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英译策略与方法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方法研究

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方法研究

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方法研究本文以《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方法研究》为标题,旨在探讨如何准确翻译中国特色的词语。

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加强,许多中国特色的词语也逐渐被英语说者使用。

然而,由于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差异很大,甚至很难将一些中国词语精确地翻译成英文,而这对于英语文化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为了更好地翻译中国特色的词语,本文重点探讨如何正确运用英语翻译策略,使其更加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的特征。

首先,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文体表达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

由于中文和英语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中特别是文体表达方面存在很多的差异,在翻译时必须特别关注。

比如,中国词语既可以用普通话及地方方言表达,但英语却不能,因此,必须使用适当的语法和句式来表达中国文化特征。

其次,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运用词汇翻译中国特色词语的策略。

在词汇翻译中,必须考虑文化的差异。

比如,中国特色的词语有“天降宝”,而英文可以用“blessing from God”来表达它的意思,因为这种文化差异不仅更加准确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特征,而且也更容易被外国人理解。

此外,本文还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逻辑思维来翻译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

由于英文和汉语逻辑思维方式不同,在翻译中也存在差异。

因此,必须正确使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来表达中文,以正确表达中国文化特色。

最后,本文将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文化翻译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

在文化翻译中,文化差异往往是最大的障碍,因此必须以正确的文化环境为前提,正确使用语言表达中文的文化背景,使之更能够准确地表达中文的特征。

综上所述,本文在介绍如何正确运用英译策略来翻译中国特色词语方面,主要涉及文体表达、词汇翻译、逻辑思维及文化差异等。

通过正确运用英译策略,可以使中国特色词语更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特征,更加适宜地传播到外国文化环境下。

中国传统文化英译技巧

中国传统文化英译技巧

中国传统文化英译技巧Tips for 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Introduction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standi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ts culture dates back to thousands of years, and it has influenced Asia and the world by way of its art, music,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refore,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country's identity. However, for this culture to be shared beyond the borders of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late it into English.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ips for 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1. Appreciate the nuances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The Chinese language is vastly different from English, and the way ideas and meanings are conveyed is unique. The nuances of the language are crucial to conveying the complete meaning of any particular word or phrase. Therefore, to effectively transla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one must appreciate the nuances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2.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tex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its roots in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Confucianism emphasizes social order, respect for author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In contrast, Taoism advocates for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balance, and self-cultivation.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Chinesetraditional culture is essential as it helps the translator to grasp the underlying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ontent.3. Choose the appropriate wordsWhen 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words. Chinese characters are packed with meanings, and choosing the wrong words can lead to mistranslations. For example, the word '道' can be translated as 'the way' or 'the path.' However, 'the path' is a better translation in the Taoist context. Therefore, the translator must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content and use the appropriate words to convey meaning accurately.4. Avoi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sChinese and English have distinct linguistic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sentence patterns and syntactic constructions. A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may result in grammatical errors and distorted meaning. For this reason, translators must avoi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s and instead focus on conveying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text.5. Utilize cultural reference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often closely intertwined with historical events and local geography. Utilizing cultural references can help the translator convey the cultural context and make the translation more accurate. For instance, the phrase '黄山之蜜' (honey from the Huangshan Mountains) is an allusion to thequality of honey produced in the Huangshan Mountains.6. Use footnotes and glossarie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vast vocabulary that may not be familiar to an English-speaking audience. Using footnotes and glossaries can help clarify terms and provide context. The translator should provide explanations and translations of specific terms and concepts in the footnotes and glossaries, respectively.7. Proofread the translated materialProofreading is a vital step in 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The translator must ensure that the translated material is grammatically correct and accurately conveys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Careful proofreading helps to eliminate errors and inaccuracies that may distort or misrepresent the original meaning.Conclusion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is a challenging task. It requires an appreciation of the nuances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appropriate use of vocabulary. Word-for-word translations should be avoided, and cultural references should be utilized to clarify terms and provide context. Lastly, proofreading help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translated material. By following these tips, translators can accurately convey the richn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an English-speaking audience.8. Consider thetarget audience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target audience when 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references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appropriate for the intended audience. For example, a translation intended for a scholarly audience may use more technical vocabulary and cultural references, while a translation intended for a broader audience should use more accessible language and explanations.9. Be mindfu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requires sensitivity towa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translator should avoid imposing their own cultural biases and ensure that the translation accurately reflects the values and customs of the source culture. For example, certain phrases or concepts may have different connotations in China than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e translator should be mindful of these differences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or misinterpretations.10. Collaborate with native speakersCollaborating with native speakers can be beneficial when 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can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ultural context and nuances of the language that may otherwise be missed. They can also help to ensure that the translation accurately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the source text. Collaboration can also help to identify and avoid cultural biase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translation.11. Read widely and research extensivelyTo effectively transla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the translator should read widely and research extensively. This can involve reading not only the source text but also related literatur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scholarly articles. Research can help to provide context and clarity on specific topics, and can also help to identify cultural references and terms that may require explanation.12. Use translation technology wiselyTranslation technology can be a helpful tool when 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but it should be used wisely. Machine translations can provide a draft translation that can be refined by a human translator. However, machine translations can be limited in their ability to capture the nuanc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translator should use technology as an aid and not rely solely on machine translations.13. Keep the translation faithful to the source textUltimately, the translator's aim when 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should be to keep the translation as faithful to the source text as possible. This means accurately conveying the meaning, intent,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source text. The translator should avoid making changes to the source text or adding their own interpretation unless it is necessary to convey the meaning accurately.Conclusion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is a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task. To do so effectively, the translator should appreciate the nuances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text, choose appropriate words and syntax, utilize cultural references, and proofread the translation carefully. The translator should also consider the target audience, be mindfu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collaborate with native speakers, read widely and research extensively, use translation technology wisely, and keep the translation faithful to the source text. By following these tips, the translator can accurately convey the richness and beau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an English-speaking audience.。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汉译英是翻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为中英文化差异极大,所以在翻译汉语时需要特别注意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因此,在对汉译英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浅谈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有关中英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是以文化纵深为特点的,强调最大限度的传统和天地人和谐。

