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

合集下载

2019高考真题全国卷2地理-含答案解析

2019高考真题全国卷2地理-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地理-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国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 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 2.B 3.A【解析】1题:由图1可以看出,Ⅰ型中的城市原有上海、南京、合肥、常州,去掉已经下降为Ⅱ型的常州,再加上新增加的苏州、杭州、宁波,在2016年共有6个Ⅰ型城市,其中上海、南京、合肥、杭州4个是省级行政中心,行政级别较高且占6个Ⅰ型城市的三分之二,D项正确。

结合图2可以看出,南京、合肥等城市不是海港,A项错误;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合肥、杭州、宁波等并没有沿长江分布,B项错误;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口,C项错误。

2题:审题需要注意“以上海为核心”的限制,由图1可以看出,Ⅳ型中的城市有舟山、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等,结合图2可以看出,五个城市距离上海较远且分布于城市群的边缘,B项正确。

五个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的西北方,距离核心“上海”较远,故不具有均衡性、集中性、对称性,A、C、D 三项错误。

3题:由图1可以看出,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舟山、扬州、嘉兴、苏州、杭州、宁波等,结合图2可以看出,这些城市距离上海较近,A项正确;发展模式与自身发展条件相关,这些城市多与上海的发展条件差异明显;城市性质的确定是以城市的主要职能来区分的,而城市的职能与城市等级密切相关,这些城市的等级差别也很明显;同一都市圈相邻近的城市应分工合作,且其各自条件也有差异,产业部门不可能和上海接近,故B、C、D项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讲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讲

第1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点一山西煤炭资源开发评价1. 能源概述(1)概念:能源资源是指为人类提供能量的天然物质,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中优先发展的行业。

(2)能源分类①可再生能源:包括________、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________、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 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3.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煤炭运输量大;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降水量相对较少;人口增加,生活用水、工农业耗水量日益增加。

命题角度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经典例题](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________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为保障电网的________,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________。

2. 图像信息获取瓜州地理位置、年大风日数和图例等信息。

3. 推理分析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生态环境问题和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是教材中“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人教必修三)”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小试牛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归纳]1. 针对性归纳: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分析方法(1)资源条件评价: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非 可再生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
特点
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和价值可变性的特点,开发利用需要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 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区域自然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每个地区都拥有独特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计划至关重要。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 利用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并可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 开发利用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区内的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定义
定义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综合利用地区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实现资 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分类
综合开发的意义和目标
1 意义
综合开发能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2 目标
综合开发的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生活 质量。
综合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 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 • 综合治理
方法
• 合理规划 • 科学管理 • 技术创新
成功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一些成功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经 验和教训。
结论和建议
结论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议
在综合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公平分配和协同发展的原则。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地理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地理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6页,47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 C.能源 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完成3~5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2019年高考地理第十四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讲解内容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第十四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讲解内容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200
方法 河流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分析思路
������������������������������������������������������������������������������������������������������������������������������������������
3.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ꎬ在防洪、发电、航运、 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与管理ꎬ促进了三 大产业发展ꎬ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ꎮ
������������������������������������������������������������������������������������������������������������������������������������������������������������
考点一 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
1.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山西为例 ( 1)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 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形成与其优越的开发利用条件密切相
关ꎬ优势条件的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99 ( 2) 调整产业结构
( 3) “ 三废” 的治理
( 2)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ꎬ山西生产 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ꎮ 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的地理位置比较封闭ꎬ西部 有黄河ꎬ东部是太行山ꎬ南部是黄河ꎬ北部有干旱的荒漠ꎬ不利于 晋煤外运ꎮ ②水资源短缺 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ꎬ降水较 少ꎻ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ꎬ水资源 消耗量日益增加ꎮ 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ꎬ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 用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ꎮ 2.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ꎬ调整相关产业结构ꎬ 延长生产链ꎬ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价值ꎬ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 多元结构的升级ꎮ 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Ⅲ)(附答案详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Ⅲ)(附答案详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1.(2021·河南省·月考试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 废料B. 原料C. 能源D. 产品2.(2021·河南省·月考试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3.(2021·河南省·月考试卷)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 黄河下游区B. 长江中游区C. 珠江下游区D. 淮河下游区4.(2021·河南省·月考试卷)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 人均耕地多B. 农业劳动力多C. 复种指数高D. 淡水资源丰富5.(2021·河南省·月考试卷)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 出口数量扩大B. 运输成本上升C. 流通效率提高D. 储存难度增加6.(2021·河南省·月考试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2019年浙江选考科目高考地理试题解析

