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_楼板构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计算分析和构造要点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计算分析和构造要点本文介绍了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历史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等同现浇”的计算分析方法和构造要点,并对其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标签: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计算1、前言近年来,我国推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我国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近年颁布的相关政策见表1。
地方政府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要求也逐步出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建筑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1]。
其主要构件为工厂预制,现场采用机械吊装施工,施工速度快,利于冬季施工和保护环境,同时门窗附件、装饰、预埋件、保温、防水等可与主体结构构件集成化预制。
欧洲最早的建筑工业化尝试可追溯到17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同时面临严重的房屋和劳动力短缺,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建筑工业化体系。
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用也很广泛。
20世纪50年代,我国大陆地区开始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和应用,到20世纪80年代,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装配式大板住宅和采用预制空心楼板的砌体建筑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预制构件生产、安装、结构整体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历次地震中,幾乎都有预制板等构件安全性表现较差的报道,国内建筑工程界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存在疑虑;同时,由于裂缝、漏水、冷桥等原因,已建成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使用性能上的表现也普遍不及全现浇混凝土结构,到20世纪90年代,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已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结构淘汰[2]。
进入21世纪,我国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工厂预制生产的构件相对于现浇混凝土又逐渐具备了性价比优势,这些因素必将改变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重新得到了广泛关注[3]。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件-装配式楼盖

(a) 矩形梁;(b) T形梁;(c) 倒T形梁; (d) 十字形梁;(e) 花篮梁
装配式楼盖构件计算特点
装配式楼盖构件的计算分使用阶段的计算 和施工阶段的验算。 使用阶段的计算: 按单跨简支情况进行。 施工阶段的验算 : 应考虑由于施工、运输、堆放、吊装等过 程产生的 内力。这些过程中 ,构件受力情况与使用阶 段有所不 同 ,当吊点或堆点设在距构件端部某位置时 ,
混凝土板和顶应力混凝土板。正槽形板受力合理, 与空心板相比具有自重较轻,结构材料耗量较少, 便于开洞和设置与支承结构相连接的预埋件等优点, 但它不能提供平整的天棚面,隔声和隔热效果较差. 在工业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槽形板是由面板、横助和纵助组成的主、次梁板 结构.槽形板面板厚度一般不小于 25 mm ,用于民用 楼面时 ,板高一般为 120 mm或 180 mm,用于工业楼 面时 ,板高一般为 180 mm ,肋宽 50~80 mm,常用跨 度为 1. 5~6. 0 m ,常用板宽 600 mm , 900 mm和 1 200 mm。
预制板的构件形式 ,除上述几种常见的以外 ,还有 单肋板、双 T形板、双向板、双向密肋板及折叠式 V形板等 。
预制的楼盖梁一般为简支或悬臂梁, 其截面形 式主要有矩形、T形、倒T形、十字形和花篮形等,
有时为了加强楼盖的整体性, 楼盖梁也可采用 叠合梁, 即先预制梁的一部分, 并留出箍筋, 吊装就 位后, 吊装预制板, 然后再浇捣梁上部的混凝土, 使 板与梁连成整体。在设计装配式混凝土楼盖时, 当 结构平面布置确定后, 可根据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尺 寸, 按照荷载设计值或内力设计值来选用合适的预 制构件。
缺点: a .纵墙上门窗洞口开设受一定限制。
b .横墙较少,且不承受竖向荷载,故建筑物的横 向刚度较差,一般适用于单层厂房、仓库、酒店、食 堂等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第3章 结构体系与部品部件

预制剪力墙开有边长小于800mm的洞口且在结构整体计算中不考虑其 影响时,应沿洞口周边配置补强钢筋。补强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截 面面积不应小于同方向被洞口截断的钢筋面积。该钢筋自孔洞边角算起伸 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其抗震锚固长度。
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柱底连接时,柱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区 域长度与500mm之和;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浆锚连接等方式时,套筒或搭接段上 端第一道箍筋距离套筒或搭接段顶部不应大于50mm。
第三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与部品部件
2) 叠合梁 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是指预制混凝土梁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墙体之间的接缝数量多且构造复杂,接 缝的构造措施及施工质量对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使装配整体式剪 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很难完全等同于现浇结构。世界各地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的研究少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研究,因此我国目前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 墙结构采用从严要求的态度。
3.2.2预制构件
凝土剪力墙内墙板侧面在施工现场通过预留钢筋与剪力墙现浇区段连接,底 部通过钢筋灌浆套筒和坐浆层与下层预制剪力墙连接。
