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3: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阿拉伯半岛 东
非
高丽.日本 临明安州 广州 泉州 印 度
苏门答腊岛
农业
四
、 南 方
手工业
商业 都市 1.商业城市繁荣开封.临安
经
济 发 展
商业
对外 2.海外贸易发达市舶司 贸易
的
表
现
货币 3.北宋四川的出现交子南宋纸币和铜钱并行
北 宋 最 早 的 纸 币 交 子
四川
南宋纸币会子
讨论:
1.隋唐时期,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从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宋朝的科举放宽要求,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 明了什么?
方
商业 都市
1.商业城市繁荣 开封.临安
经
济
发
对外 2.海外贸易发达 市舶司
展 的
商业
贸易
表
现
货币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有何表现?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表现: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范围广;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设置市舶司;宋朝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南
农业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方
经 济
经济
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
发
作物
茶树的种植栽培得到推广
展 的
手工业
表
现
商业
太湖圩(围)田
宋代耕获图
粮食作物景 德占镇城白稻的瓷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
南 方
农业
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哥经窑济瓷作碗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上课用的)

②陶瓷业 陶瓷业是 宋代光彩夺目的一个手工业部门,宋瓷以品种多样 ,造型优美,工艺高超,花纹富丽优雅而闻名于世。
宋青釉蟠龙人物瓷瓶
宋绿釉黑花瓶
哥窑冰裂纹碗
哥窑鱼耳瓷炉
,
孩儿枕
哥窑方洗
白瓷瓜形壶
青白釉瓶
粉青釉窑变粉红茶碗
龙泉窑莲瓣碗
哥窑鱼耳炉,高 9 厘米,口径11.8厘 米,足径9.6厘米, 此炉造型仿商周青 铜礼器簋,“S” 形轮廓线上收下凸, 勾勒出端庄饱满的 体态,两侧对称置 鱼耳,下承圈足。 炉的外观古朴典雅, 通体施青灰色釉, 釉面密布交织如网 的“金丝铁线”, 使素净的釉面富于 韵律美。
交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中国北宋初年发行于成都
讨论: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 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今天的货币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4、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宋代城市已 打破居民区 和商业区的 界限,还有 专门的娱乐 场所“瓦肆”。
北宋东京城
根据所学内容填写下表:
类 别 农 业 的发展 表
楼船战船(复原模型)
3、宋代商业的繁荣
① 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 货 郎 图 》
②海外贸易兴盛
重要对外贸易线路 重要对外贸易线路
高丽、日本 临安 明州 阿拉伯半岛 东 印度 广州 泉州
非
苏门答腊岛
③纸币的出现和使用
北宋四川印刷的 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纸币
纺织业 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蜀
地)。棉织业推广
制瓷业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造船业 宋代居首位(广州、泉州)
商业都市 商业城市繁荣(临安)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 对外贸易 市舶司) 货币
中国历史 七下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大量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
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技术层面 北人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 动力;——人力资源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因素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东晋南朝时期 南移的过程 唐代中后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农业发展
最大的是开封(东京)和杭州 (临安)。 杭州改为南宋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 过北宋开封
你说我说: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 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 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 下统一关门歇业。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 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看了这段材料,如果作为一个居民,从衣食 住行的方便这个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居住 在唐都长安还是南宋临安呢?理由何在?
货币:
海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当时世界 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南方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货币: 海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当时世界上从 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海外贸易的范围更广; 设置市舶司; 南宋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南方农业的发展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南方商业的繁荣
白如玉,穿黄袍, 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
桃子里面长白毛,
到了秋天桃熟了,
只见白毛不见桃。
南方农业的发展:
1.水稻 品种增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2.棉花 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3.茶树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自然条件:南方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北方由于开发较早,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南方受到破坏较小,农业发展较快,超过了北方。
政治因素:(1)宋朝统治地区大部分在南方,特别是南宋时,政治中心在南方,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环
境;
(3)两宋时,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
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为南方稳定发展生产提供了保障;
(4)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
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经济因素:北方战乱,北人南迁,为南方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南方资源得以开发,并最终超过北方。
“江南经济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的相似点和原因:
相似点:(1)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2)南移趋势都是在政权并立和战乱时期;
(3)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原因:(1)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和平
(2)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色彩技术,并补充了江南劳动力;
(3)江南地区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 是经济和技术较为 发达, 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 较强影响的地区, 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 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 济中心。 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以自然分水岭秦岭-淮河为界 经历了 以自然分水岭秦岭 淮河为界,经历了 淮河为界 一个由北向南移的过程 1三国时 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三国时,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三国时 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2南朝时 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推 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南朝时 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 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广牛耕 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3南宋时 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南宋时
手工业 的发展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都市
商业的 繁荣
对外贸易 货 币
课外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节 课内容, 课内容,并在本周五 交上来检查。 交上来检查。
小结
类 别 农业的 发展
粮食作物
发
展
成
就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 量居粮食首位。 量居粮食首位。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纺织业 南方丝织也胜过北方, 南方丝织也胜过北方,棉织也发展到东南沿海 地区。 地区。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重心, 瓷器,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瓷器,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开封和杭州(临安),临安是南宋时最大的商 开封和杭州(临安),临安是南宋时最大的商 ), 业都市。 业都市。 在当时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 在当时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广州、 政府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港,政府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历史课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政府对南方的投资政策相对宽松,为南方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然而,这种投资政 策的差异也加剧了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公平的投资政策,为不同 地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方地区的税收政策相对较为优惠,吸引了 更多的投资和企业。然而,这种税收政策的差异也导致了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府 需要制定更加公平的税收政策,为不同地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口大量向南方迁移。
明清时期
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全国经济 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南方成
为全国经济中心。
进一步发展
宋朝时期
宋朝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 方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明朝时期
明朝政府重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南方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南方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更加稳固。
产业优势
南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 具有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劳动力成本
南方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 较低,有利于企业降低成 本和提高竞争力。
03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初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开始得到开发,北方人口 大量南迁,南方逐渐成为全国
