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28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_真题-无答案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一、最佳选择题1. 关于浸出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浸润、溶解、过滤B.浸润、渗透、解吸、溶解C.浸润、渗透、解吸、溶解、扩散D.浸润、溶解、过滤、浓缩E.浸润、渗透、扩散2. 生产中植物性药材浸提主要靠( )A.浸提压力 B.扩散面积 C.扩散时间 D.扩散系数 E.浓度梯度3. Fick's扩散定律式中dc/dx代表( )A.扩散速率 B.扩散系数 C.扩散半径 D.浓度梯度 E.扩散浓度4. 现在有一乙醇溶剂,15℃时,用乙醇计测得其浓度为93%,某一药液水溶液浓缩至75ml,欲使药液含醇量达85%,需加入上述乙醇( )A.700ml B.797ml C.638ml D.730ml E.640ml5. 浸提乳香、没药,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A.渗漉法 B.浸渍法 C.蒸馏法 D.回流法 E.煎煮法6. 关于醇提水沉法叙述错误的是( )A.基本原理及操作大致与水提醇沉法相同B.适用于蛋白质、黏液质、多糖等杂质较多的药材的提取精制C.先用乙醇提取,回收乙醇后,再加水沉淀D.药效成分在水中难溶或不溶,则不可采用水沉处理E.树脂、油脂、色素等杂质不溶于乙醇7. 药材浸提过程中渗透与扩散的推动力是( )A.浸提压力 B.浓度差 C.浸提温度 D.浸提时间 E.药材表面积8. 超滤是在( )数量级进行选择性滤过的技术。
A.10-6m B.10-9m C.10-10m D.10-12m E.10-4m9. 以乙醇为溶媒浸提药材,表述错误的是( )A.乙醇含量10%以上时具有防腐作用B.乙醇含量大于40%时,能延缓酯类、苷类等成分水解C.乙醇含量50%以下时,适于浸提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D.乙醇含量50%~70%时,适于浸提生物碱、苷类等E.乙醇含量90%以上时,适于浸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等10. 可使液体物料瞬间于燥的方法是( )A.冷冻干燥 B.沸腾干燥 C.喷雾干燥D.减压干燥 E.鼓式干燥11. 宜采用隧道式红外干燥机干燥的物料是( )A.丹参注射液 B.人参蜂王浆 C.甘草流浸膏D.安瓿 E.益母草膏12. 关于喷雾干燥叙述正确的是( )A.干燥温度高,不适于热敏性药物B.可获得硬颗粒状干燥制品C.能保持中药的色香味D.相对密度为1.0~1.35的中药料液均可进行喷雾干燥E.必须加入助溶剂以增加干燥制品的溶解度13. 水作为提取溶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经济易得 B.易于霉变 C.易于纯化D.溶解范围广 E.能引起某些有效成分的分解14. 干燥速率主要取决于表面汽化速率的是( )A.恒速阶段 B.降速阶段 C.减速阶段D.加速阶段 E.高速阶段15. 能用于分子分离的滤过方法是( )A.微孔滤膜 B.石棉板过滤 C.超滤D.垂熔滤器 E.离心16. 能将两种相对密度不同的液体进行分离的方法是( )A.微孔滤膜过滤 B.超滤 C.板框压滤机D.垂熔漏斗过滤 E.离心分离法17. 水醇法调含醇量为50%~60%可主要除去( )A.鞣质 B.淀粉 C.脂溶性色素D.氨基酸 E.生物碱18. 水醇法不能完全除去的物质是( )A.氨基酸 B.苷类 C.鞣质D.生物碱盐 E.有机酸19. 关于渗漉法叙述错误的是( )A.适合于受热容易破坏的药物提取B.药材应粉碎成细粉C.药粉在装渗漉筒前应充分润湿药粉D.在装渗漉筒后应浸渍,使溶剂渗透扩散E.渗漉的速度应适当20. 大生产药液醇沉时,常用以下哪种方法除去沉淀物( )A.常压过滤 B.减压过滤 C.板框压滤机过滤D.微孔滤膜过滤 E.石棉板滤器过滤21. 浸提过程中加入酸、碱的作用是( )A.增加浸润与渗透作用 B.增大细胞间隙 C.防腐 D.增加有效成分扩散作用 E.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作用22. 下列不适于用作浸渍法溶媒的是( )A.乙醇 B.白酒 C.黄酒 D.水 E.麻油23. 渗漉法的渗漉速度有快漉与慢漉之分,慢漉为每1kg药材每1分钟流出液为( )A.1~3ml B.3~5ml C.5~7ml D.7~9ml E.9~11ml24. 利用处于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方法称为( )A.水蒸气蒸馏法 B.超临界提取法 C.逆流浸出法D.溶剂-非溶剂法 E.固体分散法25. 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 )A.氮气 B.氦气 C.CO D.CO2 E.O226. 微孔滤膜滤过的特点不包括( )A.孔隙率高,滤速快 B.滤过阻力小 C.不易堵塞D.对滤液吸咐少 E.滤过时无介质脱落27. 壳聚糖常在哪种精制方法中使用( )A.水醇法 B.醇水法 C.吸附澄清法D.大孔树脂精制法 E.超滤法28. 有关大孔吸附树脂精制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孔吸附树脂一般是先以乙醇洗脱杂质,再以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有效成分 B.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及多孔性C.不同规格的大孔树脂有不同的极性D.应结合成分性质选择大孔树脂的类型、型号、洗脱剂浓度E.提取物上样前要滤过处理29. 属于流化干燥技术的是( )A.真空干燥 B.冷冻干燥 C.微波干燥D.沸腾干燥 E.红外干燥30. 关于沸腾干燥叙述错误的是( )A.干燥速度快 B.适用于湿粒性物料的干燥C.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D.热能消耗低E.干燥成品质量好31. 喷雾干燥与沸腾干燥的最大区别是( )A.应用流化技术 B.适于连续化批量生产C.适用于液态物料干燥 D.干燥产物为粉状或颗粒状E.耗能大,清洗设备麻烦32. 冷冻干燥的特点不包括( )A.适用于热敏药物B.在低温条件下干燥C.在高真空条件下干燥D.干燥成品含水量高,不易长期保存E.干燥成品疏松,易溶解二、配伍选择题A.无水乙醇 B.90%以上的乙醇 C.70%~90%乙醇 D.50%~70%乙醇 E.50%以下的乙醇33. 适于浸提生物碱、苷类( )34. 适于浸提香豆素、内酯、苷元( )35. 适于浸提挥发油、树脂、叶绿素( )36. 适于浸提极性较大的黄酮类( )A.煎煮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D.双提法 E.水蒸气蒸馏法37. 有效成分尚未清楚的方剂粗提宜采取的提取方法为( )38. 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方剂宜采取的提取方法为( )39. 挥发性成分、水溶性成分为有效成分的方剂宜采取的提取方法为( )40. 无组织结构,新鲜药材宜采取的提取方法为( )A.离心分离法 B.吸咐澄清法 C.沉降分离法D.膜分离法 E.滤过分离法41. 通过多孔介质将混悬液中固、液分离的方法( )42. 可以使料液中固体与液体或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得到分离的方法( )43. 适用于固体物含量高的水提液的粗分离( )44. 水提浓缩液中加入壳聚糖产生分离效果的方法( )A.平衡水分 B.表面水分 C.自由水分D.结合水分 E.非结合水分45. 粗大毛细管中的水分为( )46. 物料孔隙中的水分为( )47. 物料细胞中的水分为( )48. 物料中与空气处于动态平衡的水分( )三、多项选择题49. 制备浸出制剂常用的方法有( )A. 萃取法B. 法BC. 煎煮法D. 压榨法50. 以乙醇为溶剂的浸提方法有( )A. 煎煮法B. 浸渍法C. 渗漉法D. 回流法E.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51. 浸渍法适用的对象有( )A. 贵重药材B. 毒性药材C. 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D. 无组织结构的药材E. 黏性药材52. 水提醇沉可除去药液中的( )A. 质B. 黏液质C. 有机酸D. 氨基酸53. 常用的浸提辅助剂包括( )A. 酸B. 碱C. 表面活性剂D. 丙酮E. 活性炭54. 常用的浸提方法包括( )A. 法B.水蒸气蒸馏法CB. 超滤法C. 盐析法5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特点包括( )A. 操作周期短,效率高B. 有提取与蒸馏双重作用C. 技术要求高D. 适用于含量低,产值高的成分的提取E. 适用于热敏性成分56. 目前常用的精制方法有( )A. 水提醇沉法B. 