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浙江省高考生物课件:第2单元 第9讲 光合作用的色素、场所和过程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高清PPT课件

质。
十二烷基硫酸钠法测量暗反应
的速率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法可以测量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产物氧气,从而了解暗
反应的速率。
暗反应中的碳同化作用
暗反应中,通过碳同化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进一步合成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
质。
全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光合作用的全过程涉及多个反应,如光反应和暗反应,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
式总结。
氧气释放️
固定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提供了大部分地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氧气的
光合作用将大量的二氧化
球上生物所需的能量,是
主要来源,维持了全球生
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帮助
生态系统的基础。
物的生存。
抵消温室气体效应。
叶绿体结构与光合作用
叶绿体结构
类囊体膜
基质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发生的主要
类囊体膜是叶绿体内部光反应
基质是叶绿体内部暗反应发生
位置,其中的叶绿体色素吸收
发生的地方,其中包含光合色
的区域,其中进行碳同化作
光能。
素。
用。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1
光反应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化
暗反应
在暗反应中,通过碳同化作用,使用
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和载体,将二氧化
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2
学能,产生氧气和能量富集的载体。
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1
叶绿素
叶绿素是最重要的光合色素,能够吸收红、橙、黄、蓝、紫色光线。
2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是橙色和黄色的色素,能够吸收蓝、绿色光线。
3
叶绿素b
叶绿素b是叶绿素家族的成员,能够吸收蓝、橙红色光线。
4
十二烷基硫酸钠法测量暗反应
的速率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法可以测量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产物氧气,从而了解暗
反应的速率。
暗反应中的碳同化作用
暗反应中,通过碳同化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进一步合成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
质。
全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光合作用的全过程涉及多个反应,如光反应和暗反应,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
式总结。
氧气释放️
固定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提供了大部分地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氧气的
光合作用将大量的二氧化
球上生物所需的能量,是
主要来源,维持了全球生
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帮助
生态系统的基础。
物的生存。
抵消温室气体效应。
叶绿体结构与光合作用
叶绿体结构
类囊体膜
基质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发生的主要
类囊体膜是叶绿体内部光反应
基质是叶绿体内部暗反应发生
位置,其中的叶绿体色素吸收
发生的地方,其中包含光合色
的区域,其中进行碳同化作
光能。
素。
用。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1
光反应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化
暗反应
在暗反应中,通过碳同化作用,使用
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和载体,将二氧化
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2
学能,产生氧气和能量富集的载体。
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1
叶绿素
叶绿素是最重要的光合色素,能够吸收红、橙、黄、蓝、紫色光线。
2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是橙色和黄色的色素,能够吸收蓝、绿色光线。
3
叶绿素b
叶绿素b是叶绿素家族的成员,能够吸收蓝、橙红色光线。
4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精讲课件:3.3光合作用Ⅰ

(6)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 (7)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 (8)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
答 案 : (1)(×) (2)(×) (3)(√) (4)(×) (5)(√) (6)(√) (7)(√) (8)(×)
题组二 叶绿体色素的种类与功能分析 1.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的某种色素提 取液上,可获得该吸收光谱(图中的数字表示光的波长,单位为 mm, 暗带表示溶液吸收该波长的光后形成的光谱)。则该色素是( )
2017年高考生物
专题精讲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3.3光合作用(Ⅰ)
[最新考纲]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 离
考点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结构 1.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
① 外膜 ② 内膜
双层膜
③ 基质 ④ 基粒 的酶。
: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分布有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
(3)下面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 由图可以看出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哪些功能?
