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应用光学习题50398
《应用光学》第2章课后答案全文

12. 由两个透镜组成的一个倒像系统,设第一组透镜的焦距 为f1′,第二组透镜的焦距为f2′,物平面位于第一组透镜 的物方焦面上,求该倒像系统的垂轴放大率。
解:
1
1
1
1
F2
1
1
第一组透镜
第二组透镜
1
第二组透镜
13. 由两个同心的反射球面(二球面球心重合)构成的光学系 统,按照光线反射的顺序第一个反射球面是凹的,第二个 反射球面是凸的,要求系统的像方焦点恰好位于第一个反 射球面的顶点,求两个球面的半径r1,r2和二者之间的间隔 d之间的关系。
B′
面,如图示.
l ′ = 2f′
4 试用作图法对位于空气中的正透镜组( f 0 )分别求 下列不同物距的像平面位置.
l = −f′
B
……
F
F′
A
H H′
像平面在像 空间无限远 处.
l′=∞
4 试用作图法对位于空气中的正透镜组( f 0 )分别求 下列不同物距的像平面位置.
l f' 2
B′
r1 无穷远物点
r2
r1/2
最终像点
11 2
l2 l2 r2
l2
l2
2 r2
(l2l2 )
14. 假定显微镜物镜由相隔20mm的两个薄透镜组构成,物平 面和像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80mm,放大率β=-10×,要求近 轴光线通过二透镜组时的偏角Δu1和Δu2相等,求二透镜 组的焦距。
y n1u1 u1 10
l = −f′
B
……
F′
F
H H′
A
像平面在像 空间无限远 处.
5 试用作图法对位于空气中的负透镜组( f 0 )分别求 下列不同物距的像平面位置.
应用光学习题集答案

应⽤光学习题集答案习题第⼀章1、游泳者在⽔中向上仰望,能否感觉整个⽔⾯都是明亮的?(不能,只能感觉到⼀个明亮的圆,圆的⼤⼩与游泳都所在的⽔深有关,设⽔深H ,则明亮圆半径HtgIc R =)2、有时看到窗户玻璃上映射的太阳光特别耀眼,这是否是由于窗玻璃表⾯发⽣了全反射现象?答:是。
3、⼀束在空⽓中波长为nm 3.589=λ的钠黄光从空⽓射⼊⽔中时,它的波长将变为多少?在⽔中观察这束光时其颜⾊会改变吗?答:'λλ=n ,nm 442'=λ不变 4、⼀⾼度为m 7.1的⼈⽴于路灯边(设灯为点光源)m 5.1远处,路灯⾼度为m 5,求⼈的影⼦长度。
答:设影⼦长x ,有:57.15.1=+x x ∴x=0.773m 5、为什么⾦钢⽯⽐磨成相同形状的玻璃仿制品显得更加光彩夺⽬?答:由于⾦钢⽯折射率⼤,所以其临界⾓⼩,⼊射到其中的光线⼤部分都能产⽣全反射。
6、为什么⽇出或⽇落时太阳看起来稍微有些发扁?(300例P1)答:⽇出或⽇落时,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来⾃太阳顶部、中部和底部的光线射向地球⼤⽓层的⼊射⾓依次增⼤(如图)。
同时,⼤⽓层密度不均匀,折射率⽔接近地⾯⽽逐渐增⼤。
当光线穿过⼤⽓层射向地⾯时,由于n 逐渐增⼤,使其折射⾓逐渐减⼩,光线的传播路径就发⽣了弯曲。
我们沿着光线去看,看到的发光点位置会⽐其实际位置⾼。
另⼀⽅⾯,折射光线的弯曲程度还与⼊射⾓有关。
⼊射⾓越⼤的光线,弯曲越厉害,视觉位置就被抬得越⾼,因为从太阳上部到下部发出的光线,⼊射⾓依次增⼤,下部的视觉位置就依次⽐上部抬⾼的更多。
第⼆章1、如图2-65所⽰,请采⽤作图法求解物体AB的像,设物像位于同⼀种介质空间。
图2-652、如图2-66所⽰,'MM 为⼀薄透镜的光轴,B 为物点,'B 为像点,试采⽤作图法求解薄透镜的主点及焦点的位置。
BM B 'M ′ B M M ′B ' ●●●●(a) (b)图2-663、如图2-67所⽰,已知物、像的⼤⼩及位置,试利⽤图解法求解出焦点的位置,设物、像位于同⼀种介质空间。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

习题巩固
巩固练习
习题难度: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习题类型:覆盖多种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习题内容:涉及多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习题答案: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练习答案
答案: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在应用光学中,透镜的焦距是指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汇聚 的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题目:应用光学实验操作
解析: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应用光学理论的理解,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和数据分析能力。
练习总结
习题巩固:通过 练习题来巩固所 学知识
解题技巧:掌握 解题技巧,提高 解题效率
错题分析:分析 错题原因,避免 重复犯错
举一反三:通过练 习题学会举一反三, 拓展知识面
学科交叉:与其 他学科的知识点 进行交叉融合, 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和思维方式。
