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 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新版)苏科版

《世界是运动的》【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研究运动。

【教学重点】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参照物的选择【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学生活动:请学生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

2、教师播放录相:九大行星、汽车运动、分子运动。

3、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处在一个运动变化的世界中,从微观粒子到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即:世界是运动的【讲授新课】㈠运动与静止1、学生活动:学生辩论赛“火车运动了吗“教师用课件展示课本图1—33,请学生讨论:⑴图中小明和小华谁说得对?为什么?⑵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叫参照物。

判定物体静止或运动的方法①确定研究对象②选取参照物③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3、通过四个例子引导学生得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方法(1)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注意:通常我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2)观察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如何选参照物?●不选研究对象●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通常我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4、学生活动:⑴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⑵教师用课件展示课本图1-34,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墙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㈡运动的相对性:通过研究电梯乘客分别以电梯和地面为参照物,研究乘客分别以司机和马路为参照物1、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参照物选取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一定相同。

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4 运动的相对性》word教案 (2篇)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4 运动的相对性》word教案 (2篇)

课题四、运动的相对性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生活常见的运动现象;2、知道什么叫机械运动,什么叫参照物,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研究运动。

3、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重点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和运动的相对性是本教时的教学重点;运动的相对性是本教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新课引入] 前一阶段重点研究了速度,它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提问:看到的讲台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新课学习] 投影片:路边的人和车里的人看到房子的运动情况一、什么是运动和静止讨论:如何判断运动和静止教材P117 图5-34 得出运动或不动的时候用了比较的方法,即与其它物体相比看它们的位置关系(用语言描述小明、小华的结论)小明:车厢与站台相比,位置不变,所以火车静止;小华:车厢与另一辆火车相比,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火车运动。

——生活中判断运动或静止时也是在比较,关键是与其它物体比位置关系。

这里的站台或另一辆车或其它物体我们称之为参照物。

1、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照物。

判断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位置关系改变运动的与参照物比较位置关系不变静止的参照物是我们比较位置关系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析:以教室、学生(坐着的)、黑板为参照物,讲台是静止的;以走动的教师、太阳为参照物,讲台是运动的。

说明: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不确定。

例:一架战斗机冲向地球,地球上人看到飞机冲向自己,是以地面、自己为参照物的;而战斗机上的驾驶员看到地球迎面扑上来,是以飞机为参照物的。

例:《闪闪的红星》“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机械运动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来做出判断。

如果位置关系不变,就是静止的;如果位置关系改变,就是运动的,我们称之为机械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与反思

教案与反思: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5.4运动的相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章节为5.4运动的相对性。

具体内容包括: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2. 相对性原理:介绍牛顿的相对性原理,即在惯性参照系中,物理定律的形式不变。

3. 速度的相对性:解释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能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相对性,并能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理解相对性原理,掌握速度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乘坐公交车的人看路边的树木,引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提出问题:“运动和静止到底哪个是真实的?”2. 新课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PPT展示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接着介绍相对性原理,解释在惯性参照系中,物理定律的形式不变。

讲解速度的相对性,让学生理解速度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与运动和静止、速度相关的例题,如两个人在相对运动中的速度问题,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运动和静止、速度的概念,并学会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运动和静止、速度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相对性原理3. 速度的相对性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举例说明。

2. 根据相对性原理,分析一个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一、教学内容1. 相对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对性,以及相对性的基本原理。

2. 运动的相对性: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学会通过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概念,掌握相对性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会通过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性的理解,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相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相对性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相对性的概念2. 相对性的基本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 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相对性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例。

3. 找一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相对性是如何应用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对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相对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相对性的基本原理相对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的参照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5.4节中,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基本原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4节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4节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1)

《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运动的相对性》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通过“速度”和“直线运动”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运动和静止的初步概念,但还不能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特别对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会变化”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本节课主要通过动画演示以及多个探究活动的设计和体验,借助创设情境、活动等教学手段,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动现象的本质,理解运动的相对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近半年的物理学习,学已经具有一定观察实验、探究推理、分析归纳等能力,无论动脑还是动手,都有很大的进步。

上一节学习了速度和直线运动,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这都为学好本节知识奠定了基础。

运动的相对性现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如坐在汽车上看到路旁树木往后退。

但是,由于良好的思考习惯尚未形成,因此,对这些现象学生大多不会加以认真思考,寻求原因。

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到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

通过生活中大量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出学习的情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法学法】循环——差异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我采用循环差异教学,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之间组内的相互交流合作为辅,教师做好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器材】歼21飞机模型、吹风机、彩带、学案、课件等【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通过实例分析、活动,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知道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知道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难点:认识运动的相对性,会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知道了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播放课前拍摄的跑操短视频,让学生边观看视频边回答问题:师:视频中的人和物哪些是静止的?哪些是运动的?生:教学楼、树、旗杆等是静止的,人是运动的。