英语文化则是以科技进步和国际化为特点的,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程度。

而在中英文化差异下,如何制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呢?以下从词汇、语法、语义和风格几个方面浅谈一下。

1. 词汇翻译策略和方法中文是一种高度象征化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比喻和隐喻。

英语则是一种高度解释性的语言,偏好使用具体地理性词汇。

要想成功翻译中文,则需要强调原文的比喻和隐喻,同时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

当涉及到中文词汇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翻译词汇的联系由于中英文的语言结构和语法形式不同,在词汇翻译时需要建立翻译词汇的联系。

比如,中文诗歌中经常使用的抒情和豪放的词汇与英文中的文雅和客观的词汇相差甚远。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应该关注中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美感。

(2)识别主旨中文中有许多可以表达多重含义的词语,这使得对其翻译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应当识别主旨,在翻译时使用最适宜的词语来传达原文的含义。

(3)理解字面意思中文中有很多成语、俗语和谚语,这些常常无法直接翻译,需要理解字面意思。

翻译人员应在尊重原文的同时,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

汉语的语法和英语的语法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运用语法翻译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几点建议:(1)使用情态动词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如can、should、may等)可以表达命令、建议或可能性等含义,翻译人员可以使用这些词语来翻译汉语中的语气。

(2)调整语序英语中采用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中的语序则是主语+宾语+谓语。

在翻译中需要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调整语序,以便于传达原文的意思。

(3)保留语法结构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尽可能地保留语法结构,在表达策略和方法时更为重要。

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作者:钟璨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7期摘要:中国特色文化在传播之中,对于词汇的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为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方法;策略引言在我国文化不断发展和传播之中,我国的特色词汇在翻译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些词汇的准确翻译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多个方面。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就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了翻译方面的研究。

本文从中国特色词汇的定义和分类进行出发,并对中国特色词汇在翻译过程之中出现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叙述,将翻译过程之中使用到了音译方法、直译方法、直译加注释方法、音译加注释方法以及意译方法进行就全面的介绍,将其中包含的差异进行解释,从而为中国特色词汇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一、中国特色词汇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葛传椝最早将“中国英语”概念进行了提出。

他认为不论是传统的旧中国还是新中国,在表达过程之中会将我国传统特有的一些事物进行表达的。

例如,古代的科举考试、翰林院,近代的五四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等等,这些词汇在英语民族之中都不是常用的词汇,这些词汇可以成为“中国英语”。

由于“中国英语”的出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播。

中国英语和其他国家的英语进行比较,例如英国、美国或者是加拿大等等,中国音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表达方式也非常的合理。

很多学者对中国英语有着一定的界定,将中国英语作为规范英语为中心,将中国社会文化中的特定事物进行充分的表达,不会受到汉语母语的影响,采取音译和语义的方法将中国英语增加到英语交际之中,这就是中国特色词汇。