创新实验:设计 一些创新性的实 验,让学生通过 动手实践来加深 对光学的理解。
拓展总结
解题技巧:掌握常用解题方 法,提高解题效率
习题难度:由易到难,逐步 提高解题能力
知识点拓展:通过习题巩固 和拓展所学知识点
举一反三:学会触类旁通, 能够解决类似问题
应用光学习题解析
01
02
习题拓展
习题巩固
03
04
习题解答
光的折射与反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 种介质斜射入另一 种介质时,传播方 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光的反射:光在两 种介质的交界面上 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折射定律:入射角i 、折射角r和介质的 折射率n之间的关 系。
反射定律:入射角i 、反射角i'和介质 的折射率n之间的 关系。
应用光学复习题

应用光学复习题(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一束光由玻璃(n=)进入水(n=),若以45°角入射,试求折射角。
(°)2、一薄透镜焦距为200mm ,一物体位于透镜前300nm ,求像的位置和垂轴放大率。
(`600,2l mm β==-)3、一组合系统由薄正透镜(前)和薄负透镜(后)组成,1`20f mm =,2`20f mm =-,两透镜之间的距离10d mm =,当一物体位于正透镜前方100mm 处,求组合系统的垂轴放大率和像的位置。
(可用两种方法解)。
(2`60,1l mm β==-)4、一双凸薄透镜的两表面半径分别为1250,50r mm r mm ==-,求该透镜位于空气中和浸入水(0 1.33n =)中的焦距分别为多少(透镜材料折射率n=) (`50f mm =空,`195.6f mm =水)5、符号规则标注6、作图求物像:掌握第二章作业里作图题7、棱镜成像方向的判断。
8、一凹球面反射镜浸没在水中,物在镜前300mm ,像在像前90mm ,求球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和焦距。
(138.46,`69.23r mm f f mm =-==-)9、有一正薄透镜对某一物体成实像时,像高为物高的一半;若将物体向透镜移近100mm 时,则所得的实像与物大小相同,求透镜的焦距。
(`100f mm =)10、 已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300,目镜的焦距为20mm ,求显微镜物镜的倍率。
假定人眼的视角分辨率为60``,问使用该显微镜观察时,能分辨的两物点的最小距离等于多少(24,0.00024mm βσ=-=)11、 用两个焦距都是50mm 的正透镜组成一个10倍的显微镜,问目镜的倍率,物镜的倍率以及物镜和目镜之间的间隔为多少12、 有一焦距为150mm 的望远物镜,其口径为10mm ,像的直径为20mm 。
在物镜后方80mm 处放置一直角棱镜(),假如系统没有渐晕,求棱镜入射表面的通光口径及像平面离开棱镜出射表面的距离。
应用光学习题及答案

四、分析作图题(共25分)1. 已知正光组的F 和F’,求轴上点A 的像,要求用五种方法。
(8分)2. 已知透镜的焦距公式为1122111nr f 'r d (n )n()(n )r r =⎡⎤--+-⎢⎥⎣⎦,11H n l'f 'd nr -=-,21H n l f 'd nr -=-,分析双凹透镜的基点位置,并画出FFL 、BFL 和EFL 的位置。
(9分)3. 判断下列系统的成像方向,并画出光路走向(8分)(a ) (b )五、计算题(共35分) 1.由已知150f mm '=,2150f mm '=-的两个薄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对一实物成一放大4倍的实像,并且第一透镜的放大率12β⨯=-,试求:1.两透镜的间隔;2.物像之间的距离;3.保持物面位置不变,移动第一透镜至何处时,仍能在原像面位置得到物体的清晰像?与此相应的垂铀放大率为多大?(15分)2. 已知一光学系统由三个零件组成,透镜1:11100f f '=-=,口径140D =;透镜2:22120f f '=-=,口径230D =,它和透镜1之间的距离为120d =;光阑3口径为20mm ,它和透镜2之间的距离230d =。
物点A 的位置1200L =-,试确定该光组中,哪一个光孔是孔径光阑,哪一个是视场光阑?(20分)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用纸课程名称:应用光学 (A 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B ;2.A ;3.C ;4.C ;5.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物镜的像方焦点F '物到目镜物镜焦点F 目之间的距离 2.又叫后截距,用Fl '表示,是系统最后一个面的顶点到像方焦点之间的距离 3.一般认为最大波像差小于四分之一波长,则系统质量和理想光学系统没有显著差别4.入瞳直径D 和物镜焦距f '物之比D f '物5.假设物空间不动,棱镜绕P 转θ,则像空间先绕P ’转1(1)n θ--,后绕P 转θ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叫空径光阑。
