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知识点检测.
小学课外必读书《史记》阅读测试题

小学课外必读书《史记》阅读测试题一、填空。
(每空2分,共60分)1.黄帝名(),他与()的两支力量合并在一起,后世的我们被称“炎黄子孙”。
2.()的儿子启建立了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制王朝。
3.烽火台上的士兵一旦发现敌情,白天就点起(),夜间点燃()向四处报警。
4.郑国商人()把自己贩卖的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送给秦国军队,还假称这是郑国国君对秦军的慰劳,使得敌人放弃了对郑国的偷袭计划。
5.公元前()年,()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
6.“不鸣则已,()”的()善于纳谏,从一个昏君变成了一个英明的君主,使楚国成为了诸侯中的强国。
7.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 )年,孔子周游列国( )年。
8.司马迁说:“假如()还活着,我即使为他驾车,也是心甘情愿的。
”9.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10. ()建议秦始皇修筑长城,以保护秦朝不受北方各少数民族军队的滋扰。
11.淮阴侯韩信年轻时就敢于忍受(),承受各种折磨,后来成了一代名将。
12.因为苏秦的合纵策略,秦国有15年不敢出()攻打六国。
13. ()通过赛马的方式,向齐威王推荐()。
14.屈原创造的诗体被后人称为()。
15.华夏民族的祖先是()。
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17.历史上所说的“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和()。
18.“管鲍之交”指的是著名历史人物()和()。
19.使秦国由弱变强,逐步走上霸主之位的著名变法是()。
20.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
二、判断题。
对的填“对”,错的填“错”。
(共20分)1.刘邦月下追韩信,并任命他为大将。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3.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卒训练骑射,使赵国的实力很快增强了。
()4.孔子出身于贵族之家,从小家境富裕,遍览群书。
()5.虞国国君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借道给晋国去攻打虢国,结果也被晋国吞并。
2019年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苏教版知识点练习五十

2019年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苏教版知识点练习五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略考其行事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所守或匪亲(《蜀道难》)B、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C、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报任安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司马迁《鸿门宴》曩者辱赐书司马迁《报任安书》B、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C、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吾属今为之虏矣司马迁《鸿门宴》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李密《陈情表》则仆偿前辱之责司马迁《报任安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责: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诚:确实,实在。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然此可为智者道重为乡党所笑C、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曼辞以自饰D、以通其狂惑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引:引退B、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际:边际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流传:【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土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线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鲁人版史记第一单元知识梳理检测

历城二中高二级部47级学案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通假字(指出通假字,并解释)①可与不否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③拜送书于庭廷④招有司案图按⑤设九宾礼于廷傧⑥秦自缪公以来穆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⑧请奏盆缻缶⑨特以诈详为予赵城佯⑨由此与错有卻同“郤”⑩吴楚罢不通“否”⑾计划始行,卒受大戮通“猝”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通“向”⒀诚得至,反汉通“返”,返回⒁并南山,欲从羌中归通“傍”,靠近⒂堂邑父故胡人,善射通“固”,本来二、实词解释1、使人遗.赵王书送给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腰斩的刑具3、曲.在赵理亏4、均之..二策权衡、比较;这5、相如奉璧奏.秦王进献6、相如因持璧却.立后退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8、礼节甚倨.傲慢9、召有司..案图专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 10、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只不过1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秘密地、悄悄地1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句首语气词,希望14、不如因而厚遇..之优待15、卒.廷见相如终于16、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占17、请奏.盆缻秦王进献18、左右皆靡.倒退19、于是秦王不怿.高兴 20、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祝寿..21、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结束 22、吾羞,不忍..为之下!不愿意23、已而..相如出不久、随后 24、于是舍人相与..谏曰共同、一起25、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格 2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就是;句首语气词;平常人2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和……比,谁更…… 28、臣等不肖..,请辞去没有才德、无能29、相如虽驽.劣、愚笨、无能.......30、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31、天下无治.《尚书》者研究(动词)32、年九十余,老不可征.征召(动词)33、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晋升官职(动词)34、公言善,吾亦恨.之遗憾(形容词)35、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罪(名词)奏章(名词)36、上书言军事,谒.见上晋见(动词)37、内杜.忠臣之口堵塞(动词)38、请下.廷尉诛交给(动词)39上欲自持兵.救贾姬兵器(名词)40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授予官职(动词)41不发.私书打开(动词)42已倍亲而仕.做官(动词)43郅都迁.为中尉升迁(动词)44丞相条侯至贵倨.也傲慢(形容词)45而都揖.丞相。
史记的测试题及答案

