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ppt

合集下载

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 传播
授课教师:覃哲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人类的传播历程 1、口头传播 2、文字传播 3、印刷传播 4、电子传播 依次出现,相互叠加
相互补充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分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 界上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从盛唐到清 末,中国古代新闻事业持续了近1200年。
2、定本制度——最早的新闻审查度
什么是定本? 定本就是经过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
所谓“定本”,指的是进奏院要将编好的 邸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 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进奏院必 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 增减。
为了加强对邸报的控制,宋真宗咸平二年 (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制度, 这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 检查制度。
统一的文字 符号:小篆
(2).秦代主要的文字信息传播形式
诏书 石刻
秦代泰山石刻拓片
汉代的新闻信息传播
简牍 露布 汉代继承了秦的传统,但形式更为完备多
样 汉代的简牍除了记事和报告外,还有很多
公文,不少内容在当时属于新闻信息。 露布:不加封缄公开传布的官方文书,多
用于军事方面。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及其初步发展
1、 从周代到春秋战国,虽然文字早已出现, 但新闻信息的传播的形式仍以口头传播为 主。
2。秦代——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 播的开端。
(1).以文字广泛传播新闻信息的条件
a、统一的中央政权 b、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 c、统一的文字符号
铸有度衡量条 文的秦代陶权
三、古代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
口头传播形式:诗歌、 民谣
文字传播类:书籍 、 文书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易水送别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
上· · · · · ·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 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为嗔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史记· 刺客列传》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 · · · ——骆宾王
新闻学。故事置身于“文本”( context )之中,
而信息则是 decontextualized ,即它所提供的 fact
是unframed。
古今中外不少杰出的记者,同时也是优秀的
史家。
如《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
《光荣与梦想》的作者威廉·曼彻斯特,《长
征:闻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 伯里等。
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
进奏院状报
进奏官是由各地藩镇直接任命的,他们的工作之一
就是向藩镇通报朝廷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动态和情况。
‚能传万里之音,不坠九霄之命‛。 进奏官发给各自长官的书面报告,就是进奏院状报, 简称状报或状。
敦煌文物
80年代初,方汉奇先生在不列颠图书馆馆藏的敦煌
文物里,发现一份编号为S·1165(S即斯坦因)的进奏 院状报的实物。它是当时的归义军进奏院于887年发出 的。
一部好的新闻传播史,应该 一部好的新闻传播史,应该有对新 有对新闻史实的翔实记叙, 闻史实的翔实记叙,有对新闻界人物及 有对新闻界人物及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的客观公正评价,有对新闻传 的客观公正评价,有对新闻 播现象与时代背景联系的鞭辟入里分析, 传播现象与时代背景联系的 有对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事业发展 鞭辟入里分析,有对新闻传 播活动及新闻传播事业发展 规律的实事求是的总结。 规律的实事求是的总结。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ppt61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ppt61张)

三、孙樵和“开元杂报” 学界研究唐代报纸,证明中国报纸出现的时间 常用孙樵和他所写《读开元杂报》一文。 有些学者认为“开元杂报”属于古代报纸的范 此文见于孙椎所著《经纬集》卷三,全文如下: 畴,是进奏院状报一类的早期报纸。它的存在说明 (请从书中扫描这段文字) 中国至少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已有早期的报纸了。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
二、唐代“敦煌进奏院状” (1/3) ——世界上现存年份最早的原始报纸 证明唐代开始有报纸的物证是两份唐代的进奏院 状。(图片) 这两份进奏院状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 归义军节度史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 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都长期被 封存于敦煌莫高窟,所以被称为“敦煌进奏院状”。 现在这两份进奏院状分别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 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药,有一味药叫“龙骨”,他回家煎药时,发现“龙骨” 是有一些有意思的划痕、符号,便将这些龙骨片挑拣出 来,仔细研究。经过几十年,多少学者、考古学家研究 测定,最终确定这些符号原来是我们祖先的最早的文字。
第一节
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5/6)
时效性较强、影响较大的文字传播载体,主要 是竹、帛和露布。
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简 上面可以用笔书字,传之四方。 帛即绢绸。古时只有达官贵人和宫廷才用得起。 露布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 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大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古 时战场上士兵快马加鞭,高举露布,一路传递捷 报,可以说是古代报纸产生以前,实效性、公开 性最强的传播媒介了。(配露布图)
第一节
