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4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鄂教版
及反思14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说课稿

3. 开展课堂小测验,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4. 利用互动白板,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如拼写比赛、绘图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重要环节。我将采用故事导入法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具体方式是:首先,我会用一个简短而有趣的故事,比如关于武夷山的美丽传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生动的叙述,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接着,我会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图片,让学生对这两座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期待。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辅助教学:首先是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动画,用于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自然景观及传说故事情节,增强直观感受;其次,我会准备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复习;此外,还会利用互动白板,让学生在白板上拼写生字词,进行互动练习。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提供直观的学习支持,以及促进知识的吸收和记忆。
4. 部分学生可能在表达和写作方面存在困难,难以用自己的语言பைடு நூலகம்述故事。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自然风光,引发学生的直观兴趣。
2. 创设情境,如模拟传说故事发生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情节。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对故事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5. 结合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和视频,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自然风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五级上册语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鄂教版共张PPT课件

课后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答案
• 3:花珊你不要难过 ,虽然你离开了 妈妈的怀抱,母女分离,但你为人民奉 献,造福百姓,你具有美丽,善良,勇 敢……的高尚品质,你为了拯救人们, 牺牲了个人的幸福,不畏艰难的勇敢的 为民除害 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为你 骄傲。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课前工作
• 分好段落层次,总结出段落层次的 主要内容。 • 熟读课文,生字词读熟记牢。
主要内容 第一段:(1-3)花珊苦练本领,决心除妖。 第二段:(4-5)花珊离开妈妈,勇敢除妖。 第三段:(6-8)花珊虽造福百姓,但母女分离。
生字词
夷(武夷山 四夷) 妖(妖怪 人妖)
溪(溪流 小溪)
珊(珊瑚 花珊注:人名)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美丽的传说,传奇的故事,总 是波动着人们的心弦,表达着人们 心中的期盼,为人们插上了理想的 翅膀。
学习本单元课文,学会生动的 讲叙故事,在交流讨论中总结出自 己的判断。
14、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武夷山的介绍
•武夷山
• 武武夷夷山,山世界自然遗产和
世界文化遗产双重遗产地,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 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 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人 与生物圈、全球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地处中国福建省的 西北部武夷山市,位于福建 与江西的交界处。总面积 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 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 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 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 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 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
最新-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设计 精品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设计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别陷、瀑等。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2、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全文,纠正字音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而本课生字教学字音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字是蹦、轰。
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别陷、瀑等。
3、结合质疑,默读课文,在书上作相关批注;三、深入学习第1——4自然段1、找出有关句子、小声与同桌交流。
2、交流找出的有关句子、小节。
1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我从漫山遍野、肥沃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者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2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花珊为民除妖的品质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都是妖怪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出第三句3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还得生活不下去,心理很难过4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引导学生交流对文字的品读九九八十一天说明了时间长。
终于表示苦练本领经过了很多磨难,最后成功师你们想一想,花珊是怎样苦练本领?能具体描述当时的情景吗?引导学生想象,发展语言能力指导有感情朗读四、生成新疑。
1、师读到这儿,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找出花珊斗争的段落,质疑苦练本领后的花珊能除掉这个妖怪吗?2、看来你们会思考了,想知道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花珊除妖的故事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花珊除妖的原因2花珊能除妖吗?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3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花珊除妖的过程二、直奔重点,细致体会。
1、认真默读第4、5节,出示思考提纲花珊能除妖吗?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2、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读中感悟,理解第5自然段。
第四课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教案题目:第四课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第一节生字练习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掌握本课生字的读法和写法。
2)学生要掌握本课生字的笔画,笔顺,结构,和偏旁。
3)要掌握用本课生字组词。
过程与方法:练习法、模仿法、跟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们知道美丽的宝岛台湾是祖国东南沿海的一颗明珠。
教案重点: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生字组词。
教案难点:1.能默写默读生字。
2.能实际运用。
课型,课时:新课、第一节教案手段:教科书、参考书教案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指导法、比较法。
教案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现在给你们讲汉语课,你们喜欢汉语课吗?我看你们都想学汉语。
你们,哪位同学能读上节课题目?经过上面的手段来开始新课。
教案过程:1、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听生字的读音。
老师讲解生字的偏旁部首,结构,笔画和组词。
老师让学生齐读生字。
