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浅谈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浅谈中国环境保护现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的问题。

近年来,环保成为了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浅谈中国环保现状。

一、环境问题严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也注定了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

近年来,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毒霾天气引起全国人民的恐慌。

由于大气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巨大影响,致使群众的呼吸道疾病例数与日俱增。

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二、环保法规落实不到位环保法规制定虽多,但执行方面存在盲区和不落实。

有些企业不愿意承担环保责任,甚至造假数据粉饰过关,该罚款的罚款、该停工停产的不停工不停产,有些企业因地方保护主义得到照顾,环保问题得不到解决。

此外,环保执法力量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环保违法行为,导致环保违法现象屡屡发生。

三、政府采取积极措施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也正在加强环保工作。

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和文件,进行了相关制度和机制改革,逐步建立了环境保护体系,环保成效显著。

四、企业加强环境治理企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加强环境治理是缓解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在环保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华为、海尔,把环保理念融入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把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改变了原来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

这种企业的加入不仅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环保实践经验,也能够改变整个行业庸俗化、无序化的情况。

五、大众环境意识有所提高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大家日常生活中从使用环保袋、低碳出行等方面关注环保,对较大企业实行全方位环保压制,将环保问题作为关注重点。

综上,中国环境保护问题还存在很多挑战,但是政府、企业和大众都意识到了环保问题的迫切性,相信在未来,中国环保事业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

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

“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

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

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

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

9%。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

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

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 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

浅谈中国目前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目前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目前环境问题浅谈中国环境问题一、什么是环境问题概括地讲,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滥采滥捕使珍惜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等。

环境污染则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反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时。

环境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如工业和生活"三废",也包括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运动性质引起的污染,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由环境污染还会衍生出许多环境效应,例如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除了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还会造成酸雨。

应当注意的是,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大气卫生状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民用煤量的加大,大气卫生质量开始下降,引起卫生界的重视并开展一些研究,发现我国煤炭占能源结构的70%,城市冬季T (总混悬微粒)、CO日均浓度普遍超标,NO2浓度较低,呈典型燃煤型污染。

80年代以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空气污染日趋严重。

河北省防疫站在承德市1983~1986年的冬季空气监测中,SO2、T 出现3.7mg/m3、3.09 mg/m3的高浓度,已达当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水平。

浅谈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浅谈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Page 3
从数量、分布、结构和素质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着实让人担忧。 在数量和分布上,虽数量众多,但分布很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 集,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占58.24%。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 构升级,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还将 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 然而,相应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面对庞大的流动迁 移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表现显然不是很让人满意,流动人口的 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上学难、看病难等 等,不仅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也阻碍了我国的现代化化进程。
Page 11
森林资源锐减 森林资源锐减造成中国目前水土流失严重。建国以来虽已治理51万 平方千米,但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6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泥沙50亿 吨,河流带走的泥沙约35亿吨,其中淤积在河道、水库、湖泊中的泥沙 达12亿吨。湖泊不合理的围垦,面积日益缩小,也使其调洪能力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资源的供给。森林有涵养水 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 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所以,保护森林资源应该和保护 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一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Page 8
噪音污染 过去的2010年,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涨”,而涨的最惊心动魄的, 莫过于房价。楼市的蒸蒸日上引得全国到处争相建房,由此引发的噪音也 就不难理解。当然了,建筑噪音只是一部分,交通噪音还有工业噪音才是 现代噪音污染的最大症结。并且这种情况也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没 法改变的。
Page 6
环境污染
正如许许多多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我们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样地不会 让人乐观。

浅谈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浅谈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浅谈中国环境保护现状浅谈中国环境保护现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对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为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的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深入探讨。

二、环境污染1. 工业污染: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导致大量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严重危害着水、土壤和大气环境。

a. 钢铁行业:高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污染严重,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影响巨大。

b. 化工行业:化工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一些化工厂还存在爆炸、泄漏等安全隐患。

2. 交通污染: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成为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问题。

3. 农业污染: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和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三、生态破坏1. 森林砍伐:为了开辟土地和资源,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导致大量生物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2. 水土流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开辟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减少,土壤退化。

3. 物种灭绝:栖息地的丧失导致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灭绝,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1. 制定法律法规: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2. 加强监测与监管: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