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1/6) 造纸术未发明之前,古人们的新闻传播手段, 十分原始落后。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传播。现代人玩的娱乐游戏“传话”可 与之比拟。第一个人告诉第二个人“我太太中午炒 了一盘鱼香肉丝给我吃”,传到最后,变成了“我 太太被炒了鱿鱼了”,“我太害怕下岗了”之类的 话,与原话之意相差万里。由此可见,口头传播难 以广涉千里,也更易因辗转相传而失实。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小报 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只是对这种类型的非官方 报纸的 习惯性称呼; 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材料为主 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编发的封建官报 相对的民间报纸 形态出现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省寺 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 肆之家; 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消息.官吏任免消息.皇帝谕旨诏令及一些 时事性政治材料 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小报是一种从 11 世纪初叶就风行社会的非官方报纸。这种报 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 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 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 求,成为 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
《天变邸钞》
是一份专门报道在明熹宗时期,发生在北京 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天变邸钞原件 已经无存,它的全文是被当时人根据原件或 抄件,以附录的方式辑入私人文集或丛刻, 间接保存下来的。的报道并非官方发布,而 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出于民间报房,属于 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 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
(五)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 禁
1.言禁历来很严 “若近侍官员漏泄机密重事于人者,斩。常 事杖一百”, “若边将报到军事重事而漏 泄者,杖一百,徒一年。” “探听抚按题 奏副封传报消息者,缉事衙门巡城御史访拿 究问,斩首示众。” -----《明会典》
(五)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 禁
性质:
是一种在当时的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 官报 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
(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 集》所收的 《读开元杂报》一文。 “开元杂报” 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为行文方便而随意使用 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对于 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 法,但大多数认为 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 “邸吏 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 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件早已失存。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宋代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和政府官报色彩:
首先,在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报——具有中央官报 性质。
其次,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读者范围扩大——成 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 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最后,定期连续发行——信息量增加,时效性加强
❖ “邸报”名称的出现:
“邸报”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宋代。它是古人对 封建官报最经常、最习惯使用的一种称呼。
❖ 秦代:文字传播官方新闻的萌芽
❖ 第二次从咸阳出发经函谷关、洛阳、荥 阳至东鲁邹县绎山 (今山东邹城市东 南峄山,亦名邹绎山、邹山、邾绎山, 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或写作峄山)。 绎山高五里,在山顶竖立第一幢刻石, 是为“绎山刻石”。《史记·秦始皇本 纪》有其名,未载刻石原文。本刻石文 是根据南唐徐铉摹本。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 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 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 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 汉代:进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 官府内部的信息传播机制日趋完善
——古代邮驿制度 ❖ 政令发布工作趋于经常化规范化 ❖ 关于汉代的邸报问题
❖ 汉代木简
❖ 主要信息发布方式(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布告:政府文告 ——固定的传播媒体,用于布告天下的 露布:主要用于传播军事捷报 ——流动的传播媒介
❖ 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 时间至迟不晚于唐玄宗 开元年间
❖ 敦煌进奏院状: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原件
——两份唐代官报,敦煌文物,因为都是 进奏官发回归义节度使驻地沙州(今敦煌 地区),故名。
唐代进奏院状的特点
❖ 1.没有报头,首尾残留着官文书的痕迹; ❖ 2.所有信息由进奏官自行采集,主要是朝廷
“小报”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邸报”和“进奏院报状”是同一事物的不 同称呼。
❖ 邸报、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朝报都是 不同名称。
❖ “邸报”的内容、采编和传播
❖ 1.内容(p10)
❖ 2.采编——进奏官负责采集,中书省、门下 省官员决定取舍,即编辑审定。
❖ 3.传播——驿递;允许传抄、复制,公开发 售。
❖ “定本”制度:进奏官们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 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 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邸报样本。进奏官 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 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 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 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 汉代:进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 官府内部的信息传播机制日趋完善
——古代邮驿制度 ❖ 政令发布工作趋于经常化规范化 ❖ 关于汉代的邸报问题
❖ 汉代木简