提示: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 等不吸收。
②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 吸收量大,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题组一 考点诊断 (1)植物体内含有的所有色素都参与光合作用。( ) (2)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 ) (3)含有光合色素的生物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 ) (4)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吸收增多。( ) (5)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都含有镁元素。( )
6.如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某绿色植物体内三碳化合物和 五碳化合物两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有人据图做出了如 下分析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最新浙江省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课件浙教版必修1.ppt精品课件

第二页,共32页。
3、场所 (chǎnɡ suǒ):
第三页,共32页。
叶绿体——
▪双层膜:外膜、内膜
▪基质(jī zhì):同化CO2
▪基粒:由类囊体薄膜垛叠
▪
而成的绿色颗粒
第四页,共32页。
4、色素:
(1)色素种类
叶绿素: Chlorophyll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含镁有机物
胡萝卜素(hú luó
光合
速率
B
(sùlǜ)
0A
CO2浓度(nóngdù
第三十一页,共32页。
4、 水
5、 矿质元素(yuán sù)
直接(zhíjiē)影响:参与生化反应,如N、Mg、P 间接(jiàn jiē)影响:参与糖分的转化和运输,如K
光强度、温度和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
综合性的,但往往也有一个起到限制性的作用。
O2
CO2
第二十七页,共32页。
CO
C吸O2
C1
收 a
B
b
0
c C2 光照强度
A
B点: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等于细胞(xìbāo)呼 吸
O2 CO2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C吸O2
C1
收 a
BC1段:强光下,
B
b
0
c C2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guānghé-
A
O2zuòyòng)大于细胞呼吸
O2 CO2
第十页,共32页。
-1.6
(一)光反应
-1.2
-0.8
-0.4
0
+0.4
H 0 +0.8
2
e- 锰串
O +H +1.2
3、场所 (chǎnɡ suǒ):
第三页,共32页。
叶绿体——
▪双层膜:外膜、内膜
▪基质(jī zhì):同化CO2
▪基粒:由类囊体薄膜垛叠
▪
而成的绿色颗粒
第四页,共32页。
4、色素:
(1)色素种类
叶绿素: Chlorophyll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含镁有机物
胡萝卜素(hú luó
光合
速率
B
(sùlǜ)
0A
CO2浓度(nóngdù
第三十一页,共32页。
4、 水
5、 矿质元素(yuán sù)
直接(zhíjiē)影响:参与生化反应,如N、Mg、P 间接(jiàn jiē)影响:参与糖分的转化和运输,如K
光强度、温度和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
综合性的,但往往也有一个起到限制性的作用。
O2
CO2
第二十七页,共32页。
CO
C吸O2
C1
收 a
B
b
0
c C2 光照强度
A
B点: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等于细胞(xìbāo)呼 吸
O2 CO2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C吸O2
C1
收 a
BC1段:强光下,
B
b
0
c C2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guānghé-
A
O2zuòyòng)大于细胞呼吸
O2 CO2
第十页,共32页。
-1.6
(一)光反应
-1.2
-0.8
-0.4
0
+0.4
H 0 +0.8
2
e- 锰串
O +H +1.2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课件浙科版必修1.ppt

质
转 (2)ATP合成 :
变
ADP+Pi+能量
A酶TP
(光能)
光能→ATP、 NADPH中活 能量 跃化学能
转化
暗反应(较慢)
叶绿体的基质
[H], ATP,酶,CO2
(3)CO2固定: CO2+C5 酶2C3
(4)C3还原:
2C3
酶 [H], ATP
(CH2O)+
C5
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联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ATP; 系 暗反应是光反应提供了ADP、Pi、 NADP+
A
C
10 20 30 40 50温度 图(4)
4. 温度
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特别甜?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晚上温 度低,呼吸消耗弱
蓝 率光 紫
合光
速
红橙 光
在温室中栽培蔬菜,为 增加作物产量,其玻璃 盖顶的颜色最好是
(C )
A 红色 B蓝紫色
C 白色 D 绿色
CO2
3.CO2浓度 吸 收 量
生产应用: 1.如何提高大田中CO2浓度? 2.温室中如何提高CO2浓度?
正其行,通其 风
通风、施有机肥、碳酸氢铵等
吸 收
B
CO2
净积累量达到最大 时的温度
叶绿素b (黄绿色)
叶绿素 (3/4)
色素
思考:为什么春夏
两季植物的叶子翠 绿醉人,而深秋树 叶则金黄斑斓呢?