史记的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刘向答案:A2. 《史记》记载的最早的历史时期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A3. 《史记》中“世家”是指什么?A. 帝王的家谱B. 诸侯的家谱C. 贵族的家谱D. 士大夫的家谱答案:B4. 《史记》中“列传”主要记载的是?A. 帝王事迹B. 诸侯事迹C. 重要人物的生平D. 士大夫的生平答案:C5. 《史记》中“本纪”主要记载的是?A. 帝王事迹B. 诸侯事迹C. 重要人物的生平D. 士大夫的生平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下列哪些人物是《史记》中记载的?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孔子D. 孟子答案:ABC7. 《史记》中“书”主要记载了哪些内容?A. 礼乐制度B. 刑法制度C. 经济制度D. 军事制度答案:ABCD8. 《史记》中“表”主要记载了哪些内容?A. 年表B. 世表C. 人物表D. 地理表答案:AB9. 《史记》中“列女传”主要记载了哪些人物?A. 女性政治家B. 女性文学家C. 女性军事家D. 女性道德典范答案:D10. 《史记》中“刺客列传”主要记载了哪些人物?A. 荆轲B. 聂政C. 专诸D. 豫让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通史。
答案:纪传体12. 《史记》全书共_________卷。
答案:13013. 《史记》的“太史公曰”是作者_________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
答案:司马迁14. 《史记》中“货殖列传”主要记载了_________的生平。
答案:商人15. 《史记》中“滑稽列传”主要记载了_________的生平。
答案:滑稽艺人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测试,相信同学们对《史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挖掘更多历史知识。
《史记》知识点梳理汇总复习资料doc

引言概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一部中国历史专著,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从上古到汉代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内容丰富多样,开创了中国史书的编纂风格,影响深远。
正文一、《太史公自序》的重要性《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序言部分,其中包含了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和意图,阐述了他撰写《史记》的动机和理念。
《太史公自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为读者了解《史记》的背景和立意提供了重要线索。
小点详述:1.司马迁的身世与学术背景2.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动机和目的3.《太史公自序》的文风和修辞手法4.《太史公自序》对后世历史学的影响5.《太史公自序》的文学价值与审美追求二、史书的分类及《史记》的重要地位史书是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地位。
小点详述:1.史书的分类与特点2.《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关系及差异3.《史记》对后世史书的影响与传承4.《史记》的主要特点与创新之处5.《史记》的地位与意义三、《史记》的传世与演变《史记》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传抄、刊定和传播的过程,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个版本。
这些版本不仅在内容上有所差异,还在注释、编排和传承等方面存在一些特点。
小点详述:1.《史记》的传世史与抄本研究2.《史记》的早期刊本与版本传承3.《史记》的版本差异与文本校勘4.《史记》的注释与评价5.《史记》的影响与流传四、《史记》的历史价值与批评《史记》的价值不仅在于记载了丰富翔实的历史事实和人物形象,更在于其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独特的史观,成为了后世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史记》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需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批判。
小点详述:1.《史记》的历史价值与重要意义2.《史记》的历史真实性与偏见性3.《史记》的历史思想与史观4.《史记》的文学性与艺术性5.《史记》的争议与批评五、《史记》的影响与接受《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书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在韩国、等东亚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传承。
少儿史记测试题及答案