透析法C. 超滤法D. 盐析法E. 水蒸气蒸馏法57. 采用水提醇沉法精制处理存在的问题有( )A. 生产周期长,成本高B. 经醇沉淀回收乙醇后药液黏性较大C. 有的制剂疗效下降D. 经醇沉处理的液体制剂易沉淀黏壁E. 浸膏黏性大,制粒困难58. 不宜用水做溶剂的浸提方法有( )A. 煎煮法B. 渗漉法C. 浸渍法D. 水蒸气蒸馏法E. 回流法59. 湿颗粒可采用的干燥方法有( )A. 烘干干燥B. 沸腾干燥C. 喷雾干燥D. 减压干燥E. 红外线干燥60. 在干燥的恒速阶段,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有( )A. 干燥介质温度B. 干燥介质湿度C. 干燥介质流动情况D. 物料结构E. 物料厚度61. 在干燥降速阶段,影响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有( )A. 干燥温度B. 干燥介质湿度C. 干燥介质流动情况D. 物料结构E. 物料厚度62. 中药提取液中固体物与液体介质密度相差悬殊时,常用以下哪些方法分离( )A. 常压滤过B. 滤过CC. 薄膜分离D. 离心分离63. 大生产中药液的粗滤可用以下哪些方法( )A. 减压滤过B. 离心滤过C. 板框压滤机滤过D. 超滤E. 微孔滤膜滤过64. 渗漉法操作规程正确的为( )A. 药粉装渗漉筒前应先用浸提溶剂润湿B. 药粉装渗漉筒时应疏松C. 药材粒度应适宜D. 渗漉时要注意添加溶剂,使溶剂始终浸没药物E. 一般浸渍放置24~48小时65. 常用的絮凝剂有( )A. 明胶B. 琼脂C. 蛋清D. 壳聚糖E. 硫酸铝66. 影响蒸发浓缩的因素包括( )A. 冷凝器中二次蒸气的压力B. 加热蒸气的压力C. 管内垢层热阻D. 管间蒸气冷凝传热系数E. 管壁热阻67. 为了提高蒸发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A. 增大蒸发面积B. 减少蒸发面上二次蒸气的浓度C. 加强搅拌D. 减压蒸发E. 尽可能使被蒸发液体的实际蒸气压等于饱和蒸气压68. 喷雾干燥的特点包括( )A. 适于大规模生产B. 适用于热敏性物料C. 物料瞬间干燥D. 可获得颗粒性制品E. 可获得粉状制品。
执业药师证考试科目和内容

执业药师证考试科目和内容一、执业药师证考试科目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分为药学和中药学两个专业类别。
药学类考试科目为: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药事管理与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类考试科目为: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二、执业药师证考试内容1. 药学专业知识(一)这门科目主要涵盖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在药物化学部分,会考察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理化性质等。
比如说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它是一个含有羧基和酯键的化合物,这与它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以及稳定性等性质都有关系。
在药剂学方面,像不同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等都是考点。
例如片剂的制备,从原料的混合、制粒到压片的过程,每一步都有相应的质量要求。
药理学部分会考察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
像降压药硝苯地平,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钙通道来降低血压,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等疾病,但也可能会引起面部潮红、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
药物分析部分则是关于药物的质量控制,比如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等。
2. 药学专业知识(二)主要是关于临床药物治疗学方面的内容。
包括各类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适用范围、不良反应等。
比如抗生素类药物,像青霉素类抗生素,它是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作用特点是杀菌作用强、毒性低等,但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试。
还有心血管系统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同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于心脏的不同离子通道,其适用范围和不良反应也各不相同。
3. 药事管理与法规这门科目就是和药品的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有关啦。
包括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规定。
比如说药品的注册管理,新药研发后要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和审批流程才能上市。
在药品生产方面,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从厂房设施、人员管理到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等都有严格规定。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散剂_真题-无答案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散剂(总分26,考试时间90分钟)一、最佳选择题1. 散剂制备中不符合混合一般原则的是( )A.等比混合易混匀B.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C.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D.含低共熔成分时,应避免共熔E.药粉形状相近者易于混匀2. 100倍散是指( )A.1份药物加入99份赋形剂B.临床上用时稀释100倍后使用C.药物的习惯名称D.药物以100克为包装剂量E.作用强度是同类药物的100倍3. 眼用散剂应通过多少目筛( )A.120 B.100~150 C.80~180 D.200 E.150~1804. 散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干燥 B.疏松 C.色泽一致D.混合均匀 E.呈棕褐色5. 硫酸阿托品散属于哪种散剂( )A.含共熔组分散剂 B.含剧毒药散剂 C.含液体成分散剂 D.单方散剂 E.非剂量散剂6. 散剂的工艺流程是( )A.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B.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C.粉碎→混合→质量检查→包装D.粉碎→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E.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7. 现制备某一含剧毒药物的散剂,剂量为0.05,则一般需配成多少倍散( )A.10 B.5 C.100 D.1000 E.508. 散剂按药物组成可分为( )A.特殊散剂与普通散剂 B.一般散剂与泡腾散剂C.单方散剂与复方散剂 D.内散剂与外散剂E.分剂量散剂与不分剂量散剂9. 散剂制备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过筛 B.分剂量 C.混合D.质量检查 E.粉碎10. 倍散制备时,一般采用( )A.搅拌混合法 B.等量递增法 C.过筛混合法D.打底套色法 E.研磨混合法11. 下列散剂应制成倍散的是( )A.含共熔成分的散剂 B.含液体成分的散剂C.含剧毒成分的散剂 D.含化学药物的散剂E.含相对密度较大的成分的散剂12. 散剂按现行药典测定,除另有规定外,水分不得超过( )A.5% B.6% C.7% D.8% E.9%二、配伍选择题A.过五号筛 B.过六号筛 C.过七号筛D.过八号筛 E.过九号筛13. 一般眼用散剂要求( )14. 一般内服散剂( )15. 外用散剂要求( )16. 儿科用散剂要求( )A.等量递增法 B.打底套色法 C.重量法 D.容量法 E.目测法17. 含毒性药物及贵重药物散剂制备采用( )18. 药物量比例差别大的散剂制备采用( )19. 