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

(4) ,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5)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陈伯之书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审:仔细察看

B.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假:凭借,借助

C.吊民洛汭,伐罪秦中。吊:慰问

D.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就:成就

3.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文章先肯定陈伯之早年投降萧衍的明智之举,称颂此举带来的地位升迁,效果良好,“何其壮也”;接着痛斥他背叛而去的不义和不智,“又何劣邪”。两相对照,先声夺人。

B.文章结尾写暮春三月,江南地区,风景明丽优美,令人神往,意在打动陈将军的乡国之思,这是论述文中的“以理服人”。

C.从整封信来看,作者劝降的策略是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而文章的写作则给人沉思翰藻,文质兼备的美好感受。

D.书信最后一段讲明陈伯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必须当机立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那就晚了。这就是后人常常说的“勿谓言之不预”的意思,语气虽然委婉,意思是很严峻的。

4.用“/”给下面语句断句(3分)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

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5.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3分)

(2)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第6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x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列举其中的一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3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曹操颁发讨伐董卓的矫诏后,就有孙坚、孔融、袁术、公孙瓒、袁绍等各路英雄响应前来与曹操会盟,并推举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因此时还不成气候,所以没有参加。(罗贯中《三国演义》)

B.从宜宾赵家回到省城的梅在随琴到高家避难前,其实也见到了觉新。一次是在新发祥门口,但她只敢远远地看,只敢似招呼非招呼地向觉新点点头,想说话又不敢说;一次是在琴的家里,觉新来给姑妈辞岁,正与琴在一起的梅听见觉新说话的声音,却只敢在他走的时候偷偷地看了看他的背影 (巴金《家》)

C.(堂吉珂德)一面往村里走一面轻声说道:“你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托博索美丽绝伦的杜尔西内亚!你有幸拥有英勇著名的骑士唐吉诃德在你面前俯首听命。众所周知,他昨天得到了骑士称号,今天又讨伐了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

这里“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指的是:在一座林子里,堂吉珂德看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一面骂他丢了羊,一面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堂吉诃德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上前搭救了牧童,并警告和恐吓了那富农

一番。然后,他扬长而去。等堂吉诃德走远后,那位富农重又把孩子绑上,更加没命地抽打起他来。(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D.一直憎恶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第尔,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时,根据两只小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发现爱斯梅拉达竟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然而母女重逢的欢乐立刻又成了生离死别的悲哀,她结果为救女儿而死。(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E.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必犯嗽疾。一天,宝钗来探望她,劝她换个医生,先平肝健胃,而后再用燕窝冰糖熬粥食补。黛玉平常就嫌宝钗心里藏奸,听说又要让她熬燕窝粥,使那些婆子丫头们嫌她多事,非常生气,数落道:“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硬是把宝钗赶走了。(曹雪芹《红楼梦》)

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在巴金的《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是谁?这一人物形象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2)七月的某一天,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那批犯人,准备下午三点从火车站启程前往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打算跟随玛丝洛娃一同前往。请简述出发的那一天他是如何找到玛丝洛娃以及其间发生的让他特别不安的事。(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件乐事表达孟子的“孝悌”思想。

B.第二件乐事表达孟子的“仁义”思想。

C.第三件乐事表达孟子以教化天下百姓为己任的抱负。

D.孟子认为这三件乐事与用仁德统一天下不能并存。

(2)请根据上面的文字内容,联系下面选段孟子说的话,说说孟子“三乐”的根源。(3分)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眸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戏剧与戏曲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问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

10.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

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11.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

C.梅兰芳体系。

D.写意体系。

12.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话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和是帆,不同是船。正如帆与船互相配合遨游海洋,和与不同也合于乾坤,立于天地。

和是一种美,红绿配出绚丽,黑白衬出经典和凝重,高矮造就天地的和谐,燕瘦环肥描出人间美景。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成就绝配,展现和谐的美。不同是一种个性。同是荷叶,“尖尖角”描绘出秀丽,“接天莲叶无穷碧”书写的是绚丽,不同的形态有着独特的美。万事万物各有不同,张扬个性,展现不同的风采。

记得钱钟书先生曾做过这样一个精妙绝伦的比喻:“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

居家处室,既少不了客厅,也少不了卧室。客厅,一个接纳大千世界,与形形色色的八方来客促膝而坐谈笑风生的公共场所;卧室,一方只住自己灵魂,只供灵魂自由舞蹈自由追求的净土。从客厅到卧室,从卧室到客厅,总隔着一扇看不见的门,这扇门就是人的心灵之门。我欣赏的心灵之门的状态是半开半掩的,引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诗--半卷湘帘半掩门来描绘最恰当。

半卷湘帘半掩门就是既要开门求和,去客厅会客,又要掩门存异,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卷起湘帘开起门,向周围的人和社会敞开自己心灵的一隅,并和谐地融入大千世界之中。所谓开门求和,就是与蹁跹花间的彩蝶一起跳芭蕾舞,也与呕哑嘲哳的乌鸦一起唱咏叹调;就是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共荡一只无遮的小舟,也与你恨的人和恨你的人共进一桌丰盛的晚餐。开门求和,多好的一脉温存儒雅的人文情怀!但是,人的心灵之门不能总是完全向外敞开,总该留出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半掩起来。所以我们要学会掩门存异。所谓掩门存异,就是灵魂能够独行。每个有信仰、重视精神生活的人都是一个长途跋涉,辛苦而快乐的教徒,越过一座座高山,蹚过一条条大河,走自己的路,寻找并朝拜只属于自己的上帝。和而不同犹如《诗经》中的绝美篇章,只有真君子才能吟诵出锦绣,口吐出芬芳,也只有真人生才能完全展现。