应用光学习题”、“物理光学习题”、“工程光学-练习题

“应用光学习题”、“物理光学习题”、“工程光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几何光学有三大基本定律,它们是是:( D )A、折射与反射定律,费马原理,马吕斯定律;B、直线传播定律,折射与反射定律,费马原理;C、独立传播定律,折射与反射定律,马吕斯定律;D、直线传播定律,独立传播定律,折射与反射定律。
2、对理想光学系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位于光轴上的物点的共轭像点不在光轴上;B、物方焦点与像方焦点共轭;C、基点与基面为:焦点、主点、节点,焦平面、主平面、节平面;D、牛顿物像位置关系,它是以主点为坐标原点。
3、关于光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孔径光阑经其前面的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称为入窗;B、若孔径光阑在光学系统的最前面,则孔径光阑本身就是入瞳;C、孔径光阑、入窗、出窗三者是物像关系;D、视场光阑是限制轴上物点孔径角的大小,或者说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宽度、并有选择轴外物点成像光束位置作用的光阑。
4、关于人眼,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A、眼睛自动改变焦距的过程称为眼睛的视度调节;B、近视眼是将其近点矫正到明视距离,可以用负透镜进行校正;C、眼睛可视为由水晶体、视网膜和视神经构成的照相系统。
;D、人眼分辨率与极限分辨角成正比关系。
5、关于典型光学系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增大波长可以提高光学系统的分辨率;B、显微镜的有效放大率,放大率高于1000NA时,称作无效放大率,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细节更清晰;C、目视光学仪器,其放大作用可以由横向放大率来表示;D、减小孔径可以提高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6、关于光的电磁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D )A、两列光波相遇后又分开,每列光波不再保持原有的特性;B、两列光波叠加后其光强为两列光波的强度之和;C、等振幅面传播的速度称为相速度;D、两个振幅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传播方向相同,但频率接近的单色光波叠加形成拍现象。
7、关于光的干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中,随平板反射率的增加,透射光的干涉条纹变得越明锐;B、楔形平板形成的干涉为等倾干涉;C、等倾干涉条纹为同心圆环状条纹,中央条纹级次最低;D、迈克耳逊干涉仪只能产生等厚干涉条纹。
应用光学例题

应用光学例题(总2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近轴光学系统例1.一厚度为200mm的平行平板玻璃(n=)下面放着一直径为1mm的金属片。
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的最小直径为多少例2.用费马定理证明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例3.如图有两个平面反射镜,M1、M2夹角为α,今在两反射镜之间有一光线以50°角入射,入射到M1的反射镜上,经M1、M2四次反射后,起反射光线与M1平行,求其夹角α。
例4.设计一个在空气中和某种玻璃之间的单个折射表面构成的光学系统,希望物在空气中离表面。
实像在玻璃中,离表面,放大率为。
那么玻璃的折射率应为多少表面的曲率半径为多少例5.直径为100mm的球形玻璃缸,将半面镀银,内有一条鱼在镀银面前25mm处。
问缸外的观察者看到几条鱼位置在何处相对大小事多少(水的折射率为4/3)例6.在一张报纸上放一个平凹透镜,通过镜面看报纸。
当平面朝着眼睛时,报纸的虚像在平面下处。
当凸面朝着眼睛时,报纸的虚像在凸面下处。
若透镜中央厚度为20mm。
求透镜的折射率和凸球面的曲率半径。
例7.一凹球面镜将一实物成一实像,物与像的距离为1m,物高为像高的4倍,求凹面镜的曲率半径。
例8.①一束平行光入射到一半径r=30mm,折射率n=的玻璃球上,求其汇聚点的位置。
②如果在凸面上镀反射膜,其汇聚点应在何处③如果凹面镀反射膜,则反射光束在玻璃中的汇聚点在何处④反射光束经前表面折射后,汇聚点在何处说明各汇聚点的虚实。
(2)(3)(4)例9.一直径为400mm,折射率为的玻璃球中有两个小气泡,一个位于球心,另一个在1/2半径处。
沿两气泡连线方向在球两边观察,问看到的气泡在何处如果在水中观察者看到的气泡又在何处例10.位于空气中的等腰直角棱镜折射率n=,问当光线在斜边上发生全反射时直角边1上入射光线的入射角I1应为多大若棱镜折射率增大,I1增大还是减小又问若棱镜放入水中,按图中光轴方向入射的光线是否会发生全反射。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