含贵重药物散剂分装采用( )20. 工业生产自动分量机的分剂量方法为( )A.可用固体药物吸收后加入B.应单剂量分装C.要求无菌D.处理方法需根据药理作用的变化确定E.需要制倍散21. 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22. 含低共熔物的散剂( )23. 含少量液体药物的散剂( )24. 眼用散( )A.±5% B.±15% C.±10% D.±7% E.±8%25. 单剂量为0.5~1.5g的装量差异限度为( )26. 单剂量、包装量为0.1g以下的装量差异限度为( )27. 单剂量、包装量为0.1~0.5g的装量差异限度为( )28. 单剂量、包装量为1.5~6g的装量差异限度为( )三、多项选择题29. 下列关于散剂的质量要求,正确的是( )A. 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B. 含水量不得超过9.0%C. 均需做装量差异检查D. 一般内服散剂应过六号筛E. 眼用散剂需过100目筛30. 在混合操作中应考虑( )A. 药材质地B. 饱和乳钵表面能C. 药粉颜色深浅D. 药物形状E. 打底套色31. 关于倍散叙述正确的是( )A. 倍散在制备时应采用打底套色法制备B. 倍散是在药物中加入一定量稀释剂制备得到的C. 剂量在0.01~0.1g者可制成10倍散D. 倍散又称稀释散E. 剂量在0.001g以下可配成1000倍散32. 下列哪些散剂为特殊散剂( )A. 含液体药物B. 含毒性药物C. 含固体药物D. 眼用散剂E. 含低共熔药物33. 关于某些散剂的特殊处理正确的是( )A. 剂量在0.01~0.1g的散剂可配制100的倍散B. 药物密度相差较大时,应将“轻者”先置研钵中C. 药物颜色相差较大的散剂可采用“打底套色”的方法混合D. 药物密度相差较大时,应将“重者”先置研钵中E. 剂量在0.001~0.01g配成100倍散,0.001g以下应配成1000倍散34. 散剂的质量检查包括( )A. 微生物限度检查B. 水分C. 均匀度D. 非单剂量散剂的重量差异E. 装量差异。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试题和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试题和答案一、A型题1.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是?A.最粗粉?B.粗粉?C.中粉?D.细粉?E.极细粉2.不同中药材有不同的硬度是因为A.弹性不同B.脆性不同C.内聚力不同D.密度不同E.含水量不同3.适于粉碎结晶性药物、毒性药、细料药、挥发性药及有刺激性药(如蟾酥)等的粉碎机?A.流能磨?B.锤击式粉碎机(榔头机)?C.柴田粉碎机(万能粉碎机)?D.万能磨粉机?E.球磨机?4.以下是粉末的临界相对湿度(CRH),哪一种最易吸湿A. 60%B. 53%C. 50%D. 48%E. 40%5.利用高速流体粉碎且能超微粉碎的是A.球磨机B.柴田粉碎机C.万能粉碎机D.锤击式粉碎机E.流能磨6.含油脂的粘性较强药粉,宜选用哪种过筛机A.手摇筛B.振动筛粉机C.悬挂式偏重筛粉机D.电磁簸动筛粉机E.旋风分离器7.低温粉碎的原理是?A.增加药物的脆性?B.降低药物的内聚力?C.改变药物的结构?D.降低药物的脆性?E.增加药物的粘性?8.需经蒸罐处理后再粉碎的药物有?A.含有大量黏性成分的药料?B.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药料?C.含有大量贵重细料的药料?D.含有动物的皮、肉、筋骨的药料?E.含有大量粉性成分的药料?9.下列有关微粉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微粉是指固体细微粒子的集合体B.真密度为微粉的真实密度,一般由气体置换法求得C.微粉轻质、重质之分只与真密度有关D.堆密度指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E.比表面积为单位重量微粉具有的总的表面积10.在粉碎目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增加表面积,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B.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C.有利于制备各种药物剂型?D.便于调配与服用?E.便于新鲜药材的干燥?11.下列关于粉碎目的的叙述哪一个不正确A.利于制剂B.利于浸出有效成分C.利于发挥药效D.利于炮制E.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12.药材粉碎前应充分干燥,一般要求水分含量A.<12%B.<9%C.<7%D.<5%E.<3%13.微粉流动性可用什么表示A.微粉的粒密度B.微粉的空隙度C.微粉的比表面积D.微粉的润湿角E.微粉的流速14.休止角表示微粉的A.流动性B.堆积性C.摩擦性D.孔隙率E.粒子形态15.有关粉碎机械的保养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应根据物料性质地粉碎目的选择适宜的机械B.应先加入物料再开机C.应注意剔除物料中的铁渣、石块D.电机应加防护罩E.粉碎后要清洗机械16.下列关于粉碎原则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应粉碎得愈细愈好?B.粉碎时应尽量保存药材组分和药理作用不变?C.粉碎毒性药及刺激性药时,应注意劳动保护?D.粉碎易燃易爆药物时,应做好防火防爆?E.植物药材粉碎前应先干燥?17.下列药物中,不采用湿法粉碎的药物是A.珍珠B.冰片C.薄荷脑D.牛黄E.朱砂18.非脆性晶形药材(冰片)受力变形不易碎裂,粉碎时如何处理A.加入少量液体减小分子间吸引力B.降低温度以增加脆性C.加入粉性药材减小粘性D.加入脆性药材E.干燥19.树脂类非晶形药材(乳香)受热引起弹性变形,粉碎时可采用A.加入少量乙醇B.低温粉碎增加脆性C.加入粉性药材D.加入脆性药材E.干法粉碎20.关于球磨机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宜硫酸铜、松香、中药浸膏等药物粉碎B.生产中球磨机粉碎的理想转速为临界转速的75%C.被粉碎物料不宜超过球罐总容积的1/2D.可用于湿法粉碎与无菌粉碎E.节能省时21.下列哪种方法是等量递增法A.组方中各药物基本等量,且状态、粒度相近的药粉的混匀方法B.组方中量小组分与等量的量大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再混匀,直至全部混匀的方法C.组方中质重的组分与等量质轻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质轻的组分再混匀,直至全部混匀的方法D.组方中色深的组分与等量色浅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色浅的组分再混匀,直至全部混匀的方法E.组方中液体组分与等量的固体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固体组分再混匀,直至全部混匀的方法二、B型题[1~4]A.全部通过4号筛,并含能通过5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B.全部通过5号筛,并含能通过6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C.全部通过6号筛,并含能通过7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D.全部通过7号筛,并含能通过8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E.全部通过8号筛,并含能通过9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1.最细粉指2.中粉指3.极细粉指4.细粉指[5~8]A.七号筛B.八号筛C.一号筛D.五号筛E.六号筛5.100目工业筛相当于药典标准药筛的6.80目工业筛相当于药典标准药筛的7.150目工业筛当于药典标准药筛的8.10目工业筛当于药典标准药筛的[9~13]A.含糖分较多的黏性药材?B.含油性成分较多的药材?C.不溶性、坚硬的矿物类药材 ?D. 冰片、薄荷脑等药材?E.动物肉、骨类药材?9. 宜采用加液研磨法粉碎的是?10.宜采用蒸罐后粉碎的是?11.宜采用串料法粉碎的是?12.宜采用串油法粉碎的是?13.宜采用水飞法粉碎的是?[14~17]A.混合粉碎B.蒸罐处理C.低温粉碎D.超微粉碎E.湿法粉碎14.能增加物料脆性,适于软化点低、熔点低及热可塑性物料的粉碎方法15.在药料中加入适量水或其它液体进行研磨粉碎的方法16.处方中性质、硬度相似的药材的粉碎方法17.可将药材粉碎至粒径5μm左右的粉碎方法[18-22]A.串油法?B.串料法?C.水飞法?D.加液研磨法?E.蒸罐?18.炉甘石洗剂处方中炉甘石的粉碎可用?19.冰硼散处方中冰片的粉碎可用?20.柏子养心丸处方中柏子仁的粉碎可用?21.六味地黄丸处方中熟地的粉碎可用?22.