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说勤奋 2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说勤奋-(2)

16.《说勤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4、了解议论文列举的事例应有代表性。
学情分析:课题“说勤奋”中的“说”字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这是一篇议论文,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第1节与第2节、第3节之间运用的是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论证;而单独看第2节和第3节又是例证法论证。
具体说第1节写得是每一个成功者,第2节和第3节分别写得是古代天资聪慧的司马光和近代天资愚钝的童第周,而第4节又补充说明了无论条件的优劣仍然需要勤奋才能成功。
教师的解读需要“深入”,但教师的设计却需要“浅出”。
鉴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学养和能力基础,深入浅出之后,议论文文体转换成说理性文章,演绎法转换成总分写法的结构安排,例证法转换成借事说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司马光、童第周两人勤奋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难点:了解议论文列举的事例应有代表性。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结构二、细读第一段1.为什么说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呢?请看第一自然段,找一找。
2.“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板书:鲜花(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板书:汗水和心血(勤奋))3. 这句话什么意思?是呀,这里的“古今中外”四字超越了时空,说明无论何时何地,要想成功,都需要勤奋。
充分说明了勤奋的重要。
4. 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是呀,这句话不仅是对作者观点的说明,更是为了引出下面的事例。
思考,在两个事例中,司马光、童第周代表什么样的人?他们手中的鲜花分别是什么呢?快速浏览二、三小节,找一找司马光和童第周取得的成功是什么?三、细读第二、三段。
1.首先写了谁的事例?既然两人都是成功者,如果写的时候换个顺序你觉得怎样?2.下面,就让我们先走近司马光吧!3.细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司马光的勤奋)(1)还记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2)司马光小时侯就这么聪明,他是不是不需要勤奋就能成功呢?你从哪里知道的?请再次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司马光勤奋的句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6.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堂16 说勤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1.理解生字词。
2.能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教时教学过程:第二教时一、复习检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2节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A、哥、弟间的对比, ( 指导朗读)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C、特别"醒枕"的奥秘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6、齐读这一段堂7、归纳板书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读课文(2)讲童第周的故事(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指导朗读(5)归纳板书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四、学习课文第4节(1)齐读课文(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完整word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勤奋》教案模板三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勤奋》教案模板三篇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 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2.理解课文是如何用事实来说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
教学准备: 投影教学时间: 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
读了这个课题, 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 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 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能够了)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 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 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 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由练读后, 指名分段朗读, 正音。
对长句子实行全班重点练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画出中心句。
2.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2)把这种自问自答形式的句子换个说法, 并说说自问自答的好处。
(3)过渡:是的, 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 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 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 “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 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 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 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说勤奋2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学习课文抓住典型事例来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新授1.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说勤奋》一课,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直奔课文中心,突出主题,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课文,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
)指名说。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理解第一句:生读,将这两句话合并为一句,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对这句话的理解很重要,只有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才能真正领悟作者的观点。
)(2)理解第二句。
师读第一遍(强调“只有”一词):听出什么来了?(引导学生体会: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勤奋)生齐读。
师读第二遍(强调“一生”一词):听出什么了?(引导学生体会:要坚持不懈的勤奋,才能成功)生齐读以上两句话。
(教给学生读悟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
)3.学习事例(1)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事例才有说服力。
)师:作者举了谁的例子?为什么举他们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2)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司马光取得成就的句子: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勤奋第二课时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齐读)
6.19年的夜以继日,19年的废寝忘食,司马光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课件出示图)
△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女生读)
四、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1.那么,17岁才上中学,一开始成绩又很差的童第周又是怎样成为生物学家,并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的呢?请大家先读读课文第三段,再用上这些词来说说。
2.出示: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名列前茅
(提示:一开始……后来……最后……)
高声朗读:不光眼睛看得见,耳朵也听见了。这样注意力集中,背起来更快了。这还是勤奋。(读词“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
一直:读的时间长,坚持不懈,这也是勤奋。(读词)]
躲在屋里:生怕被别人打扰,多认真,多专心啊,这还是勤奋。(读词)
每当:这样的事情是一次吗?两次吗?这样的勤奋已成了司马光的习惯!
③好个勤奋的司马光啊,谁来再现他当年的读书样?
3.交流。
屏显:△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滚瓜烂熟为止。
①司马光读书和哥哥弟弟有什么不同?从哪个词看出勤奋?为什么?
②一遍又一遍:读了许多遍,多得数不清。是啊,读的遍数多,这就是勤奋。(读词)
滚瓜烂熟:“熟”到什么程度?(熟到一个字不差,甚至一个标点也不错)读得这么熟练,简直可以倒背如流,这更是勤奋。(读词)
这成了童第周的座右铭。齐读。
8.引读: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终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案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勤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勤奋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任教年级:授课教师:XXXX实验学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勤奋教案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 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 不应自暴自弃。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勤奋教案, 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勤奋教案1学习目标: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 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 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 摆事实, 讲道理。
重点难点: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 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 不应自暴自弃。
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_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
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_大胆、独特。
先了解名人成就, 再探讨个中原因, 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 无疑更加巧妙、合理]三、细读第三自然段1、学生自学, 完成下列思考题, 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3)童第周起步晚, 基础差, 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 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 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 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 值得反复推敲, 精心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设计2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青铜峡市第五小学丁海燕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二、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一)、出示句子: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理解第一句:生读,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理解第二句。
师读第一遍(强调“只有”一词):听出什么来了?生齐读。
师读第二遍(强调“一生”一词):听出什么了?生齐读以上两句话。
(二)、学习事例①、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事例才有说服力。
)作者举了谁的例子?为什么举他们的例子?②、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划出能体现出他们“勤奋”的句子。
③、学习司马光的例子出示句子: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根据时间上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一生勤奋)教师要抓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警枕”等词,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生自由读、齐读)④、学习童第周的事例生读相关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起早贪黑”一词,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⑤、下面我们来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
老师从课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个词——出示词语:抓紧时间睡觉时天刚亮睡觉前问: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指名说)小结:(深情地)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老师想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说勤奋》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4.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5.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二、学习过程1.温故互查:课文例举了哪些人物通过勤奋获得成功的?你还可以列举出哪些事例来?2.自学感悟: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3.设问导读,细读第二自然段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4.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5.巩固练习:给带点的字找正确的读音。
远渡重( zhóng chòng)洋剥( bāo bō)离华( huáhuà)罗庚6.拓展延伸:(1)学完了本课,你在语言积累方面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学完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或者有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手机”APP与同学交流,写下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
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
六、作业完成课后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