❖ 主要信息发布方式(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布告:政府文告 ——固定的传播媒体,用于布告天下的 露布:主要用于传播军事捷报 ——流动的传播媒介
邸的日常工作是“通奏报,待 朝宿”,即所谓“下情上达”。
唐代说
❖ 一九八三年,方汉奇先生在影响 广泛的一篇论文里——《从不列 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 看中国古代的报纸》,提出了中 国报纸于唐代的观点。
❖ 方汉奇先生经过对这份进奏院状报的一番考证 与辨析,方先生认为,进奏院状报实际上就是 中国最早的邸报,而敦煌文物里所保存的这份 归义军进奏院状报,就是目前所见的中国最早 的一份报纸。
宋代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和政府官报色彩:
首先,在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报——具有中央官报 性质。
其次,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读者范围扩大——成 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 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篇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主要的传播媒介——露布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架车南伐,显宗为右军府长吏,征虏将 军统军。军次赫阳,萧鸾戌主成公期遣其军主胡松、高法援等,并引蛮贼来击 军营。显宗亲率拒战,遂斩援首。显宗至新野,高祖召曰:‘卿破贼斩帅,殊 益军势,朕方攻坚城,何为不作露布也?’显宗曰:‘臣顷闻镇南将军王肃, 获贼二三,驴马数匹,皆为露布。臣在东观,私哂每之。近虽仰凭灵威,得催 丑虏,兵寡力弱,擒斩不多。脱复高曳长谦,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恶弥甚, 臣所以敛毫卷帛,解而上已’”。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纸张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最经济、最方便的手段,使人类思想的知识模式产 生了变革。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汉代造纸图。(a)原料的切、踩和浸洗
汉代造纸图。 (b)蒸煮、舂捣和纤维与水的混合
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远古的人们结 群而居,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有了信息,需要互相沟通, 因此也就有了传播活动。
交流与传播依然是 我们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
第一阶段:新闻传播的萌芽阶段
我国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比较成熟的人际新闻信息传播活动。
海蚶壳
陶制喇叭筒
考古证明,人类早就知道利用工具,扩大自己的声音,以达到广为传播的目的.
五、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业的文化背景:
原始性、官方垄断性、专制性、非商业性、单一性、循 环性
• 中国新闻史的历史分期: • 古代时期:唐、宋、元、明、清 • 近代时期:1815年的清中叶、鸦片战争后、清末、民

00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讲(课堂PPT)

00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讲(课堂PPT)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诞生
(3)唐代的进奏院状
– 唐朝中叶以后,藩镇割据势力形成。藩镇设在京都的邸实际上成了 情报机关,负责邸的官员被称为“邸务留后使”,由地方上的节度 使或观察使所委派。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后改称为进奏 院,“邸务留后使”改称为“知进奏院官” 。
中国新闻传播史
黄瑚 博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
.
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本课程拟分为四编十六讲: 第一编 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足发展(1815-1895) 第二编 民族新闻事业的勃兴与全面发展(1895-1927) 第三编 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927-1949)
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在性质上与近代意义上的 报纸最为相似,并随着这一新闻信息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而 日趋接近,直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覆灭后 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
14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诞生 (2)唐代的朝政公报
.
8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 期表现形式
二、文字的出现与新闻信息传播活
动的日趋成熟
(2)甲骨等早期文字传播形式
早期文字传播表现形式,主要 有刻有各类文字信息的甲 骨、金属铸件、岩石等。
甲骨大多是殷商时代的遗物, 金文刻铸之风盛行于周代, 而在岩石上刻字则是周代 以后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
3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期表现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古代商业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张允若、高宁远《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参考书
• 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武汉大学出版 社
•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社
• 三、课程章节安排
• 1、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 2、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 3、近代西方报业的产生和发展 • 4、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传入和发展 • 5、民国时期的中国新闻业 • 6、主要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和变化 • 7、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 8、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 9、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 10、台港澳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 • 11、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和斗争 • 12、网络新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
语未及终,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开元