朱砂安神丸处方中朱砂的粉碎可用?[23~26]A.微粒中孔隙与微粒间空隙所占容积与微粉容积之比B.微粒物质的真实密度C.微粒粒子本身的密度D.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E.微粒的润湿性23.孔隙率表示24.堆密度表示25.粒密度表示26.接触角表示[27~30]A.马钱子、羚羊角、乳香B.炉甘石、滑石粉、贝壳C.杏仁、苏子、柏子仁D.天冬、大枣、熟地E.甘草、银花、薄荷27.需串料法粉碎28.需串油法粉碎29.水飞法粉碎30.需单独粉碎A.等量递增B.打底C.套色D.饱和乳钵E.首先混合31.混合时,处方中药物堆密度相差较大,应采用的方法为32.研磨混合过程中先加入小量色浅量大的组分研磨称33.处方中药物剂量比例悬殊时,应采用的方法为34.药物色泽差异大时,应采用的方法为三、X型题1.过筛的目的是?A.将粉碎后的粉末分成不同等级?B.将不同药物的粉末混匀?C.增加药物的表面积,有利于药物溶解?D.提供制备各种剂型所需的药粉?E.及时筛出已粉碎合格的粉末,提高粉碎效率?2.药典中粉末分等,包括下列哪些A.最粗粉C.细粉D.极细粉E.微粉3.常用于表示微粉流动性的术语有A.比表面积B.堆密度C.孔隙率D.休止角E.流速4.下列制剂中的药物宜采用混合粉碎的是? A.喉症丸中的蟾酥?B.石斛夜光丸中的枸杞子?C.六味地黄丸中的山茱萸?D.朱砂安神丸中的朱砂?E.九分散中的马钱子?5.冰片与薄荷冰混合粉碎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和后果?A.降低药效?B.液化?C.对药效无妨?D.混悬?E.乳化6.粉碎机械的粉碎作用方式有哪些A.截切B.劈裂C.研磨D.撞击E.挤压7.药物的微粉对药剂的影响正确的是?A.一定范围内,粒子大,流动性好,分剂量准确?B.堆密度大的微粉,制粒后可使堆密度减小,使胶囊服用粒数减少?C.松散颗粒堆密度小,压制时空隙中空气不易完全释放,是产生松、裂片的主要原因D.片剂的孔隙率小,不宜崩解?E.难溶性药物的溶出与其比表面积有关,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可加速溶出提高疗效8.人参常用的粉碎方法是A.混合粉碎B.湿法粉碎C.低温粉碎D.单独粉碎E.串料粉碎9.需单独粉碎的药料有A.冰片B.麝香C.桂圆肉D.胡桃仁E.珍珠10.下列关于过筛原则叙述正确的有A.粉末应干燥B.振动C.粉层越薄,过筛效率越高D.选用适宜筛目E.药筛中药粉的量适中11.粉碎的目的为?A.便于提取?B.为制备药物剂型奠定基础?C.便于调剂?D.便于服用?E.增加药物表面积,有利于药物的溶解与吸收?12.粉碎药物时应注意A.应保持药物的组成与药理作用不变B.药物要粉碎适度,粉碎过程应及时筛去细粉C.药料必须全部混匀后粉碎D.粉碎毒剧药时应避免中毒,粉碎易燃、易爆药物要注意防火E.中药材的药用部分必须全部粉碎,叶脉纤维等可挑去不粉碎13.微粉的特性对制剂有哪些影响A.影响混合的均一性B.影响分剂量、充填的准确性C.影响片剂可压性D.影响片剂崩解有E.影响制剂有效性14.球磨机粉碎效果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转速B.球罐的长度与直径比C.药物性质D.球的大小、重量E.装药量15.蟾酥常用的粉碎方法是A.水飞法B.单独粉碎C.低温粉碎D.球磨机粉碎E.流能磨16.混合的方法包括A.搅拌混合法B.研磨混合法C.过筛混合法D.对流混合法E.扩散混合法17.微粉流速反映的是?A.微粉的脆性?B.微粉的孔隙度?C.微粉的均匀性?D.微粉的润湿性?E.微粉的粒度?18、混合原则包括:A.等量递增B.打底C.套色D.饱和乳钵E.切变混合参考答案一、A型题1.A、2.C、3.E、4.E、5.E、6.D、7.A、8.D、9.C、10.B、11.D、12.D、13.E、14A、15.B、16A、17.D、18.A、19.B、20E、21B二、B型题1.C、2.A、3.E、4.B、5.E、6.D、7.B、8.C、9.D、10.E、11.A、12.B、13.C、14C、15.E、16A、17.D、18.C、19.D、20A、21B、22C、23.A、24.D、25C、26E、27D、28C、29B、30A、31B、32D、33A、34B三、X型题1.ABDE、2.ABCD、3. DE、4. BC、5.BC6.ABCDE、7.ACDE、8. CD、9.ABE、10. ABDE、11.ABCDE、12. ABD、13. ABCD4、14.ABCDE、15.BD、16.ABC、17.CE、18.ABCD。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课件资料共122页文档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试题带答案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试题带答案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试题带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题,通过试题可以检测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试题带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型题]1、正确浸出过程是(c)A浸润,溶解B浸润、渗透、解吸、溶解C浸润、渗透、解吸、溶解、扩散D浸润、溶解、过滤、浓缩、干燥E浸润、渗透、扩散、置换、乳化注解:浸提过程:(1)浸润与渗透:药材与溶剂接触,首先附着于药材表面使之湿润。
由于液体静压力和毛细管的作用,溶剂进入药材空隙和裂缝中,使干皱细胞膨胀,恢复通透性,溶剂更进一步地渗透入细胞内部。
(2)解吸与溶解:溶剂渗透进入细胞后,可溶性低分子成分逐渐溶解,高分子物质则逐渐胶溶。
随着溶液浓度的逐渐增大,渗透压增高,溶剂继续向细胞内透入,部分细胞壁膨胀破裂,为己溶解的成分向外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
(3)扩散:当进入细胞内的溶剂溶解大量成分后,使细胞内外出现浓度差,而产生较大的渗透压。
细胞外侧纯溶剂或稀溶液向细胞内渗透,细胞内高浓度溶液中的溶质不断地向周围低浓度方向扩散,直至内外浓度相等,渗透压平衡,生产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最大的浓度梯度,加强搅拌,更新溶剂和动态提取,均有利成分浸出。
2、浸提的第一个阶段是(A)A浸润B解吸C溶解D渗透E扩散注解:渗漉时药材的粒度应适宜,一般以粗粉或最粗粉为宜,过细易堵塞,溶剂不能顺利渗漉;过粗不易压紧,溶剂与药材的接触面小,浸出效果差、3、浸提药材时(E)A粉碎度越大越好B温度越高越好C时间越长越好D溶媒pH越高越好E浓度差越大越好注解:药材粉碎至一定程度由于增大了与溶媒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浸提成分,但是粉碎得过细,破裂的组织细胞多,浸出的高分子杂质多,粉末对药液和成分的吸附量增多等原因反而不利于浸出;提高温度有利于成分溶解,但是过高温度会使某些成分破坏,并且还会增大杂质的溶出;当浸提达到浓度差为零时,再延长时间对浸提也无益;溶媒pH的影响要根据有效成分的酸碱性而定,而非越高越好;浓度差是浸提的主要动力,是影响浸出的关键因素,浓度差越大将越有利于浸提。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29

第二十七章其他制法一、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多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复制法。
1.复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用辅料制后均可降低毒性。
(2)改变药性如天南星,用胆汁制后,其性味由辛温变为苦凉,其作用亦发生了变化。
(3)增强疗效如白附子,用鲜姜、白矾制后,增强了祛风逐痰的功效。
(4)矫臭解腥如紫河车,用酒制后除去了腥臭气味,便于服用。
2.操作方法将净选后的药物置一定容器内,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工艺程序,或浸、泡、漂,或蒸、煮,或数法共用,反复炮制至规定的质量要求为度。
半夏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
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
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至透心,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加生姜25kg,白矾12.5kg。