[1]中国英语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特征,在音位、词汇以及语篇等三个方面进行表达。

葛传椝对中国英语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中国英语和其他国家的英语有着相同的地方,由于中国英语具有客观的特点,在长时间发展之中不会衰落。

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中的难点及翻译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中的难点及翻译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中的难点及翻译策略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译是很有难度的。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了深厚
的历史记忆和悠久的文化积淀,很多高度抽象的概念和理念需要通过翻译
加以文字化,因此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1、抽象概念的表达:经典中的文学概念和深刻的思想哲学,往往是
寓意深远而无法用简单的词汇表述。

2、多义词的翻译:例如“和”,它有“友好”、“合作”、“凝聚”等多种意义,需要把握语境用词恰当。

3、习语表达和复句表达:习语表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常见,而
复句表达形式也比较复杂,需要取舍并挑选准确的词语来表达。

翻译策略:
1、根据语境,尽可能将抽象概念或思想用多个英文词汇组合表达出来;
2、结合语境,在多义词的翻译中,尽可能用准确精确的单词表达出
在特定的上下文环境中的意思;
3、避免直接翻译习语表达或复句表达,改用英文类似表达形式,以
更简洁明了的表述形式进行表达;
4、要注重中英文句式的习惯差异,尝试加以文字塑造,从而获得更
准确流畅的英文译文。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特色新词的数量和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

这些新词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创新,为国际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词汇资源。

然而,如何准确、恰当地将这些新词翻译成英文,成为了当前翻译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现状及其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新词的定义、来源和分类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借译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提供更为准确、规范和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促进中国特色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交流。

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翻译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词的概念及分类中国特色新词,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以及人民日常生活变化的新词汇。

这些词汇通常源于汉语的创新词汇、外来语的音译或意译、以及网络流行语等。

这些新词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为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词汇:这类词汇是基于汉语自身的构词规则和语义演变而产生的。

例如,“互联网+”“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这些词汇都是基于中国特有的政策、经济或社会现象而产生的。

外来语音译: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外来词汇被引入汉语,并通过音译的方式转化为中文词汇。

例如,“咖啡”(coffee)、“披萨”(pizza)、“迪斯科”(disco)等。

外来语意译:除了音译外,许多外来词汇也被直接意译为中文,以保持其原有的含义。

中国文化特色词在汉英词典中的译义模式——以《牛津·外研社英汉汉英词典》为例

中国文化特色词在汉英词典中的译义模式——以《牛津·外研社英汉汉英词典》为例

[ 关■词] 中国文化特色词 ; 译 文模式 ; 汉英词典 [ 中田分类号] H3 1 5 . 9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3 — 6 1 2 1 ( 2 0 1 3 ) 0 5 — 0 1 2 1 — 0 3
双语 词 典 的 基 本 目的 就 是 使 一 种 语 言 的 词 汇 单
2 0 1 3年 | ‘5期 ( 怠第 1 7 7期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J o u r n a l o f Mu d a n l i i a n g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O . 5. 2 O1 3
To t a l NO . 1 7 7
中国文化 词的异化 翻译 策 略及其 对 中外文化 交 流的
重要启示 ; 曾泰元 和 章建 忠0 ] 3 。 从 英 语 中汉 语借 词
的 角度 讨 论 了汉 英 词 典 的 汉 语 文 化 特 色 词 的 英 译 方 法和原 则, 肯 定 了 异 化 翻 译 策 略 的应 用; 曹 淑 萍[ | ] 1 。 从 文 化 词 汇 的定 义 和 分 类 人 手 , 提 出 了 几 种 中 国文 化 特 色 词 的 翻 译 方 法 ; 张 秀燕[ 5 ] 2 。 以 林 语 堂 的《 京华烟 云》 为例 , 探 讨 了 中 国 文 化 特 色 词 的补 偿 翻 译 。《 牛津 ・ 外 研社 英汉汉 英词 典 》 [ 6 是 由牛 津 大 学 出 版社 和 外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 历 时 六 年 打 造 的 迄
( 一) 中 国文 化 特 色 词 译 义 模 式
《 汉英词典》 中 运 用 了 灵 活 多 样 的译 义 模 式 , 主 要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英译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英译

