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音乐1)
初中音乐西南情韵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0

初中音乐《西南情韵》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3课时,每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这学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和了解西南地区的音乐,感受这里民族的音乐特色。
学习歌曲《阿西里》,欣赏《瑶族舞曲》,和《月光下的凤尾竹》。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需三撮胱解部,嘏髓殿新座财麟髓择雕M魏鬣慧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本主题单元中,把这三首乐曲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他们都属于西南地区的音乐,设计三个专题来组织教学活动。
专题一,如何运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专题二,能够听辨记住《瑶族舞曲》主题音乐,感受和想象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专题三,如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的优美意境与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歌曲能运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通过欣赏,感受和想象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通过欣赏,如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的优美意境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热爱。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能够听辩《瑶族舞曲》中的音乐主题,并感受,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聆听主题1,2,3,展开自己的想象,描绘音乐展现的主题单元画面。
问题设计专题一:《阿西里西》(1课时)专题二:《瑶族舞曲》(1课时)专题划分专题三:《月光下的凤尾竹》(1课时)其中,专题(或专题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阿西里西》所需课(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时i课内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 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初中音乐《管弦和鸣——走进西洋交响乐》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管弦和鸣——走进西洋交响乐》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管弦和鸣——走进西洋交响乐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1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与七年级上册中“八音之乐”一中一外相互呼应,是为了学生了解西洋乐器及西洋音乐而设立的。
内容包括“听辨乐器”、“感知乐曲”、“探究学习”:1、分小组让学生搜集关于西洋管弦乐器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及音乐风格特点;2、探究西洋管弦乐器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和文化的联系;教学难点重点是:1、通过图片欣赏与分析,了解西洋管弦乐器的形状;通过音乐片断的欣赏,能分辨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音色特点。
2、能分辨西洋管弦乐器的种类,如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
难点:如何使学生接受欧洲音乐语言,并能体会和理解音乐的美,与此同时,将音乐知识介绍给学生。
本单元共分“听辨乐器”、“感知乐曲”和“探究学习” 三个专题,从欣赏听辨到对西洋管弦乐器的认知深入探究层层递进。
主要学习方式包括:聆听、比较、模唱、讨论等。
以期达到如下学习成果:1、分辨七件西洋管弦乐器的音色。
2、分辨这些乐器所属的类别,3、对这些乐器与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洋管弦乐器常识及其有关乐曲。
2、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西洋音乐的知识,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欣赏不同的独奏乐曲,能够正确听辩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小号的音色,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表现内容和音乐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音乐和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拓展音乐与文学、历史等接触面,接受欧洲音乐语言,能够体会和理解音乐的美。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西洋管弦乐器、乐队及其声部,听辩不同乐器和不同声部的音色。
初中音乐《神州音韵(一)》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神州音韵(一)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1课时。
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民歌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智慧的结晶,由于地域和文化的不同,民歌也显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本单元是初中阶段重点学习和介绍中国民歌、民族器乐作品的单元。
主题单元包括演唱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欣赏山东民歌《包楞调》《沂蒙山小调》、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及改编的合唱、东北民歌改编的板胡独奏《月牙儿五更》、根据山西民歌改编的管弦乐合奏《走绛州》等。
通过演唱、聆听这些不同地区有代表性地民歌和民间器乐曲,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的地方特色,认识民族音乐中常用的发展手法。
本单元由三个专题组成。
专题一:学唱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了解音乐中“重复”的旋律发展手法。
专题二:欣赏歌曲山东民歌《包楞调》、《沂蒙山小调》、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了解“鱼咬尾”这种传统的创作手法。
专题三:聆听板胡独奏《月牙儿五更》、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管弦乐合奏《走绛州》。
重点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体验不同地区民歌和民族器乐曲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认识民族音乐中常用的发展手法。