阿基米德终日沉浸于思考,超脱俗世,可他又深入群众,获取真知。

尼采独立思考,成于已见,可他也去四处游历,把所想撒播人间。

道家推崇真善美,将其融入大众的道德规范,却不忘独立于模仿与盲目的随大溜之外。只有真君子才能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一种遒劲,在一天天的练达与独立中爆发。

古语有云:“鸟择木而栖,人择邻而居。”世间万物和谐匹配,其实并不在于它们的同一性,而在于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并且能够相得益彰,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朋友相处,与人交往,并不在于交往双方个性相同,而在于具有不同个性的人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与彼此合作,在交往过程中展示出人性的多姿多彩以及人性的至善至美。

大智者之间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也就是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或争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较少固执己见。他们很会取人长,补已短。这样的人进步很快,也容易与人相处。

君子共事,一定都是很懂得坚持原则的,也就是俗称的按游戏规则办事。这是很要水平的,是一定人生经验的积累,不是那纸上谈兵的人可以真正做到的。

(陈丹宁《半卷湘帘半掩门》,选自《时文选粹》)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对于孔子“和而不同”中的“不同”,本文作者显然将它理解为“相异(不一样)”,全文正是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敷衍而成的。

B.钱钟书先生的比喻在作者看来,其精妙就在于利用居家处室必须有客厅有卧室的配搭,说明人在社会中既要能客观公平,又要敢于坚持偏见。

C.作者以为,道家既能将真善美融入大众的道德规范,又能对真善美做出不同于大众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是和而不同的真君子。

D.文章以“半卷湘帘半掩门”为标题,是要表达自己对既能去客厅会客又可存异以保持自己独立人格的状似半开半掩的心灵之门的欣赏。

E.作者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述了“和而不同”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美妙状态,使文章于理性的思辨中氤氲着散文的意境。

14.作者为什么要将阿基米德的例子、尼采的例子和道家例子并举?(4分)

15.对于“和而不同”,朱熹以为“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所谓“阿比”即“奉承、曲从、迎合”,也就是说“和而不同”即“和谐而不盲目附和”。你认为是朱熹的观点还是本文作者的观点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简要分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谎:“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

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线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

了数项。正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以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

1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来历有根据,但又能让读者看出其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

B.“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政治抱负,但又清高孤傲、不谙世事、自以为是。

C.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意欲借此来表现王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D.人物传记往往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E.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易懂,读来有趣,这应该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

14.作者开篇就说“王安石是个怪人”,从文中的叙写看,王安石的“怪”表现在哪里?(4分)

15.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写:“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着《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苏洵(明允)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阐述。(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有些对作家的评论,虽只言片语,却能形象地概括作家的人格精神,或巧妙地表现其作品的典型风格。如: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写的诗人;史铁生--用笔与疾病对抗的不屈之魂……请参照以上示例,任选两位自己喜爱的中国现当代作家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语,如:

鲁迅、余秋雨、海子、舒婷、顾城等等。(3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小沈阳春晚一夜走红。有人认为,这东北爷们就是好样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总不能因为那几声叫“俗”,就抹杀了小沈阳的娱乐价值。

材料二:有文章认为,俗文化的泛滥让人担忧。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生计,已不愿意拿出力气去品味和欣赏高雅文化,使得小沈阳这种来自民间的俗文化,占据了休闲娱乐的上风。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任选一题)

l8.(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落差是大自然地壳折皱形成的一种起伏错落,是水流从河床的横断面或是悬崖处倾泻而下的高低差异。地有落差,才会有高峰深谷;水有落差,才会有壮美瀑布。落差是一种美丽,有了它,大自然才会如此地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要不,满世界都是一马平川的土地,一平如镜的河流,这世界将多么单调乏味!人的一生亦如一道连绵逶迤的山脉、一条波动起伏的河流,自然也会有落差,也会有落差形成的人生风景线。

请以“落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哲学家周国平曾说:“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骄傲是一种生活态度,骄傲是一种人生姿态,骄傲更有境界高下之别。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骄傲”的看法或体会,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答案

1.(6分)(1)驽马十驾;(2)久在樊笼里;(3)以手抚膺坐长叹;(4)东船西舫悄无言;(5)一樽还酹江月;(6)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处1分,错、漏、添字则该处不给分。)

2.(3分) D (去就:取舍)

3.(3分) B (“以理服人”应为“以情动人”。)

4.(3分)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全对3分,错两个扣1分,扣完为止]

5.(1)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一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注意“冠”:超出众人。1分、“为”:成为。1分,句意1分]

(2)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译出“一旦”:一下子;“股”:大腿。各1分,句意1分]

6.(1)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诗歌把无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动地描写了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

②运用主客换位的方法。诗人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寄托于月亮这个物象之中

③融情于景。“汉月”高照,“胡沙”无边,遥相对应,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更衬托出孤身一人在苍凉沙漠上行进的艰难。

④“费”字炼字极佳。诗人没有直接写沙漠夜行的困难,而用“费马蹄”间接体现,“马蹄”之“费”,明指对马蹄的磨损,暗含沙软难行,足见行进的艰难。

⑤运用对偶的手法。两联对仗工整,而且上下句意义互补,上句“汉月”,下句“胡沙”,点明了月照沙漠的情景(或,“愁地尽”与“觉天低”互补,点明沙漠的广袤,路途的遥远),丰富了词语表达的内涵。