一、填空题1、光学系统中物和像拥有共轭关系的原由是。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3、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对于一对给定的共轭面,可提出种放大率的要求。
4、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焦点共轭的物点是。
5、物镜和目镜焦距分别为 f 物 ' 2mm 和 f目 '25mm 的显微镜,光学筒长△= 4mm ,则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6、某物点发出的光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汇聚齐心光束,则该物点所成的是(填“实”或“虚”)像。
7、人眼的调理包含调理和调理。
8、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
9、要使公共垂面内的光芒方向改变60 度,则双平面镜夹角应为30度。
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 1.4 的厚为 14mm 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度为10mm 。
11、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睁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是保持系统的共轴性。
12、有效地提升显微镜分辨率的门路是提升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
13、近轴状况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质深度小。
一、填空题1、光路是可逆的2、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0,此中,sinI 0=n 2/n 1。
3、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一4、轴上无量远的物点5、- 20;- 2; 106、实7、视度瞳孔8、在不影响系统光学特征的的状况下改变为像光束的地点,使后边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
9、 3010、1011、12、13、小二、简答题1、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轴线经过系统各表面的曲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这样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
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2、怎样确立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之外的全部光阑对其前面全部的光学部件成像到物空间。
这些像中,孔径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像所对应的光阑即为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光学习题50398一、填空题1、光学系统中物和像具有共轭关系的原因是光路可逆。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 0,其中,sinI=n2/n1。
3、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对于一对给定的共轭面,可提出一种放大率的要求。
4、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焦点共轭的物点是轴上无穷远的物点。
5、物镜和目镜焦距分别为«Skip Record If...»和«Skip Record If...»的显微镜,光学筒长△= 4mm,则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20 ,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2 ,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10 。
6、某物点发出的光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会聚同心光束,则该物点所成的是实 (填“实”或“虚”)像。
7、人眼的调节包含视度调节和瞳孔调节。
8、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系统光学特性的的情况下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使后面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
9、要使公共垂面内的光线方向改变60度,则双平面镜夹角应为30 度。
