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合肥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合肥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合肥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合肥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绿化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绿化管理工作;各县(市)区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绿化条例》和本实施细则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绿化管理工作。

市园林绿化质量监督管理中心受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全市城区范围内的园林绿化质量监督管理和考核等工作。

第四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部队以及个人应按照市绿化行政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优秀护绿志愿者等活动,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每年组织绿化先进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第五条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认建认养树木绿地、参与养护管理、绿化宣传等多种形式履行植树义务。

城市中的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男十八至六十周岁,女十八至五十五周岁),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株,或完成相应劳动量的植绿护绿任务。

对已满十一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尽可能安排力所能及的绿化劳动。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引导、支持和促进护绿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将护绿志愿服务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七条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损绿毁绿举报热线,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举报并处理。

对乱砍乱伐、损绿毁绿等违法行为,群众也可直接向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各级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现场处理损绿毁绿违法行为,并按照赔偿和处罚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鼓励广大市民积极举报和提供涉及园林绿化管理方面违法行为信息,严厉打击损绿、毁绿等违法行为,共同维护城市形象。

举报情况调查属实并得到查处的,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八条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立足本市实际,兼顾近期和长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市容景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合肥市工业布局现状

中央继西部大开发、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 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 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 将得到国内外投资者更 多的关注,更加有利于 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其 它省份企业的投资,从 而使得经济社会得以快 速发展。


1、合肥市现状工业用地主 要分布在各类工业园区;主 要集中在合肥市区周边, 2、合肥工业发展加速 3、合肥市已经进入工业化 中后期阶段 4、其产业体系既有综合性 又有特色性
合肥市的区位优势

合肥处于中国大陆南北交汇,东西贯通的中心优势区位,以合肥 为圆心,半径为500公里的范围内有上海、南京、武汉等重要的 大城市和4亿人口。 作为长三角近邻和纵深腹地,合肥是全国重 要的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和通讯枢纽,是未来全国21个二级 交通枢纽之一。淮南线贯穿全境、合九、宁西、沪汉蓉铁路在此 交汇,随着宁西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时速达200公里,是国 家“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铜黄、合六叶、 合淮阜高速公路的建设、全国内河航运主要港口的定位、机场的 迁建和升级(有直达全国的20多条国内航线和直通香港的航班), 都将使我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为我市加强对 外联系和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增强城市集聚力,提供了 十分有利的条件。
发展现实基础




1、经济基础:2009年合肥GDP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 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 2、土地资源:合肥市域面积7029.48平方公里。合肥城镇密集区 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周边乡镇,面积2329平方公里。合肥的市区面 积838.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城镇化发展地区 3、水资源:合肥面临是水质性缺水问题,需要采取区域调水或 水质治理工程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提 出多项措施确保城市发展用水。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规划的实施, 提高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积极稳妥地推广再生水在农业、工业冷 却及生活杂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多渠道开发非 传统水资源,如雨洪利用、人工增雨等,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量。 4、其他资源条件:优良的城市环境是合肥重要的竞争力,早在 1992年,合肥就与北京、珠海一起被命名为首批国家 “园林城 市”,城市已经形成了“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园交融、浑然 一体”的城市园林特色。合肥市的自然生态空间资源优越,北依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以及一些小的水库,西近大蜀山,西南为 紫蓬山风景区,

