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合集下载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
思考4:结合田纳西河矿产资源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图,分析该流域的早期开发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4.流域的综合开发
针对早期开发所带来的问题,成立了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的机构田纳西河流域××局(TVA)。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1933年以后,TVA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学生学习本讲时可能会在以下个方面感到困难:
1.对案例区域的特征缺乏了解,影响其对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分析。例如,对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缺乏了解,影响对其开发方向的分析。
2.对区域图的分析和判断缺乏思路或不够熟练。例如,不能结合山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分析山西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思考六:根据上图分析,山西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影响?
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思考七:结合山西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能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应对的方法和手段?
(1)问题
①生态破坏问题
②环境污染问题
③水资源短缺问题。
(2)方法和手段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水平
②调整产业结构
4.能源基地的建设
由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极其优越,因此,建国伊始,山西省就被作为国家能源基地进行建设。
(1)目的:充分发挥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
(2)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非 可再生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
特点
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和价值可变性的特点,开发利用需要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 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区域自然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每个地区都拥有独特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计划至关重要。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 利用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并可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 开发利用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区内的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定义
定义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综合利用地区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实现资 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分类
综合开发的意义和目标
1 意义
综合开发能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2 目标
综合开发的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生活 质量。
综合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 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 • 综合治理
方法
• 合理规划 • 科学管理 • 技术创新
成功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一些成功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经 验和教训。
结论和建议
结论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议
在综合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公平分配和协同发展的原则。

高考地理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讲 能

高考地理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讲 能
• (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的评价
• (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限制条件的评价
• ①煤炭外运能力不足: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 山西煤炭外运量增大;山西省西、南两面是黄河,向东是 太行山,向北是干旱的荒漠,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不利于 煤炭外运。
• ②水资源短缺:
[1个示范例] • (2014·浙江高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 材料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 (1)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 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 (2)若图中P处发生原油泄漏,其扩散的方向是________, 原因是受________影响。对受影响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 业部门是________。
• 【解析】 图中显示了北海及其周边国家,图中有油田分 布、国家分布、海陆分布、海水深度以及荷兰的位置等信 息。第(1)题,图中显示,北海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从开 采条件的角度看,浅海大陆架,开采难度小;周围大部分 是能源需求量大的发达国家,市场广阔。但北海位于西风 带内,风浪大,增大了海上油气开采的难度。第(2)题, 石油泄漏后扩散的方向主要受洋流影响,石油污染直接影 响渔业部门。
太• 阳2.能非可再生能源
• (1)类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能源。

(2)特点:数量有限,用一点少一点,若开发利用不当, 容易造成_________的煤破炭坏、。石油、天然气
生态环境
• 小贴士:能源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如下图所示:
• 知识点二 资源开发条件
资源 煤炭资源丰富,_开__采__条__件__好__。煤田多为中厚煤层, 状况 埋藏浅,适于_____露__天__开和采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十四讲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二十四讲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二十四讲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把握考纲有的放矢】1.理解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

2.学会分析能源基地建设、发展的条件。

3.理解能源基地开发过程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治理措施4.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及方向。

5.掌握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理解流域开发的主要措施。

6.学会评价流域开发条件及方式的方法。

【重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点一能源分类1.按照能源资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1)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核能,重力能,化学能等(2)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2.按照能源资源的性质分类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不断再生或者可以循环再现的能源,称为可更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反之,称为不可更新能源或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等矿物能源。

3.按照能源的基本形态是否改变分类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称为一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汽油、焦炭等。

4.按照利用能源的技术状况分类已被人类利用多年,目前仍在大规模使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近若干年才开始被人类利用或过去已被利用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称为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知识点二能源资源的开发1.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所示:区域能源资源开发条件,区域资源集群状况市场开发前景,区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交通等基础设施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优势条件(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①煤炭外运能力不足a.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

b.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

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的荒漠,不利于晋煤外运。

②水资源短缺a.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潍坊一中地理高三学案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潍坊一中地理高三学案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学案40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编者:牟同虎审核:张君明一、回顾基础知识二、知识检验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读下图,完成1~3题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坡度为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20°~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最大2.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下图中最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①B.②C.③D.④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成4~5题。

