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商鞅变法等。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如齐桓公、孔子、墨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

(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2)引导学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齐桓公称霸:了解齐桓公的统治政策,分析其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

2. 晋楚争霸:掌握晋楚争霸的历史背景,了解晋文公、楚庄王等君主的政治军事成就。

3. 孔子与儒家思想:学习孔子的生平事迹,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4. 墨子与墨家思想:了解墨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

5. 商鞅变法:深入剖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 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深刻内涵及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社会变革的原因。

4. 案例分析:选取商鞅变法作为案例,深入剖析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大变革的时代的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的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科技发展和思想变革,深入分析这一时代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2 教学目标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科技发展和思想变革分析大变革时代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3 教学内容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介绍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大变革时代的科技发展大变革时代的思想变革第二章:大变革时代的背景2.1 社会背景农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人口增长与劳动力结构变化2.2 政治背景国家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民族主义的兴起2.3 经济背景商业革命的到来金融体系的建立第三章: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3.1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重要成就科学方法的确立与传播3.2 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与普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3.3 政治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宪法制定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第四章:大变革时代的科技发展4.1 交通与通信技术轮船、火车的发明与应用电报、电话的发明与普及4.2 能源技术石油化工产业的兴起核能技术的开发与利用4.3 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的诞生与演变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第五章:大变革时代的思想变革5.1 哲学思想启蒙运动与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5.2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与影响新教的产生与传播5.3 教育改革普及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推行高等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第六章:艺术与文化的大变革6.1 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分析6.2 文学作品的变革莎士比亚、莫里哀和歌德等作家的贡献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文学转变6.3 音乐的发展巴洛克、古典和浪漫音乐时期的特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和瓦格纳等音乐家的作品第七章:经济结构的转型7.1 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农业革命的影响和工业化的推动农业与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7.2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7.3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初现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主义的影响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和影响第八章: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8.1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规划的变迁城市贫民窟和郊区化的现象8.2 社会阶级与阶层的变动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中产阶级的成长与变化8.3 女性地位的提升妇女运动和女性权利的争取女性在教育、职场和家庭中的角色变化第九章:政治体制的演变9.1 民主政治的发展代议制民主和直接民主的探讨民主政治在不同国家的实践9.2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扩张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民族国家的建立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政策9.3 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建立第十章:大变革时代的遗产与挑战10.1 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科技伦理和网络安全的问题10.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的演变绿色革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0.3 未来展望21世纪的全球挑战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性重点解析本文教案旨在系统介绍大变革时代的各个方面,包括背景、历史事件、科技发展、思想变革、艺术与文化、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政治体制以及遗产与挑战。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一、教案名称:《大变革的时代》第一章:导言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背景、目的和结构。

(2)引导学生理解大变革时代的定义及其特征。

(3)激发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1)介绍大变革时代的概念。

(2)分析大变革时代的特征。

(3)阐述大变革时代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教学方法:(1)讲座:教师讲解大变革时代的概念、特征及其重要性。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变革时代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大变革时代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时代特征。

4.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座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二、教案名称:《大变革的时代》第二章:科技革命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科技革命在大变革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科技革命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内容:(1)介绍科技革命的概念和类型。

(2)分析科技革命在大变革时代中的重要性。

(3)探讨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具体影响。

3. 教学方法:(1)讲座:教师讲解科技革命的概念、类型及其在大变革时代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科技革命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科技革命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时代特征。

4.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座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三、教案名称:《大变革的时代》第三章:经济全球化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在大变革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内容:(1)介绍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类型。

(2)分析经济全球化在大变革时代中的重要性。

(3)探讨经济全球化对贸易、投资、产业等领域的具体影响。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设计与实例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设计与实例

在当前这个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无论是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在发生巨变。

而面对如此之大的变革,教师们如何设计课程、教学、和评价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引领学生进入这个时代。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与实例两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帮助学生迎接大变革的时代。

一、教案设计1.背景引入:讲述本次课程的背景,包括主题、目标和意义。

教师必须明确本次课程的目的与意义以便于学生掌握。

例如:在讲述科技的时候,可以引入:“我们正处在两个世纪人类历史的交汇点上,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技术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在未来,机器智能将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没有人能够逃避这次变革的影响。