⑥用典贴切,内涵丰富。一是点出张骞出使西域与诗人戍边的自然环境接近,二是用这个典故寓指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表现路途遥远。(手法1分,分析2分。有例举其他手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分)诗人通过自己由长安人安西时的情景和在军帐中与临行的李判官痛饮,以及酒酣作书,托李判官带回的细节描写,表达诗人不畏艰难、远戍边疆的报国之心(或暗含了李判官人京,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抒发了怀念亲友的乡思。 (意思对即可。如有不同看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5分) A(刘、关、张三人当时虽然未成气候,但却跟随着北平太守公孙瓒前来参加讨伐董卓的会盟。); E(黛玉没有生气,更没有赶走宝钗,而是对宝

钗的关心非常感激,并对自己以前的误解表示歉意) (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8.(5分)参考答案:

(1)觉慧是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典型

反抗祖父。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向鸣凤示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2)他十二点前到监狱,呆站近一个钟头才看到犯人出发,可是玛丝洛娃消失于穿着灰色囚衣的犯人中;他坐马车赶到前头,才在女犯中认出了玛丝洛娃,但无法见面;到了火车站才见到玛丝洛娃告知自己将一同前往西伯利亚。犯人们仅从监狱到火车站就因中暑死了五个,这让聂特别不安。(或:他十二点前到达监狱,在那儿呆站了近一个钟头,才看到犯人出发,可是玛丝洛娃消失于穿着灰色囚衣仿佛丧失人类特征的灰色生物(的犯人)中,他坐上马车赶到犯人队伍前头,才从第二排女犯人中认出了玛丝洛娃,却被押送兵拦住不许见面,最终到了火车站聂赫留朵夫才在火车上与玛丝洛娃见了一面并告知自己坐下一班火车一同前往西伯利亚。而就在监狱到火车站这一路中犯人因中暑死了十二个,这让聂特别不安 )

(答案不足80字的,酌情扣分。由于版本不同,外国文学部分人物译名可酌情放宽。事件叙述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叙述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9.(1)(3分) D(“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的意思是“君子有这三件快乐的事;但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包括在内”。)

(2)(3分) 孟子认为“三乐”源于君子天生的本性,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是出于自觉的为善、行仁。

10.(3分)D

11.(3分)A

12.(3分) 不赞同。因为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甲)13.(5分) B(钱的比喻中“偏见”是指不同的意见,而片面的见解或成见);C(作者赞赏道家的做法,但并未下结论说道家是真君子,且文中“道家”指的是一个哲学流派,而非具体的一个人)

14.(4分)因为尽管这三家的思想学说大相径庭,但却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自然社会的深度思考,共同丰富了人类的认识,增添了人类的智慧,作者通过典型事例的选择,有力地诠释了“和而不同”的意义。

15.(6分)

答案示例一:朱熹的观点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为朱熹的解释更接近古语的原意,而且“不盲目附和”也包含了“不一样”的意思,努力追求“和谐”又不刻意“奉承迎合”,从而保持思想与行为的独立性,这也正是古代君子当有的风范

答案示例二:本文作者的观点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为“同”作为“一样”“共同”的含义来使用也曾见于《论语•微子》“鸟兽不可与同群”,“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已成了中华文明的一条重要法则。

(乙)13.(5分)BC( B项的表述和文章作者对王安石的观点态度背道而驰,自然解说不当;C项是的解说不当原因是没有对此句话前后的语境出发,断章取义了,这里是说“韩琦空有一副好皮囊而已”。)

14.(4分)(2)不善与人相处;(2)仪表邋遢,不重衣食;(3)屡次拒绝朝廷的提升。(第①点可以抓开头一段中的“除去与他自已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一句,以及与韩琦的相处相关叙写概括;第②点可根据“洗浴换袍”和“吃鹿肉丝”等事例叙写作概括;第③点见本文最后一段作者的直接性的评议。)(答对一点1分,两点三分,三点四分)

15.(6分) 此题理解允许有不同看法。但应要求学生注意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结合自己平时阅读而获得的对人物的生平事迹了解来谈,力求做到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16.(1)答案示例:海子:在尘世中孤独地面朝大海看春暖花开的精神守望者;顾城:用七彩笔描画世界的孩子般天真的童话诗人;鲁迅:以如椽巨笔为锋刀利剑的文化战士。(4分,答出符合题意要求的两项即可)

17.(1)(3分)答案示例:小沈阳走红引发俗文化价值之争。

(2)(7分)

[答案示例一]俗文化有其价值和生命力,应大力提倡,俗文化不是低俗、媚俗文化,它源白民间,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许多高雅文化往往来源于俗文化,许多俗文化经时间淘洗往往成为高雅文化

[答案示例二] 小沈阳走红是低俗、媚俗文化的泛滥,不应大力提倡,低俗、媚俗文化的泛滥,必然导致人的品位下降,民族审美情趣低下,高雅文化停滞,传统文化健康发展受冲击,及社会产生媚俗倾向。

