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

合集下载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典例 3】 中国科学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 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 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 1 个质 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 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 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 C. 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 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称,例如,H-1、H-2、H-3 分属不同原子,但均属于氢
金属元素 6.组成物质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
元素。
现在人们已知的元素已有 110 多种。
7.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依次是氧、碳、氢。
8.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该种物 质。
6
C 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 I和
53 127
53
131
I 的说法错误 的是 ..
(
)
A.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C.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属于同种元素
【解析】 因为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两者 互为同位素,同位素之间的区别在于中子数不同。
9.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较多的是含氮、磷、钾元素的 无机盐。植物生长缺乏 氮元素时,植株矮小,叶色发 黄;缺乏磷元素时,植株暗绿带红;缺乏钾元素时, 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褐斑。
10.元素、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比较见下表: 项目 元素 原子 离子 具有相同核 电 荷 数 的 一 化学变化 中的 概念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类 原 子 的 总 最小微粒 称 含义 只分种类不 论个数 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六讲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六讲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主题三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第六讲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考情分析导航学业要求年份题型、题序考查内容分值1.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能依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规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2.能基于真实情境,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视角分析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简单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2023贵州选择4题非选择8题物质的构成分子的特征2分3分2022贵阳选择4题非选择7题物质的构成分子的特征2分1分2021贵阳非选择8题非选择9题物质的构成分子的特征2分1分核心脑图整合知识清单必备【考点一】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能量较低,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较高,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为了形象说明,通常用电子层表示。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有7层,它们按离核的远近分别用K L M N O P Q1 2 3 4 5 6 7表示,第1层离核最近。

3.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

以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例:【考点二】离子和原子团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Mg2+、Cl-等。

2.离子的分类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如Na+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如Cl-3.离子符号的意义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

【考点三】相对原子质量(A r)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符号为A r。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A r)=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1 123.近似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特别提醒】①等质量的不同物质中,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就越少。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1-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1-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

D 6、(2014 届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
解释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A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 率加快
6000L 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
B
40L 的钢瓶中
于压缩
在无外力作用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面上移动
D 自行车轮胎在 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典型例题 5】(2014 届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某元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 Br。
(1)右图中 x= 7
,Br 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 或“非
金属”)。
(2)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C (填序号,下
同),与 Br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E。
【答案】(1)7 ,非金属 (2)C ,E 【解析】 试题分析:(1)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5 ,故 X=35-28=7 ;Br 的最外层电子数
注意:1、上述规律对初中的大多数物质起作用。 2、混合物的构成微粒要按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 1、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 2、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3、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 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四、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联系与区别
1、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联系
分子
分裂 构成
原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原子和离子
原子

第25课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第25课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2.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 年)——实心球模型。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 年)——西瓜模型(原子中有电
子,电子带负电)。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 年)——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
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4)玻尔原子模型(1913 年)——分层模型。 (5)1927~1935 年——电子云模型。
质子和 36 个电子。
【答案】C
【类题演练 1】 (2019·上海)瓶中 CO 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
图为(“ ”表示 C 原子,“ ”表示 O 原子)
()
【解析】 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
化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B
专题二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 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原子内,核电荷数=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
N 为 7 号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一种单质
B.1 个 N5-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
C.1 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质子
D.1 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
【解析】 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 7,N5-是 5 个 N
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 N5-中含有 35 个
三、物质由元素组成 1.具体物质的元素组成:
(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 数(核电荷数)不同。
(2)元素、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比较见下表:
2.列举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N、P、K):植物生长过程中 需要量较多的是含氮、磷、钾元素的无机盐。植物生 长缺乏氮元素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缺乏磷元素 时,植株暗绿带红;缺乏钾元素时,植株矮小,叶片 上带许多褐斑。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主要内容: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知识要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1)分子的特点:①小。

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一滴水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分子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可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出某些分子的照片,证明它真实存在着。

②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大量的生活事实,如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会晾干、糖放入水中会溶解等,所有这些事实,都会使我们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总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的运动速率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的能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

如:100℃时,氢分子的平均速率能达1.987 km/s。

气体分子的相互碰撞的次数是受条件影响的,压强大了,分子挤在一起,碰撞次数多;分子轻,分子的运动速率大,碰撞次数也多。

据推算,标准状况下,每秒钟每个氢分子可能碰撞150亿次。

③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物质呈三态变化的原因: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

“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减小也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原因。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说明:①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此定义只适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概念: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距离。

②化学变化:分子的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

③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④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2.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或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

3.粒子构成物质的方式:(1)例如: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2)原子物质例如:①金属②稀有气体③金刚石(C)、石墨(C)、硅(Si)等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 课时训练
7.(2002年徐州市)下列粒子不显电性
的是 ( A )
A.氢原子 B.氢离子
C.质子
D.电子
8.(2004年南昌市)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
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
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
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6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又可 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
区别:不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
联系: 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 原子 离子的化学表示方法
[2011·杭州]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 验现象无关的是 ( A )
阳离子
质子数 <电子数
阴离子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最__外__层__电__子__数关系非常密 切。
·人教版
► 类型四 粒子与物质的构成关系
命题角度:从粒子的结构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 2 [2010·上海]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
代表氧原子。下列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
( C)
[解析] 根据模型表示,可推断选项A、D中都只含有一种元 素,它们表示的均是一种单质分子,选项B中含有三种元素,只 有选项C中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原子核
(带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原子
注:普通氢
(不带电)
原子无中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与中子数无关)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人教版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有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NaCl硫酸锌ZnSO(显著特征:含有SO,CO^NO OH NH 4 4334PO4 Cl等原子团)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XX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闻到气味等;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相同物质相同,分子不同物质不同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XX分子由XX原子和XX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XX分子由几个XX原子和几个XX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学会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课题2 原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质质子(带正电)丁原子核(带正电)Y原子Y I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中考化学第二轮知识点复习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中考化学第二轮知识点复习 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 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7)、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例如:2个钠离子:2Na +四、相对原子质量(A r ):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易错易混1、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 页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离子、原子(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

分子的基本性质:小、轻、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基本性质的运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溶解、升华、挥发、液化、气味等。

注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速。

“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体积变化、三态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等。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对于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对于任何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得电子带负电(粒子失电子后不一定带正电,得电子后不一定带负电)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 42-、CO 32-、NO 3-、OH -、ClO 3-、PO 43-、NH 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 Mg 2+ Al 3+ 、H+ NH 4+2+
*阴离子:O2- 、OH - S 2-、Cl - SO 4 2- CO 32- NO 3-、PO 43-、ClO 3-
总结:(1)分子既能构成非金属单质(如:H 2、O 2、N 2、等),又能构成非金属化合物(如HCl 、CO 2、H 2O 、NH 3、等)。

(2)原子只能构成单质(如所有金属、稀有气体、碳、金刚石、石墨、硅等)(3)离子只能构成离子化合物(常见盐、碱、碱性氧化物都属离子化合物)判断离子化合物的方法:凡
含金属元素或NH 4+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4)不带电的粒子:原子、分子、中子;带正电的粒子:阳离子、质子;带负电的粒子:阴离子、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