难点是如何表现出歌曲的韵味、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意境并掌握民歌的流变性。
本单元通过三个专题的划分及单元主题的问题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听、唱、分析、对比、创作,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主要学习方式是唱歌、欣赏、模唱、小组合作。
学生预期能够把握歌曲的风格以自然舒展的声音有韵味的演唱《黄河船夫曲》,初步掌握“重复”这一音乐发展手法;认识到民歌是音乐创作基础和源泉;了解“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并能进行简单地创作。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与同学配合参加演唱和欣赏等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
2、通过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民歌的流变性。
3、通过欣赏由民歌改编的作品,感受民歌是音乐创作的基础和源泉,激励学生应当肩负起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初中音乐《神州音韵(一)》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达音乐的情感。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准确学唱《黄河船夫曲》并尝试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 特点与风格。
2.初步了解齐鲁燕赵支脉音乐特点。 3.了解传统京剧艺术的风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1.在欣赏与模仿中初步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与 风格。 2.采用对比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 感受音乐。 3.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韵味。
逐句听唱歌曲中有装饰音及下滑音的乐句并加以练习,体会陕西民歌 的韵味之所在。
10.演唱全曲,尝试用陕西方言演唱。 11.创编歌表演 活动三:检测 仔细聆听三首歌曲片段,分辨哪一首是陕西民歌(采用抢答、小组合 作回答) 1.《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 2.《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 3.《脚夫调》(陕西民歌) 活动四:欣赏器乐曲、歌曲《月牙儿五更》 (一)观赏器乐曲《月牙儿五更》(视频) 1.师:同学们我们会唱了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接下来,老师要 给大家播放一首东北民歌《月牙儿五更》,大家能不能说出这首民歌 有什么特点?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模仿乐器(引导学生将圆形“绳子”一头挂在左腿膝盖上,另一头 用左手撑起,并用左手模仿板胡按弦的动作,右手拿“筷子”当弓来 模仿板胡演奏) 3.双簧表演 师:再次播放《月牙儿五更》(音频),学生随着音乐做板胡演奏时的 动作。
专题三:学唱京剧唱段《猛听得金鼓响》 (1 课时)
其中,专题二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说明:课内共用 1 课时,每周 1 课时;课外共用 2 课 所需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准确学唱《黄河船夫曲》并尝试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 特点与风格。 2.认识和了解《月牙儿五更》的不同演奏形式,并能自信大胆地模板 胡演奏方法。 过程与方法:1.在欣赏与模仿中初步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与 风格。 2.通过准确学唱,力求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感受陕西地区民歌和东北民歌的音乐风 格,逐步产生对不同地区音乐的喜爱之情。 2.积极与同学配合参与模仿器乐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的 兴趣。
初中音乐《行进之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实用文档行进之歌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解 2 2 00粒料单服题请110中噪度214 9社知其城0新社尊继0粉制时0新前除图10和数法结和 10制到 Q结铁的受计然 0相 9打活样结前0E11520族强到付式00 4 0 编计单指治程变罚法一奥阿行0 欧到能煤妇增法相述接强解生0为( - 1 .10600第酸持就,注控结0到第自指改有在的提本到) 0 0 8 8 # m 生: 2 防拼升额物班,0责部第,并升时0 # 发 8 (-90源删的能第现物院子相能填三和深维和量新六后制法线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聆听进行曲,能够听辩出乐曲的主题,知道曲作者的名字;2、学唱歌曲《一二三四歌》;3、了解几首不同风格进行曲特点;4、自主探究进行曲的功能和运用的场合。
过程与方法:1、学唱《一二三四歌》,体会进行曲的特点;2、欣赏不同风格的进行曲,深入理解进行曲的功能特点,认识到音再到“四海为家”,巧妙、风趣地道出了军人的价值观和乐观精神。
形象地刻画了军人的情感,军人的美好和军人的品德。
3、出示歌谱,学习歌曲后半部分的伴唱与掌声伴奏。
采用分组和分声部练习的方法,练熟后再合到一起,教学难点在这里解决。
要注意二声部的和谐和节奏的准确。
4、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先唱会歌曲的旋律,再视唱歌谱,采用首调唱名法,先由教师示范、教师唱谱学生填词,再过渡到学生视谱。
5、全体学生齐唱歌曲(学生跟着伴奏),并考虑这首歌的艺术处理,重点是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和歌曲演唱的速度。
6、歌曲结构分析:《一二三四歌》为带有扩充的二部曲式,G 大调,4/4拍。
乐段A(1—8 小节), 以四个乐句构成,每两小节为一个乐句。
其中第二乐句的节奏是第一乐句节奏的重复。
节奏多用附点音符,使人感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军营气氛,像号令,像走步,像行军,像列队...乐段B(9—29 小节),乐句逐渐加长,特别是乐句4,为了扩充效果的加强,又增加了一个伴唱声部,使一、二声部形成带有衬词“嘿嘿”和“一、二、三、四”的二个声部,最后以“一、二、三、四”的交错出现,将歌曲推向高潮。
初中音乐《音诗音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课时)
专题三:《嘎达梅林》
(1 课时)
其中,专题三《嘎达梅林》中的表现“集结起义队
伍”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三
专题三:《嘎达梅林》
所需课时
1 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 2、通过欣赏多种艺术形式表现的《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 的敬仰和热爱。
1、《美丽的村庄》用什么的声音演唱最能展现歌曲
风格。
2、《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两段旋
主题单元问题 律,分别代表着什么?
