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2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新高考版)一轮复习考点考法精练第十二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新高考版)一轮复习考点考法精练第十二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十二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一、选择题1.康有为说他在读了《海国图志》后,进而“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

日本在明治时期推行的立宪政治,也受到《海国图志》中赞扬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据此可知,《海国图志》( )2.[2020广东七校联合体第二次联考]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因其中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没多久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

这表明清政府( )D.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3.[2020天津高三统考]谭嗣同在《仁学》中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既然君可以由民“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这表明谭嗣同宣扬变法的依据是( )4.1912年,孙中山提出:“族无分乎汉、满、蒙、回、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

” 1919年之后,孙中山主张“举汉、满等名称尽废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这表明孙中山( )A.民族国家构想不断发展C.五族共和思想日益成熟5.[2020山东高三统考]19世纪中期开始,追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

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一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C.新文化运动的洗礼6.[原创题]陈独秀认为,“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钱玄同称,要“铲除阶级制度里的野蛮款式”,须驱除、淘汰“那些腐臭的旧文学”。

这些论述( )7.[2020浙江名校联盟联考]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这一年( )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C.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文学革命8.[2020广东惠州第一次调研]五四运动后,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对某铁路工厂工人进行扫盲教育。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政治思想史1、解释“经世致用”。

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

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

2、龚自珍是如何揭露清末的“衰世”的?(1)对封建“末世”的揭露和批判(2)揭露封建官僚的腐败堕落(3)抨击了清代的汉学、宋学以及腐败的科举制度。

(4)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

3、试述龚自珍的改制思想在三大领域是如何进行的。

第一,在经济上,针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力图调整封建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缓和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

《农宗》里提出按宗法家族授田的土地分配办法:第二,在政治上,主张限制封建君主的权力,加重内外大臣的权力,并改变君臣相见的礼仪。

加重大臣的权力;改善君臣关系;改变君臣礼仪;改变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第三,在思想文化上,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强调学术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主张学术为政治服务。

4、林则徐“民惟邦本”的思想包含哪些内容?(1)相信“民心可用,民力可恃”。

注重水师训练和招募水勇作为辅助力量外,还鼓励人民群众自己组织起来。

多次发出告示悬赏,奖励人民群众勇敢杀敌。

(2)重视人民生计,主张“藏富于民”。

财政方面,他主张由官局先铸银钱,在民间流通使用;主张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正常的贸易,允许华人出国经商,与洋商争利;漕运方面,提出“官督帮收”等办法以革除积弊外,又提出利用商人的“沙船”雇佣沿海渔民运送漕粮,使官运与商运并行;开发矿务方面,林则徐上奏建议允许商民开发矿山,以便“裕国足民”5、解释“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来打败外国侵略者。

“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途径:设立译馆,专译西书。

聘请西方技师。

内容:军事技术。

生产技术。

6、简述魏源的人才思想。

1、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人与法的比较:人与才的比较:人与武器的比较:2、人才的标准:第一,必须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要能愤恨外国侵略者,忧国忧民。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

-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育和理论建设 (1)外交事业 ①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政策。 ②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③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为推动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⑤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 进会议圆满成功。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2-
-3-
政,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 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 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956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 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 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1-
1 2 3 4 5 6
2.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 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 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 关闭 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党中央( ) A.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城市经 B.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济体制改革才出现的状况,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探索 C.优先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出现 D.初步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高考历史近现代思想知识点解析

高考历史近现代思想知识点解析

高考历史近现代思想知识点解析在高考历史中,近现代思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对我们理解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关键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 14 世纪至 16 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典文化重新产生兴趣,追求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复兴。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它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主张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和个人的成就。

在文学作品中,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都体现了对人性的赞美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文艺复兴的影响深远。

它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和科学的发展。

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宗教改革16 世纪,宗教改革在欧洲兴起。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因信称义”的观点,认为人们只要内心真诚地信仰上帝,就可以得到救赎,而不必依赖教会和繁琐的宗教仪式。

这一观点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加尔文的“先定论”也对宗教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认为上帝预先决定了人们的命运,但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道德行为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也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启蒙运动17 世纪至 18 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蓬勃发展。

这是一场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愚昧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提倡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

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强调权力的制衡。

卢梭则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启蒙运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同时,也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2015江苏单科,7,3分)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 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 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郭嵩焘在出使海外期间提出扩大留学范围、学习西方政治和经济的建议。这一建 议遭到国内士大夫的诋毁,郭嵩焘很快被召回国内。这说明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仍是“中 学”,而郭嵩焘的建议则远远超出了国内士大夫的思想认识水平,故C项符合题意。 命题评审 本题误选A项的较多,主要原因是对题意理解错误,同时对洋务运动的知识理解不 透彻。题干的叙述表明郭嵩焘不仅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还萌发了学习西方政治的要求,这一思 想在当时受到了包括洋务派在内的顽固势力的攻击。A项表述与题干无必然联系,也与所学 知识不符。
考点七 邓小平理论
(2015江苏单科,13,3分)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
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
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2.(2015课标Ⅱ,28,4分)
,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
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第1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第1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教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 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 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 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 国模式。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 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 主,坚持群众路线。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经济成就 (1)先后建成 武汉、 包头等钢铁 基地。 (2)形成了冶金、石化等十几个 基础行业 。 (3)全国除 西藏 以外,各省、自 治区都有了铁路。 (4) 石油 已全部自给。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
1.重大破坏 (1)原ຫໍສະໝຸດ :“全面夺权 ”的狂潮。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解析】题目考查“一五”计划期
间的史实,解题应注意其时间范围。 C项在“一五”计划之前已经完成。 A、B、D三项都是“一五”期间发生 的重要史实。
【答案】C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二 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失误及其 经验与教训
1.失误
事件
特征
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总 路线
多快好省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 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 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
特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中国近代思想史总结高考