春夏叶绿素含量多于 类胡萝卜素,所以呈 绿色;秋天温度下降, 叶绿素分解快于合成, 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 色
可见光
三棱镜
可见光
色素提取液
三棱镜
叶绿体内类囊体薄 膜上的四种色素可分类 两类:
2018生物浙科版必修1课件:第三章 18 光合作用一

(3)[5] 基质 以及[3] 类囊体的光合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4)[3] 类囊体 的光合膜上分布着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 色素。 (5)[5] 基质 中还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5.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18O标记的CO2和H2O分别培养小球藻, 光照下测定产生O2的放射性,结果如图:
的扩散而分离开。
(2)实验步骤分析
①提取色素时,加入研钵内的物质: A.二氧化硅少许,作用是 研磨得充分;B. 碳酸钙 少许,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C.95% 乙醇 2~3 mL,作用是 溶解色素 。
②过滤时,要将糨糊状的研磨液倒入漏斗中,漏斗底部放有 单层 尼龙布 。 ③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的作用是防止色素带因边缘扩散过 快而不整齐 ,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而直,还要重复画几次。 ④色素分离时,加软木塞的目的是防止 层析液挥发;关键应注意 层析液不要没及滤液细线,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会被层析液 溶解,不能分离 。
活学活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光合作用是吸能反应( √ ) (2)光合作用是细胞呼吸的逆反应( × )
(3)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只在叶绿体中进行,需氧呼吸只在线粒
体中进行( × )
解析 需氧呼吸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进行。
(4)植物的所有成熟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 )
解析 根部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A组试管释放的气体是 O2 ,B组试管释放的气体是18O2 。
(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中的O。
(3)请写出产物为葡萄糖的光合作用反应式:
6CO2+12H2O C6H12O6+6H2O+6O2
。
知识拓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 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放射性同 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 做同位素标记法。
最新-2018届高考生物 光与光合作用复习课件 精品

光合作用释放 的氧全部来自 水
特别提醒:在光合作用的发现中,科学家们利用了对照实验,使结 果和结论更科学、准确。 (1)萨克斯: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一半曝光与另一半遮光),因变量为颜 色变化。 (2)恩格尔曼: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照光处与不照光处;黑暗与完全曝 光),因变量为好氧菌的分布。 (3)鲁宾和卡门:相互对照,自变量为标记物质(H218O与 C18O2),因变量为O2 的放射性。 (4)普利斯特利: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
A. 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B. 叶绿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C. 叶黄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D. 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解析:(见本知识点内容)。 答案:B
实施者 1771年 1779年 1845年
1864年
科学家
实验过程、方法 实验现象
普利斯特利(英)
实验结论 植物更新空气
英格豪斯(荷) 梅耶(德)
结构外表:双层膜内部基质:含暗反应所需酶 基粒:由类囊体重叠而成,增大膜面积,分布着__色__素__和光反应 所需___酶___决定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
证明恩格尔曼的实验
二、光合作用
的原理和应用
概念: CO2 H2O 叶光绿能体 (动(场力所) ) (CH2O) O2
(原料)
(产物)
探究历程:1771年普利斯特利(英) 1779年英格豪斯(荷)
植物叶色
正常叶子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为3 1,所以正常叶 片总是呈现绿色。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 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秋天降温时,植物体 为适应寒冷,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 花青素,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
特别提醒:在光合作用的发现中,科学家们利用了对照实验,使结 果和结论更科学、准确。 (1)萨克斯: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一半曝光与另一半遮光),因变量为颜 色变化。 (2)恩格尔曼: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照光处与不照光处;黑暗与完全曝 光),因变量为好氧菌的分布。 (3)鲁宾和卡门:相互对照,自变量为标记物质(H218O与 C18O2),因变量为O2 的放射性。 (4)普利斯特利: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
A. 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B. 叶绿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C. 叶黄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D. 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解析:(见本知识点内容)。 答案:B
实施者 1771年 1779年 1845年
1864年
科学家
实验过程、方法 实验现象
普利斯特利(英)
实验结论 植物更新空气
英格豪斯(荷) 梅耶(德)
结构外表:双层膜内部基质:含暗反应所需酶 基粒:由类囊体重叠而成,增大膜面积,分布着__色__素__和光反应 所需___酶___决定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
证明恩格尔曼的实验
二、光合作用
的原理和应用
概念: CO2 H2O 叶光绿能体 (动(场力所) ) (CH2O) O2
(原料)
(产物)
探究历程:1771年普利斯特利(英) 1779年英格豪斯(荷)
植物叶色
正常叶子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为3 1,所以正常叶 片总是呈现绿色。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 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秋天降温时,植物体 为适应寒冷,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 花青素,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
光合作用的色素(50张PPT)