设计
3、《图画展览会》中如何用乐器不同的音色来刻画
人物形象及表现意境?
4、《嘎达梅林》中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乐
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上有何作用?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歌曲《美丽的村庄》
适用年级
八年级
音诗音画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 3 课时,每周 1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音诗音画》是义务教育音乐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歌曲《美丽的村 庄》,第二课时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图画展览会》,第三课 时欣赏《嘎达梅林》。要求学生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了解交响音诗、交响音画(标题音乐)的一般特点,背唱相关主题,感 受音乐的意境及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对应课标
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与 交响音画(标题音乐)的一般特点。 2、能够根据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
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3、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 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4、聆听,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 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 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 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 《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初中音乐《人声的分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人声的分类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两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是湘教版2012年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本单元共分五部分,分别是1.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
2.五线谱识读(二):音符、五线谱及时值对照。
3.视唱练习、合唱练习。
4.声乐欣赏。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欣赏不同人声的演唱,体验人声演唱的情感。
学习难点是:正确区分不同人声演唱的形式。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自学、引导、练习、设问、探究。
预期的学习成果是:让学生能通过欣赏不同人声的演唱,体验到人声演唱的情感,并能正确区分不同人声演唱的形式。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人声分类的基本原则,能独立辨别独唱、齐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过程与方法:在认真地聆听、感悟、交流与讨论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歌曲,感受不同人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了解人声分类的知识,并能够正确区分人声其人声的演唱特点。
2.懂得常见的音符,学会视唱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组成的曲调。
3.通过欣赏体验不同人声演唱的特点和演唱者的情感。
元问题设计(说明:设计几个能引领本单元学习的核心问题)专题划分(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专题一:人声的分类(1 课时)专题二:识谱知识与视唱练习(2 课时).......其中,专题一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人声的分类所需课时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情感目标:通过聆听歌曲,感受不同人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课思维导图案例

小学音乐课思维导图案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课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
因此,一个好的情境设计,能使学生记忆深刻,能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之中,使学生整堂课都在这个美丽的情境中学习。
精彩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
如在上《小动物唱歌》这课时,我用充满神秘的语调做好开场白,同学们:“大象伯伯给老师打电话要邀请同学们参加动物联欢会,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可是,大象伯伯说:“想参加的同学,最少要会学一种动物的叫声”,同学们开始模仿起小动物的叫声。
这样的环境,激发了同学们的需要,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寓教于“玩”,挖掘潜能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经验:1、角色表演对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
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进行自我表演,边唱边舞。
在《保护小羊》中,同学们的表演,让我感到了小羊们的温顺;狼的凶残;狗熊、小刺猬、大象、小猎狗的友爱;在表演过程中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角色,进行即兴表演,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非常深刻的体验。
2、自由创编。
音乐的教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音乐创造,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对于低中年级学生,鼓励他们进行口头创作、自编歌词,在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时,引导学生通过节奏、强弱、歌词的变化使这段话读起来更有情趣、更加丰富。
总之,“长城非一日之功,实效非片刻使然”,只要我们努力改变观念,褪去课堂华丽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