”2.概念明确:教师讲解重要概念,例如科技、科学、、大数据等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概念之间关联和作用。

3.案例分析: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来说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例如,利用来进行癌症研究等。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进行科学研究,并讲解实际应用场景的优缺点。

4.小组讨论:教师设计小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城市规划等,从而加深对科技运用的理解和掌握。

5.作业: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作业,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程的知识和概念。

例如,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分析未来各种行业中的运用前景。

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未来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实例1.讲解概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件讲解、大数据等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例如,的一个应用场景可能是自动驾驶技术,而大数据能够帮助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研究数据,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

2.案例演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一些的应用场景,例如、虚拟现实等。

学生可以从中更好地理解技术以及其将如何影响他们的未来。

3.小组活动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小组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理解先进生产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

通过分析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现象,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布置研究任务。

一组:研究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二组:搜集商鞅的有关资料。

三组:用历史短剧的形式表现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四组:调查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2.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国庆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假期?你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人们是怎样过假期的吗?四组同学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展示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改革开放]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大变革的时代的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的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变革时代的特点、影响以及代表性人物和事件。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大变革时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3. 分析大变革时代对后世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介绍;2. 大变革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成就;3. 大变革时代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4. 大变革时代对后世的影响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特点、代表性人物和事件;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变革时代对后世的具体影响;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4.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3. 批判性思维论文:评估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的客观评价;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六、课程安排1. 第1周: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介绍2. 第2周:大变革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成就3. 第3周:大变革时代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4. 第4周:大变革时代对后世的影响分析5. 第5周:案例分析:大变革时代的社会变革6. 第6周:小组讨论:大变革时代的启示7. 第7周:批判性思维训练:对大变革时代的评价8. 第8周:期末考试:大变革时代的综合测试七、教学资源1. 教材:大变革时代的历史教材或相关书籍;2. 影视资料:与大变革时代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电影;3. 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网站、文章和论文;4. 小组讨论报告模板:提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报告模板。

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2.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3. 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4.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9课大变革的时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积累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变革的根本以及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提高探讨问题的能力和明确学习本课新知识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变化及研究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观、世界观;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商鞅变法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确铁农具、牛耕推广的意义;商鞅变法的内容、意义。

教学难点:生产力的进步如何推动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面所学习的课文中出现的生产工具有哪些吗?请学生回答。

这位同学说的基本上是正确的,我们在第一课中讲到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要生存必须要劳动,那么劳动就会需要劳动工具,元谋人使用的是石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的都是打制石器和木棒;第二课我们讲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制石器,如石刀和石斧;到了夏商周时期人们使用的有青铜器,但是由于青铜器造价较贵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所以农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多大的进步。

教师讲解:1、商代铁开始被发现,还有商代的出土文物证明商代就有了铁制品,但商代的铁并不是人工制造的,而是天上掉下来的陨铁,所以铁制品的使用在商代的社会生产没有实际意义。

春秋时期,人工冶铁的技术出现,所以铁农具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

2、同学们把课本内容齐读一遍。

读完之后大家都知道这一时期除了生产工具的进步之外,还出现了能够为人们分担的牛耕,牛耕的出现使生产力大大提高,这一时期农业得到显著的进步。

请大家把40页最后一段画下来。

3、41页上面有一幅图,画了四种农业工具大家知道这四种农具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吗?有没有同学起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请举手的同学。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大变革时代的定义和背景大变革时代的重要性和影响1.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通过讲解大变革时代的定义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时代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变革时代的重要性和影响,促进思考和交流。

1.4 教学资源:教材:提供相关教材章节供学生自主阅读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1.5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第二章:科技革命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科技革命在大变革时代中的作用和影响,认识到科技对社会的改变。

2.2 教学内容:科技革命的定义和发展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和改变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影响。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科技革命对社会的改变,促进思考和交流。

2.4 教学资源:教材:提供相关教材章节供学生自主阅读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案例和资料2.5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第三章:经济变革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经济变革在大变革时代中的特点和影响,认识到经济变革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3.2 教学内容:经济变革的定义和特点经济变革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变革的特点和影响。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变革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促进思考和交流。