政事,盖当时条报于外者。”樵后得《开元录》 验之,条条可复。然尚以为前朝所行,不当尽 为坠典。及来长安,日见条报朝廷事者,徒曰 今日除某官,明日授某官,今日幸于某,明日 畋于某,诚不类数十幅书。樵恨生不为太平男 子,及睹开元中事,如奋臂出其间,因取其书 帛而漫志其末。凡补缺文者十三,改讹文者十 一。是岁大中五年也。
• 烽燧警报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 置邮传命
• 驿传是古代政府设置的一种供使臣出行、 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的交通通 讯组织。
• “德之流行, 速于置邮而传命” (孟子)
• 士人游说与清谈
• “生纵横短长之说,左右倾倒。苏秦为纵, 张仪为横; 横则秦帝, 纵则楚王; 所在国重, 所去国轻。”(刘向《战国策序》)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 起:?(刘家林据“开元杂报”,唐玄 宗开元年间为713年—741年,把起始时 间定为713年)
• 止: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 一、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传播”一词,始见于《北史 • 突厥 传》:
文帝下诏曰: “沙钵略往虽与和, 犹是二国,今作君臣,便成一体。已敕 有司,肃告郊庙,宜传播天下,咸使知 闻。”
• 民谣
• “时日曷丧, 吾与汝偕亡。”
• “丙之晨, 龙尾伏辰, 均服振振, 取虢之旂, 鹑之贲贲,天策焞焞, 火中成军, 虢公其 奔。” (《左传·僖公五年》)
• “朝求升, 暮求合, 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 开门迎闯王, 管教大小都欢悦。”
• 史官记事
• 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 尚书。”
(3)源于唐代 黄卓明、方汉奇、刘家林均持此观点。
• 2、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 唐代是中国古代新闻观念形成的重要时 期,中晚唐时期新闻观念觉醒的特点尤为 明显。就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实践来看,唐 代是我国新闻观念的萌发时期。

• 中唐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一道 分水岭:
• “之前如干旱少雨的荒漠,之后若雨水 充沛的草原;之前的新闻传播处于无序懵 懂之中,之后则渐入有序之境;之前只能称 新闻活动,之后才始有新闻事业。” (李 彬《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255页)
• 我国新闻史学家确认开元杂报是一种 由驻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方传发的封建 官报。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开元 杂报"只是后人对它的一种称呼。
• 唐代著名诗人韩翃
• 韦巡官
• “留邸报状”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与此韩翃。”
• 4、现存的唐代报纸:敦煌进奏院状
• 系统地了解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历程和 基本规律,了解当前不同类型国家新闻 事业的概况、特点和发展趋势
• 重点掌握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程和主 要新闻事件,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及代表 性新闻媒体,理解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发 展的趋势。
•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 教材
• 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传播史》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有自长安来者,出其书示之,则曰:“吾居长
安中,新天子嗣国及穷虏自溃,则见行南郊礼, 安有藉田事乎?况九推非天子礼焉?又尝入太 学,见丛甓负土而起若堂皇者,就视得石刻, 乃射堂旧地,则射堂废已久矣,国家安有大射 礼耶?自关以东,水不败田则旱败苗,百姓入 常赋不足,至有卖子为豪家役者。吾尝背华走 洛,遇西戍还兵千人,县给一食,力屈不支; 国家安能东封?从官禁兵安能仰给耶?…”
• 唐代,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 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 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当时也没有固定 的称呼,如称为进奏院状,状报,报状, 留邸状报,邸吏状等,甚至也有径称为 “报”的。
• 3、孙樵和“开元杂报” 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
• 樵囊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 首末。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藉田,行九推礼; 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奏诸 蕃君长请扈从封禅;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 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 此,凡数十百条。樵当时未知何等书,徒以为 朝廷近所行事。
小结
• 秦汉以前:我国古人的新闻意识仍处 于沉睡阶段,在他们头脑中根本不存在 新闻这一概念。
• 古人的新闻传播观 • 古代史料的新闻传播观
• 二、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
• 1、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源于春秋 王安石曾说《春秋》是“断烂朝报”
(2)源于汉代 《西汉会要》:“大鸿胪属官有郡邸长丞”。 《汉书》颜师古注:“主诸郡之邸在京师者也。 按郡国皆有邸,所以通奏报、待朝宿也”。
中外新闻史
Chinese and foreign Journalism history
• 一、关于新闻史的学习
方汉奇《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 “新闻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考察和研 究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历史及其衍变规律 的科学。它和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一样, 都是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目标
据考证,所谓“敦煌进奏院状”是 唐僖宗时期,沙洲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 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的“报告”。
1907年前后被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 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取走,现收 藏于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和巴黎国立图书 馆。
• 三、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 中国早期的报纸,到宋代有了进一步 发展,开始出现了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 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邸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