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各学科课程教学大纲(定稿)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专业课程一览及辅修经济学课程一览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专业课程一览及辅修经济学课程一览

类别
公共基础课
理 必修课

学科专业 基础课Βιβλιοθήκη 课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独立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外能力素质学分
总计
学时 1166
640
2030
224 216 160
2406
学分 73.5
40
127.5
14 13.5 10 46 3 200
比例 58%
31%
84%
11% 9% 7%
100%
63.75%
3.学科专业基础骨干课:电机学、工程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 4.学科专业骨干课: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 分、高电压技术
1.Subject Foundation Main Courses: Advanced Mathematics, College Physics, Advanced Language programming (C), Fundamental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near Algebra, Complex Function and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B
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Skills Profile
1.扎实地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科学基 础知识,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 1 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 展动态;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与运用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 1.Firmly master mathematics, physical and other natural scientific basic knowledge, and be aware of social anthropology and economical and management knowledge,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very well; 2.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special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apable for the ability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3.Deeply comprehend professional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ne area of this major, like to acquire recent trends of this specialty; 4.Get good pract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apply current technologies and gener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to solve technical problems;

华北电力大学_电力系统自动化_教学大纲

华北电力大学_电力系统自动化_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讲述电力系统中几类主要的电气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作用,以及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目的是使毕业生在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工作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具有必要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电力系统中几类主要的电气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通过对自动装置基本环节的学习,对具体的自动装置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2.了解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过程和目前的基本情况。

3. 了解自动装置整定计算和实验调整的一般方法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对安全、经济、优质运行的作用。

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内容。

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与调度控制。

了解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2.电力系统频率和有功功率的自动控制理解电力系统频率和有功功率控制的重要性,掌握电力系统负荷的调节效应。

理解调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调速系统的静态调节特性、一次调整和二次调整。

掌握频率调差系数、并联机组间有功功率的分配。

了解电力系统频率的调节方法、自动发电控制(AGC)原理。

3.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自动控制了解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的必要性,理解励磁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及对励磁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了解励磁控制系统的构成、励磁方式分类。

了解起励、灭励、强励、强减。

掌握励磁调节器基本构成,包括测量比较单元、综合放大单元、可控整流电路、移相触发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励磁调节器的静态工作特性、励磁控制系统的静态调节特性、电压调差系数,调差装置。

4.同步发电机的并列操作了解并列操作及其重要性。

理解两种并列方法——准同期并列与自同期并列。

理解滑差电压的性质,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分析方法、准同期并列的整定计算。

掌握自动准同期并列的基本原理。

理解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基本构成,包括滑差检测、合闸部分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电力工程课程设置教学大纲

电力工程课程设置教学大纲

电力工程专业2+3模式教学计划(2年中专期)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中专在校2年,大专在校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主要岗位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从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安装、运行、检修、技术管理等第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大中型火力发电厂、核电厂、电力建设企业、电力修造企业、电器设备生产厂、工矿企业自备电厂及有关试验院所,从事电气设备的运行、检修、安装调试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三.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1. 具有扎实的数学、电工、电子、电机等电气类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具有扎实的电气设备及系统工作原理、结构及电气自动控制的专业理论知识。

3.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机械基础的基础知识。

4. 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5. 具有电气运行、电气检修、电气设备试验和安装调试的能力。

6. 具有足够的阅读、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

7.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工程制图和专业识图能力。

8. 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修能力。

9.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心理承受能力。

10. 具有高标准、严要求、吃苦耐劳、扎实工作的素质。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文化基础课1.礼仪规范教程(240课时)本教材旨在向职业学校的学生普及、传授作为现代人在社会上发展、自立所应具备的基本礼仪知识。

教材兼顾古今中外的礼仪规范,融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于一体,吸收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突出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准则和指导作用,并从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交往实际出发,力求达到提高学生社会交往、待人处世以及择业能力之目的。

2.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160课时)本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生活美德为内容的三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理想、道德规范、基本法律、社会形势、公共关系、美育、礼仪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规范、生活社交礼仪,陶冶高尚情操、学会适应社会、适应职业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电力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力工程二、学分:4三、先修课程:《电路原理》、《电机学》、《电工学》四、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力工程》是与电力系统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

本课程遵循电力生产“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方针,以电能“生产”和传输为主线,综合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学的《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三门主要课程的基本内容。

主要讲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发电厂、变电站与输电网的接线方式,输电网主要电气设备的结构、参数与运行特性,电力系统稳态与暂态特性及其分析计算方法。