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石灰水配制的石灰水中,搅匀,加入上述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在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生半夏呈扁圆形、类圆形或偏斜形,大小不一,表面类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扁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淡白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微咸、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为淡黄色棕色片状,质硬而脆,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辛辣,微有麻舌感,嚼之有粘牙感。
法半夏为黄色或淡黄色较为均匀的颗粒,质较松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生半夏有毒,多作外用,用辅料制后,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A型题+B型题+X型题试题(参考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A型题+B型题+X型题试题(参考答案)一、A型题1.以下有关环糊精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糊精系淀粉的降解产物B.分子外部亲水C.有α、β、γ三种D.为中空圆筒形,内部呈亲水性E.将脂溶性药物包嵌于环糊精分子空腔内,提高水溶解度2.包合物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减少刺激性B.增加药物的水溶性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D.液体药物粉末化E.实现靶向给药3.包合技术常用的制备方法不包括A.饱和水溶液法B.熔融法C.研磨法D.冷冻干燥法E.喷雾干燥淀法4.以下不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是A.微粉化药物B.环糊精包合物C.多晶型中的稳定型结晶D.固体分散物E.固体溶液5.下列关于固体分散体的叙述哪一项错误A.药物在固态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分散B.共沉淀物中药物以结晶状态存在C.药物在简单低共溶混合物中仅以较细微的晶体形式分散于载体中D.固体分散体也存在者某些缺点,例如储存过程中老化、溶出速度变慢等E.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可能为多种类型的混合体6.关于固体分散体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增加难溶性药物的表面积,增大溶解度和溶出速率B.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可制速释、缓释制剂C.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D.适合于半衰期短的药物E.使液体药物固体化,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和刺激性7.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存在形式不包括A.分子状态B.细粉状态C.微晶状态D.微粉状态E.无定形状态8.以下哪个不是水溶液性固体分散体载体A.PEG6000B.PVPC.尿素D.pluronic F68E.乙基纤维素9.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与贮存;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禁忌B.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C.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减少用药剂量D.控制释放速率,使药物浓集于靶区E.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10.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硫酸钠作为A.絮凝剂B.固化剂C.囊材D.凝聚剂E.pH调节剂11.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将溶液pH值调至明胶等电点(如pH4.0~4.5) 以下使A.明胶带正电B.明胶带负电C.阿拉伯胶带负电D.微囊固化E.带正、负电荷的明胶相互吸引交联12.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甲醛作为A.乳化剂B.增塑剂C.增溶剂D.凝聚剂E.固化剂13.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常用的囊材为A.环糊精、聚乙二醇B.明胶、阿拉伯胶C.磷脂、胆固醇D.壳聚糖、甲基纤维素E.清蛋白、胆固醇14.不能延缓药物释放的方法是A.减小难溶性药物的粒径B.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C.包缓释衣D.微囊化E.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15.关于控释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释药速度为一级速度过程,可恒速释药8~10h,减少了服药次数B.使血液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C.适合于治疗指数小、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D.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可降低药物的副作用E.避免频繁给药而致中毒的危险16.渗透泵片剂控释的基本原理是A.减小溶出B.片剂膜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C.减慢扩散D.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细孔压出E.增加溶出17.关于缓释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长时间内维持一定血药浓度,可以减少服药次数B.适于单服剂量大于1g,且溶解度小的药物C.使血液浓度平稳,克服了峰谷现象D.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E.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18.常用做控释制剂中控释膜材料的物质是A.聚丙烯B.聚乳酸C.氢化蓖麻油D.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聚氰基丙烯酸烷酯19.膜控释制剂不包括A.封闭型渗透性膜B.毫微囊C.微孔膜包衣D.多层膜控释片E.控释包衣微丸20.药物包裹在多聚物薄膜隔室内或溶解分散在多聚物膜片中而制成的缓释膜状制剂称为A.缓释膜剂B.膜控型缓释制剂C.薄膜包衣缓释制剂D.涂膜剂E.多层膜剂21.亲水性凝胶骨架片的材料为A.硅橡胶B.蜡类C.海藻酸钠D.聚氯乙烯E.脂肪22.被动靶向制剂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脂质体B.静脉乳剂C.微球D.毫微粒E.前体药物制剂23.下列哪个是主动化学靶向制剂A.热敏靶向制剂B.磁性纳米球(粒、囊)C.磁性脂质体D.栓塞靶向制剂E.修饰的微球24.关于脂质体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定向性?B.提高药物稳定性?C.脂质体与细胞膜有较强的亲和性?D.速效作用?E.降低药物的毒性?25.脂质体制备常用的类脂膜材为A.明胶、吐温80B.明胶、白蛋白C.磷脂、胆固醇D.聚乙二醇、司盘80E.清蛋白、胆固醇26.以下有关毫微粒的叙述, 错误的是A.实现靶向给药B.能够直接透过毛细血管壁C.载体材料不会生物降解D.氰基丙烯酸烷酯是纳米粒常用的合成高分子载体材料E.粒径一般在10~1000nm范围内27.属于被动靶向给药系统的是A.DNA-柔红霉素结合物B.药物-抗体结合物C.氨苄青霉素毫微粒D.栓塞复乳E.PEG修饰的脂质体二、B型题[1~5]A.共沉淀法B.交联固化法C.溶剂非溶剂法D.注入法E.饱和水溶液法或重结晶法为下列制剂选择最适宜的制备方法23.脂质体24.毫微粒25.微囊26.β-环糊精包合物27.固体分散体[6~9]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B.单硬脂酸甘油脂C.白蛋白D.无毒聚氯乙烯E.阿拉伯胶、壳聚糖6.可用于制备溶蚀性骨架片7.