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且九十②达于汉阴③始一反焉(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甚矣,汝之不惠!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却遭到妻子的反对和智叟的嘲笑。
B. 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色彩,增强了讽刺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天帝,天帝命人搬移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理解精选训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理解精选(一)王安石交友(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1段列举古代先贤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2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月色入户 ________ ②欣然起行________③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 ④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在描绘中庭景物时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爱莲说》(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爱莲说》(附答案)阅读古文《爱莲说》,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解:《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
问题: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不蔓不枝。
()()④香远益清。
()()⑤亭亭净植。
()()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⑦陶后鲜有闻。
()⑧宜乎众矣。
()2.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说说文中作者对菊、牡丹和莲的态度,还有用菊、牡丹衬托莲有什么用意?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5.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比喻君子庄重令人敬爱的语句();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句子()。
6.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7.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备有哪些美好的品质?8.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附答案: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通“繁”,多。
②洗涤美丽而不端庄。
③动词,长枝蔓长枝节④远播更加⑤耸立的样子立⑥亲近而不庄重⑦少⑧应当2.翻译句子。
①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②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③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④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⑤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8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3分)(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文:(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
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的特点。
(4分)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5分)答:[二(15分)[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16.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一)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沿溯阻绝(2)属引凄异(3)回清倒影(4)略无阙处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4分)13、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理由。
(3分)【二】【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补充[去月]上月。
1. 解词(1)晓雾将歇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仆去月谢病 (4) 岂徒语哉2翻译(1)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三】【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军士吏被甲________ ②天子且至 ________(2)下面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何陋之有B.吾欲入劳军/劳其筋骨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蒙乃始就学D.称善者久之/陈康肃公善射(3)请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谈谈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一、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⑴渔人甚异.之 2便要.还家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4分
答:
4.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6.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分一、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例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这劳.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
是 ; ..2分
6、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①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
为②句在括号内作批注..2分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7、“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
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
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2分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二、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阡陌
..交通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
..若有光 B.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一、读爱莲说;回答下列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一、读大道之行也;回答下列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贤与能与 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分
译文: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3分
译文:
③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
13.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3分
①
②
③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2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9.填空..4分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会宾客大宴会:_________ ②罔不因势象形罔:__________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
12.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
二、读爱莲说;回答下列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陶后鲜.有闻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2.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