4.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③加强国际合作④积极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煤炭出口量增加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D.煤炭利用率提高下图为《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

据图回答6~7题。

6.《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主要分布在图示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A.科技发达,利于核电站建设运行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D.海运便利,便于原料输入7 沿海核电厂对近海水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向海洋排放()A.重金属B.冷却水C.粉尘废渣D.放射性物质一、一、回顾基础知识2、内河航运价值分析(1)自然条件:主要考虑流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地形状况。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因素及其变化;结合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
响,考查评价主导风(风频),河流流向等对区位
选择的影响
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结合首钢,武钢等大型企业的搬迁,考查工业地域的特点; 以长三角,珠三角某种工业部门为例,考查集聚或工业分散 的原因;分析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及主要 工业部门
工业地域的形成
发展与治理并重,发展作为治理的目标和保证,治理作为发展的前提
在区域流城内统一治理措施,协调周边区域的关系
西北地区 荒漠化防 治的对策 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重点
合理利用水资源
荒漠化防治 的具体对策 和措施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御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控制人口增长
采用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资源问题区域环境 Nhomakorabea发展问题
两个原则
了解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效应,危害 了解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森林的作用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森林的作用与现状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世界森林的现状
破坏森林引起的环境问题
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热带雨林的分布
雨林生态的优越性和脆弱性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缘由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能源资源开发过程中环 境的治理与保护
能源与能源资源
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挑战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
资源开发与能源基地建设
能源资源的开发
能源基地建设
经济结构的变化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教案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教案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区域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方法和策略。

4. 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区域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 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和策略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案例分析4.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5. 学生实践操作:制定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案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发学生对区域自然资源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区域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4. 讨论:让学生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如何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制定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区域自然资源种类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法和策略的了解。