少儿史记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司马光C. 司马相如D. 司马徽答案:A2. 《史记》中记载的第一个皇帝是谁?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3. 《史记》中“霸王别姬”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4. 《史记》中“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关于哪位历史人物的?A. 勾践B. 项羽C. 刘邦D. 嬴政答案:A5. 《史记》中“鸿门宴”的故事中,项羽和刘邦的关系是什么?A. 兄弟B. 朋友C. 敌人D. 君臣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______所著。
答案:司马迁2. 《史记》全书共______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答案:1303. 《史记》中的“本纪”部分主要记载了______的事迹。
答案:帝王4. 《史记》中的“世家”部分主要记载了______的事迹。
答案:诸侯5. 《史记》中的“列传”部分主要记载了______的事迹。
答案:各类人物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史记》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答案: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荆轲是燕国的刺客,受燕太子丹之托,企图刺杀秦王嬴政。
荆轲带着地图和樊於期的头颅作为礼物接近秦王,但在图穷匕见的瞬间,刺杀失败,荆轲被杀。
2. 《史记》中“破釜沉舟”的故事是关于哪位历史人物的?答案:破釜沉舟的故事是关于项羽的。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为了激励士气,下令破釜沉舟,表示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最终大败秦军。
3. 《史记》中“指鹿为马”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指鹿为马的故事说明了赵高权倾朝野,秦二世胡亥被赵高所控制,朝政混乱,国家走向衰败。
4. 《史记》中“孟尝君食客三千”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孟尝君食客三千的故事说明了孟尝君的慷慨和影响力,他能够招揽天下贤士,食客多达三千人,显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手腕。
中考语文复习:《史记》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复习:《史记》知识点归纳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史书之一。
其中主要包括了先秦、秦、汉三代的历史内容,可以说是了解中国历史必读的经典之一。
在中考中,也经常出现关于《史记》的阅读理解和填空题,因此复《史记》的相关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重点内容:作者及写作背景-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出生在西汉初年的长安。
他的父亲司马绍曾经是汉武帝的侍中,母亲也是出身名门的人。
- 《史记》是司马迁在狱中所作,完成于公元前91年至公元前86年之间。
- 《史记》共记述了周、秦、汉三代的历史,收录564篇,称“纪传体”,既有纪事、历史,又有传记。
内容概述- 《史记》包括了纪事和传记两部分,分成十二本。
其内容主要由后世的“五部”所统摄。
- 纪事部分主要记载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事件,如“封禅之典”、“项羽败走垓下”、“赵高篡权”等。
这些事件都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考出题的考点。
- 传记部分主要介绍了历代各级文武官员和纵横家等名人事迹,如《司马相如传》、《韩信降楚传》、《吕不韦传》等。
文学价值-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珍品之一。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文学手法,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 《史记》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相当于西方文学中的《》或《荷马史诗》。
影响- 《史记》对中国历史及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 后世的许多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有借鉴《史记》中人物的描述和情节。
了解以上的内容,既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也有助于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对《史记》的学习能够有所收获,为自己的中考加油!。
(完整版)《史记》题库