可用于制备不溶性骨架片8.可用于制备亲水凝胶型骨架9.可用于制备微囊[10~ 12]A.缓释制剂B.被动靶向制剂C.物理化学靶向制剂D.控释制剂E.主动靶向制剂10.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导弹”,将药物浓集于靶区而发挥疗效11.用药后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制剂12.载药微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通过肌体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富含巨噬细胞的肝、脾等器官13.药物能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14~17]A.微球B.pH敏感脂质体C. 微囊D.毫微粒E.靶向乳剂14.为提高脂质体靶向性加以修饰的脂质体15.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16.系利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如明胶、清蛋白及纤维素类等制成的一种固态胶体微粒,粒径大小一般在10~1000nm,可分散在水中形成近似胶体的溶液17.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骨架型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18~22]A.增加药物的溶解度B.防止挥发性成份挥发,提高稳定性C.液体药物的粉末化D.遮盖药物的不良嗅味E.提高生物利用度18.橙皮苷-β环糊精包合物19.茅苍术醇-β环糊精包合物20.红花油-β环糊精包合物21.双香豆素-β环糊精包合物22.大蒜油-β环糊精包合物[23~26]A.复凝聚法B.单凝聚法C.溶液-非溶剂法D.液中干燥法E.化学法23.在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24.在溶液中单体或高分子通过聚合反应或缩合反应产生囊膜形成微囊25.以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材料为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26.在某种聚合物的溶液中,加入一种对该聚合物不可溶的液体(非溶剂),引起相分离而将聚合物包成微囊[27~31]A.不溶性骨架片B.亲水性凝胶骨架片C.阴道环D.溶蚀性骨架片E.渗透泵将以下叙述与各种缓、控释制剂相匹配27.用脂肪或蜡类物质为骨架制成的片剂28.用无毒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或硅橡胶为骨架的片剂29.用海藻酸钠或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骨架的片剂30.用硅橡胶为材料制成的弹性环状物31.用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包衣的片剂,片面用激光打一个孔[32~36]A.前体药物制剂B.包合物C.胃驻留控释制剂D.膜控释制剂E.固体分散体32.是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子空穴结构内具有独特形式的复合物33.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34.服用后亲水胶体吸水膨胀漂浮于胃内容物上面,逐渐释放药物的一类控释制剂35.水溶性药物及辅料包封于透性的、生物惰性的高分子膜中而制成的给药体系[36 ~39]A.前体药物制剂B.磁性靶向制剂C.靶向给药乳剂D.毫微粒E.脂质体36.系用乳剂为载体,传递药物定位于靶部位的微粒分散系统37.由磁性材料、骨架材料用药物组成,采用体外磁响应导向至靶部位的制剂38.系指一类由活性药物(母药)通过一定方法衍生而成的药理惰性化合物,在体内经酶解或非酶解途径释放出活性药物39.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制成的微型囊泡三、X型题1.环糊精包合物在药剂学中常用于A.提高药物溶解度B.液体药物粉末化C.提高药物稳定性D.制备靶向制剂E.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2.有关环糊精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A.环糊精是环糊精葡萄糖转位酶作用于淀粉后形成的产物B.是水溶性、还原性的白色结晶性粉末C.是由6-12个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D.其中结构是中空圆筒型E.其中以β-环糊精最为常用3.固体分散体常用的水不溶性载体材料有A.乙基纤维素ECB.胆固醇C.聚乙二醇PEGD.含季铵基团的聚丙烯酸树脂E.聚乙烯醇PVA4.下列一些剂型中,哪些属于固体分散物A.低共溶混合物B.复方散剂C.共沉淀物D.气雾剂E.固体溶液5.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包括A.增加药物的分散度B.形成高能状态C.可提高药物的润滑性D.保证药物的高度分散性E.对药物有抑晶性6.固体分散体中载体对药物的作用是A.使药物以分子或微细晶粒分散,增加比表面积B.加快了药物的溶出速率C.确保药物的高度分散性D.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E.水溶性载体可药物聚集与附集,增加润湿性7.固体分散体的制法有A.熔融法B.溶剂法C.溶剂-熔融法D.溶剂-非溶剂法E.共沉淀法8.微囊特点有A.可加速药物释放,制成速效制剂?B.可使液态药物制成固体制剂?C.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D.可改善药物的可压性和流动性?E.控制微囊大小可起靶向定位作用?9.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常用的凝聚剂有A.亚硫酸钠B.丙酮C.明胶D.硫酸钠E.乙醇10.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常用的囊材有A.甲基纤维素B.壳聚糖C.醋酸纤维素酞酸酯D.甲醛E.聚维酮11.为提高微囊化质量而加入的附加剂有A.稳定剂B.助悬剂C.阻滞剂D.促进剂E.增塑剂12.哪些药物不宜制成缓释长效制剂A.生物半衰期很短的药物B.生物半衰期很长的药物C.溶解度很小,吸收无规律的药物D.一次剂量很大的药物E.药效强烈的药物13.可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有A.生物半衰期<1h或>24h的药物B.小肠下端有效吸收的药物C.不经胃肠道给药的药物D.溶解度大的药物E.在肠中需在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14.下列关于骨架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含无毒惰性物质作为释放阻滞剂的片剂B.药品自骨架中释放的速度低于普通片C.本品要通过溶出度检查,不需要通过崩解度检查D.药物自剂型中按零级速率方式释药E.骨架片一般有三种类型15.膜控型缓释制剂包括A.薄膜包衣缓释制剂B.缓释微囊剂C.靶向乳剂D.脂质体E.缓释膜剂16.下列有关渗透泵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由半透膜性质的包衣和易溶于水的药物为片芯组成的片剂B.为了药物的释放,片衣上用激光打出若干个微孔C.服药后,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溶解药物后由微孔流出被机体吸收D.具有控释性质,释药均匀、缓慢,药物溶液态释放可减轻局部刺激性E.片芯含有高分子推动剂17.以下哪些是控释制剂?A.渗透泵片?B.注射微乳?C.薄膜衣片?D.胃滞留片?E.胃内漂浮片?18.缓释制剂可分为A.骨架分散型缓释制剂B.缓释膜剂C.薄膜包衣缓释制剂D.注射用缓释制剂E.缓释胶囊19.以下以减小扩散速度为主要原理制备缓释制剂的工艺为A.胃内滞留型B.包衣C.制成微囊D.制成植入剂E.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20 以减少溶出速度为主要原理的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有A制成溶解度小的酯和盐B增大难溶药粒子大小C溶剂化D药物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E将药物包藏于亲水胶体物质中21.下列哪些属于缓释-控释制剂A.骨架片B.静脉乳剂C.脂质体D.渗透泵E.微囊片22.下列哪些属于靶向制剂A.脉冲制剂B.毫微粒C.脂质体D.胃内漂浮制剂E.磁性微球23.注射用缓释制剂包括:A.油溶型B.水溶型C.混悬型D.醇溶型E.胶体溶液型24.