡、宫殿),园林的整体布局必须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并以此建筑物为基准,确立园林的主轴线。

经主轴再划分出相对应的副轴线,置以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等。

(2)园林整体布局呈现严格的几何图形。

园路处理成笔直的通道,在道路交叉处处理成小广场形式,点状分布具有几何造型的水池、喷泉等;园林树木则精心修剪成锥形、球形、圆柱形等,草坪、花圃必须以严格的几何图案栽植、修剪。

(3)大面积草坪处理。

园林中种植大面积草坪具有室外地毯的美誉。

(4)追求整体布局的对称性。

建筑、水池、草坪、花坛等的布局无一不讲究整体性,并以几何的比例关系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5)追求形式与写实。

欧洲人的审美意识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有着截然的不同,他们认为艺术的真谛和价值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完全建立在各部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二、中西方园林风格特点比较中西方园林风格的迥异,很大程度上缘于两大区域人们所信奉的哲学思想,并以此影响到人们的审美意识。

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

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

而中国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曲线美,只有曲线的变化才能反映出自然界不规则性的内在美。

因而在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上,以迂回曲折的线条变化,融入自然的美感。

中西方在造园的艺术处理及风格上有着迥异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下表:三、中西方园林细部特点之比较(一)石景(1)中国传统园林的石景设计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石景是指各类石材以巧妙的构思进行堆叠,从而把中国名山大川的形态融入到所形成的园林细部之中,以达到“壶中天地”和“咫尺山林”的效果。

石景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重要的细部之一,通常是整个园林的点睛之笔。

如图.石景可选择的材料大致为太湖石、黄石、宣石和灵璧石等几种。

其中太湖石是我国传统园林中使用最多的石材,形态上讲解瘦、皱、漏、透。

石景的形态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一石独立成峰,二是多石结合成山。

一石独立成峰就是选择形态上有特色并富有诗情画意的一块石材,以适宜的姿势单独摆放,构成一个有意境的景观细部,最著名的例子是苏州留园的冠云峰。

多山结合成山的例子有苏州狮子林的假山,扬州个园的假山等。

(2)西方的石景设计西方的景观设计中很少使用像中国传统园林那样的石景细部,而一般是将石材作为建筑材料,用以制作露台、阶梯、栏杆、亭廊及雕塑等,讲究装饰性,并不以石头本身作为设计和观赏的重点。

从18世纪到近现代,西方更注重于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把石景、绿化和水景等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境。

当代西方也有一些景观师,通过石景设计来展现其艺术理念和景观风格。

如美国的野口勇用雕塑家的视角对石景进行设计,他经常用厚重的体量、粗糙的质感和神秘的符号来创作石景雕塑,对当代西方的景观界和雕塑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中国园林的水景设计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水景是指摹拟自然界河流湖泊的形态而设计的水体。

它包括湖、池、泉、溪、涧等多种形态,并由此派生出岛、堤、矶等不同的细部。

在水景的形态区分上,湖是指人工开凿的比较大的水体,最著名的是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

而池是指人工开凿的尺度较小的水体,一般和建筑物相结合。

如苏州的网师园。

泉、溪、和涧,一般都是和山体结合在一起,由水流从高到低冲击石头所形成的水景,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

上述三个案例,从类型上涵盖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庭院,从尺度上包括了广阔的湖泊和狭窄的溪涧,共同说明了水景设计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当代中国水景设计的趋势,一方面要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追求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水体的净化和循环使用来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另一方面从审美的角度要追求简洁大气的水景形式,形成静态水景和动态的喷泉、瀑布等多种效果,并结合绿化、灯光、雕塑、构筑物等进行创新。

(2)西方的水景设计如果说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设计是摹拟自然,那么西方从古代、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水景设计则是越来越追求人工的、几何的、规则的形式。

比较典型的风格,如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这成为当时意大利庭院的象征和标志。

法国勒·诺特尔园林也大量使用水景,称“流水的动态是生机勃勃的庭院之魂”。

另外他们还善于设计水渠,使园林空间看起来显得更加宽阔,并提供水上游乐的场所。

在近代,英国的自然风景园追求写实的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水景设计逐渐由人工式、对称式和规则式转变为自然式、不对称式和不规则式。

在当代西方的园林设计中,水景更多的是考虑人的使用和参与的需求、人的安全问题以及干旱缺水地区水的循环利用和水体的蒸发问题,水景的形式基本上由使用功能所决定,并提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三)园林建筑(1)中国园林建筑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建筑,大致分为亭、台、楼、阁、桥、廊、榭、舫、轩、斋、馆,殿、堂等,基本上以木构和土石结构为主。

它们往往作为传统园林的重要节点,都十分精致、讲究。

首先,讲究法式。

皇家园林建筑以大式为主,强调宏伟的气魄,如北京皇家园林中轴线上的节点建筑都为大式。

而私家园林建筑,如苏州园林中的建筑物基本都是以小式为主。

其次,讲究建材和形式。

然后,讲究色彩。

最后讲究对称。

传统园林建筑以对称为主,从殿堂到亭台,基本都是中心或轴线对称。

(2)西方的园林建筑西方的园林建筑,一般都是具有使用功能的构筑物,主要包括遮阴棚、拱形木构架、木质或金属质感的凉亭,以及栽花的小温室等,他们的风格有古典风格、乡村风格和现代风格等。

其典型的特点就是:从功能出发进行设计,材料和形体都趋向简洁,风格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

总结:有位诗人说过,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么,又何尝有两座相同的园子。

由于物产、气候、地理、交通等等的差异,每个地方的园林有自己的特色;由于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等等的差异,每个时代的园林也有自己的特色。

因此,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文化各异的世界各国,园林艺术风格纷呈,各自呈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1)孙明. 城市园林:园林设计类型与方法.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P3-23(2)刘海燕. 中外造园艺术.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P96-100(3)俞昌斌、陈远. 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材料与细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P77-134.P176-185(4)丁绍刚. 风景园林概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P55-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