第三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与部品部件
预制剪力墙宜采用一字型,也可采用L型、T型或U型。开洞预制剪力墙 洞口宜居中布置,洞口两侧的墙肢宽度不应小于200mm,洞口上方连梁高 度不宜小于250mm。
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宜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当采用普通混凝土时,混凝土粗骨 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并应采取保证后浇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措施。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叠合楼板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叠合楼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是指将楼板沿厚度方向分成两部分,底部是预制底板,上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配置底部钢筋的预制底板作为楼板的一部分,在施工阶段作为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模板承受荷载,与后浇混凝土层形成整体的叠合混凝土构件。
1.混凝土叠合楼板分类按具体受力状态混凝土叠合楼板按具体受力状态,分为单向受力和双向受力叠合板。
预制底板按有无外伸钢筋可分为“有胡子筋”和“无胡子筋”。
拼缝按照连接方式可分为分离式接缝(即底板间不拉开的“密拼”)和整体式接缝(底板间有后浇混凝土带)。
预制底板分类预制底板按照受力钢筋种类可以分为预制混凝土底板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预制混凝土底板采用非预应力钢筋时,为增强刚度目前多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底板。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可为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预应力混凝土带肋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设计原则跨度大于3m时预制底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底板或预应力混凝土平板,跨度大于6m时预制底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叠合楼板厚度大于180mm时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
保证叠合面上下两侧混凝土共同承载、协调受力是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设计的关键,一般通过叠合面的粗糙度以及界面抗剪构造钢筋实现。
施工阶段是否设置可靠支撑决定了叠合板的设计计算方法。
设置可靠支撑的叠合板,预制构件在后浇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载下,不至于发生影响内力的变形,按整体受弯构件设计计算。
无支撑的叠合板,二次成形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及施工荷载影响了构件的内力和变形,应按二阶段受力的叠合构件进行设计计算。
2.技术标准1.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设计及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相关要求;预制底板制作、施工及短暂设计状况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 50066的相关要求;施工验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4.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结构体系与应用范围目前常见的结构体系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它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适应性、耐久性应该基本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效果。
其结构体系与应用范围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4.1.1 外挂墙板体系外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叠合梁为预制部件。
该结构体系的特点:竖向受力结构采用现浇,外墙挂板不参与受力,预制比例一般为10%~50%,施工难度较低,成本较低,常配合大钢模施工。
该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的保障房、商品房、办公建筑。
外挂墙板体系的分解图如图4.1所示,外挂墙板体系房屋如图4.2所示。
图4.1 外挂墙板体系的分解图图4.2 外挂墙板体系房屋4.1.2 装配式框架体系装配式框架体系是指柱、叠合梁、外墙、叠合楼板、阳台等均为预制部件。
该结构体系的特点:工业化程度高,预制比例可达80%,内部空间自由度好,室内梁柱外露,施工难度较高,成本较高。
该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度为50 m以下(地震烈度7度)的公寓、办公楼、酒店、学校、工业厂房建筑等。
装配式框架体系的分解图如图4.3所示,装配式框架体系施工如图4.4所示。
图4.3 装配式框架体系的分解图图4.4 装配式框架体系施工4.1.3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剪力墙、叠合楼板、楼梯、内隔墙等为预制部件。
该结构体系的特点:工业化程度高,房间空间完整,无梁柱外露,施工难度大,成本较高,可选择局部或全部预制,空间灵活度一般。
该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层、超高层的商品房、保障房等。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的剖切图如图4.5所示,装配式剪力墙房屋如图4.6所示。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多的结构体系,其结构节点是关注的重点,L形边缘构件节点(带外保温层)构造如图4.7所示,L形边缘构件节点(无保温层)构造如图4.8所示。
图4.5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的剖切图图4.6 装配式剪力墙房屋图4.7 L形边缘构件节点(带外保温层)图4.8 L形边缘构件节点(无保温层)4.1.4 装配式框架剪力墙体系柱(柱模板)、剪力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内隔墙等为预制部件。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楼板施工方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楼板施工方法楼板是建筑中承重和覆盖面积最大的部分之一。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中,楼板的施工通常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这需要大量的人工、时间和资源。
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楼板的施工方法有所不同,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装配式建筑楼板施工方法。