中国近代思想史总结高考

中国近代思想史总结高考中国近代思想史是指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大变革至今,中国人民在这个时期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活动的演变过程。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封建社会逐渐瓦解、近代化进程加快的历史阶段,思想斗争激烈,出现了众多思想家和学派。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1000字总结。

中国近代思想史可以从鸦片战争后的科举制度改革开始,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现代化的起点。

科举制度自秦朝始,持续了千年,是封建社会中一种选拔官僚的考试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因为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相形见绌,并对中国的进步性产生了负面影响,促使了其改革。

变法运动是这一时期思想变革的重要表现,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曾国藩和康有为之类的思想家。

他们主张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制度,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

然而,由于满清政府的强烈阻碍,这一改革无法最终成功。

思想的变革也推动了社会的法制建设。

晚清的新文化运动就是思想变革的一次高峰,它诞生于20世纪初,突出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陈独秀等人。

新文化运动主理学敌族群,主张欧化,呼吁用科学、民主和新文化来代替封建文化,提倡言论自由、人权平等等。

这一运动对中国后来的革命、思想解放和文化觉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革命思想也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史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国在1911年成功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革命认为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借鉴对中国的发展是必要的。

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他通过联合中国各派别,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陈独秀则倡导为社会主义思想,组织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毛泽东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他主导了中国的革命斗争,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二十二年的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当局积极推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个思想领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高考历史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12 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史(含解析)(1)

高考历史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12 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史(含解析)(1)

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2 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史(含解析)知识背一背一、地主阶级(一)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40、50年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1、背景:(1)天朝上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2)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3)中国跟世界联系加大(4)先进中国人积极寻找抵御外来侵略和强国富兵之路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3、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之路4、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的道路5、代表人物: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6、评价:(1)积极:开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第一步,使开眼看世界思想成为社会潮流(2)消极:仅仅局限在个人行为的学习,带有政治指向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不多。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思想1、背景:(1)第二次鸦片站周,面对内忧外患(2)清政府内部洋务派主张改变现状2、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结果:洋务派胜利,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兴起一场“师夷长技一自强”的洋务运动4、评价:(1)积极: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消极:仅仅局限于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层面二、资产阶级(一)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发对帝国主义,发展资本主义,改良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1、早期维新派(1)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新派。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思想主张: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4)影响:①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②但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更没有未付诸实践2、康梁维新派(1)背景: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重;②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阶级力量壮大;③先进人士进一步觉醒(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康有为:A.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B.主张:借用孔子权威来传播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C.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懒惰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儒家外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减轻变法的阻力)②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2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 .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 .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 .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 .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2. (2分)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是()
①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满洲贵族统治④节制资本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④
3. (2分) (2015高二上·攸县期中)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材料是():
A . 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B . 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 . 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
D . 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4. (2分) (2016高二上·郏县期中) 社会变革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

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过程中,中国近代不同的阶级、阶层、政治集团为了摆脱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主张向西方学习,先后对中国社会提出一系列改革设想。

l9世纪末,下列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对中国社会进行最彻底变革的是()
A . 李鸿章
B . 康有为
C . 孙中山
D . 李大钊
5. (2分) (2020高二下·本溪开学考) 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

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

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 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
B . 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
C . 国民经济建设深入开展
D . 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
6. (2分) (2018高二上·天津期末) 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维新运动都是宣扬民权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两者的社会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 . 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B . 运动领导者的学识水平和宣传力度不同
C . 宣扬民权民主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
D . 倡导者思想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不同
7. (2分)有人在上海警察局1919年5月的档案中,发现当时许多上海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学校校长发出的通知(如图)。

引发学生缺席的原因应该是
A . 民族工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B .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 . 淞沪会战爆发,急于逃避战火
D . 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8. (2分)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外历史上的四次思潮,它们共同具有的主要作用是
A . 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
C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D .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9. (2分) (2017高一上·东台月考)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
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为()
A . 《海国图志》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资政新篇》
D . 《新青年》
10. (2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
①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②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照搬了苏联的经验④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1. (2分)(2017·崇明模拟) 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A . 均主张“中体西用”
B . 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C . 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D . 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12. (2分)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为人之大经。

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③②④
13. (2分) (2017高二上·盐城月考)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主主义
D . 民生主义
14. (2分)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 .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5. (2分) (2017高二下·南昌期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李鸿章说:“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

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这说明李鸿章()
A . 希望战争时期与敌国进行谈判斗争
B . 认为外国人进入中国意在刺探情报
C . 接受外国公使进京的近代外交方式
D . 互市对经济发展有利不能轻易偏废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