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练习60篇及标准答案

初中文言文练习60篇及标准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_。

2.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受任”指的是__________。

3. 《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述的是__________。

4. 《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徐来”是__________的意思。

5.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翁”指的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范仲淹所作?A. 《岳阳楼记》B. 《出师表》C. 《渔家傲》D. 《苏幕遮》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滕王阁序》B. 《出师表》C. 《岳阳楼记》D. 《醉翁亭记》3.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A. 误入B. 寻找C. 被引导D. 偶然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赤壁赋》B. 《醉翁亭记》C. 《岳阳楼记》D. 《水调歌头》5. 下列哪句诗不是杜甫的作品?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情感?2. 《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醉翁”这一形象,传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五、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初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危险)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于之)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整齐)答案:D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君子不器。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中“不惑”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四十岁2. 《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里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的是__________。

答案: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怀忧虑3.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里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4. 《论语》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初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岳阳楼记》的作者?A. 苏轼B. 范仲淹C. 王安石D. 欧阳修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篇文章?A. 《醉翁亭记》B. 《岳阳楼记》C. 《赤壁赋》D. 《滕王阁序》答案:B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范仲淹D. 韩愈答案:C二、填空题1. 《出师表》是______时期诸葛亮写给______的表文。

答案:三国;刘禅2.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那里的居民“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说明桃花源与外界______。

答案:隔绝3. 《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莲花的______。

答案:高洁三、简答题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意味着他愿意在国家和人民之前先感到忧虑,在国家和人民之后享受快乐,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2. 《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通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欧阳修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更愿意在山水之间寻找乐趣,而不是沉迷于酒宴之中。

四、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中间通透,外表笔直,不蔓延也不分枝,香气远播而更加清新,亭亭玉立,可以远远观赏但不能亵玩。

2. 翻译《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答案: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记了所有的荣辱,手持酒杯面对风,内心充满了喜悦。

(完整)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完整)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分)(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

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

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

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

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

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u):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A.张元怪之(责备)“怪”是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B.速延医治之(邀请)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D.引之使出(牵,拉)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处人道也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都是“却”的意思。

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D.以杖击牛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父感其言,遂许焉。

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共有的思想意义。

(4分):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皇帝亲自前往慰问军队。

他先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直接驶入军营,将领们下马迎接和送别。

接着前往XXX,那里的军吏身着铠甲,手持锋利的刀,拉开弓弩,准备就绪。

天子的先驱到了,但不能进入军营。

先驱说:“天子要来了。

”军门都尉说:“将军命令是:‘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的命令。

’”不久之后,皇帝到了,但还是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XXX:“我想进入军营慰劳军队。

”XXX才传话打开营门。

营门的军官对随行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驰。

”于是天子控制马缰绳缓慢前行。

到了营中,XXX手持兵器作揖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

”皇帝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

皇帝派人告知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

”完成礼仪后就离开了。

XXX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之前的霸上和棘门军,就像是儿戏一样,那里的将领们肯定会被攻占并俘虏。

而XXX,真是个了不起的将领啊!”出了军营门后,XXX和大臣们都感到惊讶。

XXX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之前的霸上、棘门军营就像儿戏一样,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俘获。

至于XXX,难道有人能够侵犯他吗?”XXX向XXX行了军礼,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他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他引用了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XXX和大臣们都惊讶于XXX的表现。

XXX长时间地对XXX赞叹不已,称他为“真将军”。

对比霸上、棘门军营,XXX用一褒一贬的方式评价XXX,展现了他的权威性和艺术效果。

群臣对XXX接待XXX的方式和XXX对XXX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表现了他们对皇帝的敬畏和对XXX行为的不理解。

XXX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XXX的君主,他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但没有发龙威,反而“称善者久之”。

XXX小时候在背诵,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XXX突然中止,然后又继续。

(完整版)初中必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初中必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初中必考课外文言文练习
不死之药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谒(ye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
曰:“可。”因夺而食之。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
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
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楚子发母(节选)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日:
“士卒得无恙乎?”对日:“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日:
“将军朝夕刍豢⑦黍粱③。”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日:“子不
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 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异日,有献一囊糗精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 逾嗌⑧,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辄拾以啖之盘外无余肴
亦缘其性真素勿以我受任方州
2、翻译句子。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
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打捞铁牛
【原文】:
宋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
【练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
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练习
(-)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锐兵刃,殼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 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 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 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 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
译文
皇帝亲自慰问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领们都下马迎接
和送别。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
拉得满满的。天子先行的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行的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 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 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 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垒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 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穿戴着 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 皇帝派人告知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C.已而之细柳军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r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
处士笑而然•之()何有于我哉? (•)
•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见之D、自是之后
译文
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 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 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 断了,能再继续织吗? ”从此那以后,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 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 他吗?”
参考答案:
1.1. C 2o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价胄之士不拜 備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 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 主。
(二)孟母戒子
(《韩诗外传》)
阅读提示: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
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 () () 孟子少时,诵丄,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誼3也,呼而
问之:“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 后,孟子不复喧矣。
卩主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B]xaun,遗忘。(4)賊]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①已经②刚才
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
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o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 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 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参考答案
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2•誼是3.D(助词,的。其 余皆为代词。)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欧阳修论作文
(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 乘间⑵ 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