2、学生看书上的字, 老师先领读生字,学生一起跟着读。
老师让同学们组织用生字组词。
然后同学们自由组词。
3、朗读练习学生自读,老师检查学生是否读的正确。
4、老师让学生巩固熟读练习和书写练习。
一、生字理解:肃:su 独体字严肃、肃静慨:kai 竖心旁左右结构感慨、愤慨哺:bu 口字旁左右结构哺育、哺乳沃:wo 三点水左右结构肥沃、沃土妖:yao 女字旁左右结构妖怪、妖精迫:po 走着旁半包围结构被迫、迫近坠:zhui 土字底上下结构坠落、坠下裂:lie 衣字底上下结构裂痕、裂开二、练习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ロ____ ____ 木____ ____ 灬____ ____禾____ ____ 艹____ ____ 讠____ ____板书设计:第四课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第一节生字练习一、生字理解:肃:su 独体字严肃、肃静慨:kai 竖心旁左右结构感慨、愤慨哺:bu 口字旁左右结构哺育、哺乳沃:wo 三点水左右结构肥沃、沃土妖:yao 女字旁左右结构妖怪、妖精迫:po 走着旁半包围结构被迫、迫近坠:zhui 土字底上下结构坠落、坠下裂:lie 衣字底上下结构裂痕、裂开二、练习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ロ____ ____ 木____ ____ 灬____ ____禾____ ____ 艹____ ____ 讠____ ____布置作业:抄写生字,练习册课后反思:教案题目:第四课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第二节词语和练习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掌握本课词语的读法和写法。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1 鄂教版-最新教学文档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读通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几个画面,凭借画面进行提要性复述;选取最精彩的一个段落,练习进行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能绘声绘色地把整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词语、会造句。
教学难点:1.能默写默读词语。
2.能实际运用。
二、教学过程(一)看图片猜故事1.逐个出示拔苗助长、女娲补天、巨人的花园、牛郎织女等故事的图片,猜一猜故事名称。
2.想一想,这些故事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体分: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等四大类。
3.出示课题,抓住课题中“传说”二字,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民间传说,了解民间传说一般说来没有具体的作者,它的作者就是广大老百姓。
(二)读故事想画面故事一般来说,情节都比较生动、吸引人,就像影片那样,有生动的画面。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三)三言两语讲故事1.师生交流。
读了课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师生合作,逐步梳理出:妖怪作害、苦练本领、花珊辞母、花珊除妖、妖除山断、母女相望等画面。
2.根据课文内容,将上面的画面排序。
3.根据这些画面的提示,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进行提要性复述练习。
4.师生讨论怎么才能把故事讲生动。
如果这么三言两语讲故事,别人会喜欢听吗?引导学生讨论把故事讲生动的方法:要生动具体、绘声绘色。
(四)绘声绘色讲故事1.聚焦整个故事中最惊心动魄的一部分,即课文第五自然段。
尝试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
学生自由练习。
2.学生展示讲故事。
师生交流讨论还有哪些不足。
学生初次讲故事会受课文影响,最后导致不是讲故事,而变成读课文。
3.提供方法。
让学生把第五自然段——花珊除妖这部分,再概括提炼成几个小画面:乌云遮月、发现绿光、花珊砍妖、山断妖死、形成海峡。
4.不看课本,根据画面提示绘声绘色讲第五自然段。
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学生照本宣科读课文。
学生自由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
3.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4.体会大陆和台湾血肉相连,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复述课文。
感受民间传说通俗易懂,感情丰富的特点。
2. 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地理位置。
2.教师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武夷山和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动人的传说。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 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2.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全文,纠正字音.
(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而本课生字教学字音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字是:蹦、轰。
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别:陷、瀑等。
)
3.结合质疑,默读课文,在书上作相关批注;
三、深入学习第1——4自然段
4.找出有关句子、小声与同桌交流。
5.交流找出的有关句子、小节。
(1)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
(我从“漫山遍野、肥沃”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那里的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
)
(2)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花珊为民除妖的品质。
(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都是妖怪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出第三句。
(3)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害得生活不下去,心里很难过。
(4)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
引导学生交流对文字的品读:
“九九八十一天”说明了时间长。
“终于”表示苦练本领经过了很多磨难,最后成功。
师:你们想一想,花珊是怎样苦练本领?能具体描述当时的情景吗? 引导学生想象,发展语言能力。
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生成新疑。
1.师:读到这儿,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找出花珊斗争的段落,质疑:苦练本领后的花珊能除掉这个妖怪吗?
2.看来你们会思考了,想知道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花珊除妖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花珊除妖的原因
2.花珊能除妖吗?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花珊除妖的过程.
二、直奔重点,细致体会。
1.认真默读第4、5节,出示思考提纲:
花珊能除妖吗? 她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2.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读中感悟,理解第5自然段。
用笔钩出花珊除妖的过程中写得栩栩如生的动作词语。
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重点体会以下要领:
(1)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月亮,姑娘紧握弓箭,向山上走去。
(花珊为民除
妖的决心大,这正是保家为国的高贵品质。
)
(2)出示“于是搭上箭,用力朝绿光射去。
妖怪被射中了眼睛,痛得直打滚。
花珊跳到妖怪身上,举起大刀,朝它的脖子使劲砍去,直砍得妖怪乱蹦乱跳。
”
从这些词中,你有什么感受?(战斗激烈、花珊非常勇敢)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能让花珊除妖的斗争再激烈一些吗?指导学生再创作:忽然,她觉得大地在向下陷,只听一声巨响,高大的武夷山断为两半,中间出现了一条很深的沟,妖怪“轰”的一声,掉到了沟底。
(读过程,谈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总结复述的方法。
(1)抓重点词
(2)问题读文、思考,列出小标题。
2.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词语和刚才总结的复述方法将花珊除妖的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三、学习课文6---8节
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
从这部分内容体会到什么?
2.学生再读这部分内容,勾画出表达人们心中期盼的句子,写感受。
“从_____
—句子中我想到了什么?”
3.学生分小组交流,自由表达。
4.学生练笔:你想对花珊说些什么?你想对花珊的妈妈说什么?让学生情感涌
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海峡两岸人们渴望祖国统一的资料。
5.指导朗读课文,学生评读。
6.课外阅读中国民间传说,感受中国文学艺术中的这一瑰宝。
四、作业设计
你想对花珊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花珊
苦练本领-----勇敢除妖--------盼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