五、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概论一、学习要求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关于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1)电力系统的结构;(2)发电厂的生产过程;(3)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二、课程内容1、教学内容(1)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电力系统的结构;(3)发电厂的生产过程;(4)电力网的分类;(5)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6)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教学要求(1)重点讲解电力系统的结构和发电厂的生产过程;(2)发电厂的讲解以流程框图为主。

讲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避免繁琐;(3)按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层次讲解电力网的分类。

第二章电力系统的负荷一、学习要求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关于电力负荷功率的基本概念:(1)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2)电力系统的负荷曲线。

二、课程内容1、教学内容(1)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2)电力系统的负荷曲线。

2、教学要求(1)着重讲明负荷的静态特性。

以常见的电动机与照明负荷为例,着重讲明负荷功率跟随电力系统电压与频率变化的关系,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

(2)教材中的有关负荷的动态特性和谐波部分由学生自阅,不作统一要求。

第三章电力系统的主要输电设备一、学习要求通过阅读教材和做计算题,掌握电力系统的主要输电设备的下述问题:(1)原则性结构与等值电路;(2)工作原理;(3)主要分类与参数;(4)接线形式。

《电力工程》教学大纲

《电力工程》教学大纲

《电力工程》理论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力工程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二、课程编号:0501011三、学分学时:4学分/64学时四、使用教材:《电力工程》,鞠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五、课程属性:专业课/必修六、教学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七、开课单位:电气工程学院电力工程系八、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信号与系统、工程电磁场、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九、教学目标:《电力工程》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它是学习本专业后续其它必修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重要基础,因而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建立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掌握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熟悉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对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熟悉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与模型。

⏹掌握电力系统主设备元件的物理特性及等值电路。

⏹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方法、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无功功率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电力系统谐波的基本概念。

⏹掌握标幺值的概念、计算方法。

⏹掌握电力系统对称和简单不对称故障的物理过程分析和计算方法。

⏹了解简单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物理概念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十、课程要求:本课程采用课程讲授、算例讨论、实践教学等方式,实行互动研究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分析问题能力。

因此,本课程要求课前必须阅读教材的相关部分;课上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本课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为:一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

十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4学时)⏹知识要点:电力工程的历史,电力系统的构成,电力系统计算的标幺制。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预习,教师结合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

第二章输电设备(4学时)⏹知识要点:输电设备模型、变压器模型、直流输电设备、直流输电原理。

《电力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电力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电力工程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力工程基础课程编号:U0204053适用专业及层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课程总学时:64课程总学分:4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16先修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电气工程导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电力工程基础》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在电力工程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本课程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其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电力工程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计算方法、电气设计和工程中的相关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知识。

本课的后续课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高压技术》、《电气安全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

《电力工程基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电力工程中的一条线和两个计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力工程的基本知识。

学会电力工程中,从发电到输变电、再到配电的各个环节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以及每个环节的要点都是那些;了解常用设备配置的常用组合形式及注意事项,常用的系统操作中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掌握基本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要充分理解负荷计算中各种系数取值的特点和常规取值范围。

标幺制在电力工程计算中的特殊地位,以及计算中的特殊方法、各种量纲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本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一)理论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1章概论(理论8学时)【教学内容】.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2.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类型3.电压与电能质量4.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教学要求】1.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概念2.掌握电力系统各种基本参数的含义3.掌握评价电能质量的各项指标4.了解中性点运行的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基本参数的含义及表示;电能质量指标的重要性。

难点:谐波指标的物理含义;三相不平衡的危害。

第2章电力网(理论6学时)【教学内容】1.电力网的接线方式2.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和等效电路3.电力网的电压计算4.输电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教学要求】1.了解电力网的接线方式2.掌握元件参数和等效电路3.掌握电压的计算4.了解导线截面的选择【教学重难点】重点:各种元件的参数和等效电路难点:如何确定等效电路第3章变电所的一次系统(理论10学时)【教学内容】1.高低压电器设备和开关电器.2.高低压保护电器和限流电器3.电力变压器4.互感器5.高电压成套配电装置6.电气主接线7.电气设备的选择【教学要求】1.掌握高低压开关电器的主要参数2.掌握保护电器和限流电器的主要参数3.了解电力变压器4.掌握互感器的原理和主要参数5.了解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和设计要求6.掌握电气设备的选择原则和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高低压开关电器的主要区别;保护电器和限流电器的选用要求;高低压电器设备的选用原则。