3. 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应用的认识。

4.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表现,包括方案的制定和展示。

五、教学资源1. 自然资源图片素材库。

2. 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资料。

3.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资料。

4. 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纸张、笔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3. 利用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实施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区域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9讲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9讲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产业链条
煤炭生产—原煤输出
煤—电—铝、煤—焦—化、煤— 铁—钢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读图,回忆下列知识。
(1)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①露天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建设、矿区道路的铺设等,都需要大面积开 挖地表,排弃大量土石,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 生态 问题。 ②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的发展,易造成 大气 污染、 水 污 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①加强技术 创新 ,提高煤炭化工业
③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④治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发电
除尘
【关键能力突破】 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问题
原因或影响
应对措施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当地的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
【知识体系导学】
考点一 能源资源的开发
【必备知识落实】 1.能源结构与分类 读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2007年),回答问题。
(1) 结 构 : 我 国 能 源 以 A 煤炭 、 石 油 为 主 ; 世 界 能 源 以 B 石油 、煤炭、天然气为主。
(2)分类: ①可再生能源:包括 水能 、风能、 生物能 、潮汐能、__石__油___等。
答案:A
解析:山西省在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过程中,主要有三条产业链,即煤—电— 铝、煤—焦—化、煤—铁—钢,故选A。
2.形成该地产业链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交通
D.劳动力
答案:A
解析:该地的产业链均是以当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基础,因此主导因素为 原料,故选A。
3.山西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主要是为了( )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增加附加值,降低能源运输成本 C.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减少用工数量 D.降低大气污染,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能源 的分类: (1)可再生/非可再生 可再生:风、水、太、地热、潮汐、生物 非可再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传统能源/新能源 传统:化石能源、生物能 新能源:风、水、太、地热、潮汐 (3)来源: a.太阳:太、风、水、波浪、生物、化石能源 b.地球内部:核能、地热 c.地月引力:潮汐能 (4)有无污染: 有污染:化石、生物 ; 清洁能源:风、水、地热、潮汐、太
3.优势产业:( ? )工业
4. 问题:产业方面: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
生态环境:资源短缺、环境恶化(P33思考2)
5. 原因:
产业:以传统重工业为主,产业落后、结构单一;
环境:重工业:开采+加工→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小结:全优P37 思维导图
6.措施:全优P37 疑难诠释1.2.3.4. 1. 原产业:
P154 14(1-4) 二、问题及成因 10月考:24(5);全优P37探究三(1), 小白P92:12(2); 作测p160:14(23)
三、措施 国2.13(4);10.28:12(5); 全优P37探究三(2); 小白P92:12(3); 作测P160:14(4)
以区域农业生产为例
一、农业发展条件(自/社,利/弊) 作业测评:P114.13(3) P138.14(2) P140.13(1-3) P156.13(1) P158.13(1)(2) P162.13(1) P164.13(2) P166.14()1 ,13(4)
4 . 开发条件 a.全优P34 疑难1 (1)为何“能”开发 - 供应
资源状况: 储量、品种、品质、埋藏深度、 厚度、开发难度(科技、成本) (2)为何“要”开发 - 需求 市场(需求大小、位置、距离),交通 练习:全优P33 思考2;
b.全优P34 疑难2(有利/不利条件) 练习:全优P47 真题1(2)(3) c.P35学法
4.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
1、分析刚果河水系水文特征? 2、含沙量大小? 3、分析,由甲到乙,含沙量如何变化及原因?
例:描述叶尼塞河的水文特征
例1:描述叶尼塞河的水文特征 1.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大 2.含沙量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平原) 3.汛期主要集中在春夏季;秋季、春季多凌汛 (河流自南向北,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秋季 下游先封冻,易泛滥;春季上游先解冻,易泛 滥) 4.冰期长 5.水能资源丰富(上游) 6.以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降水补给
小白P93 6-11 作业测评: P151-152
发展:防洪、提高水质、合理利用土地、生态治理恢复 生态环境效益
五、不同河段,开发、治理的方向: 全优P48 P93 T5
六、水利设施评价:利弊 全优P45 例:阿斯旺大坝
练习: 完成全优 到 P49面 P44 右下 疑难诠释:优势条件,流域问题
全优 P42 左下表格:区域条件对开发的影响 P44 探究三,活动1,2 P40 思考2 P49 真题2(3)(4)
二、流域开发原则: 自然背景(区位条件) → 利用方式 → 开发方向 补充: 1.水能资源:全优P42 学法点拨 a.水→ 气候:降水 b.能→ 地形:落差 例:分析西南地区水电大量外输的原因?
2.航运条件的评价:全优P42 学法点拨 思考:什么样的河流航运价值高?
供-能运输 需-要运输 (1)自然条件: a.气候:水文→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冰) b.地形:水系→流速、河网密度、流域面积 (2)社会条件: a.人口 b.经济发展水平 运输需求量 c.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港口)
2.海南岛: 河流短促,呈放射状。 3.刚果河盆地: 支流多,呈向心状。
B背:水文特征:气候→径流
①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 ②含沙量(流速、流量、土质、植被) ③有无汛期(干湿季;凌汛 - 方向、时间) ④有无结冰期 (纬度,海拔,距海远近) ⑤水能资源(径流量、地形落差) ⑥补给类型 (思考:河流有哪些补给类型?)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复习: 1.资源的类型 矿产资源:金属 : 铜铁锡铅锌
非金属:稀土、硅磷硫 能源: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 水资源:数量、质量 土地资源:平坦、广阔、地价 生物资源: 植被:森林(肺)、草地、湿地(肾) 劳动力资源 海洋资源:捕捞、养殖、医药、旅游 全优P32 思考1
同理:例2:珠江的水文特征?
练习: 周末练 11月11号:21 水文水位 期中试卷 24 湿地 小白P93 1-4 P94 12(2) 13.(1)(2) 全优P48 真题1 (1)(2)(3)
练习:全优P49 真题2(1)+补充(2)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 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 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 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A背:水系特征:地形→河道
① 流程、流向、流速 ② 流域面积(山区?平原) ③ 支流多少(山区?平原) ④ 河网形态、密度(干湿) ⑤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上下游对比)
补充:干湿性河流 梳状水系
A、树枝状 B、格子状 C、平行状
(梳状) D、辐合状
(向心状) E、放射状 F、网状
描述水系特征!例:1.我国外流区:长江、珠江: 干流长、自西向东、流域面积大、支流多。
二、问题,成因,影响,措施 P122.13(3),14(2)(4) P159.13(2) P152.14(3) P158.13(3)(4)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
一、基本概念:
图3.12
1.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图3.13
2.地形-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
3.气候-水文:一般指河流的径流变化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 士境内)、北部支江流(索恩 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 的季节变化。 (2)分析罗讷河“野性”的成 因。 (3)从整体性原理说明 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 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2分) (4)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 讷河进行多次整治,由截弯取 直到梯级开发再到恢复弯曲河 道。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 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 用。(3分)
练习:全优P41 探究一
四、流域开发方向(综合开发) 1.形式:梯级开发(大坝、水库) 2.核心:利用 与 治理 相结合
利用:区位优势条件: 矿产资源、气候、地形、土壤、水系、植被
发展:灌溉、航运、养殖、水电、工业、旅游 经济效益
治理:1劣势条件 + 2生态环境问题 + 3经济效益低下 (产业结构)
5.综合开发 以某一种(几种)资源的开发为基础,
带动其他资源共同开发利用; 原有产业:(1)科技→延产、发深、提附
(2)科技→提资源利用率→循环经济 总体:产业结构:单一 → 多元化
全优P33 思考3
6 . 环境保护与治理 (1)找出问题 (2)找出成因 (3)针对成因,找出措施 (4)确定发展方向
1、“乌金”是指 ?
2、依托
优势,主要发展
工业 ?
3、山西省地处我国