骨架分散型缓释制剂包括A.水溶性(亲水凝胶性)骨架缓释制剂B.脂溶性(熔蚀性)骨架缓释制剂C.乳剂型骨架缓释制剂D.不溶性骨架缓释制剂E.混悬型骨架缓释制剂25.控释制剂的类型有A.渗透泵式控释制剂B.骨架分散控释制剂C.膜控释制剂D.注射用控释制剂E.胃驻留控释制剂26.膜控释制剂可分为A.封闭型渗透性B.微孔膜包衣C.多层膜控释D.眼用控释制剂E.皮肤用控释制剂、子宫用控释制剂27.关于控释制剂叙述正确的为A.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药B.释药速度接近零级速度过程C.适宜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D.不适于治疗指数小,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E.以零级或近零级速率释药28.下列有关于脂质体的叙述哪些正确A.脂质体本身无药理作用,可作为药物的载体制成注射剂应用B.油溶性药物可进入双分子层,水溶药物则进入脂质体内部C.脂质体是一种脂质双分子的球形结构D.脂质体可因双分子层的多少而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E.脂质体的膜材特点为在水中不易形成胶团,分子不具有两亲性29.关于脂质体表述正确的是A.有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B.药物包囊于脂质体,可延长药物作用C.与细胞膜有较强的亲和性,对癌细胞有排斥性D.可降低药物的毒性E.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0.脂质体的制法有A.薄膜分散法B.凝聚法C.超声波分散法D.冷冻干燥法E.注入法31.靶向制剂按靶向作用机理可分为A.前体药物靶向制剂B.主动靶向制剂C.物理化学靶向制剂D.被动靶向制剂E.脂质体靶向制剂32.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有A.热敏靶向制剂B.磁性纳米球(粒、囊)C.磁性脂质体D.栓塞靶向制剂E.修饰的微球33.靶向制剂利用了下列哪些人体生物学特性,将药物传送到病变器官、组织或细胞的A.pH梯度(口服制剂的结肠靶向)B.毛细血管直径差异C.免疫防御系统D.特殊酶降解E.受体反应34.下列有关靶向给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制成毫微粒后,难以透过角膜,降低眼用药物的疗效B.常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微球C.药物包封于脂质体后,可在体内延缓释放,延长作用时间D.清蛋白是脂质体的主要材料之一E.毫微粒可制成冻干粉保存35.靶向制剂的特点包括A.药物主要分布于靶区周围,减少用药剂量B.降低了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副作用C.减缓药效产生时间D.可利用磁性制剂进行局部造影E.可用于阻塞肿瘤血管,使肿瘤坏死36.关于前体药物的作用特点,正确的是A.产生协同作用B.降低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吸收加强,血药浓度增高D.水溶性药物制成难溶性的前体药物后,药物作用时间延长E.可制成靶向制剂38.以下哪些药物可考虑制成前体药物制剂A.溶解度小或溶解达不到要求浓度的药物B.稳定性差,或有刺激性、不良嗅味的药物C.吸收不理想或需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D.制成靶向制剂E.有毒副作用无法用于临床的药物参考答案一、A型题1.D、2.E、3.B、4.C、5.B、6.D、7.B、8.E、9.C、10.D、11.A、12.E、13.B、14.A、15.A、16.D、17.B、18.D、19.B、20.A、21.C、22.E、23.E、24.D、25.C、26.C、27.C二、B型题1.D、2.B、3.C、4.E、5.A、6.B、7.D、8.A、9.E、10.E、11.A、12.B、13.D、14.B、15.C、16.D、17.A、18.A、19.B、20.C、21.E、22.D、23.B、24.E、25.A、26.C、27.D、28.A、29.B、30.C、31.E、32. B、33.E、34.C、35.D、36.C、37.B、38.A、39.E三、X型题1.ABC、2.ACDE、3. ABD、4.ADE、5.ABDE、6. ABCDE 、7. ABCE、8. BCDE、9. BDE、10. ABCE、11.ACDE、12.ABCDE、13.BCD、14.ABCE、15. AB、16.ACDE、17. ADE 、18.ABCDE、19.BCD、20.ABDE、21.ADE、22.BCE、23. AC、24. ABD、25. ACE 、26.ABCDE、27. ABCE、28.ABCD、29. ABDE、30.ACDE、31. BCD、32. ABCD、33. ABCDE、34.ABD、35. ABDE、36.ACDE、37. ABC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六章蒸煮燀法一、蒸法(一)蒸制目的便于保存,如桑螵蛸、黄芩、人参;有的药物蒸后性味改变,产生新的功能,临床适用范围扩大,如地黄、何首乌、大黄;有的药物与酒炙、醋炙有类同的辅料作用,如地黄、肉苁蓉、黄精、五味子;有的药物蒸制则是为了便于软化切制,如木瓜、天麻、玄参。
(二)操作方法将待蒸的药物洗漂干净,并大小分开,质地坚硬者可适当先用水浸润1~2h 以加速蒸的效果。
与液体辅料同蒸者,可利用该辅料润透药物,然后将洗净润透或拌均匀辅料后润透的药物,置笼屉或铜罐等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蒸制时间一般视药物而定,短者1~2h,长者数十小时,有的要求反复蒸制(九蒸九晒)。
蒸制过程中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后改用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蒸气即可。
但非密闭容器内酒蒸时,要先用文火,防止酒很快挥散,达不到酒蒸目的。
何首乌有何首乌、制首乌。
制首乌是取生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炖至汁液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100kg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10kg(黑豆汁制法:取黑豆汁10kg,加水适量,煮约4小时,煎汁约15kg,再煎煮3小时,煎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
何首乌为不规则圆形厚片或小方块,表面淡红色或棕黄色,中心部散列云锦花纹(异性维管束),周边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质坚实,粉性,味稍苦涩;制首乌为棕褐色厚片或小方块,质坚硬,有光泽,味微甜。
生首乌苦涩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功能,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宜于久服。
外观质量以蒸32小时为最好。
结合药理作用提示炮制时间以常压蒸32小时为好黄芩有黄芩、酒黄芩、黄芩炭。
黄芩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
隔水加热,蒸至“圆气”后半小时,候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薄片;或将净黄芩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8~12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
酒黄芩是取黄芩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干,深黄色,嗅到药物与辅料的固有香气,取出,每100kg黄芩片,用黄酒10kg。
黄芩炭是取黄芩片,用武火加热,炒至药物外面黑褐色,里面深黄色。
黄芩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深黄色,边缘粗糙,中间显浅黄色筋脉,呈车轮纹,中心部分多枯朽状的棕色圆心,周边棕黄色或深黄色,质硬而脆,气微,味苦;酒黄芩形如黄芩片,表面棕黄色,略有酒气;黄芩炭形如黄芩片,表面黑褐色,体轻,有焦炭气。
生黄芩清热泻火力强,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痛;黄芩炭清热止血为主。
黄芩蒸制或沸水煮的目的在于使酶灭活,保存药效,又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