合肥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合肥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十九、在附录B中B2(3)增加规定:“建筑物的室外地平面标高,应当符合详细规划的要求,并需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阶段确定室外地平面标高。”
二十、将附录B中B2(5)修改为:“在主体结构内的阳台,应按其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全面积;在主体结构外的阳台,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投影面积计算1/2面积。居住类建筑每层阳台(含各类形式的阳台、露台、入户花园、空中花园、活动平台等非公共活动空间)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应超过该层建筑水平投影面积的15%,进深不应大于2米,阳台宽度不应大于阳台所连接居室开间宽度(限一个居室),每套住宅阳台个数不应超过2个;非居住类建筑的每层阳台水平投影面积不大于该层建筑水平投影的10%。如超出,则超出部分应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全部建筑面积并计入容积率。上盖高度达到或超过两个自然层的有顶盖阳台参照执行。与阳台相接的附属构件(如花台、设备平台、遮阳板等),无论是否与阳台隔断,均作为阳台控制。”
“日照分析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GB/T50947-2014)中建模、计算参数与方法的要求。同时满足下列规定:
“(1)除高度大于4米的旧建筑的围墙作为日照分析主体外,其它围墙不作为遮挡建筑;
“(2)违法建设不纳入日照分析范围。
“(3)日照分析时,应先分析被遮挡建筑(场地)的现状日照状况,再分析拟建高层建筑建设后的日照状况,并进行对比,明确遮挡影响。
二十六、删除附录B中B2(13)屋顶层。
二十七、将附录C中C1修改为:
“日照分析是指建设单位为了确定拟建高层建筑对自身和对相邻建筑可能产生日照影响而委托设计单位对拟建高层建筑进行日照分析,编制《日照分析报告》。建设单位在报送《日照分析报告》同时,应当报送经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日照分析报告》是否符合国家及本通则标准进行复核的《日照分析复核报告》。

合肥市绿地系统2007—2020年规划探析

合肥市绿地系统2007—2020年规划探析

合肥市绿地系统2007—2020年规划探析2008年9月出台的《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合肥城市今后的绿地系统做出了详细的安排。

随着逐步完善的8大绿色系统,合肥将呈现出独特的“依山傍水、环圈围绕、田园锲人、珠落玉盘”的城市绿地系统格局,合肥向国内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以《规划》为依托,合肥2008年完成新建(续建)公园36座,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23 hm2。

1成品草花的移植1.1移植前土壤准备栽植土壤一般要求是富含大量有机质的腐殖土,且花坛内泥土土层面低于花坛(花池)口4cm左右。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除草、翻晒,清除土壤中的碎石及其他杂物,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连续多次种植草花的,要更换花坛(花池)土壤的土层。

整地时要求地势呈龟背形或坡形。

花池的效果坡度一般为7%~9%,花钵坡度为40%-45%。

1.2移植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10:00前或下午16:00后.若条件允许最好选择在阴天进行。