2019年浙江选考科目高考地理试题解析

2019年浙江高考选考科目地理试题创意产业是利用创意、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人才是创意产业的关键要素。

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创意产业最小的区位因素是..A.社会资金B.科学技术C.通讯信息D.自然资源2.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优势是①便于知识交流②促进分工协作③节约运输成本④集中处理废弃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体现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是A.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B.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最大C.中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D.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

完成下列问题。

4.四国中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高—低—高”模式的是A.甲B.乙C.丙D.丁5.四国中A.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B.乙国劳动力比重增加C.丙国人口规模会缩小D.丁国出生性别比失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利用煤炭的方式逐步改革。

右图为煤炭气化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煤炭属于A.后天性资源B.化石能源C.可再生资源D.清洁能源7.与传统燃煤相比,图示利用方式的优点主要是①减轻对环境的污染②增强对煤炭的依赖③拓展资源的利用深度④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8.下图为某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

完成问题。

该地理信息技术为A.RSB.GPSC.GISD.VR下图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下图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9.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①—甲②—丙③—乙④—丁B.①—乙②—丁③—甲④—丙C.①—丙②—甲③—乙④—丁D.①—丁②—乙③—甲④—丙10.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A.①B.②C.③D.④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

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1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全国2卷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全国2卷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全国 2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题号-二二总分得分、选择题1.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 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 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 .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 •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 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D •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2.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图示意日资家电组 下列小题。

1. 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A • 市场规模 ________________B • 劳动力成本C • 原材料成本________________ D• 技术水平2. 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 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 • 市场规模大 ________________ B • 技术水平高 C • 劳动力素质高________________ D•基础设施水平高3. 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素是A . 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 . 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 . 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 .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的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生产总量
B.能源消费总量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A 2.C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
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
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第2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
越高。

第3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
源较少。

大庆油田的发现,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一。

读大庆市地图,回答4~6题。

4.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特点是( )
①带状分布②分散分布③居采油区④靠近铁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 )
A.石油储量丰富B.国内市场庞大
C.铁路交通便利D.科技力量雄厚
6.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 )
①利用区域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4.C 5.A 6.A 第4题,读图可以看到,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比较分散,图示城区分布在采油区且都靠近铁路。

第5题,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丰富的石油资源。

第6题,面临石油枯竭的形势,大庆市应利用技术优势延长工业链,发展相关石油装备等制造业;并且利用其广阔的地理区域,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2018·江西五校联考)下图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
A.流域面积大于D河
B.含沙量大于D河
C.流域内降水少于D河
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8.下列关于四河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河开发水运,增加通航里程和时间
B.B河上游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C河在经济发达地区河段建水电站
D.D河上游建设梯级电站并发展旅游业
解析:7.C 8.D 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为松花江、B为黄河、C为长江、D 为珠江。

黄河流域面积大,但是流域内降水不及珠江流域多,故珠江的年径流总量大于黄河。

第8题,松花江流域冬季寒冷而漫长,河流结冰期长,故通航时间较短,所以A错误;黄河中游所在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需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故B错误;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但是此河段水能资源不足,故C错误;珠江上游红水河落差大、水能丰富,可以实施梯级开发并发展旅游业,故D正确。

