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已排版)
2024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

2024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一、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之经济学基础1. 需求与供给需求呢,就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比如说,我超爱喝奶茶,要是奶茶价格在10元一杯,我一个月可能会买10杯,但要是涨到20元一杯,我可能就只买5杯啦。
这就是需求受价格影响的体现。
供给则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就像奶茶店老板,奶茶价格高的时候,他就愿意多做一些奶茶来卖。
影响需求的因素可多了,像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如果我这个月零花钱多了,那我买奶茶的数量可能就会增加。
还有消费者的偏好,我要是突然不喜欢喝奶茶了,改成喝果汁了,那奶茶的需求就会减少。
而影响供给的因素呢,比如生产的成本,要是牛奶、茶叶这些原材料价格涨了,奶茶店老板可能就会少做一些奶茶,供给就减少了。
2.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这个概念很重要哦。
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我吃一块巧克力,觉得超级满足,那这块巧克力对我来说效用就很高。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就是消费者在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减少。
比如说我已经吃了3块巧克力了,再吃第4块的时候,我可能没有吃第1块那么满足了,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无差异曲线也很有趣呢。
它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在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都是一样的。
就像我觉得一杯奶茶和一个小蛋糕给我带来的满足感是一样的,那这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就可以构成一条无差异曲线。
3. 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描述了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比如一个面包店,用多少面粉、多少酵母、多少工人的劳动,能生产出多少个面包,这就是生产函数的体现。
成本分为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经济基础中级经济师必考知识点

经济基础中级经济师必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需求价格弹性》①基本定义:简单说啊,就是商品价格变化的时候,需求量跟着变多少。
比如说苹果价格涨了,买苹果的人就会少一些,这个需求量变化相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就是需求价格弹性。
②重要程度:在经济学里可太重要了,是分析市场供求关系、企业定价策略的关键工具。
③前置知识:得先了解需求和价格这两个基本概念,知道价格涨了需求可能会降,价格低了需求可能会升这种常识性的市场关系。
④应用价值:企业想赚钱,那就得考虑这个啊。
比如说开个服装店,新上的一批衣服定价,如果不考虑需求价格弹性,可能定高了没人买,定低了亏了。
这就能帮企业根据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决定合适的价格策略。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是微观经济学里分析消费者行为和企业决策那一块的重要知识。
就像是大网里重要的那一个结节。
②关联知识:和供给价格弹性、市场均衡等都有关系。
就好比一家人,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就像两口子,而市场均衡是他们共同作用达到的家庭和谐状态。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就是概念理解和计算的时候要搞得清楚是需求量变化除以价格变化。
我的经验就是好多人容易把分子分母弄反。
关键是要区分弹性的大小不同情况,像弹性大于1、小于1、等于1代表完全不同的市场反应。
④考点分析:在中级经济师考试里,这可是高频考点。
选择题常考考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也可能在案例分析题里让你根据弹性大小出解决方案。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准确地说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值。
例如商品A原价10块,涨到11块,需求量从100个降到90个,这就得按照公式算出来弹性。
②特征分析:有个特点就是不同商品差异大,像生活必需品(比如盐)价格都改天上地下了,需求变动也不会多大,这就是弹性小,奢侈品弹性就比较大。
③分类说明:按照弹性大小分,富有弹性(弹性大于1),缺乏弹性(弹性小于1),单位弹性(弹性等于1),完全弹性,完全无弹性这些类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内容汇总整理(32章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内容汇总整理(32章全)1xx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内容汇总整理(32 章全)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 .1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6一.市场需求6二.市场供给7三.均衡价格8四.弹性9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2一.无差异曲线 .12二.预算约束 .16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18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20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新增) .20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新增) .21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23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27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27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29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30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31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31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32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33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34一.国民收入核算 .34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35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36第七章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38一.经济增长 .38二.价格总水平 .40三.就业和失业 .41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43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43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44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443一.国际贸易 .44二.国际资本流动 .46第章公共财政职能 .47一.公共财政的含义及其特征 .48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49第一章财政支出概述 .50一.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 .50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53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54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55第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56一.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 .56二.税收的特征与原则 .58三.税负转嫁 .60四.国债 .61第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64一.政府预算的含义与原则 .64二.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66三.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67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及其完善 .68第四章财政政策 .71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71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71三.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73第五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75一.货币需求 .76二.货币供给 .78三.货币均衡 .80四.通货膨胀 .80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82一.中央银行 .82二.货币政策 .85第七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88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88二.金融市场 .92第八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945一.金融风险 .94二.金融危机 .95三.金融监管理论 .96四.金融监管体制 .97五.巴塞尔协议 .98第九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99一.汇率制度100二.国际储备101三.国际货币体系102第二章统计与统计数据105一.统计的含义105二.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105三.统计数据的类型106四.统计指标及其类型107五.统计数据的来源108六.统计数据的质量110第二一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110一.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110二.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113三.统计表116第二二章数据特征的测度117一.集中趋势的测度117二.离散程度的测度120第二三章时间序列121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121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123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126第二四章统计指数128一.指数的概念.分类128二.加权综合指数129三.指数体系130四.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新增)133第二五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134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134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值136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7五.进出口和利用外资1377第二六章会计概论138第一节会计基本概念138第二节会计的目标138第三节会计要素139第四节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141第五节会计基本前提143第六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44第七节会计循环146第八节会计法规 .149第二七章财务会计报告149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149第二节利润表 .153第三节现金流量表 .154第四节附注 .157第二八章财务报表分析158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158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158第三节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指标 .159第二九章物权法律制度167第一节物权法律制度概述 .167第二节所有权 .168第三节用益物权 .168第四节担保物权 .169第五节占有 .171第三章合同法律制度171第一节合同法律制度概述 .171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171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172第四节合同的履行 .174第五节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175第六节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176第七节违约责任 .178第八节合同担保 .178第九节部分具体合同 .179第三一章公司法律制度181第一节公司法和公司概述 .181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182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183第四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184第五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1849第六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185第七节公司解散和清算 .186第三二章其他法律制度186第一节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186第二节反垄断法律制度 .193第三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194第四节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196第五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198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掌握)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全部考点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狭义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的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要对资源进行配置。
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信息、激励、偏好条件。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相互独立的企业拥有完全的经营决策权力,个人也拥有比较充分的消费和就业选择的权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构成要素:1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2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4所有经济活动都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
(市场、企业、政府、法律)市场经济存在和运行必须具备的条件: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节包括:1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出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建立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主要任务: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在经济师中级考试中,《经济基础》是一门至关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经济领域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将为您梳理各章节的必备考点。
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章节中,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
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方式。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是必须牢记的要点。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要区分清楚,同样,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也不能混淆。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弹性的计算和应用是常见的考点。