五、未来展望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环境问题作为发展的重要议程。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加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六、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2. 《水污染防治法》全文3. 《环境保护督察方案》相关文件七、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基于环境设计角度浅谈中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法

基于环境设计角度浅谈中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法
用尤其值 得我们关 注。作 为未来 的没计师 ,我们 更应该注重 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 的责任 。 如何 变废 为宝 , 对于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 , 不仅 可以节约生产 成本, 可以根据废物 的特 点, 还 经过转化处理和修整 , 甚至还 参考文献 : 能营造 出不同的质 感和 风格 。 我们人 口数 目的巨大是客观现实 ,能源的消耗量大师不
出 自 己的 努 力 , 通过 实 际 的行 动 来 加 以解 决 。 比如 在 日常 生 倡 导 低 碳环 保 的 交 通 方 式 , 尽 量 用 步 行 或 自行 车 代 替 开 私 家
远距离出行尽 量选择火车或公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 在家装 活 中 , 我们 所 面 临 的较 为 突 出的 环 境 问 题 主要 是垃 圾 回 收 利 车, 用 率低、 能源浪费大、 空气污染指数过高等, 些环境 问题贴 方面, 这 应该尽量选择绿色建材 , 在强调装饰材料 除了具有实 近 我们 的生活, 也便于我们大 家共 同用实际行动去改善。 用 功能、 美观的外表之外 , 还要具有对 人体、 环境没有毒害 、 没
久 性 有 机 物 污 染 问题 。
意 的行为,这是造成 大气污染加剧 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加
笔者认为 , 这些 问题看似离我们很远, 其实都是在我们身 上 更 多 人 由 于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增 加 了私 家 车 的 购 买 量 ,这 更 边发生 的。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 的学生 ,也许我们不能在 加剧了空气污染程度 以及气候变化的趋势。针对大气污染这 笔者认为应 该严 肃处 理违规工厂 的废弃排放 , 且应 该 在宏观层面上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 以从 自己身边 的小事作 个问题 ,
就 钊‘ 垃 圾 处 理 这 个 问题 , 大 量 生 活垃 圾 在 我 们 的 生 活 有污染 的特性, 对 这样 既不会装修造成空气污染、 害人 体健康 损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问题》论文摘要: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当前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稳定;动荡;未来走向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数次向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增兵,加速向该地区移民;在南中国海,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断试图采取各种措施宣示其对所占领岛礁的主权并在岛礁上兴建设施,强化占领;日本强占钓鱼岛;朝鲜半岛核危机等等。

那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如何?为什么存在着争议和摩擦的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着哪些有利因素和哪些不利因素?我们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一、摩擦和纠纷的原因1、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中国拥有960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 万公里长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 个。

中国还有 1.8 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

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见。

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2、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还有南中国海问题。

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

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3、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浅谈我国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

浅谈我国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于以上几种原因,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旱灾水灾,生物破坏,气候变暖等问题。本文将从现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措施三个方面来讨论我国目前相对非常严重的三大问题,即,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处理问题。
关键词:பைடு நூலகம்境问题 人类健康 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并且,市场经济追求的是高额的利润,这是相对少数人而言的,而环境保护却是之于大多数人的。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少数人宁愿牺牲大多数共有的利益去谋得一己私利。而在获取利益的背后却是令人痛心的环境破坏,而在中国环保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现状面前,他们也便忽视了环境污染的防护和整治。
除此之外,我国人口众多,环境压力极大。庞大的人口数量及较快的人口增长率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人多,对资源的需求也便随之增加,所以出现了对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随之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生产发展要求的满足,更是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
基于以上几种原因,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旱灾水灾,生物破坏,气候变暖等问题。本文将从现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措施三个方面来讨论我国目前相对非常严重的三大问题,即,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处理问题。
一、问题现状
1. 大气污染
说到大气污染,国人感受得最直接的应该就是“雾霾”了。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世界1082个城市2008-2010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布,我国32个重点城市参与排名,最好的是海口,排名814位,其余均在890位以后。国内32城市的PM10平均浓度为94g/m3,而排名前十的城市仅为7g/m3,前者是后者的13.4倍。2013年以来,“雾霾”更成为了我国当之无愧的年度热词之一,国内25个省100多个大中城市被雾霾所困扰,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到29.9天,较往年同期偏多9.43天,创52年之最,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广东深圳和江苏南京平均每年增加4.1天和3.9天。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雾霾日数为25~100天,局部地区超过100天。此外,大城市比小城镇的增加趋势更为明显,还呈现雾霾天气持续时间多、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的胜利,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一、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随着地球的演化,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