18.(70分)略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 (4) ,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5)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陈伯之书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高三语文检测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检测考试试题及答案 在语文考试前多做语文试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前适应一下语文试题的题型。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三语文检测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检测考试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61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检测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检测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钱穆先生曾经说:“孔子所开示者,乃属一种通义,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而义无不然。故为可贵。读《论语》者不可不知。”(《论语新解》)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为了思考今天的问题。长期以来,对孔子的学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论语》主要是关于个人修养和行为的论说。但《论语》的主旨,不仅是关于个人的完善,更是关于文明的完善。人的完善为的是文明的完善。孔子要学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分在于,“君子儒”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完善,更有对人类的责任。庄子曾提出“内圣外王”四个字,后来被人们用来概括儒家学派的特色。但是我们要注意,“内圣”和“外王”其实并不能分开讲。在儒家那里,“内圣”是“外王”的准备,“外王”是“内圣”的目标。虽然孔子自己当时面临的问题有其特殊性,但是孔子的思考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具有久远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读《论语》的时候,感受到的并不只是古代的智慧,而更多的是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 当然了,我们不能太实用主义,不能说读了《论语》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论语》主要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论语》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的第一书。有一位江户时代的日本哲学家甚至说,《论语》是“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在前现代的中国,《论语》更是几乎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都要读的书。它不仅影响了读书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当然,到了近现代,孔子和《论语》的命运并不太好,经常被人当作替罪羊。在最近一百多年时间里,《论语》不是被批判,就是被忽视。但是不管怎么说,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语》和孔子,实际上也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 孔子和西方哲学家不一样。西方哲学家往往会从抽象到具体,用概念和定义来解释问题。但孔子会针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有多少种解释,“爱人”两个字是他对仁的最高本质的概括。对于普通人来说,爱人是基本道德,对于统治者来说,爱人爱百姓是基本义务。但“爱人”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的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如果对某一科目感兴趣或者有天赋异禀,那么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高,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协作/提携歼灭/忏悔畜牧/牲畜 B.豁免/庆贺膝盖/油漆载重/载体 C.胆怯/商榷扮演/搅拌反省/节省 D.储存/贮藏阻挠/妖娆传记/传奇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我国历代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蔚为大观 B.自顾不暇 C.鱼目混珠 D.诟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都是好人,人间自有真情在。

C.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胃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4.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 B.④③⑤①② C.⑤②①④③ D.⑤③④①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

2023年北京市各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题汇编含答案-诗歌

诗歌 房山区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共11分) 喜雪【1】 李商隐 朔雪自龙沙【2】,呈祥势可嘉。 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3】。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4】。 寂寞门扉掩,依稀履迹斜。 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5】。 洛水妃虚妒,姑山客漫夸【6】。 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7】。 粉署闱全隔,霜台路正赊【8】。 此时倾贺酒,相望在京华。 注释:【1】此诗作于会昌四年(744),当时李商隐32岁,闲居不仕。【2】龙沙:沙漠。【3】《诗经·曹风·蜉蝣》:“麻 衣如雪。”【4】《搜神记》记载,丁令威化鹤归乡。【5】《战国策·楚策》:“骥服盐车而上太行。”【6】《庄子·逍遥 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7】谢:指曾以柳絮喻雪的谢道韫。巴:通俗乐曲下里巴人,不 同于高雅的乐曲阳春白雪。【8】粉署:宫禁之中。霜台,御史台。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朔雪自龙沙”,既写出雪下得大,又渲染了风吹雪飘的浩大气势。 B.“班扇慵裁素”,用洁白轻盈的“朔雪”表现班婕妤所用素扇之美。 C.“洛水妃虚妒”两句,以“洛水妃”和“姑山客”来衬托雪之洁白。 D.“联词虽许谢”两句,以谢道韫柳絮之喻与阳春白雪乐曲之雅赞雪。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点题,与《登快阁》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写法相似。 B.“无树不开花”与“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花”都在实写中寄寓作者的喜悦之情。 C.本诗尾联对仗,杜甫《登高》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对仗。 D.本诗和柳永《望海潮》的写法相似,都化用大量典故,使表达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4.有人说,此诗题目虽有“喜”,诗意却含悲。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5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飞鸟常被古代诗人用于诗中表情达意。在“,雄飞雌从绕林间”中,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的学习大多是对旧知识的复习,而做题往往是对知识的回顾与重温过程。店铺整理了以下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拙劣 / 相形见绌告竣 / 怙恶不悛讥诮 / 峭拔刚劲 B. 积攒 / 人头攒动脉络 / 脉脉含情折本 / 百折不挠 C. 绝唱 / 角逐激烈俏皮 / 金蝉脱壳晾晒 / 量力而行 D. 提防 / 啼笑皆非喟叹 / 振聋发聩盱眙 / 长吁短叹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云南彝良地区,震后出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附近省市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抢救。 B. 中秋、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客流量大增,服务部门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和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 批评学生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D. 经过网友推荐和专家评定,佳木斯市十九中语文教师张丽莉被评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大家公认的最美女教师。 3.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给“绿色建筑”下定义。(4分)(不超过50字) 绿色建筑并不意味着高成本和高价。绿色建筑要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使用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材和节水。绿色建筑应该提倡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绿色建筑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 4. 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出现了莫言热,作品被抢一空,修建故居,品牌开发……对此,请你写一段评论,表达你的观点。(5

2023届高三语文试卷(附解析)