草花移植后,应及时淋水,并保持植株清洁。

1.3移植方法移植深度应将新土覆盖原土球2.3 cm为宜,要求种后无裸露的根部,覆土平整。

移植时尽量勿将草花原土球弄散,以防伤根。

严格按设计图案(图纸)种植草花,以防品种及色彩混淆。

草花移植的顺序:一般花坛应从中心向外的顺序种植;坡式花坛应由上向下种植;图案花坛应先种植图案的轮廓线,后种植内部填充部分;大型花坛宜分区、分块向一个方向种植。

草花种植数量应以无裸露土地为宜。

图案的勾勒线条和花池(花坛)的边缘应选择强壮的苗株稍密于中间种植,保证图案和边线的完整。

2草花移植后的养护2.1淋水2.1.1淋水时间。

一般在每日上午10:30前或下午15:00-后淋水,避开暴晒的中午时段,提倡夜间淋水。

2.1.2淋水量。

在雨水缺少季节,每天的淋水量要稍大于该种类的蒸腾量,淋水时要用花洒浇灌,禁用水枪直射。

每日淋水必须浇透,遇到高温天气,每日可增加1 2次叶面喷水保湿降温。

景观生态学在合肥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景观生态学在合肥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理等 。应用 景观 生态学 的基 本原理 分析 研究城 市绿 地 系统 布局 特 点 , 在 坚 持 生态 原 则 的基 础 上进 一 并 步加 以规划 , 以使 城 市建设 和发展 更加 符合 生态 学原 理 , 可 同时有 助于解 决城 市资 源 、 境污 染等 问题 。 环
收稿 日期 :0 90 —4 2 0 —81 作者简介 : 蔡晓宇( 9 4 , , 1 8 一)女 安徽毫州人 , 硕士生。
bo iest h o y Th d a tg sa d ds d a t g so h y t m r on e u n o ei r — id v r i t e r . y ea v n a e n ia v n a e ft es se a ep itd o ta d s m mp o vn eh d r u fr r o f rh r isr c ee r e p c y tm ln i g i iw f ig m t o s a e p t o wa d t u t e n tu t H fig e n s a e s se pa nn n ve o e oo y c lg . Ke r s ln s a ee oo y;u b n g e n s a es se ;p th;c rio ;m arx ln ig y wo d :a d cp c lg r a re p c y tm ac o rd r ti ;p a n n
( . h o fArhtcur n r, Hee ie st fTe h oo y H ee 3 0 9,Chn ; 2 1 Sc o lo c ie t ea d A t fiUnv riy o c n lg , fi 0 0 2 ia .Hee o l in C s la c ., f iW rd Uno on ut n y Co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文章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城乡生态绿化与生态安全的角度,分析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合肥城乡绿地系统框架体系。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李改维 1 高 平2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合肥 2300412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 合肥 230041近年来,合肥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在绿地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上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为确保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非常必要。

1 合肥市园林绿地系统发展概况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首批三个园林城市之一,绿化先进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

近年来,合肥经大拆违,大建设及大蜀山绿化工程的启动,城市绿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及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其绿地建设总体分4个阶段:(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29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2.06h m 2;(2)1979-1992年,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首批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14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42h m 2;(3)1993-2001年,稳定增长阶段。

1993年以后,合肥城市的绿地建设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8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30h m 2。

(4)2002年以来,高速发展阶段。

5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260hm 2。

2 上版规划实施评价上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2003年10月编制完成,规划是对合肥原有绿地系统规划“合肥方式”形式和精髓的继承与发展,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继承与发展了合肥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的优良传统,城市的环境面貌不断提高和改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了符合合肥市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体系;各类绿地面积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06年底合肥市现有各类绿地16 233.09h m 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 501.94h m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9.26m 2。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我是合肥买房参谋吴哥,211大学毕业,十余年房产经验,熟悉合肥买房政策、区域规划与学区,成功指导数千名购房者合肥置业。

以下为“合肥买房参谋”微信公众号粉丝问答精选提问分享。

合肥买房参谋公众号粉丝提问:您好,我长期外地工作,老家是安徽下面地市的,最近几年有回合肥发展的打算,但是不知道合肥未来发展怎么样?不知道可有详细的合肥空间规划发展介绍?合肥买房参谋回答:正好最近,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合肥市居住用地绿地率计算规则

合肥市居住用地绿地率计算规则

合肥市居住用地绿地率计算规则摘要:1.合肥市居住用地绿地率计算规则的背景和意义2.绿地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合肥市居住用地绿地率的具体情况4.绿地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5.结论正文:合肥市居住用地绿地率计算规则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居环境的质量和绿化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地率是衡量城市绿化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直观反映出居住小区的绿化情况。

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居住用地绿地率的计算规则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绿地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绿地率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具体到居住区,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合肥市居住用地绿地率的具体情况根据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数据显示,合肥市庐阳区近日新增了3 宗居住用地,面积共计164.85 亩。

其中,ly0701-08-02 地块占地面积103.5 亩;ly0702-03-04 地块占地面积36.75 亩;ly0702-03-07 地块占地面积24.6 亩。

这些住宅用地的绿地率将按照合肥市居住用地绿地率计算规则进行计算。

绿地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居住用地绿地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绿地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同时也能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此外,绿地还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总之,合肥市居住用地绿地率计算规则对于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基本概况城市现有各类绿地3753 公顷, 其中各类公园25个, 公园绿地面积946.33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5平方米/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生产绿地250公顷;防护绿地440.95公顷;附属及其它绿地227.66公顷。

目前,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数点的空间分布。

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瑶海区有公园绿地面积85.05公顷, 人均2.95平方米;庐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209公顷, 人均6.48平方米;蜀山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93.38公顷, 人均20.21平方米;包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8.9公顷, 人均2.7平方米。

二、绿地系统规划期限、目标与指标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总体目标:建立以城市为核心,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绿色长廊为纽带,城乡一体化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园林绿地系统。