人类的诞生使地表环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在人类参与和干预下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辩证发展的新阶段。

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一方面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

另一方面人类必须要在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从事生产和活动。

当人类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时候,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是在环境所能容忍,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必须要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否则人类必将收到环境的惩罚。

二、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生活生产工艺迅速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

随着百年来的高速发展,世界如今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二)、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如此高速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

刚刚提到的世界十大环境问题在中国无一不存在。

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异常严峻
(1)、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达。

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工厂企业将废水排放到河流湖泊当中;高高的烟囱连续不断的冒出各种颜色的废气;早晨起来晨练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味。

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历过的。

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

山西地区盛产煤矿采煤业发达,由于采煤业的发展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很高,将这些颗粒物质吸入到肺里可以想象其严重后果。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根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将我国地面水划为五类:在这五类水中第一类最好会珍贵第五类最差,只有前三类水可以与人体直接接触。

而实际上后两类以及更加差的劣五类占我国所有水体的一半左右。

据统计全国有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1/3城市空气严重污染。

(2)、由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老问题还未解决,各种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大气SO2及颗粒物污染,水体有机污染等老问题想来人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这些老问题还未解决新问题开始凸显。

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汽车尾气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等。

这些新老问题共同发生共同治理使得环境问题愈发的复杂,治理所需要的时间愈发的长,治理的难度愈发的大了。

(3)、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
生态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江河断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失衡,森林草
地退化,生态系统失衡。

长江中下游通江大湖有22个在20世纪50年代初面积有1.7万Km2
,80年代只有6605 Km2。

在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水体生态鱼类也大量的死亡。

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异常严重北京每年春天严重的沙尘暴就是证据。

(4)、环境高风险期提前到来
传统生产模式未发生变化,粗放生产使得中国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至10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劳动生产率是发达国家的1/30。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二成,工业危险废物化学物质处理率不足30%。

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计效应,中国环境高风险期已经提前到来。

(5)、环境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显示中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污染每年使5万多人夭折,40万人染病。

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了16个,一半以上的城市空气不达标,山西全省城市几乎全不达标。

与此同时,中国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

如果按现在的趋势,到2020年,中国国土面积一半都将被酸雨覆盖,八成人口将处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中。

据统计,每年200多万癌症病死者中,七成跟环境污染有关。

(6)、全球和跨界环境污染问题压力不断加大
地球是一个循环的整体,环境问题不会是一国的问题,环境污染与破坏也不会只是影响一个国家。

中国的酸雨沙尘暴问题对日本和韩国存在影响,野生动物越境保护涉及到了蒙古国,黄河污染涉及到韩国等等。

另外中国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

可以说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责任很大压力很大。

三、引起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在这里我想将所有原因归为两类即思想原因和实践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理论根源
(1)、人们价值取向的偏离,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自身利益。

一方面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认识狭隘,相当一部分人只看到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而看不到它的其他价值。

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大举的向自然进攻,高新科技的力量给人们与天斗、与地斗的砝码。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观念中存在很强的私有性,过分追求自我利益。

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缺乏整体意识和长远意识“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2)、环境意识的缺失
我国人民环境意识缺失,很多人不知道“世界环境日”这回事,大多数人环保知识很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清楚。

而且我国城乡居民环保行为消极,对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表现冷淡。

在没有垃圾箱的公共场所,大部分人将自己的食品袋,果皮垃圾等随手扔掉货仍在街角不显眼的地方。

(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对于环境的研究有很多,环境科学也在迅速的发展,研究所产生的思想很先进、很成熟却曲高和寡难以成为大众的意识和习惯。

(二)、环境问题的实践原因
(1)、人口增长及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对中国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
中国总人口已经达到十四亿。

温家宝总理在访美期间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很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