3.4 教学资源:教材:提供相关教材章节供学生自主阅读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案例和资料3.5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第四章:政治变革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政治变革在大变革时代中的重要性和影响,认识到政治变革对社会的发展作用。

4.2 教学内容:政治变革的定义和特点政治变革对社会的的重要性和影响4.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政治变革的特点和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脑筋:说一说, 动脑筋: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
较快推广? 较快推广?
(1)铁农具与石农具、青铜农具相比, )铁农具与石农具、青铜农具相比, 具有优越性。 具有优越性。 (2)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 )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 够生产大量的铁器。
牛耕
春秋末年使用, 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时期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成功了。一场变革的成功的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与死, 成功了。一场变革的成功的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与死,而在于 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守旧贵 族的反对,商鞅的惨死,并未中止变法的实施, 族的反对,商鞅的惨死,并未中止变法的实施,只是说明了守旧势 力的猖獗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 力的猖獗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是他所推行的变法已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
小结: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铁农具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显著提高。 显著提高。
二、著名的都江堰
1.时间:战国时期 时间: 时间 2.地点:今天四川 地点: 地点 3.修筑者:李冰 修筑者: 修筑者 4.作用:防洪灌溉 作用: 作用
今天的都江堰
想一想: 想一想: 材料: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这是谁的雕像?他的功绩是什么? 这是谁的雕像?他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把他和大禹相提 并论? 并论? 李冰。 李冰。 修筑都江堰,既防洪又灌溉, 修筑都江堰,既防洪又灌溉,使成 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七年级4 七年级4班—陈雪霞 陈雪霞
一、铁农具的使用
• 1. 铁农具的使用 • 2.牛耕的推广 牛耕的推广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石器(原始社会) 青铜器( 铁器( 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器(夏商西周)——铁器(春秋战国后) 青铜器 夏商西周) 铁器 春秋战国后)
铁农具:春秋时期出现, 铁农具: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
议一议: 议一议:
同学们,我们现在正处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你觉得, 同学们,我们现在正处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你觉得,商鞅变法 作为两千多年前效果最显著的一场改革, 作为两千多年前效果最显著的一场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 借鉴意义? 借鉴意义?
(可以从改革取得的成果、改革得以成功的原因、改革的曲折历程等方面 可以从改革取得的成果、改革得以成功的原因、 加以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加以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都运用科学方法之水有功, 都运用科学方法之水有功,且品德 高尚。 高尚。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
答案:古有灵渠,今有三峡。
(提示:三峡:防洪、灌溉、航运、发电、 南水北调 等,合理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 的典范。)
三、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 治世不一道, 变国不法古。 变国不法古。 —商鞅 商鞅
谢谢欣赏
教师个人信息: 姓名:陈雪霞 省份:广西省 学校:北流市白马镇初级中学 邮编:537419
课堂巩固
【变式题一】被称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的是( 变式题一】被称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的是( )
A.石制工具的出现 C.铁制农具的出现
B.青铜农具的出现 D.牛耕的使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下列中国农民 变式题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 兴修的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兴修的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变式题三】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变式题三】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推行县制 D.奖励耕种 【变式题四】《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 变式题四】《史记》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史记 是因为商鞅变法( 是因为商鞅变法(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按军功授爵赐田 D.建立县制
(5)变法的意义 )
1)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 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 国家。 2)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起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 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6)变法的结果: 变法的结果: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 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 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 失败了?为什么? 失败了?为什么?
南门立杆图
问题: )背景:结合课本, 问题: (1)背景:结合课本,师生共同探讨变法的背景
(2)准备:变法并非易事,必须具备充分的条件,秦国准备好了吗? )准备:变法并非易事,必须具备充分的条件,秦国准备好了吗? (3)变法的时间和支持者 ) (4)变法的内容 ) (5)变法的意义 )
(1)变法的根本原因(背景)是生产力的发展。 )变法的根本原因(背景)是生产力的发展。 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社会的需要。 (2)秦国准备好了 社会的需要。秦孝公的支持。竖杆立信。辩论 )秦国准备好了—社会的需要 秦孝公的支持。竖杆立信。 获胜。 获胜。 (3)公元前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主持下 年 (4)变法的内容(结合课本 页) )变法的内容(结合课本3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