比如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要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是重点。
要明白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以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与联系也要搞清楚,掌握各种成本曲线的形状和特征。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的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要牢记。
价格歧视的类型和应用也是常考的内容。
此外,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方法也需要掌握。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特点,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供给曲线要熟悉。
理解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及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如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要深入理解。
掌握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比如反垄断政策、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及对信息不对称的治理。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国内生产总值的几种核算方法,以及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投资乘数的计算和应用,都是重要的考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作为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必背的知识点:
1.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个体行为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2.基本经济原理:稀缺性原理、机会成本原理和边际效用原理。
3.经济体系分类:市场经济体系和计划经济体系。
4.税收制度: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区别,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主要税种。
5.产品价格与市场机制: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价格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货币与金融: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调控。
7.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机制。
8.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概念,贸易壁垒的类型和对经济的影响。
9.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定义和影响,产业集聚和产业分工的概念。
10.经济体制:市场化和企业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1.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解释。
1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征,波动理论和政策应对。
13.公共经济学: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的概念,税收和政府支出的目的和影响。
14.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构建和应用,经济影响分析的基本方法。
15.经济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以上是中级经济师必须掌握的经济基础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在经济学领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不过,要记住,经济学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学科,除了这些基础知识,还需要持续学习和跟进最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考点五: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一、弹性系数的计算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
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四、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五、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六、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七、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 s >1,供给富有弹性。
(2)E s <1,供给缺乏弹性。
(3)E s =1,供给单位弹性。
(4)E s =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E s =∞,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八、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考点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考点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考点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考点四:预算约束线1.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2.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一、经济学原理1. 微观经济学基础- 供求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市场结构与价格决定2. 宏观经济学基础- 国民收入核算- 总需求与总供给-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与失业- 经济增长理论二、经济政策分析1. 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 政府支出- 预算赤字与债务管理- 财政联邦制2.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与需求- 中央银行的角色与职能- 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3. 产业政策- 产业组织与市场结构- 竞争政策与反垄断法- 产业扶持与激励措施三、国际经济学1.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 贸易政策与关税壁垒- 国际支付与汇率制度- 多边贸易协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2. 国际金融- 外汇市场与汇率决定-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危机与监管- 国际金融组织与合作四、经济法规与伦理1. 经济法律法规- 经济合同法- 公司法与企业法- 知识产权法- 税法与税收征管2. 经济伦理与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 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问题五、经济数据分析1. 统计学基础- 数据收集与处理-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 计量经济学- 回归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面板数据分析六、经济管理与决策1.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资源规划- 竞争战略- 风险管理2. 项目管理- 项目评估与选择- 项目计划与控制- 项目风险管理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经济学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可持续发展政策与实践2. 环境经济学- 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 环境政策与市场机制- 气候变化经济学以上是中级经济师可能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深入,以满足具体的学习或考试要求。
在撰写完整的文章时,每个部分都应详细阐述,提供具体的定义、理论、实例和应用,以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19、当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20、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的符号始终为正值.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2、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
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3、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6、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
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7、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8、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9、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法企业和公司企业。
2、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
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3、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5、公司制企业特点是: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6、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7、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8、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9、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g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10、短期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本(TC=TFC+TVC)11、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称为边际成本12、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13、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14、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15、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边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16、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1、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三个: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3、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4、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5、完全竞争市场特征:(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
(2)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既不存在产品差别.(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6、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1)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2)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3)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在实际生活中,公用事业、电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全垄断市场.7、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1)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产品具有差别性;(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市场结构,如香烟、啤酒、糖果等产品市场.8、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1)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2)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3)他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4)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9、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市场10、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
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
12、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3、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
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是为所欲为的。
14、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1、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2、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3、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4、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经济主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5、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6、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7、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8、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9、私人物品的特征:竞争性、排他性10、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11、纯公共物品的特征:完全的非竞争性、完全的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等12、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13、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
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性;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14、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15、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其方式和措施包括:第一,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第二,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
第三,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第四,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1、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3、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4、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非生产要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