最新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案2secret

最新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案2secret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案2s e c r e t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和方向性电流保护第三章电网的距离保护第四章输电线纵联保护第五章自动重合闸第六章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第七章发电机的继电保护第八章母线的继电保护第四章输电线路纵联保护§4-1 输电线纵联差动一、基本原理:1.反应单侧电气量保护的缺陷:∵无法区分本线路末端短路与相邻线路出口短路。

∴无法实现全线速动。

原因:(1)电气距离接近相等。

(2)继电器本身测量误差。

(3)线路参数不准确。

(4)LH、YH有误差。

(5)短路类型不同。

(6)运行方式变化等。

2. 输电线路纵联差动保护:(1)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P129 第二自然段)。

(2)导引线纵联差动保护:用导引线传送电流(大小或方向),根据电流在导引线中的流动情况,可分为环流式和均压式两种。

(P131 图4-2)自学。

(注意图中隔离变压器GB 的极性)例:环流法构成了导引线纵联保护:线路两侧装有相同变比的LH 正常或区外短路:Im 1=-In 1 ∴Im 2=-In 2I J =Im 2+In 2=0 J 不动区内短路:I J =Im 2+In 2=(Im 1+ In 1)/n LH = I d / n LH > I d z ( 同时跳两侧DL)←J 动作可见纵联差动保护的范围是两侧LH 之间,理论上具有绝对选择性可实现全线速动。

但它只适用于< 5~7公里的短线路。

若用于长线路技术上有困难且经济上不合理。

(P136 标题2)它在发电机、变压器、母线保护中应用得更广泛(后述) 3. 纵联保护信号传输方式:IIn1Im2In 2Im 1(1)辅助导引线(2)电力线载波:高频保护(3)微波:微波保护(4)光纤:光纤保护§4-2输电线的高频保护一、高频保护概述:高频保护的定义:(P136)分类:按照工作原理分两大类,方向高频保护和相差高频保护。

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华北电力大学

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华北电力大学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110162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ourse Project of 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s课程类型: 实践环节总学时:一周讲课学时:2 实验学时:一周学分:1适用对象: 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自动控制理论A》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自动控制理论》的课程设计,是课堂的深化。

课程的目的是使MATLAB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自动控制理论A》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

课程设计的任务: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学会应用这一强大的工具,并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以达到加深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理解的目的。

通过使用这一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繁琐枯燥的计算负担中解脱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思考本质问题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去。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此次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1、能用MATLAB软件分析复杂和实际的控制系统。

2、能用MATLAB软件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

3、能灵活应用MATLAB的CONTROL SYSTEM 工具箱和SIMULINK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 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各学科教学大纲(定稿)目录《GIS装置及其绝缘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3)《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5)《城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7)《大型电机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大纲 (9)《大型发电机与变压器运行》课程教学大纲 (10)《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2)《电磁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14)《电磁场数值计算》课程教学大纲 (16)《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18)《电磁兼容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0)《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2)《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5)《电工学B》课程教学大纲 (27)《电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0)《电机学1》课程教学大纲 (31)《电机学2》课程教学大纲 (34)《电机状态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36)《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8)《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41)《电力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43)《电力负荷预测》课程教学大纲 (45)《电力工程A》课程教学大纲 (47)《电力工程B》课程教学大纲 (49)《电力生产过程与动力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51)《电力生产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54)《电力市场运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56)《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58)《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60)《电力系统故障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62)《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 (64)《电力系统过电压》课程教学大纲 (6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71)《电力系统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 (74)《电力系统数字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76)《电力系统稳定》课程教学大纲 (80)《电力系统谐波与无功补偿》课程教学大纲 (82)《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84)《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86)《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88)《电力系统主设备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90)《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92)《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94)《电路理论A(1)》课程教学大纲 (96)《电路理论A(2)》课程教学大纲 (99)《电路理论(B)》课程教学大纲 (101)《电路理论B(1)》课程教学大纲 (104)《电路理论B(2)》课程教学大纲 (106)《电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08)《电路实验(1)》课程教学大纲 (111)《电路实验(2)》课程教学大纲 (113)《电能计量》课程教学大纲 (115)《电能质量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17)《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19)《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20)《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大纲 (122)《电气与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24)《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126)《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30)《高电压技术在非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32)《高电压绝缘》课程教学大纲 (134)《高电压试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36)《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138)《高压电器》课程教学大纲 (140)《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大纲 (143)《供电系统电能质量》课程教学大纲 (145)《光纤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47)《交流电机调速》课程教学大纲 (149)《可编序程控制器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51)《控制电机》课程教学大纲 (153)《配电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155)《人工智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57)《输电线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61)《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163)《数字信号处理(电)》课程教学大纲 (165)《微机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67)《微机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69)《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A》课程教学大纲 (171)《现代用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74)《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77)《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79)《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82)《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85)《用电管理与监察》课程教学大纲 (187)《用电营销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89)《直流输电与FACTS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91)《中压电网运行分析与接地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194)《专业英语阅读(电气)》课程教学大纲 (196)《自动控制理论B》课程教学大纲 (198)《GIS装置及其绝缘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200010课程名称:GIS装置及其绝缘技术英文名称:GIS Equipment and Insulation Technology总学时:24 总学分 1.5适用学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高电压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六氟化硫气体的基本理化性能;六氟化硫气体中的放电;电极表面粗糙度和导电微粒对放电的影响;六氟化硫气体中支撑绝缘子的沿面放电特性等有关知识。