图5-4-1
4.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列关于叶绿体及其所含色 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上 B. 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都有选择透过性 C. 叶绿体内有许多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D.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
处理
Ⅰ
Ⅱ
Ⅲ
石英砂(少量) +
+
+
碳酸钙(少量) -
+
+
无水乙醇(10mL) +
-
+
蒸馏水(10mL) -
+
-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A.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B.黄绿色(或褐色)、深绿色、几乎无色 C.几乎无色、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 D.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深绿色
图5-4-7
(1)图甲所示的生物膜为________________。 (2)叶绿素a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光。
(3)有同学认为仅根据吸收光谱图并不能判断哪些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最有效。由在不同 波长光的作用下的光合效率绘制成的图像称为作用光谱。请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进行 探究。 实验材料及用具:水绵、好氧并可以游动的细菌、三棱镜、白色光源、显微镜等。 实验原理:①水绵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将好氧细菌和水绵制成临时装片。 ②将临时装片置于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③将_____________的光投射到一段水绵上。 ④观察水绵不同部位聚集的好氧细菌的多少。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某同学画出了水绵的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的吸收光 谱,曲线如图5-4-8所示。
4.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列关于叶绿体及其所含色 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上 B. 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都有选择透过性 C. 叶绿体内有许多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D.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
处理
Ⅰ
Ⅱ
Ⅲ
石英砂(少量) +
+
+
碳酸钙(少量) -
+
+
无水乙醇(10mL) +
-
+
蒸馏水(10mL) -
+
-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A.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B.黄绿色(或褐色)、深绿色、几乎无色 C.几乎无色、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 D.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深绿色
图5-4-7
(1)图甲所示的生物膜为________________。 (2)叶绿素a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光。
(3)有同学认为仅根据吸收光谱图并不能判断哪些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最有效。由在不同 波长光的作用下的光合效率绘制成的图像称为作用光谱。请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进行 探究。 实验材料及用具:水绵、好氧并可以游动的细菌、三棱镜、白色光源、显微镜等。 实验原理:①水绵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将好氧细菌和水绵制成临时装片。 ②将临时装片置于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③将_____________的光投射到一段水绵上。 ④观察水绵不同部位聚集的好氧细菌的多少。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某同学画出了水绵的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的吸收光 谱,曲线如图5-4-8所示。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PPT课件

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需要光 照,产生氧气并合成ATP,暗反应不需要光照,利用光 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进行二氧化碳的还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新鲜绿色植物、水、二氧化碳、光源、试管、烧杯等。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 选择健康、新鲜的绿色植物,将叶片放入试管中。
2.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密封试管口。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3. 将试管放置在光源 下,观察并记录叶片 的变化。
5. 重复实验,改变光 照强度和温度,观察 并记录叶片的变化。
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依存,共 同完成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速率和效率受到光 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
06 课堂互动和思考题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光合作用的原 理、过程及其在自然界和农业生产中 的应用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与 合作。
问答互动
实验操作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 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光 合作用过程的认识。
02 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
总结词
详细描述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 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等步骤。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一个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的过程,它利用 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这个过程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光反应、碳反应和产物生成。在光反 应阶段,水分子被光能分解成氧气、电子和能量富集的 分子,如ATP和NADPH。在碳反应阶段,二氧化碳被 固定并转化为葡萄糖或其他有机物。最后,在产物生成 阶段,葡萄糖被进一步转化为更复杂的有机物,如纤维 素或淀粉。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需要光 照,产生氧气并合成ATP,暗反应不需要光照,利用光 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进行二氧化碳的还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新鲜绿色植物、水、二氧化碳、光源、试管、烧杯等。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 选择健康、新鲜的绿色植物,将叶片放入试管中。