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我设计了这节《运动的相对性》的物理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自行车模型、滑板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卷尺)。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行车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通过自行车模型和滑板模型,展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运动中的运用。

3. 实践:学生分组,利用测量工具,测量并记录自行车的速度和运动时间,计算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解释自行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设计:我选择了自行车作为引入的实例,因为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和体验。

通过展示自行车的运动和静止状态,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5.4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设计

5.4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设计
教学
重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
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策略
一上课就播放几段生活中有关运动的视频,让学生建立我们生活的世界处于运动之中,同时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引入课题。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建立参照物的概念,让学生清楚,要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必须先选定一个合适的参照物。再通过几个例子分析发现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运动状况可以不一样,从而建立运动是相对的概念。
5.4运动的相对性象
初二
学科
物理
课时安排
1
一、教材简析
《5.4运动的相对性》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4节。该节内容是学生在建立了运动快慢认识的基础上,再对运动的一般规律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处于运动之中,同时运动和静止又有相对性。把平时对运动的一些肤浅认识上升到理论角度,学完本课后要会用运动相对性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
(2)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论分析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小华的运动状态
6.应用运动相对性的规律分析具体问题
7.学生举例
8.应用运动相对性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通过三个运动一个静止的实例归纳出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对参照物、机械运动的概念初步应用
通过该动画让学生逐步建立运动相对性的观点。

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教案:5.4《运动的相对性》一、教学内容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其相对性。

2. 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对于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状态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以及如何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 知识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状态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有关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教师在解答过程中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有关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练习题。

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实际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 运动:相对于参照物,物体位置发生改变。

2. 静止:相对于参照物,物体位置不变。

3. 参照物: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影响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七、作业设计(1)站在火车站台上,看着远去的火车。

(2)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着路旁的树木。

(3)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

答案:(1)运动。

因为火车相对于站台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2)运动。

因为树木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静止。

因为天花板相对于床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1)坐在公交车上,感觉公交车在运动,而路旁的树木在静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运动的相对性说课稿
下面我们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

在自然界里,一切物体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

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基于这些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习,这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基础,大号这个基础,对于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

(2)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具体事例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机械运动。

(2)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具:课件,课本,书本,板擦.
二说学情:经过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观察实验探究推理分析归纳等能力,无论动脑还是动手,都有很大的进步.上一节学习了速度,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这都为学好本节知识奠定了基础.运动的相对性现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学生感觉熟悉,但以解其意,因而本节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说教法讲授,实验,演示,多媒体辅助
四说学法比较,推理,归纳,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
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从宏观到微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运动与静止
【演示活动】教师拿着课本从教室门口走向讲台,提问:我是否运动?生;运动。

(教师先不发表意见)
【课件演示】课本图5-34:小明和小华坐在未启动的列车里,此时右边的一辆列车从小华旁边驶过。

他们关于运动和关于运动和静止争论起来:小华说:“火车终于动起来了”,小明说:“火车根本没动,还停在站台上。


【讨论】教师引导:组织辩论赛
辩题:火车到底动or不动?
学生活动:正方:小明派观点--相对于站台火车不动
反方:小华派观点--相对于已开行的列车火车动
学生活动:分析得出辩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小明选取站牌,小华选取已开行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点拨】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小结归纳】(板书)
1、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不变,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接下来,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图5-357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并填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议一议】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空间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点拨】师:同学们,如果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乘客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却是运动的。

【小结归纳】(板书)
4、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
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因此,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

【拓展】在生产科研和军事上,人们常常要得用运动的相对性。

空中加油机地球同步卫星风洞中的飞机
【想一想】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生: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议一议】鸟的飞行速度并不快,但机场周围为什么不允许鸟类飞行?生:虽然鸟飞行速度不快,但飞机飞行速度非常快,若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快得惊人,足以把飞机撞毁。

3、动能
【议一议】运动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举例说明。

生: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可以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产生电能;
湍急河流的流水能使小船顺流而下;踢出去的点球能将运动员撞倒。

【小结归纳】(板书)
5、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 参照物的选择
[例1] 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例2] .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歼-10”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类型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3]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小芳同学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木以向运动
[例4] 广安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

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在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例5] 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

观察右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五)、作业 www1,2 3
六板书设计
1.参照物: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通常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过程.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有趣的图片、问题讨论、列举实例,引导学生结合思考问题,由浅入深地提高对机械运动概念的认识,然后过度到“参照物”的讲解;最后通过讨论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课堂中师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了学生间友好相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