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六氟化硫气体的基本理化性能;掌握六氟化硫气体中的放电过程和击穿规律;掌握电极表面粗糙度和导电微粒对放电的影响;掌握六氟化硫气体中支撑绝缘子的沿面放电特性;了解气体绝缘电气设备及混合气体绝缘;了解现场耐压试验和绝缘故障诊断;三、教学内容六氟化硫气体的基本理化性能:包括六氟化硫气体的电负性、热分解等。

六氟化硫气体中的放电:包括汤逊及流注理论、各种(均匀、稍不均匀、极不均匀)电场中放电的规律及冲击击穿特性。

电极表面粗糙度和导电微粒对放电的影响。

六氟化硫气体中支撑绝缘子的沿面放电特性。

气体绝缘电气设备简介:包括气体绝缘的电缆、变压器、组合电器、开关柜等。

现场耐压试验和绝缘故障诊断简介。

混合气体绝缘简介。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GIS装置与绝缘技术》,邱毓昌等编著,水利电力出版社。

大纲制定者:王伟大纲校对者:程养春大纲审定者:屠幼萍制定日期:2005.1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200030课程名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英文名称: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总学时:24总学分:1.5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微机继电保护基础»、«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原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建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

掌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内容、应具有的基本功能和要求。

了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结构形式。

掌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各个基本环节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了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各种网络的通信原理、技术和应用。

了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当地监控主站子系统。

了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远动主站子系统。

了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工程师站子系统。

三、教学的基本内容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主要内容、主要功能和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结构形式和配置。

重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

难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结构形式和配置。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五防闭锁子系统、自动减负荷子系统、电压及无功综合控制子系统、小电流接地保护子系统、备自投子系统、当地监控主站子系统、远动主站子系统、工程师站子系统、其他各个子系统。

重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五防闭锁子系统、当地监控主站子系统、远动主站子系统、工程师站子系统。

难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五防闭锁子系统。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串行通信接口、局部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局部网络技术的拓扑结构等基本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局部网络技术的几种常见的局部网络。

重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难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数据通信的拓扑结构等基本技术。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与使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举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展望。

重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举例。

难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举例。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丁书文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书:《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黄益庄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及应用》,丁书文等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版。

大纲执笔者:夏瑞华大纲校对者:秦立军大纲审核者:黄少锋制定日期:2005年6月《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专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200040课程名称: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专题英文名称:Report on Protection in Extra High Voltage Grid总学时:24总学分:1.5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方向先修课程: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电线路保护在高压和超高压电网中的运行特性和分析方法。

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继电保护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超高压电网的特点及其对继电保护的要求,并重点分析距离保护、高频方向保护和高频相差保护在高压电网中的运行特点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的基本内容超高压电网的特点及其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串联补偿电容对阻抗继电器和距离高频、负序和零序功率方向元件、负序和零序方向高频保护的影响;串联补偿电容对相差高频保护的影响;输电线分布电容对距离保护的影响;输电线分布电容对方向高频保护、相差高频保护的影响;非全相运行及复故障对距离保护、方向高频保护、相差动高频保护的影响。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专题分析》,高中德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参考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运行分析(下册)》,王广延、吕继绍合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大纲执笔者:原丽大纲校对者:黄少锋大纲审核者:艾欣制定日起:2005.10《城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200050课程名称:城市供电英文名称:City Power Supply总学时:40学时总学分:2.5学分适用对象:电力工程各专业方向先修课程:电路理论,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