的过度地带?
4、山西省地表多受 ()和 ()
外力作用?
5、山西省能源工业开发建设中
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6、山西省的环境治理措施是?
7、资源枯竭型城市的 可持续发
展措施? 例 10月考 14(6)
工业:区域资源开发、问题及成因、措施 一、开发条件 10.28:13(4) 国1. 13(2) 全优P34 探究1 P47 真题1(2)(3) 小白P92 13(1)(3) 作测P160 13(2)14(1) P126.141(1)(2)
C背:河流的补给类型 图册:P169左下
练习:判断下图径流的补给类型
D背: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径流量大, 搬运能力强,含沙量大
2.地形:落差大,流速快,侵蚀搬运作用强, 含沙量大
3.土质的疏松程度和土层的厚度:土质疏松, 土层厚,易流失,河流含沙量大
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 提高附加值。
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 用率,发展循环经济。
2. 总体: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传统工业比重,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变产业结构由单一为 多元化)
3. 生态环境: 全优P37左下1:矿区生态建设
方向: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练习:山西省被称为“乌金”之 省,区域内产业发达,生态环境 问题严重,近年来GDP增速全国 倒数。
复习: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2.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能源短缺,水资源
短缺 3.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染,噪声污染
例:晋煤开发(区域资源开发)
例1. 国1.13(2)
1.区位条件:自然/社会(课本P41-45,列答题思路)
2.优势条件:( ? ) 例2. 10.28:13(4)
练习: 即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又属于太阳辐射 能的是( ) A、潮汐能、风能、沼气能 B、太阳能、风能、波浪能 C、地热能、水能、液化能 – 开发意义和影响(利/不利) (1)经济价值 (2)环境价值 (3)医学价值
例:森林资源 经济:木材-木材加工,造纸 环境:维持气候平衡(全球);涵养水源、保 持水土(山区);防风固沙(干旱);净化空 气(城市);维持生物多样性。 医学:基因库
→水陆联运,海河联运
例:分析 多瑙河 航运价值高低? 比较 黄河 和 长江的 航运价值的 高低?
三、流域开发条件:全优P42 左上 1.自然环境 矿产资源、气候、地形、土壤、水系、植被、 自然灾害(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