2.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密封试管口。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3. 将试管放置在光源 下,观察并记录叶片 的变化。
5. 重复实验,改变光 照强度和温度,观察 并记录叶片的变化。
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依存,共 同完成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速率和效率受到光 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
06 课堂互动和思考题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光合作用的原 理、过程及其在自然界和农业生产中 的应用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与 合作。
问答互动
实验操作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 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光 合作用过程的认识。
02 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
总结词
详细描述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 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等步骤。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一个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的过程,它利用 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这个过程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光反应、碳反应和产物生成。在光反 应阶段,水分子被光能分解成氧气、电子和能量富集的 分子,如ATP和NADPH。在碳反应阶段,二氧化碳被 固定并转化为葡萄糖或其他有机物。最后,在产物生成 阶段,葡萄糖被进一步转化为更复杂的有机物,如纤维 素或淀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目的
实验点拨
实验过程
操作过程
操作目的
①
选取新鲜绿色的叶片
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
将新鲜的菠菜叶烘干、粉碎成干粉,
提②
溶解叶片中的色素
研磨时加入2~3 mL 95%的乙醇
取
③ 研磨时加入少许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研磨充分和保护叶绿素
色
防止溶剂挥发并充分溶
素④
迅速充分研磨
解色素
⑤
盛放滤液的小试管口加棉塞
转化 ②ATP和NADPH的合成:
ADP+Pi+光能 ――酶―→ATP;
三碳酸分子 ―A―NT―A―PD―、―P―酶H→ 三碳糖
答案
物质 NADP++H++e- ―光―酶―能→
转化 NADPH
③RuBP的再生和其他有机物的形成:
能量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并贮存 ATP和NADPH中的活跃化学能→有机
A.上升、下降、 上升
B.上升、下降、下降
C.下降、上升、下降
√D.下降、上升、上升
解析
1234
4.(2014·新课标Ⅰ,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
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 C.ATP/ADP比值下降
√B.CO2的固定加快
答案
③RuBP的再生 每 3个CO2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就形成6 分子的 三碳酸分子, 后 者 都 被 还 原为三碳糖 ,其中 5 个三碳糖分子在循环中再生为 RuBP ,另一个三碳糖 分子则离开卡尔文循环,或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蛋白质或脂质,或运出 叶绿体,转变成 蔗糖 。
答案
[思考诊断]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及各元素的去向 提示
1234
4.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 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
叠成嵴而增大
√B.图乙所示的结构来自图甲中的③
C.③中的所有色素分子都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图甲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单位,蓝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具有图
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决定 (3)功能:进行 光合作用 的场所。
答案
2.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b 叶绿素a
胡萝卜素 叶黄素
答案
由图可以看出:(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 不吸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 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甲结构
解析
返回
考点二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过程
知识梳理
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1)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CO2和H2O 转化成贮 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的过程。 (2)总反应式:_6_C_O__2+__1_2_H__2_O_―_― 叶_―_光― 绿_―_― 体_→__C_6_H_1_2_O_6_+__6_H_2_O_+__6_O__2 __。
内容索引
考点一 光合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考点二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过程 考点三 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做模拟 练预测 课时训练
考点一 光合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1.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模式图
知识梳理
外表:①双层膜
(2)结构内部②③基基质粒::含由有类与囊碳体反堆应叠有而关成的,酶分布有
答案
2.光反应与碳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光反应
碳反应
条件
需色素、光、酶
不需色素和光,需要多种酶
场所
叶__绿__体__的__类__囊__体__膜__
_叶__绿__体__基__质___
①CO2的固定:CO2+RuBP ――酶―→2三
①水光解:
碳酸分子
物质 H2O ―― 光→_2_H_+__+__2_e_-_+___12__O_2_; ②三碳酸分子的还原:
√C.被还原的三碳酸分子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RuBP