中文摘要特色词汇是中国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局部。

中国特色词汇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承受的呢?本文将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为例,介绍了一些中国特色词汇的被译成英语的方法,它们分别是音译、直译、意译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使大家根本了解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交际是怎样被转换并被使用的,逐渐融合进传统英语中的,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将浅谈中国特色词汇所对应的特别的英文词汇出现的原因之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并对文化差异进展细分详细阐述。

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的前景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文化差异;翻译AbstractChineseculture-loadedwordsarebecomingincreasinglyimportantinthestudyofChinaEnglish.Chin eseculture-loadedwordsrefertotheuniquenessofChineseitems,andofcourse,containtheconn otationofChineseculture.WiththewidespreadofChineseculturetotheworld,howc antheybeunderstoodandacceptedbyforeignersaccuratelyintranslation?Thepaper,bygivingagoodnumberofexamples,introducessomemethodsoftranslatingChineseculture-loadedwords,includingtransliteration,literaltranslation,freetranslationandsoon.ThesemethodshelptounderstandhowChineseculture-loadedwordsaretransformedintoandusedinEnglish,andhowtheygraduallyintegrateintothetra ditionalEnglishandsatisfythedemandofcommunicationinEnglish.Inaddition,thepaperistoexposeindetaillexicalgapcausedbyculturaldifferencesb etweentheEastandtheWest.Furthermore,it alsoofferssomeviewsontheprospectofthespreadofChineseculture-loadedinEnglish-speakingcountries.Keywords:Chineseculture-loadedwords;culturedifferences;translation一、前言英语从它传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场就发挥着强大的交流作用,同时也开场了在中国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英译策略与方法■薛福平作者简介:薛福平(1956-),男,山西人,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摘要: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快速融合,在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时,要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涵,坚持异化原则,科学运用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英译策略;归化;异化;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9-0 61-02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是表达中国文化特有事物和现象的词语,是准确再现中国社会生活和传播中华文化必须的基本词汇,是中国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英语理论的提出为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提供了依据,为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提供了新的途径,拓宽了人们创造性地表达中国文化的视野。

探究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英译策略与方法,是促进中国文化更广泛、更深入地向全世界传播的首要任务。

一、归化与异化策略的选择1995 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lence Venuti)首先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的概念。

他指出,归化是以目的语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就是运用目的语文化易于接受的表达法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目的语读者接受;异化是以源语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就是尽力再现原文的色彩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

以前,归化翻译法在我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在各民族交往频繁与文化交流平等的今天,随着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出现,以及信息网络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异国文化的了解需求越来越强。

这些都为异化翻译创造了有利的人文环境。

比如,代表中国古代文化巨大成就的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就出现了两种英译本:杨宪益夫妇的翻译是以中国文化为归宿,遵循的是异化翻译的原则,译文可以让外国读者领略到更多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古代中国的社会习俗;英国学者Hawkes 的翻译采用的则是归化原则,阅读他翻译的《红楼梦》就会觉得故事好像发生在英语国家。

例如,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杨宪益先生的翻译是“Truly,…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and bad luck befalls over night‟”,Hawkes 的翻译是“I know…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

很明显,杨宪益先生采用的是直译的方法,遵循的是异化翻译的原则,保留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因素;Hawkes 则是依据归化翻译的原则,放弃了汉语谚语特有的隐喻形式,运用的意译的方法,使译文在西方读者眼中更加亲切自然。

在对待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方面,笔者倾向于采用异化翻译策略。

第一,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是由中国文化特有的属性决定的。

中国与西方在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社会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汉语与英语在各自的词汇体系中出现了很多词义空缺的现象。

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相应或相近的表达方式。

第二,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不仅是贯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更是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快速融合的需要。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五千年的文明积累和文化沉淀,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要想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就必须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文化;要想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让世界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特色词语。

第三,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是坚持“物从主人、以我为主”原则的需要。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是中华文化的一面镜子,明显而独具特色地反映着中国文化在各方面表现出的文化起源、民族精神及实体特征。

显然,翻译这些词语时应尽可能地保留中国文化独具的特色和内涵,同时还应让西方人尽可能容易地弄懂并接受。

二、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英译方法王东风曾指出:“归化和异化可看成直译和意译概念的延伸,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直译与意译……如果说直译和意译是语言层次的讨论,那么归化和异化则是将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

”〔1〕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归化和异化看做是两种翻译策略,而把意译和直译看做是两种翻译的方法。

如此理解后,笔者将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对这一问题作详细分析和探讨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时该如何选择适当的策略或方法。