一、预制楼板预制楼板是指在厂房或者生产基地进行制造完成后,再运到现场进行安装。
这种方式节省了现场搭模、浇注混凝土等繁琐的程序,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控制。
1. 预应力预制楼板预应力预制楼板是先对钢筋进行拉力调整,并通过锚固设备将钢筋固定在构件内部,在混凝土浇注前形成张拉状态。
这样可以增加构件自重负荷能力,并提高抗震性能。
预应力预制楼板具有较小的自身厚度、较大跨距和好支撑性能等优点。
2. 核心筒与空心管加强结构核心筒与空心管加强结构是利用钢筋和混凝土固结成核心筒或者空心管,将其作为楼板的支撑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大幅度减少楼板自身厚度,提高楼板承载能力和跨度。
同时,由于核心筒或者空心管具有一定的延性,可以提供良好的抗震性能。
二、悬挂装配楼板悬挂装配楼板是指在已经建好的主体建筑上进行悬挂装配的楼板。
这种施工方法适用于拆除重建、旧建筑改造等场景,可以有效地节省成本和时间。
1. 钢制悬挂楼板钢制悬挂楼板采用轻钢骨架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并通过连接件将楼板与骨架连接。
这种方式对现场施工要求较高,但具有施工速度快、重量轻、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2. 预应力混凝土悬挂楼板预应力混凝土悬挂楼板是采用预应力技术制作的悬挂式楼板。
通过预先设置拉索并张拉到设计要求的应力状态,在运输和悬挂过程中保持楼板的整体性。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较大跨度和承载能力的场景。
三、钢结构楼板钢结构楼板是指采用钢材作为主要材料,并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楼板结构。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较大跨度、承载能力和自由模块化布局的建筑。
1. 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是在现场进行施工的一种方式。
它将混凝土与钢筋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和构配件分类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和构配件分类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和构配件是指预先在工厂中生产制作好的混凝土构件,然后通过现场的安装和拼装来形成建筑物的整体结构。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和构配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墙体部品和构配件:包括墙板、墙柱、墙梁等,用于构建建筑物的外墙和内隔墙的结构部分。
2.楼板部品和构配件:包括楼板板块、楼板梁等,用于构建建筑物的楼层结构。
3.楼梯部品和构配件:包括楼梯板块、楼梯扶手等,用于构建建筑物的楼梯结构。
4.屋面部品和构配件:包括屋面板块、屋面梁等,用于构建建筑物的屋顶结构。
5.基础部品和构配件:包括地基基础板块、地基墙体等,用于构建建筑物的基础结构。
6.外墙装饰部件:包括外墙砖、外墙板材等,用于装饰建筑物外墙的表面。
7.内部装饰部件:包括内墙砖、吊顶板、地板等,用于装饰建筑物内部空间。
8.特殊构配部件:包括混凝土花坛、护栏、围墙等,用于增强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以上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和构配件的基本分类,不同的设计和施工需要会有一些特殊的构配部件,但总的来说,这些分类可以涵盖大部分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和构配件。
建筑工程技术《0703建筑构造与识图——预制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板》

内容总结
1013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是目前广为采用的楼板形式。在确定板的截面高度时,还应考虑与砖的尺 寸相配合,以便于墙的砌筑。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是先预制局部构件,然后在现场安装,再以整体浇筑的方法将其连成一体的楼板 。常用的装配整体式楼板有密肋楼板和叠合式楼板两种。有良好的整体性,板中的预制薄板具有结构。模板、装修等多种功能,施工简便
预制板的类型:
1、实心平板 以内,板厚为跨度的1/30,一般为60~100mm,板宽为400~800mm 。由于板的跨度小,多用于过道
和小房间的楼板,也可用作搁板、沟盖板、阳台拦板等,施工时对起吊机械要求不高。
第二页,共八页。
1013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
预制板的类型:
2、槽形板 槽形板由板和边肋组成,是一种梁板结合的构件,即在实心板两侧设纵向边肋,构成槽形截面。它具有自重轻
凝土楼板是将楼板在预制厂或施工现场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
优点:可节省模板,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尤其是采用预应力楼板时可减小 构件的变形、裂缝。
缺点:楼板的整体性差,抗震区应用受限。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是目前广为采用的楼板形式。
第八页,共八页。
第五页,共八页。
1014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
1密肋楼板 在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小梁之间先填充陶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块、粉煤灰块等,然后整体浇筑混凝 土而成的。 板材构件数量多,施工麻烦,工程中比较少用。
第六页,共八页。
1014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
2叠合楼板 以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为永久模板并承受施工荷载,上面整浇混凝土叠合层形成的一种整体楼板。 有良好的整体性,板中的预制薄板具有结构。模板、装修等多种功能,施工简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图6.6.5),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 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
2.附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49
叠合楼板底板拼缝构造图
2
• 装配式结构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当主要受力预制构件之间通 过后浇混凝土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等技术进行连接时,可足 以保证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能,使其结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 基本等同,此时称其为装配整体式结构。
3
基本构造要求
4
基本构造要求
5
基本构造要求
6
基本构造要求
7
基本构造要求
8
基本构造要求
9
基本构造要求
10
基本构造要求
11
基本构造要求
12
基本构造要求
13
基本构造要求
14
01 楼盖构造
一、预制叠合楼盖
16