D.光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RuBP含量会升高
解析
1234
题型二 条件骤变对光合作用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3.(2016·宁波模拟)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
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3-磷酸甘油酸、RuBP及ATP相 对含量的变化是( )
√C.⑤是核酮糖二磷酸
D.⑥可在叶绿体内转变为氨基酸 解析 图中①为3-磷酸甘油酸(三碳酸分子),②为ATP,③为NADPH, ④为NADP+,⑤为三碳糖。
解析
1234
2. 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碳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三碳酸分子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NADP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答案
2.光合作用的过程 Ⅰ.光反应 (1)条件: 叶绿体色素、酶、光和水 。 (2)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膜。 (3)产物: NADPH、ATP、O2 。 (4)物质转变 ①水在光下裂解为 H+、O2和电子。 ②水中的氢(H++e-)在光下将 NADP+还原为NADPH 。 (5)能量转变: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 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解析
题型二 实验应用 3.如图表示某同学做“光合色素的提取与 分离”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 B.应将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 C.实验结果应是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
√D.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蓝绿色
1234
1234
题型二 叶绿体的结构 3.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高等植物叶绿体 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均为选择透性膜 B.③上分布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 C.在③上形成的产物NADPH和ATP进入④中为碳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
√D.④中进行的反应使ATP进入糖类等有机物中
解析
转换 在ATP和NADPH中
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物质变化的影响
变化条件
三碳酸分子 RuBP NADPH和ATP 三碳糖
CO2供 应不变
光照 不变
光照 强→弱
光照 弱→强 CO2充 足→不足 CO2不 足→充足
_增__加__
_减__少__
_减__少__
_增__加__
_减__少__
层析液中
问题探究
(1)分析滤纸条上色素带宽窄不同的原因。 提示 不同种类的色素在绿叶中的含量不同,含量多的色素带宽,反之色 素带窄。 (2)分析并比较各种色素的含量及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的大小。 提示 ①色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②溶解度大小: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_增__加__
_增__加__ __减__少__
_减__少__ _增__加__ _增__加__ _减__少__
_减__少__ _增__加_ _减__少__ _增__加__
答案
1 2 3 4 解题探究
题型一 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1.右图表示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①是3-磷酸甘油酸 B.②和③在类囊体膜上产生
答案
1 2 3 4 解题探究
题型一 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1.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 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
500 nm波长的光 B.用450 nm波长的光比600 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三碳酸分子的量增加
少,CO2的固定减慢,B项所叙述现象不会发生。
解析
返回
考点三 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1.实验原理
有机溶剂(如95%的乙醇)能溶解色素 因溶解度不同而扩散速度不同
实验解读
答案
2.实验步骤
钙 收集滤液
二氧化硅、碳酸
重复3~4次 层析液
胡萝卜素 橙黄 叶黄素 黄 叶绿素a 蓝绿 叶绿素b 黄绿
答案
解析
1234
2.在做“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 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 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试剂
甲乙丙丁
95%的乙醇 - + + +
水
+---
CaCO3
++-+
SiO2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防止色素分子被氧化
使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
①
滤纸条预先干燥处理
度快
分 ②
离
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
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处 扩散过快
色③
滤液细线要细、齐、直 使分离的色素带平齐,不重叠
素 ④ 滤液细线干燥后重复画3~4次 使分离的色素带清晰便于观察
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烧杯内的 ⑤ 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第二单元 细胞的代谢
第9讲 光合作用的色素、场所和过程
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概念、阶段、场所和产物[必考(b)、加试(b)]。 2.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必考(a)、加试(a)]。 3.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必考(b)、加试(b)]。 4.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必考(b)、加试(b)]。
答案
(3)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①未加二氧化硅(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中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95%的乙醇,提取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 95%的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4)滤纸条色素带重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未画成一条细线(或重复次数少)。 (5)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