(完整版)《史记》题库一、判断题1.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史记》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
√4、《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5、《史记》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并称“史学双璧”。
√6、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均取材于《史记》。
√7、《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8、《史记》的写作方式首开纪传体之先河:以描写人物的生平为主,年代先后为副。
√9、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10、《赵氏孤儿》是取自《史记》的故事。
√11、《史记·张仪列传》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指舆论作用极大。
√12、《吕不韦列传》是吕不韦一个人的传记,但作者通过这篇传载,反映了秦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皇太后的放荡生活,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
√13、《淮阴侯列传》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
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
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14、《刺客列传》是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上的一篇文章。
同时也有同名电影《刺客列传》、童超著小说《刺客列传》,以及连载于《飒漫画》上的同名漫画。
√1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16、《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17、《高祖本纪》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知识点测试卷一、文学常识1、《史记》原称,或,也省称。
2、《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开始,它由通称变成了专名。
3、《左传》是体史书;《战国策》是体史书,《史记》是体通史。
4、《史记》全书分为八,十,十二,三十,七十。
5、《史记》的取材很广泛,一是,二是,三是。
6、《史记》的写作目的,用司马迁《报任安书》里说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7、鲁迅先生曾经称赞《史记》是“,。
”8、司马迁,字,时期人。
9、《史记》记录了从到共年的历史。
10、《史记》中的列传有独传和合传,我们学习的《》就是合传。
但是有一个人贯穿全篇,这个人是。
11、第10题中的这篇合传共写了三个故事,分别是、和。
12、战国四公子分别是国的,称为君;国的,称为君;国,称为君;国,称为君。
13、课本中的《项羽本纪》节选了、和三个故事。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一、一词多义1负.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宁许以负.秦曲肉袒负.荆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其强2幸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3引左右欲引.相如去相如引.车避匿引.使者蔺相如4.顾顾.吾念之相如顾.招赵御史书曰相如因.持璧却立5.因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 均.之二策2.相如因持璧却.立3.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4.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5.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6. 相如既.归7.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8.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A.臣愿奉璧往使B.拜送书于庭C.召有司案图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E、乃设九宾之礼于廷F、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G、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四、加线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A.③④B.④⑧C.⑥⑧D.③⑥五、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分别是1. A.舍.相如广成传舍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C.左右欲刃.相如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2.A.完.璧归赵B.宁许以负.秦曲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毕礼而归.之3. A.秦王恐其破.璧B.大王必欲急.臣C.且庸人尚羞.之D.而绝.秦赵之欢六、为下列特殊句式分类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君何以知燕王④拜送书于庭⑤何功之有哉⑥使不辱于诸侯⑦徒见欺⑧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⑨求人可使报秦者⑩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⑾乃设九宾于廷⑿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⒀相如闻,不肯与会⒁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七.翻译下列语句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三、《魏公子列传》练习一、一词多义1、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复博如故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君安与项伯有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就乃谢客就车赢欲就公子之名3、下仁而下士吾攻赵旦暮且下下令军中曰侯生下,见其客朱亥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4、辞辞决而行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臣等不肖,请辞去5、独独不怜公子姊邪计不独生而令赵亡6、过愿枉车骑过之行过夷门,见侯生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7、让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昭王薨.,安釐王即位2、致.食客三千人3、微.察公子4、冠盖相属.于魏5、愿枉.车骑过之6、侯生乃屏.人间语7、然公子遇.臣厚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9、此臣效命之秋.也10、此五霸之伐.也11、而公子亲数存.之12、勒.兵下令军中曰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1、直上载公子上坐2、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3、辞决而行4、北乡自刭四、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含义。
1、公子再拜,因问2、以公子为长者3、胜所以自附为婚姻4、公子颜色愈和5、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五、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1、仁而下.士2、留军壁.邺3、朱亥袖.四十斤铁椎4、不敢以其富贵骄.士5、臣修身洁.行数十年6、公子从.车骑7、为能急.人之困8、公子怪.之9、却.秦存.赵10、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11、侯生乃屏.人间语12、北.救赵而西.却秦13、皆谦而礼.交之14、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15、今公子有急.16、椎.杀晋鄙六、为下列特殊句式分类1、欲以观公子2、公子何以知之3、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4、何功之有哉5、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6、遍赞宾客7、诸侯敢救者8、而如姬最幸9、不敢任公子以国政10、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1、赢乃夷门抱关者也12、此人力士13、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4、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15、臣乃市井鼓刀屠者16、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17、请救于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七.翻译下列语句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2、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
3、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4、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5、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项羽本纪》练习一、一词多义1 、书2 、王书足以记姓名而已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众数十万,众数十万,亦足王也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3 、举4 、为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使子婴为相为击破沛公军为之奈何窃为大王不取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 、如杀人如不能举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其季父项梁. 2、以故事得已以故事得已. 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4、须臾..夜驰之 5、夜驰之沛公军. 6、秦时与臣游秦时与臣游.臣与将军戮 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8、若入前为寿.遣将守关者, 9、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沛公则置 10、沛公则置车骑. 11、闻大王有意督过 11、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12、歌数阙,美人和 12、歌数阙,美人和之. 13、骑能属 13、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14、田父绐 14、田父绐曰. 15、. 15、刈旗 16、项王亦身被16、项王亦身被十创. 17、.. 17、自矜功伐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 1、一府中皆慴伏 2、距关,勿内诸侯距关, 3、张良出,要项伯张良出,4、秋豪不敢有所近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者,8、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项王则受璧,四、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含义。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含义。
1、沛公居山东时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将军战河北 4、江西皆反 5、约为婚姻 6、地方千里 7、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8、令将军与臣有郤五、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毋妄言,. 1、毋妄言,族矣 2、沛公军霸上沛公军. 3、素善留侯张良. 4、沛公今事有急沛公今事有急.秦地可尽王 5、秦地可尽王也.项伯杀人,.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吾得兄事之吾得兄.吏民, 8、籍吏民,封府库.9、于是项伯复夜去于是项伯复夜. 10、沛公旦日从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1、范增数目 11、范增数目项王. 12、若入前 12、若入前为寿. 13、头发上 13、头发上指. 14、.人如恐14、刑人如恐不胜 1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1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6、.芷阳间 16、道芷阳间行. 17、项羽引兵西 17、项羽引兵西屠咸阳. 18、. 18、可都以霸 19、.. 19、如衣绣夜行 20、人言楚人沐猴而冠 20、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21、项王军壁 21、项王军壁垓下. 22、常以身翼 22、常以身翼蔽沛公. 23、豪杰蠭 23、豪杰蠭起. 24、奋其私智而不师 24、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25、君安与项伯有故 25、君安与项伯有故. 26、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26、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六、为下列特殊句式分类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与籍避仇于吴中3、此亦天亡秦之时也4、后则为人所制5、谕以所为起大事6、具告以事7、欲呼张良与俱去8、长于臣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 10、臣战河南 11、 11、因击沛公于坐12、 12、客何为者 13、 13、大王来何操 14、 14、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15、 15、项王军壁垓下 16、 1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17、此天之亡我, 17、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18、 18、独鲁不下判断句:判断句:省略句:省略句: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七.翻译下列语句 1、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2、汉骑追者数千人。
汉骑追者数千人。
3、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5、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被动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