黄芩遇冷水变绿,就是由于黄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可酶解黄芩中所含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两种苷元,即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其中黄芩苷元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而变绿,故黄芩变绿,说明黄芩苷已被水解。
地黄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
熟地黄:①取净生地,加黄酒拌匀,隔水蒸至酒吸尽,显乌黑色光泽,味转甜,取出,晒至外皮黏液稍干,切厚片,干燥;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
②取净生地,蒸至黑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皱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切面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中部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为不规则类圆形厚片,表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油润黏性,中间隐现菊花心纹;周边灰黑色或棕灰色,皱缩;质柔软,坚实,气特异,味微甜。
熟地黄表面乌黑发亮,质滋润而柔软,易黏连;味甜或微有酒气。
生地炭表面焦黑色,质轻松膨胀,外皮焦脆,中心部呈棕黑色并有蜂窝状裂隙,有焦苦味。
熟地炭表面焦黑色,有光泽,较生地炭色深。
鲜地黄清热、凉血、止血、生津;生地黄性寒,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养阴清热,凉血生津的功能;蒸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转补,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能;生地炭凉血止血;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
生地黄经长时间加热蒸熟后部分多糖和低聚糖可水解转化为单糖。
单糖含量比生地黄明显增加。
黄精有蒸黄精和酒黄精(20kg/100kg)。
酒黄精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加黄酒拌匀,密闭,隔水蒸至酒被吸尽,色泽黑润,口尝无麻味时,取出,稍凉,切厚片,干燥;每100kg黄精,用黄酒20kg。
蒸黄精为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反复蒸至内外呈滋润黑色,切厚片,干燥。
黄精为不规则的厚片,外皮呈淡黄色至黄棕色,并见有“鸡眼”状的茎痕;切面角质呈淡黄色至黄棕色,质稍硬而韧,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酒黄精形如黄精,表面黑色,有光泽,中心深褐色,质柔软,味甜,略有酒气。
蒸黄精形如黄精,表面棕黑色,有光泽,质柔软,味甜。
生黄精具麻味,刺人咽喉,一般不直接入药;蒸后增强补脾润肺益肾的功能,并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酒制能助药势,使之补而不腻,更好地发挥补益作用。
二、煮法无论是清水煮(如川乌、草乌),甘草汁煮(如吴茱萸、远志),甘草、黑豆煮(如附子),还是用固体辅料豆腐煮(如藤黄、硫黄等),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珍珠豆腐煮主要是为除污。
煮法可先用武火后用文火,一般煮至中心无白心,刚透心为度。
若用辅料起协同作用,则辅料汁液应被药物吸尽。
煮制一般温度小于或等于100℃,煮制时间一般短于蒸法,长于燀法。
藤黄有藤黄、制藤黄。
生藤黄呈不规则碎块状或片状或细分状,表面棕黄色和红黄色或橙棕色,质脆易碎,有光泽,无臭,味辛,制藤黄显黄褐色,表面粗糙,断面显蜡样光泽。
制藤黄常用豆腐制,藤黄每100kg,用豆腐300kg,煮或蒸3~4小时,候藤黄全部熔化,取出,放冷,除去豆腐,干燥。
此外,尚有山羊血制、水煮制、荷叶制、高压蒸制。
豆腐制品一般得率在83%左右,山羊血制品得率最低,仅67%左右,主要在除去山羊血时同时也带走了藤黄。
比较了以上各法与生藤黄的抗菌、抗肿瘤、抗炎、镇静、镇痛、急性毒性、致突变等作用,结果以高压蒸制法为佳。
生藤黄有剧毒,不能内服,外用于痈疽肿毒,顽癣;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跌打损伤,金疮肿毒,肿瘤。
川乌有生川乌和制川乌。
制川乌是取净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h,或蒸6~8h,至取个大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而成。
生川乌呈倒圆锥形,或稍弯曲,散生有小瘤状侧根;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皱纹;质坚实,断面粉白色;无臭,口尝有强烈麻舌感。
制川乌为不规则厚片,表面灰褐色或暗黄色,有光泽,可见灰褐色角质状环纹,中间有空洞,质轻脆,无臭,微有麻舌感。
生川乌有毒,多外用,用于风冷牙痛,疥癣,痈肿;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痛,跌扑剧痛。
川乌有大毒,炮制的目的是为了保留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含量,而降低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含量。
川乌炮制目的都是通过水和(或)加热方法来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和分解,或在炮制过程中脂肪酰基取代了C8—OH的乙酰基,生成酯碱,从而降低了毒性,若从减毒效果看,以蒸、煮等湿热处理方法去毒效果最好。
根据水降解毒的原因,可将川乌炮制工艺改为高压蒸制法来炮制。
附子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炮附片和淡附片。
盐附子为选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步延长晾晒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体质变硬。
炮附片为取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放凉。
淡附片为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
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状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为不规则纵切厚片,上宽下窄,表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周边黑褐色,气微,味淡。
白附片形如黑附片,表面黄白色(无外皮),半透明。
炮附片形如黑顺片,表面色泽加深,略鼓起。
淡附片为不规则薄片,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附片、黑附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药。
生附片有毒,加工后降低毒性,便于内服;炮附片以温肾暖脾为主;淡附片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减毒机理与川乌相同。
三、燀法燀制,是在沸水中短时间浸煮的方法。
主要目的有杀酶保苷(如桃仁、苦杏仁),破坏毒蛋白(如白扁豆),同时也有利于分离种皮和种仁。
苦杏仁有苦杏仁、燀苦杏仁、炒苦杏仁。
燀苦杏仁是取净杏仁置10倍量沸水中略煮,加热约5min,至种皮微膨起即捞起,用凉水浸泡,取出,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筛去种皮,用时捣碎。
苦杏仁有小毒,燀去皮,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药效;燀杏仁擅于降气止咳,润肠通便,多用于新病咳喘,肠燥便秘;炒后可去小毒,并具有温肺散寒作用,多用于肺寒咳嗽,久患肺喘。
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是苦杏仁中含有的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
制品中的苦杏仁酶在燀制过程中因沸水煮烫破坏,故煎剂中苦杏仁苷的含量高于生品。
燀制条件,一般以10倍量沸水,加热5min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