• 如何区分双向板和单向板? 1.单向板的侧边钢筋不伸出底板,双向板的钢筋伸出底板。 2.单向板的侧边上下侧均倒角,双向板侧边仅上部倒角。 3.一般均为双向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叠合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德建筑技术学院
2018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 造与识图》课件
基本概念回顾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 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 构等。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 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 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
• 1)叠合板厚度不应小于10d,且不应小于120mm(d为弯折钢筋 直径的较大值);
• 2)接缝处预制板侧伸出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在后浇混凝土叠合 层内锚固,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两侧钢筋在接缝处重叠的 长度不应小于10d,钢筋弯折角度不应大于30°,弯折处沿接 缝方向应配置不少于2根通长构造钢筋,且直径不应小于该方 向预制板内钢筋直径。
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向 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6.6.4a);
19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 向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 支座中心线
图6.6.4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构造示意 1-支承梁或墙;2-预制板;3-纵向受力钢筋;
5-支座中心线
20
• 说明: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及传递水平力的要求,预制板内的 纵向受力钢筋在板端宜伸入支座,并应符合现浇楼板下部纵 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b)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叠合梁
1-预制梁;2-开口箍筋;3-上部纵向钢筋;4-箍筋帽
40
• 采用叠合梁时,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箍筋宜采用整体 封闭箍筋。当采用封闭箍筋无法安装上部纵筋时,可采用开 口箍筋加箍筋帽的组合封闭箍筋形式。由于对封闭组合箍的 研究尚不够完善,因此在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 梁端加密区中不建议采用。
构造图
预制板的预留钢筋怎样放进梁内?
38
• 叠合梁的箍筋可采用整体封闭箍筋或组合封闭箍筋的形式,箍 筋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 整体封闭箍筋;
(a)采用整体封闭箍筋的叠合梁
39
2.组合封闭箍筋的开口箍筋上方应做成135°弯钩;抗震设计 时,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现场应采用箍筋帽封闭开口箍, 箍筋帽末端应做成135°弯钩;抗震设计时,平直段长度不应 小于10d。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 应小于60mm;
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跨度大于6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
18
(一)预制叠合板的端部节点
Ⅰ板端支座钢筋构造
• 叠合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
50
Ⅱ整体式接缝
• 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 向上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连接、
弯折锚固;
51
3.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弯折锚固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30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31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32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33
悬挑板连接构造
34
叠合楼盖板底板拼缝构造
双向板支座处搁置长 度10mm。
35
单向板拼缝构造图
• 预制叠合楼板端部可以脱开设置,现浇补空板。 • 15G366-1《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P83节点
22
叠合楼盖板板端支座和板侧支座构造
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构造示意图
23
叠合板侧支座构造示意 1-支承梁或墙;2-预制板;4-附加钢筋;
5-支座中心线
24
25
边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6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贴边设置
27
边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8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9
剪力墙边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1
Ⅱ板侧支座钢筋构造
• 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 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要求;
• 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宜在紧邻预制板顶面的后浇 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在板的后浇混凝土 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15d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41
叠合梁采用封闭箍筋无法安装上部钢筋时,可以将梁的上部钢筋 暂不绑扎,预放在叠合梁上部。
42
也可采用预制板底板钢筋无外伸的节点构造,采用附加连接钢 筋的方式。
单向板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43
• 预制叠合底板无预留外伸钢筋,采用附加连接钢筋方式。
• 叠合板板端钢筋构造: 叠合板有外伸钢筋时,锚固长度≥5d,且至少到梁或墙的中心
线; 叠合板无外伸钢筋时,附加钢筋锚固长度≥15d,伸入板内。 • 叠合板板侧构造 叠合板有外伸钢筋时,锚固长度≥5d,且至少到梁或墙的中心
线; 叠 合 板 无 无 伸 钢 筋 时 , 附 加 钢 筋 锚 固 长 度 ≥ 15d , 伸 入 板 内
≥15d 。
45
(二)预制叠合板之间的连接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