(2018·济宁一模)如图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

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

读图完成9~11题。

9.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A.地处背风坡B.西风偏弱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寒流流经
10.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
A.拦水发电B.储存淡水
C.供旅游活动D.防海水入侵
11.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 )
A.泥沙沉积量减少B.泥沙沉积量增加
C.河流水质下降D.河流含沙量增加
解析:9.B 10.D 11.A 第9题,伦敦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但冬季南北温差大导致气压差也较大,冬季西风势力更强;夏季西风相对冬季偏弱,故夏季降水量小于冬季。

第10题,河口水闸一般是为防止海水入侵而建,结合夏季降水量小于冬季,可判断水闸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的原因是夏季河水下泄量少于冬季,则夏季时海水更容易入侵。

第11题,因水闸主要功能是防海水入侵,若关闭水闸,会减少海水对河流的顶托作用,则不利于河流泥沙的沉积,即该段河流泥沙沉积量会减少。

注意该段河流水质受海水入侵影响,关闭水闸,海水难以入侵,则河流水质变好。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8·太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丹麦是一个致力于摆脱石油依赖,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生命线的国家,其人均风电装机容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目前风电满足全国电力需求的42%。

丹麦风电的主要备用电源在周边国家,与瑞典、挪威、德国之间电脑互联,能根据风电变化,调度电力进出口,“削峰补谷”平衡电力供需。

丹麦历届政府对风电都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风电设备安装、风电生产提供财政补贴;强制风电上电网与电力公司购买;电力消费者必须购买固定额度的绿色能源等。

如图示意丹麦地理位置。

风电弃用主要是指由于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风机停止发电的现象。

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风力弃风电量达394.7亿度,全年平均弃风率为19%,尤其是西北风电规模化开发地区弃风现象严重。

(1)与水能、太阳能相比,分析丹麦选择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

(11分)
(2)说明丹麦风电要利用备用电源进行“削峰补谷”的原因。

(8分)
(3)探讨解决我国西北风电规模化开发地区弃风问题的途径。

(9分)
解析:第(1)题,可从丹麦风能资源优势,水能、太阳能资源劣势角度分析。

第(2)题,注意理解题意:要用备用电源来达到“削峰补谷”的目的,说明风电不稳定(风力较弱或较强)。

第(3)题,注意材料“风电弃用主要是指由于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风机停止发电的现象”,可从提高接纳能力、与其他电力结合提升供电稳定性角度分析;同时还可借鉴丹麦支持风电的措施。

答案:(1)丹麦濒临海洋,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
平坦;河流较短、落差小,水能资源匮乏;纬度较高,阴天多,太阳能资源匮乏。

(2)风电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当风力较弱时,需要备用电源“补谷”,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当风力较强时,可出口风电到周边国家进行“削峰”。

(3)(明确风电作为新能源的战略发展地位;)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输电能力;建设火电、水电等调节电站,或与周边地区火电、水电联网,弥补风电不稳定的缺陷;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与经济补贴,推动风电产业的发展(或利用法律手段强制规定电网收购一定比例的风电)。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闽江是我国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武夷山区,向东注入东海。

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水能、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

流域内的东南沿海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中部以盆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以山地为主。

材料二下图为闽江流域某年6月12日~24日降水量等值线(单位:mm)分布图。

(1)据材料二说出闽江流域降水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12分)
(2)流域的综合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流域开发的主要方向。

请根据材料为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8分)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该流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试提出解决当地能源问题的措施。

(8分)
解析:第(1)题,降水的分布特点可根据等值线数值的大小判断。

成因可从季风环流、海陆分布和地形等方面综合分析。

第(2)题,流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是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重点是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

第(3)题,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开发新能源、跨区域调配)和节流(产业结构调整)两方面分析。

答案: (1)特点: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原因:6月份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该流域东南部地处台湾山脉背风坡的雨影区,降水较少;西北部处于武夷山脉的迎风坡,降水丰富;6月份,锋面雨带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闽江流域北部受锋面雨带南侧影响,降水增多。

(2)丘陵山区发展立体农业;开发水能;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发展旅游业;植树造林,保护生态。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能源跨区域调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