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必修3历史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共3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2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24张PPT)
教育 设置太学、表彰六经
3、影响/评价: 积极: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为 其提供理论依据。
2)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 史文化的进步。
消极:
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 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特点: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4、影响:
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 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 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 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 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 段是利禄的诱引。
治者的需要。
影响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同 实质 文化专制

作用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 想的自由发展
小结升华 儒学的发展及其地位的演变过程
孔子的创立,孟子荀子的发展
春秋战国
成体系,遭冷遇
秦朝 汉代 隋唐
焚书坑儒
1)秦政治统一的需要 2)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
焚书——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
并被秦始皇采纳
坑儒——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
①焚书的范围: 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
+严禁私藏禁书。
②不焚的书: 为什么不焚? (1)秦《王秦朝记焚》书+博的士目官的管是理为的了文遏献制+知有识实分用子价的值思的想, (2)医书学籍、(卜医筮药、种卜树筮之、书种是树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 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课件
材料二:据《后汉书》,汉明帝曾亲自去太学,就儒 学经典的内容和诸博士相互讨论,前来围观听讲的人 不可胜数。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儒学地位的提升, 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统治者注重儒学教 育的文化趋势。 )
2021
2、影响:
1)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以上均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焚书坑儒”
2021
问题1: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1、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文化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 2、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 秦朝的统治; 3、导火线:儒生抨击郡县制(主张分封,反对郡县)
2021
• 焚书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诗、 书、百家语等+禁书
2021
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内:经济凋敝、王族问题 外:匈奴威胁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 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 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 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 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2021
4、提出“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中央集权的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 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 固政治的大一统)
2021
3、特点:
(1)融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外儒内法。 (综合性) (2)把儒学神学化 、体系化、官方化。(神学化) (3)把先秦儒学的“民本”发展为“君本”,从批判时政转 为维护现实统治。(现实性)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1-2:汉代儒学 36ppt 优秀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1-2:汉代儒学 36ppt 优秀课件

(2)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 打击。秦朝利用法家思想,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由于实行严刑峻法,剥削沉重,仅存二世,就被农民
(3)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主流文化批判。汉武帝 初年,开始大批起用儒学之士,并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 后来董仲舒提出的确立独尊地位,禁绝与儒家相异的学术这一 建议和文化上实行“大一统”的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儒学 地位上升,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立为正统思想。
第2课 汉代儒学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唐乱朝诗,人章碣刘《焚项书坑原》 来不读书。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
汉 背景:焚书坑儒 代 的批判 儒
学 秦始皇“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遭打击
汉初:无为而治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 业而大饥谨。凡米石(dàn)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无)盖藏,自天子 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 或乘牛车。
(2)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一定意义上的公平与公正的选官 制度,是隋唐以来的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化的具体表现之一。 而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却是封建制度严重衰落的具体
(3)科举制对文化的影响: ①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 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三 年


3、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汉书 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臣、父子、夫妻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 (共31张PPT)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 (共31张PPT)

儒家思想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王立群教授将人在世间的成功 因素总结为“四个‘行’”:
首先自己得行, 其次得有人说你行, 说你行的人也一定得行, 还有你自己的身体也得行。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时间 方式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先秦
汉代
魏晋
隋唐
世袭
推举兼有考试 考试
依据 贵族 德才 门第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感应”
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 。
材料二: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大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 余,皆坑于咸阳。”
——以上均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
黄老之学
• “黄”:黄帝的学 说,修身,养生。
• “老”:老子的学 说,治国,无为。
西汉初期休养生 • 对外 与匈奴“和亲”; 息的具体措施 • 对内 轻徭 薄赋 ;
想一想,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
1、下列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
为什么会提出这些主张?(目的?)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
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君权神授”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
“天人合一”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2汉代儒学课件(56张)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2汉代儒学课件(56张)
他的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封 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
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
(2014年江苏先单秦科之0儒1)在对天董、仲君舒、之民儒
著作关系的认识《上,论原语始》儒学以孟《子公为羊例春主秋张 》
与天地君亲并位 的万世师表
孔子
光大儒家仁政 学说的亚圣
孟子
立人定胜天学说 的唯物思想家
荀子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儒 背景:“焚书坑儒”批 学判