2023届高三语文试卷(附解析)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多元价值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个人获得了更多自由。但为什么说价值多元化又是一种“困境”呢? 个人层面上,价值多元化增加了人的困惑和迷茫。人总要寻求意义。在价值多元化的处境中,我们好像有很多选择,可以相信A,也可以相信B,但没人能说,A或者B就是最好的。因此,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生:有人仍然信奉宗教,有人一心追逐名利,有人相信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有人执着于奋斗进取和成功,有人相信及时行乐、沉湎于各种感官享受······每个人的选择都可能有自己的主观理由,却没有一个公认的共同理由。 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科学理性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规范,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标准,也就无法为人们提供生命意义的指南。韦伯引用托尔斯泰的话说,“科学与意义无关,因为对于我们唯一重要的问题,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科学本身提供不了任何答案”。这造成了一种“价值真空”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好像无论我们如何选择都可以,要么是人云亦云的,要么是任意武断的,但都没有确定无疑的依据。这种空虚的不确定性,让现代人很容易被焦虑和无意义感所困扰。 这是个人精神层面的问题。在社会层面,价值多元化也带来了棘手的问题。公共生活中有许多激烈对立的议题,本质都是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比如,美国政治辩论中有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堕胎的合法化。有人依据宗教信条,认为堕胎就等于谋杀生命;有人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怀孕女性有没有权利处置自己的身体”,而人的身体理当由自己支配,这是个人的基本权利。这两种观点背后都有它的道德依据,像这样的价值观念冲突很难用理性化解,我们不能确定无疑地说,哪个道德依据一定“更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中晚唐时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此时,一种理性的态度正在酝酿成型。比如柳宗元“疑《国语》”“辩《论语》”。历史上一般都讲《论语》是孔子弟子所作,柳宗元对此就提出了明确的怀疑:《论语》里面清楚记录:了曾参临终前的遗言,而曾子在孔子晚期弟子中也算比较年轻的,既然记录了曾子的临终遗言,怎么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所作呢?这样的话当然是曾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如这与我们今天的观点就非常接近了。 柳宗元他们对所有问题都抱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怀疑精神,与之相伴随的是一种理性探索的态度。这种理性的态度,在一组有趣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组文章源自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他们几个围绕天人问题的一场思想对话。韩愈先写了一篇文章叫《天说》,柳宗元在韩愈《天说》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天说》,这篇文章在完整引用了韩愈的《天说》之后,对《天说》里面的思想做了全面的反驳。而刘禹锡读到柳宗元的《天说》以后,觉得柳宗元说得也不好,就又写了一篇《天论》。这组文章都收在《柳宗元集》里。 韩愈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文章主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人们一般都质问,老天为什么不保佑善人呢?为什么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呢?为什么一个个坏人都活得那么好,而正直的人却活得那么委屈?韩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论辩,他说你看,人与元气(天地就是元气)的关系就像虫子跟树的关系。树坏了就生虫,虫对树是一种伤害;元气坏了就生人,人对元气也是一种伤害。那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上天总是保佑恶人了。因为恶人帮天地元气杀灭人,相当于我们人为树杀灭害虫。所以凡是能够为树杀灭害虫的,树会感谢他;凡为天地杀灭人的,正如恶人所做的,天地也会感谢他。 我很想知道韩愈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柳宗元读到这篇文章后,就说:“子诚有激而为是耶?”你韩愈大概是受了什么刺激才故意这么说的吧,这跟你平时倡导的东西可不太一样。虽然你讲得非常巧妙,但这个讲法跟历来人们主张上天福善祸淫的方向正相反。汉代儒者强调福善祸淫之说,强调天人有感应关系,人做得对,上天会给好的征兆,人做得不对,上天会给惩罚,这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中体现得非常充分。韩愈的讲法和董仲舒的讲法就不一

2023年高三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三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带给人的感受实在一言难尽,机械重复的话术、“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等,都让人“想摔手机”。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 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对于一些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 自如”。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 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之所以大学生很快“爱上”这款程序,是因为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重复教科书中的现成理论,再加上一点网络上能搜到的案例即可。 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比如,比起创作一篇小说或写一篇原创散文,人工智能更容易成为一个“诗人”,这是因为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过组合不同词语实现模仿;还有人喜欢用人工智能作画,敲几个关键词,就能输出一幅基本功扎实的画作,但说实话,这些画充其量只是替代了某些“艺术工厂”的流水线式生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为:“无论是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 确定性、发散性、天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 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的,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角色,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摘编自王钟的《看似无所不能,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终结者”》,《中国青年报》2023年02月07日) 材料二: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最新聊天机器大模型。现实生活中,各种应用软件里的机器人客服,以及苹果手机的Siri,国产智能音箱里的小度、小爱、天猫精灵等,广义上都是与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产品。它们能够通过

技能高考高三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技能高考高三语文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1.以下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断章取义.〔yì〕强聒.不舍〔guā〕掠.夺〔lüè〕 B.不能容赦.〔shè〕佝.偻.〔gōu lóu〕闲游浪荡.〔dàng〕 C.不旁骛.〔wù〕蜩.翼之知〔tiáo〕教导〔huǐ〕 D.亵渎 ..〔*ièdú〕不二法.门〔fǎ〕羡.慕〔qiàn〕 2.以下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兴致勃勃无关紧要漫不经心风驰电掣 B.万劫不复遍体鳞伤脍炙人口兴高采烈 C.异想天开有条不紊人才倍出心安理得 D.奋不顾身潜移默化走马观花举棋不定 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1〕希拉里说,美国的伊拉克政策目前正处在十字路口,美国应及早从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战争中。 〔2〕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公安机关庄严承诺,他们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地履行打击犯罪的职责,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3〕在国梁,孔令辉退役之后,王励勤是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的领军人物。 A.摆脱自始至终首当其冲 B.摆脱自始至终当仁不让 C.脱身一如既往当仁不让 D.脱身一如既往首当其冲 4.以下各句中划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改革开放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何况 ..,包装也精巧了,因而更受群众的欢送。 B.开展需要空间,个性开展更需要广阔的空间,这是由.个性的多样性、丰富性决定 ..的。 C.只要 ..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些了解,才.能到达天地境界。 D.不仅 ..他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5.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剪纸粗暴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 ....。 B.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大名鼎鼎,各种流派不胜枚举 ....。 C.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新鲜活泼、姹紫嫣红 ....的素材,我们应该能够写出好文章。 D.节日的东大街,灯结彩,车水马龙 ....,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6.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工人、干部、技术人员,还有家属的同志们,都参加了庆祝活动。 B.每当橘红色的斜阳撒下离别的金粉时,从这里就会送出美妙的音乐。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下学期入学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宋韵"是继唐代之后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李泽厚说:"宋代是以"郁郁乎文哉'著称的,它大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宋韵"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审美观念方面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是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两宋"时期,"美"不仅体现为艺术审美,也有生活审美。美的"生活"不仅在"别处",在艺术之中,而且也在"此处",在日常

