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总复习重点(笔记)

合集下载

初三政治笔记教师摘抄2023年版

初三政治笔记教师摘抄2023年版

初三政治笔记教师摘抄2023年版初三政治笔记教材摘抄(2023年版)1.政治是指人们在社会中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政治活动包括参与选举、参与社会团体以及发表政治观点等。

2.国家是指具有完整独立的领土、人民和主权的社会组织。

国家的核心任务是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促进国家发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权机构的依据和制约。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决策权。

8.现代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

中国的成功经验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成功实践。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基本路线的核心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0.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和谐社会包括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等多个层面。

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初三政治笔记

初三政治笔记
原因:1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有密切联系
2是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赢得的
3建立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坚持?
1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当前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这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为公民才干提供了极大的活动舞台和发展空间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
3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是什么?
地位:基础、主体
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际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有它产生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
,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社会的各项权利
方针: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4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怎么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一种所有制经济。
地位:主导力量
作用: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设备,积聚了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6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这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

初三中考政治考试重点知识归纳

初三中考政治考试重点知识归纳

初三中考政治考试重点知识归纳1. 中国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建设- 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的主席是。

- 党的建设是党的根本任务,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3. 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4. 中国的国家机构- 中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等。

- 国家主席是国家的主要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 中国的法律制度- 中国的法律制度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 我们要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6. 中国的民族团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研究。

- 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发展民族团结,反对各种分裂主义和民族歧视。

7. 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8. 共同的价值追求- 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主进步、社会和谐。

- 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以上是初三中考政治考试的重点知识归纳,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初三中考政治复习要点汇编

初三中考政治复习要点汇编

初三中考政治复习要点汇编政治基本知识1. 国家的性质和作用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构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4.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国家机构和决策机制1. 国家权力机关的构成和职能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机构3. 国家政府的组成和职能4.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能5.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和目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2. 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3. 公民的政治参与形式和途径4.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培养途径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1. 国家安全的内涵和重要性2. 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和核心要义3.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的措施4. 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和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优越性2. 人民民主的实质和基本特点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和基本途径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和基本要求世界政治与经济1. 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主要特征2.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3. 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针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经验和做法3.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中国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任务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和战略安排以上是初三中考政治复习的要点汇编,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初三政 治笔记重点整理

初三政 治笔记重点整理

初三政治笔记重点整理初中政治是一门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培养正确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学科。

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掌握政治知识尤为关键,因为这关系到中考的成绩以及对社会和政治现象的理解。

以下是对初三政治重点知识的整理。

一、国情教育1、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表现为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5、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二、经济建设1、我国的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三、政治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初三政治重点知识整理

初三政治重点知识整理

初三政治重点知识整理一、导论本篇文档旨在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政治重点知识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三政治的重点内容,为考试和未来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点知识整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论武装。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果,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

2. 宪法法律知识-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 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3. 公民权利与义务- 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权利,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

- 公民义务公民义务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应尽的责任,包括履行国籍义务、履行居住义务、遵守法律义务等。

4. 道德建设- 道德道德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 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国家和社会推进文明进步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重要途径。

三、结论初三政治重点知识整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宪法法律知识、公民权利与义务和道德建设等方面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希望对学生的和考试有所帮助。

初三政治重点知识整理

初三政治重点知识整理

初三政治重点知识整理一、国家与国家关系1.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由一定领土、一定人口和一定政权组成的具有主权的独立政治组织。

2. 国家的成立:国家的成立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革命斗争实现独立,另一种是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独立。

3. 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权力包括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

4. 国家的主权:国家的主权是指国家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享有独立决定一切事务的权力。

5. 国家间的关系:国家间的关系包括战争和和平两种状态,国家间通过外交手段进行交流和合作。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生活1. 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国家主要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的制度。

3. 政治生活的内容:政治生活包括参与政治、了解政治、维护政治稳定等方面的活动。

4. 政治生活的意义:政治生活的健康与稳定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1. 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2. 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发展的手段包括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等。

3. 社会发展的特点:社会发展的特点是多样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4. 社会发展的挑战: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经济差距扩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四、法律与法治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2. 法治的含义: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的一切行为都受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3. 法治社会的特征:法治社会的特征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等。

4. 法律意识的培养:培养法律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要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

以上是初三政治的重点知识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归纳:
法律和法治: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治的基本原则:平等、公正、公平、公开。

法律的来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教育权等。

公民的义务: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关心环境、履行纳税义务等。

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公平:机会公平、财富公平、教育公平等。

正义的原则:平等正义、功利正义、需要正义等。

道德与个人行为:
道德的定义和作用:指导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

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勤奋努力等。

青少年与法律:
青少年的法律责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限制行为能力、刑事责任等。

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受国家法律保护,应得到儿童权益的尊重和保障。

罪与罚:
罪的概念和分类:刑事犯罪、民事侵权等。

刑罚的种类和目的:惩罚、教育改造、恢复纪律等。

以上仅是对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部分归纳,具体的教材和课程安排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您根据教材和老师的指导,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政治总复习重点(笔记)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

P5※2、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P63、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P64、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P75、谁对我负责?回答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P96、“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易卜生的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P107、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

P148、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P14※9、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P16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P20※2、关爱集体表现在: P21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7、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P238、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P249、我们负责任的表现: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P2710、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

P28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1、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P342、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P3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P354、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P355、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P36※6、“三个代表”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36※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P36※8、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9、在当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P3610、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371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P37※1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P3713、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四项基本原则。

P38※1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P3916、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P4017、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P4218、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P42※1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P4220、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P44※21、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P4522、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P45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1、实行对外开放自己发展的根本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P492、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P503、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

P51※4、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P515、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P526、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P527、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P538、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作出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P539、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P55※10、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P561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P5712、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P57 ※13、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P5814、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P5815、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P5816、我国的资源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P5917、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P6118、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P6119、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P61※20、我国的发展战略:A科教兴国战略、B可持续发展战略、C西部大开发战略、D人才强国战略等。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明能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P65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①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P653、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66地位: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P66影响:中华文化不但今天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P664、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P675、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

P686、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P69※7、中华民族精神(含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P698、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的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P69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P7010、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P701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P71※、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71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P74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P74※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74※4、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P75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修改宪法②监督宪法的实施③立法权④任免权⑤重大事项决定权;⑥监督权P756、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P75※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P768、依法治国的含义: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P76※9、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P76※10、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P7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P77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P76依法治国的关键:执法必严 P76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违法必究 P7611、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P781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P791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P7914、我国的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组成。

P7915、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P8116、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P8017、公民政治权利的含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P82※18、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方式): P83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②可采取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19、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P84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②应当事实求实,以事实为依据,如时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③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20、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漏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P85第七课关注经济生活1、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P89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两个100年”的目标。

P89第一个“100年”,即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二个“100年”,即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P90※4、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P90※5、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P906、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