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1.4的厚为14mm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度为 10 mm。
11、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是保持系统的共轴性。
12、有效地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是提高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
13、近轴情况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际深度小。
14.用垂轴放大率判断物、像虚实关系方法:当β>0时物像虚实相反β<0时物像虚实相同。
15.平面反射镜成像的垂轴放大率为 1 ,物像位置关系为镜像,如果反射镜转过α角,则反射光线方向改变 2α。
二、简答题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及其内容是什么?答: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是直线传播定律、独立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直线传播定律:光线在均匀透明介质中按直线传播。
独立传播定律:不同光源的光在通过介质某点时互不影响。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位于入射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位于入射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对两种一定的介质来说,是一个和入射角无关的常数«Skip Record If...»。
2、如何区分实物空间、虚物空间以及实像空间和虚像空间?是否可按照空间位置来划分物空间和像空间?答:实物空间:光学系统第一个曲面前的空间。
虚物空间:光学系统第一个曲面后的空间。
实像空间:光学系统最后一个曲面后的空间。
虚像空间:光学系统最后一个曲面前的空间。
物空间和像空间在空间都是可以无限扩展的,不能按照空间进行划分。
3、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轴线通过系统各表面的曲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这样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
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4、什么叫理想光学系统?答:在物像空间均为均匀透明介质的条件下,物像空间符合“点对应点、直线对应直线、平面对应平面”的光学系统称为理想光学系统。
5、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有哪些?其特性如何?答: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包括物方焦点、像方焦点;物方主点、像方主点;物方节点、像方节点。
基面包括:物方焦平面、像方焦平面;物方主平面、像方主平面;物方节平面、像方节平面。
入射光线(或其延长线)过焦点时,其共轭光线平行与光轴;入射光线过节点时,其共轭光线与之平行;焦平面上任一点发出的同心光束的共轭光束为平行光束;物方主平面与像方主平面共轭,且垂轴放大率为1。
6、用近轴光学公式计算的像具有什么实际意义?答:作为衡量实际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标准;用它近似表示实际光学系统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7、对目视光学仪器的共同要求是什么?答:视放大率«Skip Record If...»应大于1。
8、什么是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写出望远镜的分辨率表达式。
答:假定光学系统成像完全符合理想,没有像差时,光学系统能分辨的最小间隔。
望远镜的分辨率表达式:«Skip Record If...»。
9、什么是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答:孔径光阑是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立体角的光阑。
视场光阑是限制物平面上或物空间中成像范围的光阑。
10、光学系统中可能有哪些光阑?答: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的口径或立体角大小的孔径光阑;限制物平面上或物空间中成像的范围即限制视场大小的视场光阑;用于产生渐晕的渐晕光阑;用于限制杂散光的消杂光阑。
11、如何确定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阑对其前面所有的光学零件成像到物空间。