罢黜百家
于独尊地位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
董 (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
仲 舒
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
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
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
书《 影春
秋 繁 露 》
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
——董仲舒《为人者天》
材料五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1、提出“君权神授”与“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2、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中央集权的需
3、发挥“仁政”,主张限田、 薄敛、省役,轻徭薄赋
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 需要
4、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稳定社会秩序 的需要
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2汉代儒学(共34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2汉代儒学(共34张PPT)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 “君权神授”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感应”
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 。
材料二: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汉书.食货志》
如果你是刘邦,你会选择哪种思想来 治理国家?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历 史 资 料
文景之治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的实行,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 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思想) (一)“儒学”独尊的原因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思想) (一)“儒学”独尊的原因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仁政
加强君权, 抑制暴政 缓和矛盾,维护统治
“三纲五常”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链接高考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孔 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
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
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1、时代特征:走向大一统
刘邦为何不高兴?
刘邦初得天下,设宴庆功,群臣在宴会上喝醉,大 声喧哗,甚至拔剑击柱……。刘邦见状很不高兴。
一旁的儒生叔孙通乘机对刘邦说:“儒生虽然不能一块和您 打天下,但是您要治理天下,那就用得着了。臣愿意去鲁地 召集些儒生,与臣一起制定礼仪。”刘邦表示同意,于是授 权叔孙通。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1 2 汉代儒学课件PPT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1 2 汉代儒学课件PPT
栏目导航
合作探究 攻重难
栏目导航
董仲舒的新儒学 史料一 (公元65年)①壬寅晦,日有食之。……于是在位者皆 上封事,各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以所上班示百官。诏曰: “群僚所言,②皆朕之过……永览前戒,竦然兢惧。” 史料二 董仲舒……③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 教主化的进程,④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为稳定 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栏目导航
3.提出“三纲”“五常”,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该 对其持批判态度。“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去除其中的封 建成分,剩余的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栏目导航
儒学成为正统 史料一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 间……①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 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 的绳子都朽断了。 史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 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②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 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栏目导航
[解读] (1)史料一①反映了日食出现,百官上奏得失;从②中 可得出皇帝为“得失”承担责任。
(2)由史料二③可得出董仲舒新思想服务的对象,由④可概括特 点。
栏目导航
[思考] (1)史料体现董仲舒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史料,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思想 有何显著特点?
——顾颉刚
栏目导航
史料三 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③秦始皇 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 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 的作用最大,④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32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32张PPT)

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思 想自由发展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突出对儒学的影响)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
经典,儒学全面影响政治和文化。
1、政治:
2、文化: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D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 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 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一、秦朝:儒学进入低潮 1、焚书坑儒的原因:
一些儒生借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郡县制)。 2、焚书坑儒的内容: (1)焚书 (2)坑儒
一、秦朝:儒学进入低潮 3、焚书坑儒的实质:
带着问题学进去: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进行以下探究
(1)焚书坑儒的原因; (2)焚书坑儒的内容; (3)焚书坑儒的实质; (4)焚书坑儒的影响。
一、秦朝:儒学进入低潮 1、焚书坑儒的原因:
一些儒生借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郡县制)。
2、焚书坑儒的内容:
(1)焚书
秦始皇
“焚书“遗迹
★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2、评价:
历史学界一些评价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几十年的选 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 了积极的作用。董仲舒不仅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又是著名的经学 家。
“汉武帝以后为什么再也出不了一个能超越诸子的思想家,再 也出不了能够影响世界文化的思想呢?”因为独尊儒术,不评价儒 术本身的对与错,我的观点是就算儒家思想百分之百的正确,也不 能独尊。思想,思想,是要思要想,你独尊一种思想,就是不准人 家思想,不准人家思想还能有思想吗? ——易中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 识分子的思想; (2)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 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 政权的威胁。
课堂探究2:
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变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秦朝时期:死气沉沉。
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 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2)儒生和游生引用儒学经典,借用古代 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
焚书? 坑儒?
①焚书的范围: 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
+严禁私藏禁书。
②不焚的书: 《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 籍(医药、卜筮、种树)。
课堂探究1: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第二课 汉代儒学
儒学的兴起
考试要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家 独尊地位的措施。
汉 背景:“焚书坑儒”批判
代 儒 学
表现
罢黜百家 太学的出现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 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1、原因:
1)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 制,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汉因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献策?
1)现实需要: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 个 权,鼎维盛护时国期家,的但统也一面。临许多问题,需什要么加问强题中?央集
2)用人政策:
3)个人发挥: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有①②强道加化理强中思.央想集文权化专制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民族关 系方面 思想 方面
汉武帝历史成就 频繁换相,破格用人、设立 中朝、颁布推恩令、 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
抗击匈奴、建立郡县、开通丝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尊儒倡儒为政策制定和推行提供理论准备和 人才准备
感悟历史:
复习导入:
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他 们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与天地君亲并位 的万世师表
孔子
光大儒家仁政 学说的亚圣
孟子
立人定胜天学说 的唯物思想家
荀况
下列人物又是谁?他们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 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 么影响?
汉武帝
董仲舒
理解历史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 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 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 为“有为”,那么,汉武帝 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起用儒者参政;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①兴办尊太儒学—罢—黜儒百学家官,方独化尊和儒制术度。化 ②兴办倡郡儒县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
独尊地位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堂探究3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 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巩 固秦朝统治。
消极: ①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②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
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③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二、汉代儒学兴起的表现(重点)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1、原因:
1)现实需要: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
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 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2)用人政策:
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 咨询治国方略;
3)个人发挥: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
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 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 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思考: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拓展: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 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他的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封 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
——《汉书•董仲舒传》
合作探究: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 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了解)
加强君权的需要—— 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稳定统治秩序——
材料一: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 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然而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 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材结料合二本、“课天你行健认,为君子儒当学自强的不现息”代价值在哪?我 “们民为该贵怎,社样稷对次之待,儒君为学轻?”。 “天人协调、和与中”
董 (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
仲 舒
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
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 春
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
秋 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
繁 露
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
》 治者所沿袭。
2、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 思想的自由发展;
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 “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 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