通过一系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以达到城乡绿化相互交融、城乡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更为显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近期目标:重点巩固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水平。

通过合肥森林公园、黄山公园、天鹅湖公园、南淝河滨河绿地、大房郢水库坝下区公园等一系列大型园林绿地工程建设,保持城市绿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确保城市绿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使得城市绿地总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绿地率等相关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变各城区城市绿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城区内500米见“绿”。

远期目标:依据“环境优先”、“绿化先行”的城市建设方针,按照城乡一体。

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地有机的结合,建立一个体系完整、总量适宜、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

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得合肥城市绿化美化走到全国的前列;把合肥建设成为人居环境最佳的城市。

近期指标:城市绿地总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14%以上;公园绿地面积2 2平方公里,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m2/人;城区绿地率为33%; 绿化覆盖率为38%。

远期指标:城市绿地总面积达50平方公里以上,平均每年增加绿地面积300公顷以上;公园绿地面积达45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m2/人;城区绿地率达到35%;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市域绿地系统结构为一核、四片、一带。

一核为中心城区,绿地建设重点是公园绿地;四片分别是巢湖风景名胜区、紫蓬山风景名胜、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及瓦埠湖沿岸营造的大片风景林;一带是市域东郊北起岱山湖,南至巢湖边的绵延110公里的山地绿化,同时森林大道、包河大道(姥山路)及滨水,沿主要公路的绿色长廊。

构筑网络化的、城乡一体的合肥市域绿地系统。

此外,集镇绿化、乡村的农田林网、四旁绿化构成了市域绿地系统的基础。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合肥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在西郊一山两湖营造生态防护林1000公顷;紫蓬山森林公园再营造风景林700公顷;巢湖岸边在其1公里范围内适宜造林地方,营造边岸防护林1400公顷,以进一步改善城市周边环境,使得生态环境更优,生活环境更美。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为翠环绕城、园林楔入、绿带分隔、点线穿插。

“翠环绕城”由环城公园绿带、二环路绿带、外环高速公路林带构成。

“园林楔入”绿地由合肥森林公园、磨店防护林、合肥体育公园、长安公园构成。

“绿带分隔”规划在上派、店埠镇和双墩镇与城市之间,布置了三个带状公园或防护带,绿带控制宽度不小于1000米。

“点”、“线”穿插是指城区内部均衡布局的各类公园绿地和沿河、沿路、沿线(高压走廊)绿地。

公园绿地布局要体现便民原则,各城区要均衡发展。

远期重点规划控制的公园绿地有:蜀山公园占地11平方公里;长安公园27平方公里;合肥体育公园占地16平方公里;派河公园16平方公里;龙岗公园10平方公里;板桥公园占地12平方公里。

近期实施的合肥森林公园,占地约10平方公里。

五、城市近期绿地系统规划(2002-2005年)(一)城市绿地系统布局规划1.环形绿地⑴环城公园重在保护:一要保持其完整性,防止建设性的破坏,在重要节点将其割断;二要防止蚕食公园绿地,杜绝一切侵占绿地的建设活动;三要积极治理环城河水体,改善水环境;四是沿城市道路、河道、并结合城市建设把环城绿色向外延伸。

⑵二环路绿带:二环路由当涂路、东流路、环湖东路和砀山路构成,全长约43公里,两侧绿带宽度按30米控制,总绿地面积约200公顷。

⑶外环高速公路绿带:外环高速公路由312国道、合徐高速和合西(安)高速围合而成,全长约100公里,每侧绿带宽度按300米控制,绿地以防护林建设为主,也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果林、桑林、园林和用材林等。

构成城市外围的一道绿色屏障。

近期重点在312国道沿线扩大防护林的规模。

2. 楔形绿地⑴城市体育公园:位于当涂路、南淝河、312国道和姥山路围合的区域内,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近期实施公园绿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

⑵合肥森林公园:位于合九铁路、清溪路和二环路围合的区域内,总用地约8平方公里,其中公园绿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此公园与两大水库边的大片防护林构成西北角的楔形绿地。