生活之中。"宋韵"所概括的审美风格和情趣,是艺术和生活的统一,也是"雅"和"俗"的统一。一味强调"宋韵"中高雅精致的一面,忽略其生动鲜活、富有生活意趣的一面,尤其是在代指通俗文化和社会生活时,显然不够全面。例如两宋时期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它们也属于"宋韵"的有机构成部分。 ②讨论北宋的"宋韵"和南宋的"宋韵"时,既要注意到它们的共同点﹣﹣如都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感色彩等,更要注意其不同点以及各自与时代、社会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导致两宋时期"宋韵"文化差异,除却政治经济因素影响外,所在地域文化的差异恐怕是重要因素。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指出:"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仅就南宋的"宋韵"而言,较之北宋最明显的不同恐怕就是在审美情趣上更追求精致、细腻和含蓄、内敛,在艺术创作构思方面则有意无意忽略整体而重视局部、重视细节。绘画上马远被称为"马一角"即为明证,马远与范宽的区别,不在于绘画技艺方面,而是在画的布局和整体格局及气势上。至于文学中的婉约一派至南宋在审美风格上则更具阴柔意味,甚至走向消极、颓废。 ③至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外乎外部原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 ④外部原因,除却显而易见的最高统治者统治能力低下、南宋政治军事方面更加赢弱外,当与临安所在之江南文化和"两浙"文化有关。如果说北宋首都所在地汴京属于中原文化圈,属于内陆文化;则临安显然属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二模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二模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文学的发展关联着乡村社会的变迁。文学是一种社会文化,它很难对现实社会变革产生直接作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百年来,乡土文学对乡村变革的影响也是这样。 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作家们书写乡村的主要方式是展示乡村的黑暗和愚昧,进而呼唤和激发其觉醒。这当中并非不包含作家们对乡村的关注和同情,但毫无疑问批判是最基本的主题,且这种批判的重心不是在现实,而是在深层的乡村伦理文化。思想启蒙之外,政治启蒙也是极为重要的。20世纪30年代,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乡村破产和“丰收成灾”等现象。茅盾等左翼作家希望以之为契机,以文学的方式来唤醒农民,呼应现实的革命潮流。这一时期,作家们在创作中更多展示乡村的现实艰难和疾苦,积极书写那些具有反抗意识的农民,将“躁动”“变革”作为书写的核心。 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存在一定差别。如前者的重心在文化,而后者的重心在于现实;前者对乡村社会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后者对乡村社会的批判是选择性的,其中也包含部分的肯定——对于已经初步觉醒的农民,主要是青年农民,以积极而正面的态度书写其精神和行为。如茅盾的《春蚕》以及叶紫的《丰收》,前者的叙述基调较为沉重压抑,后者则表现出激情和鼓动的色彩。 启蒙乡土文学之外,另一种影响乡村社会较深的是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其主要特点是直接书写乡村现实运动,并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影响和促进这一运动。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直接深入乡村内部,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也较广阔地展现了乡村生活场景;叙述的主要基调不是批判,而是肯定和赞颂;以农民为潜在读者,在文学形式上更为贴近农民的阅读习惯,生活气息相当浓郁。 虽然乡土文学存在启蒙和现实介入的不同方式,但它们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往往是相互杂糅乃至相互交融的。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作家们的创作目的、创作方法都更为丰富,很少呈现单一方向。一方面,作家们往往对乡村生活有很直接的体验,对农民的欲求有深刻的感受,因此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介入

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1.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汉字是中华民族非常独特的文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是一 种象形文字,它通过表意字和表音字两种方式来表达意思。因为汉字 的造型独特、美观,又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所以在世界范围 内备受推崇。 问题:汉字是如何表达意思的? 答案:汉字通过表意字和表音字两种方式来表达意思。 2. 阅读下面一段小说,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个天性乐观的孩子,他总能从生活中寻找到快乐和幸福。他喜欢看书、画画和和朋友一起玩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小明总会 积极面对,并且勇敢地寻找解决办法。他相信只要用心去努力,就一 定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问题:小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怎样面对困难? 答案:小明是一个乐观的孩子,面对困难他总会积极面对,并且 勇敢地寻找解决办法。 二、写作

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短文。 提示:假如你是班长,为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你计划举办一个班级联欢会。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向全 班同学介绍并邀请他们参加。 1. 介绍班级联欢会的目的和意义; 2. 说明活动内容和安排; 3. 号召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共同创造美好回忆。 答案: 尊敬的全体同学: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班长。今天,我很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一项重要 的活动——班级联欢会。 班级联欢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作为 一个班级,我们需要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通过这次联欢会,我们将有机会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让班级 变得更加温暖和谐。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文艺表演、游戏互动、分享经验等。大家 可以自由发挥,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才艺。同时,我们还将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项目,锻炼大家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 能力。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合作,我们将创造出美好的回忆,使这次班 级联欢会成为一个让大家终身难忘的活动。