1.不同的语言或文化往往会有共核两种语言或文化有共核,即两种语言或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认知、情感及经历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并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相似,隐含意义也几乎相同时,最好采用归化策略,用“套译”的方法翻译。

比如,趁教育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Vol.31 (2011)No.9 P61-P62 第31 卷(2011 年)第9 期第61-62 页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熟能生巧(Practies makes perfect)等,汉语和英语就是采用各自的表达形式说明同一个事物,传达同一个意思,真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至于那些虽然相似却稍有不同的词语,则既可以采用归化策略,用“套译”的方法翻译,又可以使用异化策略,用“直译”的方法翻译。

比如,“一箭双雕”就既可以直译为“One arrow,two hawks”或“ Kill two hawks with one arrow”,也可以用英语谚语套译为“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2.不同的语言或文化往往会有差异两种语言或文化有差异,即两种语言或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认知、情感及经历等方面表现出差异,且使用不相同的词语———这些词语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都不相同时,最好采用异化策略,用“直译”的方法翻译。

比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既可以用归化策略套用英语中的习语将其译成“Man proposes,God disposes”(用“God”是因为在英语文化中人类的命运都掌握在上帝手中),也可以用异化策略将其译成“Man pro- poses,heaven disposes”(用“heaven”是因为在中华文化中“天”指的是“苍天”,是泛指客观的环境,其不能与基督教中万能的上帝“God”相提并论)。

显然,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译成“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更有利于表达中国文化,还不会让外国人误解,甚至还可以获得世界的尊重。

3.不同的语言或文化往往会产生互补两种语言或文化之间出现语义空缺,即两种语言或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认知、情感及经历等方面出现空白,不管是从形式还是从语义入手,根本无法用一种语言或文化体系中词语的意思表达另一种语言或文化体系中词语的意思时,最好采用“音译”的方法翻译。

因为,音译能比较完整地保留源语的读音,并把源语的文化内涵直接“移植”到目的语中。

比如,风水(Fengshui)、阴阳(Yinyang)、磕头(kowtow)、饺子(jiaozi)、豆腐(tofu)、太极(Taichi)等。

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填补词义空缺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是“直译”。

直译既可以使译文简洁明快,还能保留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原汁原味。

如八股文(eight- part essay)、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铁饭碗(iron- rice- bowl)、龙舟(dragon boat)、纸老虎(paper tiger)等。

值得注意的是,直译翻译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即目的语读者了解的工具性词语的字面意思很难深入到这些源语词语的文化内涵的深度。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要时可将直译与加注结合起来,以便使源语词语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表达。

使用加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就是通过注释的形式补充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解释,以便弥补汉语和英语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具有中国特殊文化色彩的词语。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股文”,就可以用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译为“eight- part essay (a literary composition prescribed for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known for i t s rigidity of form and poverty of ideas)”。

不仅如此,加注法除了可以与直译法结合外,还可作为音译法的补充。

例如,“双赢”就可以用“shuangying,But for now.most Chinese see the deal as shuangying or win- win for both Beijing and Washington”进行翻译。

还有一种情况是,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时,如果碰到既无法保留源语词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又无法找到同义语借用的情况,最好是采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

即先将源语的形象转换成目的语读者熟悉的形象,然后将目的语词汇通过创造性搭配,表达原文的语用目的和隐含意义。

例如,“一贫如洗”如果从字面上将其译成“as poor as washing”,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如果将其译成“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目的语读者则完全可以理解其隐含意义。

这是因为,汉语中的“如洗”是“像水冲刷过一样干干净净”的意思,英语中的“a church mouse”是“像教堂的”“沾不到一点油水”的意思,二者的隐含意义非常相似或接近。

总而言之,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的选择,不仅是成功翻译中国特色词语的前提,更是成功传播中华文化精髓和进行国际友好文化交流的关键。

为此,每一个从事英语教学和国际友好文化交流的人,都必须有高度的文化意识,牢记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准确把握不同文化的内涵,灵活运用翻译策略与方法。

参考文献:〔1〕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山西太原邮编030006 Strategy of English T anslation of Vocabula y with Chinese Cultu al Cha acte istics & M thod XU Fu-ping (Trade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Sh nxi University of Fin nce nd Economics)Abst ct: The vocabulary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spread Chinese culture. In translating the vocabulary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we should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e,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and scientifically use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ranslatio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ord culture. Key wo s: vocabularywithChinesecul t ural characteristics;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y; domesticating; foreignizating 62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