这些像中,孔径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像所对应的光阑即为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12、如何计算眼睛的视度调节范围?如何校正常见非正常眼?答:眼睛的视度调节范围为:«Skip Record If...»。
常见非正常眼包括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是将其近点校正到明视距离,可以用负透镜进行校正;远视眼是将其远点校正到无限远,可以用正透镜进行校正。
13、显微镜的分辨率跟哪些参数有关?采取什么途径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答:显微镜的分辨率为«Skip Record If...»。
可见其分辨率与波长和物镜数值孔径有关。
减小波长和提高数值孔径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由«Skip Record If...»可知,在物和物镜之间浸以液体可增大物方折射率n,即可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14、光学系统有哪些单色几何像差和色像差?答:五种单色几何像差是: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
两种色像差是:位置色差(或轴向色差)、放大率色差(或垂轴色差)。
3、共轴光学系统的像差和色差主要有哪些?答:像差主要有:球差、慧差(子午慧差、弧矢慧差)、像散、场曲、畸变;色差主要有:轴向色差(位置色差)、倍率色差。
二、作图题1、求实物AB的像2、求虚物AB的像3、求实物AB的像4、求虚物AB 的像5、求棱镜反射后像的坐标系方向x yz6、画出虚线框内应放置何种棱镜7、画出虚线框内应放置何种棱镜z ’z ’8、求棱镜反射后像的坐标系方向9、假设光线方向从左至右,画出物体AB经光组后的像。
xyz屋脊棱镜xyz屋脊棱镜x’y’z’10、假设光线方向遵循从左至右,如图,已知垂直于光轴的物AB经过一薄透镜后成的像为A′B′,试作图确定透镜及其物方和像方焦点的位置,并说明该薄透镜是正还是负透镜。
11、根据下列平面镜棱镜系统中的成像方向要求,画出虚线框内所需的反射棱镜类型。
四、证明题和计算题1、光束投射到一水槽中,光束的一部分在顶面反射而另一部分在底面反射,如图所示。
试证明两束(P 1、P 2)返回到入射介质的光线是平行的。
证明:由图可知«Skip Record If...» (2分) 由折射定律可得:«Skip Record If...» (2分) «Skip Record If...»(2分) 所以 «Skip Record If...»P 1P 2i 1 i 1’r 1 i 2 i 2’r 3i 3n n ’又由反射定律可得:«Skip Record If...»故«Skip Record If...»所以P1平行于P2。
2、试证明单折射球面的物像方焦距分别满足下列关系:«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其中,n、n′和r分别是球面的物方、像方折射率和球面半径。
解:将l = - ∞代入下列物像关系式得到的像距就是像方焦距,即l′=f ′:«Skip Record If...»即:«Skip Record If...»求得:«Skip Record If...»同理,将l′ = ∞代入物像关系式得到的物距就是物方焦距,即l= f′:即:«Skip Record If...»求得:«Skip Record If...»3、一个正透镜焦距为100mm,一根棒长40mm,平放在透镜的光轴上,棒中点距离透镜200mm。
求:(1)像的位置和长短;(2)棒绕中心转«Skip Record If...»时,像的位置和大小。
解:(1)棒两端点到透镜的距离分别为«Skip Record If...»根据高斯公式«Skip Record If...»得«Skip Record If...»像的长短«Skip Record If...»(2)«Skip Record If...»根据高斯公式«Skip Record If...»得 «Skip Record If...»4、一组合系统如图所示,薄正透镜的焦距为20mm ,薄负透镜的焦距为-20mm ,两单透镜之间的间隔为10mm ,当一物体位于正透镜前方100mm 处,求组合系统的垂轴放大率和像的位置。
解:对单正透镜来说 «Skip Record If...»,因此有所以«Skip Record If...»对负透镜来说,«Skip Record If...»,有«Skip Record If...»所以«Skip Record If...»,即最后像位置在负透镜后60mm 处。
根据放大率«Skip Record If...» «Skip Record If...»所以«Skip Record If...»5、置于空气中的两薄凸透镜L 1和L 2的焦距分别为«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两镜间隔为d =«Skip Record If...»,试确定该系统的焦点和主平面位置。
(7分) 解:«Skip Record If...» 求系统焦点位置:«Skip Record If...»20110011'1=--l«Skip Record If...»即系统物方焦点F在F1的右边25mm处,像方焦点«Skip Record If...»在«Skip Record If...»的左边100m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