202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三)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空间是文化生存、发展与交流的场所,是特定空间、时间和其中一种或多种文化的统一体。传统村落是承载中华传统文明与悠久历史的重要栽体,其文化空间是彰显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物质表现。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传统村落在现代生活与文化影响下开展文化空间更新与新型文化空间建设。但是,新建空间与设施往往趋于现代风格,缺乏地域特色,缺乏对历史空间营建经验与智慧的继承。 一处村落是否能够防止自然灾害、避免外界侵犯是人们考虑的首要因素。古语有云,“高毋近阜而用水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建邦设都,皆凭险阻。山川者,天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依山川为固”。从功用角度思考,如此空间选址的本质源于先民朴实的生存安全需求与防御意识。历史上的沿黄地区长期处于战争纷乱中,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人们常受外来匪患侵扰,因而需要将村落设在不易被外界发现、易守难攻的环境中,借助自然这一天然屏障形成村落的第一道防御设施。 村落街巷功能综合,一方面作为村落社会交往的主要媒介,通过线性连接将不同功能空间组织起来,提供可达路径实现人在空间与空间之间交流;另一方面则作为排水基础设施,将建筑单个空间的排水集中到街巷中,再经由街巷引导至河流或池塘中,避免降雨集中时期引发洪涝灾害;更有些村落借助复杂的街巷空间组织达到通风或防风目的,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沿黄不同传统村落的街巷组织总体上都与村落内外水流走势、地势高差等相匹配,同时又因局部地形地貌条件不一而有所差别,体现出因地制宜的布局思想。 沿黄传统村落空间营建坚持“劣地有用"的思想,以发挥土地的最优利用价值为导向,综合考虑周边山体、地势、河流等有利条件与不良影响,在借助优势、规避劣势的考量中展开具体功能空间布局。在黄河沿岸传统村落的建造中,人们利用多种空间建造手法应对黄河沿岸不同地段各异的地貌特征,由此呈现出窑洞建筑、关中合院建筑、防御堡寨建筑等多种建筑建造形制与空间形态特征。 在我国乡土社会中,宗族礼制与儒家文化的影响始终是第一位的,两者的内在精神与秩序逻辑又是高度统一的。这种统一的精神文化思想使村落社会产生了明确的秩序结构,不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空间与空间之间,都具有明确的主次关系。不同于全域视角下的村落整体文化秩序轴线的构建,局部文化空间布局营建则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生命活动紧密结合,实现了村落最高层面的礼制思想秩序与基础层面的生活空间功能秩序相统一。 (摘编自逑倩倩《陕西沿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建智慧与保护传承研究》) 材料二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流域河南段,是历史最悠久、文化积淀最深厚、精神涵养最丰富的地区。这里孕育的传统村落是黄河流域的重要遗存,包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生态的视角上看,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实施系统性的保护与发展工程,保护传承传统村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古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传统村落“文化一人—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宏观上讲,国家与河南省级层面应尽快建立和健全传统村落保护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法规条例,尽快出台“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条例”,真正做到传统村落保护有法可依,建立传统村落评审认定与退出机制,构建传统村落动态监测及公众监督体系。要从制度、政策、法规等方面为传统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一、当代文阅读(36分) (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城市化进程在深刻改变与重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美学带来了新课题,提供了新学术生长空间。城市化进程使当代人审美意识与审美活动发生了巨大改变,应对这一来自理论与实践两大方面挑战,是中国美学主要使命。 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美学带来影响是多方面。以审美对象为例——审美对象即人与世界一切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古典美学主要审美对象是大自然与乡村,中国古代田园诗是这方面最典范创造;当代美学主要审美对象是反思、批判工业化及其对古典精神世界异化,这集中表现在西方当代哲学美学思潮与当代派文学艺术对当代人类异化困境深刻揭示上。与此不一样,当代城市社会与城市生活中出现了大量新型精神文化消费品与审美实践活动,如超级市场、广告文化、模特文化、汽车文化、选秀文化、景观设计等,即使作为美学最直接、最主要研究对象——文学艺术,与其传统形态相比也发生了主要变迁,并详细再现于以物质和肉体消费为中心大众文化话语与影像上。 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美学带来影响推进了城市美学理论研究,以当代城市社会中精神文化消费生态、审美文化及文学艺术为基本研究对象而构建城市美学理论研究具备主要意义,也是当下一项亟待开展研究。在城市美学研究中,当代中国美学学术转型与理论创新是关键。 与以友好为最高理想古典美学、以反抗资本主义文明异化为主题当代美学相比,城市美学一些审美活动与城市人日益膨胀感性欲望和物质消费冲动相互纠缠在一起,并在当下经常成为古典美学和当代美学“审判”乃至“辱骂”对象。当下有两种倾向值得关注:一是以古典美学和当代美学资源为背景对城市审美现实进行“审判”与“辱骂”;二是部分当代美学研究者以“怎么都行”和“放