城市东北角和西南角的两片楔形绿地,近期予以控制,远期付诸实施。

3. 分隔绿带规划在派河沿线、经济开发区与上派镇之间;在板桥河东侧、城市与店埠镇之间;合肥铝厂北侧、城市与双凤工业区之间,分别布置了起分隔城市作用的绿带,绿带宽度不低于1000米。

4. “点”、“线”绿地“点”状绿地主要指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专类公园,分散布置于城区;“线”状绿地是城市道路沿线绿地、铁路沿线绿地、河道沿线绿地和高压走廊绿地。

(二)城市绿地分类规划1. 公园绿地规划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点,也是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内容,规划在城市新区以高于11平方米的标准进行控制;在建成区内则因地制宜,采用大、中、小相结合、以点、线、面的形式,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居住区公园为0.5-1公里,小区公园为0.3-0.5公里)进行规划布局。

近期要重点建设好合肥森林公园、大房郢坝下区公园和合肥体育公园,控制住城市的“风道”,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

⑴庐阳区:对现有的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进行更新改造,提高公园的品位。

新规划布点的公园有合肥森林公园、板桥河公园、庐北公园以及科学岛公园、合肥文物园。

街头小游园有桃花游园、萧县游园、墨荷园。

规划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19平方米.⑵包河区:保留包河公园、银河公园和南淝河滨河公园等现有公园。

规划增加布点的公园有黄山公园、休宁公园、十五里河公园和合肥体育公园;结合青年林、朱岗村和庐南村的改造,新布点宁国路小游园、朱岗小游园和庐南小游园;结合南七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布置水阳江小游园;城市新区望湖城内高标准建设机场路游园。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88平方米.⑶瑶海区:规划新增的公园有板桥公园、二十埠河公园和新安江公园;新增的小游园和街头绿地有淮南路游园、昌盛小游园、金桥小游园、全椒小游园、太平小游园、滨河小游园、桥集小游园、钢南小游园和合裕路小游园。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3平方米。

⑷蜀山区:保留蜀山公园、徽园、天乐公园、清溪公园、雨花塘公园、黑池坝公园,植物园和野生动物园等现有公园。

规划新增的公园有翡翠湖公园、南艳湖公园、天鹅湖公园;规划的街头绿地和小游园有:经济开发区三座;高新区一座、政务区7座,建成区铁路线内有3座;井岗镇2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6.69平方米2、生产绿地规划规划在大杨镇、三十岗乡、电厂南侧、义兴镇和大兴镇域内分片布置,总用地面积不低于4.2平方公里。

城市各项绿化工程的苗木自给率不低于80%,并且在苗木的品种、质量方面确保城市绿化工程的需要。

3、防护绿地规划城市防护绿地建设的重点是城市的东南、西北和东北三个方向的大片楔入形绿地和城市外环公路沿线的防护林带,在城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布置大片的生态防护和水源涵养林;城市主干输电高压走廊宽度按150-200米宽度控制;滨河、铁路两侧防护林宽度不低于20米;外环公路两侧防护林宽度按100-300米控制;不同的城市用地功能之间应视具体情况作相应的安排。

4、附属绿地规划(1)、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规划共分为三类:一类是指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绿地率要求达到50%;二类是指一些大型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绿地率要达到30%;三类是指一些中小型企业,绿地率不低于25%。

(2)、道路广场绿化①园林景观路主要为城市对外联系的放射形干道和黄山路、机场路、胜利路、马鞍山路、二环路,其绿地率不得小于40%;②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③红线宽度在40-50米之间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④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⑤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综合考虑,公共活动广场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应设计成开放式绿地;车站、机场等处的集散广场绿化树种应具有地方特色,且集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5、其它绿地规划其它绿地重点在巢湖风景名胜区、紫蓬山风景名胜区、舜耕山森林公园和肥东东部沿山地区。

近城地区宜在西郊风景名胜区、两大水库周边、南淝河下游沿线以及城市与风景名胜区之间联系干道两侧重点发展。

城市绿地合计达40.8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为20.4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面积38.79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39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