经济重心。
唐宋时期
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逐 渐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北方人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01 02
地域差异
经济重心南移意味着南方地区在经济上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而北 方地区则相对落后。这种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历史上一直存在 。
城乡差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也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03
经济重心的南移

定窑白瓷宋代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宋代五
大名窑之一。
哥窑瓷碗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南宋时有兄弟
二人,各主一窑,史所烧者曰“哥窑”,弟 者曰“弟窑”。哥窑多仿三代铜器式样,釉 开片形如冰裂,纹片呈黄黑二色,因有金丝 铁线之称。传世品较多,多收藏于故宫博物 院。
汝窑莲花温碗
江西景德镇盛产瓷器,向有“瓷都”“假 玉器”之称。人们常以“声如馨、白如玉、 薄如纸、明如镜”的形容来赞誉其精美。
7.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
于(
C)
B.隋朝
D.明朝
A.东晋
C.南宋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 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 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 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活动与探究
思考与判断: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A、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是件好事。 B 、不一定。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人口增加,造成 环境污染;砍伐山林,破坏江南的植被,对江南的开发 没有什么好处。 A观点看到了南方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积极 影响,但忽视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 响。B观点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 带来的破坏,但否定了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但都过于片面,没有全面反 映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南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应 结合历史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而辩证的分析,才能得出 客观而正确的结论。
宋瓷是当时中国的国家标志
制瓷业发达
宋代五大官窑
钧窑【河南 禹州 】 汝窑【河南 宝丰 】 官窑【河南 开封 】
钧窑鼓钉 三足洗 官窑葵瓣 洗
瓷都
【江西 景德镇 】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1、南移历程:江南经济原先比北方落后,后来逐渐赶上和超过北方,其经历了“初步开发——开始赶上——继续发展——超过北方”这样一个过程.1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2初步开发:三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3大规模开发:东晋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5开始南移:隋唐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6继续南移:五代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7超过:宋朝时期,通过北宋的继续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江南和两广地区都种上了北方的作物,“苏湖熟,天下足”,新开了许多茶园,景德镇成为着名的瓷都,苏州湖州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棉花种植扩大,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着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到元朝时,出现了南粮北调的形式.8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江南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使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兴修水利;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运用,促使对外贸易的发展.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但是自安史之乱后,北方因为藩镇割据、契丹崛起和南侵而备受影响,生产遭到破坏,而南方又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向南迁移,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自此,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一发展历程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2.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5.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6.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1.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至南朝末年为止的时期.此期,由于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战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2.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许多中原人民流迁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所以,南方社会经济又获得较大的发展.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此期,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至于元朝开通漕运和海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首先产生于江南地区,进一步说明了这种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三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江南地区。
本课内容分三目:
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第二目“南方手工业与商业”:
1.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
2.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采用热点问题(比如钱币)导入的方式,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ppt展示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鼓励学生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梳理已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人民币的图片。
导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大家天天见、天天用,可以说非常熟悉。
但是你知道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样子的吗?它出现在何时何地?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宋代的历史,看你能否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引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必然性。
Ppt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
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
国人皆悦。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问题:对以上三则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说说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师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环境:相对安定
2、劳力:大量增加
3、技术:不断进步
4、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民南迁。
江南开发不是从唐朝开始的。
(南朝后期,南宋完成)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创设情境: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一个普通百姓,你向现代人介绍一下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1、农业——吃的方面
学生:在宋代我们的主食是稻米,叫占城稻。
出示下列资料:
大约在北宋初年或更早些,福建引进占城稻。
这种稻耐旱涝,生长期短,生命力强,稻穗长。
受到农民欢迎,得到广泛种植,成为当时老百姓的主要食粮。
水稻是宋代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
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1)农作物品种的改进
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区推广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4)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
总之,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补充:江南水乡的圩田(p46)
2、手工业的发展——用的方面
A.纺织业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2)棉织业:从汉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B.宋代制瓷业的发展
C.宋朝造船业的发展
(1)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2)造船业最兴盛的城市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
(3)宋朝时的海船已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Ppt展示“南海一号”宋代的船只,介绍当时的造船技术。
(介绍)这是我们当时的海船,这艘海船分隔成13个各自密封的船舱。
你知道这种做法有什么优点吗?
学生回答: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
这说明当时的造船技术已经很高了,居世界首位。
3、三、南方经济的繁荣
1,商业发展的条件: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剩余产品增加,进入流通领域,一部分投入国内市场,一部分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利润,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
2,商业都市—开封临安
3,繁荣的海外贸易:
(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经济条件。
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的应用更进一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2)情况: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南岸。
(3)影响: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4,纸币的出现——交子
(1)纸币出现的原因:宋朝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但原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
纸币的出现时商业发展的需要
(2)交子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纸币出现的作用: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5,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四、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北宋时北方经济还占上峰,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已全面超过北方。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教师讲解)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劳动力:大量增加并带来先进技术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二、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发展:水稻、棉花、茶叶
手工业兴盛:纺织、制瓷、造船
商业繁荣:城市、贸易、货币
三、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
巩固练习(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