安徽省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纸、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总凑”之地,敦煌不仅是多民族汇聚之地,也是中外使节和商人长期生息之地,更是东西文化交融荟萃之地,其兼容并蓄的文化渗透到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工艺美术是手工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其中积淀、蕴含着各历史时期的审美意识、造物思想、技术发展和文化交流等因素,凝结和融汇着数千年的智慧经验、思想体系与创新精神。敦煌石窟中散布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形象资料,藏经洞出土了诸如彩塑、纺织品、刺绣、书籍及漆木器等众多工艺美术实物,敦煌文书中也有大量与工艺美术相关的工匠、工艺制度、名物等信息。这些图像、实物、文献反映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面貌和特征,也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材料,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国工艺美术史研究提供新材料、补充新内容,也可为呈现敦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具体化、客观化的成果。 敦煌石窟现存壁画约有五万平米,其营建历时千年,完整地记录了中古时期现实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再现了古代器物、家具陈设、服饰、纹样等诸方面设计造型及风格发展变化,反映了中西造物设计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发展,其画面的真实性和强调日常生活细节的特性,都可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图像史料。 敦煌石窟中保存了数以万计的古代服饰资料,不仅数量巨大、内容丰富,且序列完整,反映了不同时代、民族、阶层的衣冠服饰的基本面貌。绘于石窟中的9000余身供养人画像都是真实描绘的人物肖像,既有高官显贵、高僧大德,也有平民百姓、普通僧尼,匈奴、鲜卑、吐蕃、回鹘、于阗、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人物汇聚一堂,他们所着衣饰,大部分描绘结构清晰,华丽精致,反映了中古时期服饰的时代特色与发展演变。石窟内佛、菩萨等神祗服饰虽与真实生活有一定差距,但也是研究外来服饰民族化改造和中西服饰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 敦煌工艺美术实物史料主要有彩塑、纺织品、藏经洞书籍装帧、漆木器、竹木硬笔书写工具等,虽不如图像遗存品类丰富,数量多,但因是出土文物,来历可靠,年代明确,不仅能为工艺美术研究提供可靠的实物依据,也为复原古代的工艺技术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基本材料。 纺织品通常是工艺美术研究的重点,因其不仅仅是一种质料,是含有重要工艺与艺术信息的实物材料,如纤维的种类、染料的工艺、织造的结构、刺绣的针法等;同时,它又是艺术设计作品,蕴含有色彩、图案、款式、题材等信息。敦煌是中国古代纺织品遗存的主要出土地,莫高窟出土了为数不少的纺织品,藏经洞也保存有一大批丝绢制作的绘画、幡、巾栉等工艺品。这些纺织物的品种非常丰富,丝、麻、棉、毛无一

高三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 ①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 ②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并填写好姓名、班级、学号。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瓶塞.艰涩.瑟.缩色.厉内荏 B.马厩.灵柩.臼.齿一蹴.而就 C.滞.留投掷.对峙.栉.风沐雨 D.休憩.收讫.栖.身锲.而不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咀嚼温文尔雅聘请兵慌马乱 B、管辖风餐露宿沮丧飞扬拔扈 C、起迄入不付出反馈既往不咎 D、倾覆提纲挈领折叠呕心沥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随着汽车价格逐步走低,一些大城市私人购车数量不断攀升,而在中小城市 个人拥有汽车的还是雪泥鸿爪,因而,汽车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尚待时日。 B.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与表达方面不可理喻 ....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 敬而远之。 C.直到案件告破,人们才知道平日里看起来老实温和的他却是个 绵里藏针 ....、笑里藏刀的罪犯。 D.人物形象丰满、情节引人入胜、具有震撼力的小说,读起来总会让人津津乐道。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法制社会中,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以法律为______,不能随心所欲。

②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规定得过于繁琐。 ③光盘是一种区别于软盘的存贮________,它有点类似我们见到的CDS唱片。 A.准则不免媒介 C . 准绳不免媒体 B.准绳未免媒介D.准则未免媒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节前,扬州的“老字号”出现“井喷”现象,牛皮糖卖火了,包子卖空了,酱 菜卖疯了:传统食品销售异常火爆。 B.在韩国教头金昶佰的魔鬼训练下,中国女曲又在韩国的土地上继世界杯夺冠后战 胜奥运会冠军东道主韩国队,夺得了女子曲棍球比赛的金牌。 C.如今的春节长假成了商家收获颇丰的“黄金周”,全市重点商贸企业春节期间销 售额共3.4亿元,与同期销售额相比同比增长20%以上。 D.“哥伦比亚”号机毁人亡令人痛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 情,约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大江大河都可溯源于山地、高原。用物理学的理论来讲, _______________,因 而_________。当流水下行形成高低落差时,势能就转化为动能。正因为 ____________,江河之水才会_____________,才会 _______________。 ①蕴藏着巨大的势能②动能不断向势能转化 ③势能不断向动能转化④江河源于高地 ⑤有横贯万里的壮阔⑥有穿山破岭的激烈 A.①③④⑤⑥B.④①③⑥⑤C.①③②⑥⑤ D.④①③⑤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华夏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沃土,它为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神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人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14年4月,中央领导人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提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厚,其所蕴含的中国故事精彩绝伦,其所彰显的中国精神熠熠生辉。在第二届陶瓷与文化论坛暨讲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把中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归纳为三类。一是图像叙事。比如温州大学王小盾教授讲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中的撒种故事;景德镇陶瓷大学李砚祖教授讲述的儿童与侍女、文人与高士、神话与仙人、农耕与渔乐在陶瓷上的叙事故事。二是器物叙事。比如西安音乐学院罗艺峰教授讲述的陶瓷上的音乐历史变迁故事;江西师范大学曹柯平教授讲述的瓷与茶的故事。三是社会与文化学阐释。比如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讲述的瓷器上反映的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故事。当然,这一归类划分不一定能够概括其全部,但足以说明陶瓷上的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本。这些故事,时时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处处散发着中国文化的气息——儒家文化的积极乐观、道家文化的深刻睿智、佛家文化的大彻大悟,在陶瓷故事中构筑起属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景观。 (摘编自练崇潮《传统陶瓷器物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民间陶工在瓷器上讲故事,与文人士大夫在宣纸上讲故事的心境是不同的,如李惠芳所说: “民众的创作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民众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并不把它当作艺术创作来对待。民众的文艺审美活动有着自发的倾向,没有任何审美的自我强迫,它坦白、快活、自由,一任自然。”这样的心境表现在陶瓷图像风格上,可用野趣来形容。 野趣是相对于“雅趣”而言的,即不受文人士大夫文以载道、温柔敦厚等创作理念和美学规范的制约,自然质朴,粗野奔放,追求快乐美学、游戏美学,展现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