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12词四首
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借代
“卷”:席卷,极言行走之快。形象地描 绘了出猎队伍的装备齐全,庞大,速度之 快,场面壮观;表现了出猎者的情绪高昂、 精神抖擞。
解读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①用典②以孙权自比,③表现词人打猎时的英 勇形象和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表现了词人的 “少年狂气”和建功立业的决心。
解读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初读课文
词牌名 地点,事件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创作背景
苏轼在熙宁四年因对王安石 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熙 宁七年,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 州太守。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 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江城子,词 牌名。
D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休微将霜白发,唱又黄鸡何。妨!
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我虽然年纪大 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衬托,“鬓微霜”衬托“少年狂”表现出词 人壮心未已,老当益壮的英雄本色。
解读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魏①像 委尚用 婉派典含冯唐蓄,赦②表免达以魏了魏尚自尚冯一己自唐样喻希持重望,节冯用得渴去唐自到望赦己朝朝免,廷廷魏③重能尚 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愿望。
解读 天狼指天狼星,这里指侵犯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终将
①用典、比喻,②天狼喻指骚扰西北 边境的西夏军队。③委婉含蓄表达了 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 的决心,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思考探究 品读全词,体会词人“聊发少年狂”的“狂”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语文九年级下册

原文翻译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 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 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 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 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 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 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当 堂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训
练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紧张,戒备森然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
心理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1、“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 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 的悲凉。
原 原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文 赏 1、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析
①对比(表现)。“一杯”和“万里”作对比,突出了浓 浓的思乡之情。 ②用典(修辞),借东汉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委婉含蓄 的表现了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而不甘无 功而返的的矛盾痛苦心理。 ③情感:委婉含蓄的表现了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却又渴望 建功立业而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痛苦心情。
原 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文 赏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异”字? 析
“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了西北边塞秋天独特的景 象,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渲染了萧瑟荒凉的气氛,为 下文勾勒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作铺垫。
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作者自称
指黄犬 往上托,举
形容骑马的 随从很多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全城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 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锦缎帽子,身穿貂皮衣服,浩浩荡荡的 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语文 ·九年级(下)
12.词四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 (重点)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 涵。(难点)
新知导入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新知导入
大漠边关凄厉的号角声及战马的嘶鸣、狂风的呼啸令人 心寒。倘若置身此处,怎能不怀念故乡的温馨?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 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他工 于诗词散文,风格较为明健。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 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 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 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精读课文
朗读指导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边界要塞之地
奇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 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29张PPT)

理想的世界
描述词境 结合选文,以第一人称视角,用散文的语言,描述选文内容, 可以展开适当的想象,加入适当的心理描写。 开头示例 一个秋天的清晨,作为将军的我推帐而出。黄沙漫漫,近处,我 们的几十座军营一座挨着一座,井然有序。军士们早已起床,有 的已经在营外列阵操练,喊声阵阵。帐营内外,响起哀厉而高亢 的号角声,听来让人热血沸腾……
注意了这种形式,开始介入它的文学创作。晚唐、五代,
致力于词的文人逐渐增多,一些著名的词人如温庭筠、韦
庄、李煜都具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此时,文人词和民间词
的区分也逐渐明显,到了宋朝,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导致
了宋词空前的繁荣、发展与提高,并且产生了许多著名的
词人。
24
• 北宋苏轼高举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 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 放词的风格。苏轼“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 法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具 有较以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他特别重视词的文学方面 的意义,不把它作为音律的附庸,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 达受损害,给词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28
作业
29
17
主题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 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 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 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的痛苦和愤恨。
18
对 比 赏 析
19
(一)相同点: 内容上:都有对边塞景象、征战将士的描写。 情感上:都将个人经历与征战戍边联系在一起,由此引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 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品课件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
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
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 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 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 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
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
未经过过滤的酒,浑 浊、质量不好的酒。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 然,山名。勒,刻石记功。
yān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mèi
比喻夜深寒重。 征人夜深不能入 睡。寐,睡。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征的士兵。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
上阕:描写梦中之景,即在秋季的某一天,
沙场上点兵的盛大场面,展现抗金部队壮盛的
军容。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表现了什么内容?
这一句叙写现实生活,刻画了一位落魄英
雄的典型形象。两物——“灯”与“剑”,两
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 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深入到主人公
的内心世界。
试分析“沙场秋点兵”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重笔点化,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 征的将军形象,如电影镜头中的一个突然定格,
思念家乡 壮志未酬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色
的生动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
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 的艰苦。
词牌名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课诗词四首原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课诗词四首原文行路难李白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涧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恩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钱,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珍贵价值万文钱。
(心情愁烦并使我)卸下酒杯和筷子,吃不下饭食,取下宝剑四周环视,心里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回首当年,)姜尚碧溪泛舟,得道成仙重才的文王,伊尹睡著自己乘船从日月边经过,后遇成汤判罚二者。
人生的道路艰困啊,道路艰困,歧路大异其趣,真正的大道在哪里?坚信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机会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挂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凉州词王翰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尝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夜光杯里斟满了葡萄酒,酒香让人饮个够,管它马上琵琶狂拨把人催。
醉倒在战场,您莫必须苦笑,自古以来征夫战士几个能够活著回去?咏煤炭于谦原文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Plogastel浩浩,洪炉照破夜绝情。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何况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来山林。
译文挖开大地获得乌金般的煤炭,你积蓄着大寒冷阳光的'热力,促进作用最浓厚社会各界。
像火炬一样燃烧着,如春回大地,给人以无比的温暖,像火炉一样照亮了深沉的黑夜。
人们的饮食原来依赖你的力量,铁石虽然化成媒而你的功用还在。
只希望百姓都能得到饱暖,你不辞辛苦走出深山老林。
虞美人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追忆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当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不忍心回眸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吞噬,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若反问你的忧愁存有多少,我晓得,恰如一江春水日以继夜,滚滚东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

③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异统领了哪些景物
衡阳雁、边声连角、 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析写法
气候异 (乐山中考) “异”在何处 声音异
形势异
“衡阳雁去”说明天气极寒冷,与家乡 吴地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 中原所没有的
“长烟落日孤城闭”,不同于内地城市 华灯初上的景象
长烟落日
异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傲
借
范
景 抒
家万里- 归无计
仲 淹
情
下阕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泪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 功业未成的悲哀,以及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 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 平。
小结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 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 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 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整首 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 功的爱国诗篇。
北宋历来以武备虚弱闻名,加之当时开国日久,文恬武嬉,军队战斗力急速 下滑,在宋夏战争初期,宋朝身为堂堂中原大国,却在与西夏战争中连吃败 仗,损失惨重,丧师失地,完全处于被压制状态。
解标题
渔家傲·秋思
① 渔家傲,词牌名。
渔家傲: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 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 ,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因久戍边关而不能回家,将军 和士兵们的头发花白,思念家乡 留下了伤心的眼泪。表现了将士 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互文。 ②夜色已浓,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久戍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

解题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连续上书反对 王安石变法,无效果,苏轼乃自请外任。先在杭州任通 判,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 他虽在地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朝 廷任职,以便大济于世。熙宁八年(1075年)冬,密 州久旱,密州知州苏轼到常山祭祀祈雨。回来的路上, 与同官梅户曹在铁沟会猎,随后写了这首出猎词,抒 发自己的志向。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 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 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 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 作了铺垫。
3.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 “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 怀?
“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够重用 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情怀。“射天狼” 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 壮志。
合作交流
1.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
哀伤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的矛 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 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3.品析“浊酒 一杯家万里” 一句中“一杯” 和“万里”的 妙处。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塞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 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