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 化工制图上机教学大纲2010版(化学)
沈阳理工大学 高分子化学实验10版教学大纲3

高分子化学实验专用周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0131017 周/学分:2周/4学分一、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2.后续课程:精化产品实验专用周,工业催化实验专用周,综合实验能力实践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实验专用周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是高分子化学的配套课程,其目的是深化对高分子化学理论的理解,并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高分子制备的几种常用方法及相关理论;2.训练学生能将自己所学过的有关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中的具体问题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某一特定方向的专业实验技能;3.使学生初步形成查询资料、设计实验路线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专用周共两周,其中,查询资料、设计实验路线、撰写课程论文共一周,实验一周,具体实验由指导教师决定。
四、指导方式由指导教师召集学生,进行分组,指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讲解题目要求。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小组的协同工作和指导教师的辅导,完成实验,撰写论文。
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验收及评定。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由平时(包括资料查询、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技巧)和课程论文成绩两部分组成。
具体比例和评分形式(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制)由指导教师根据情况决定,推荐为平时60%、课程论文40%。
2.评分办法:(1)从五个方面考核课程设计完成的成绩:资料查询,实验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实验完成情况,实验结果,论文等综合打分。
①资料查询占10%②实验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占20%③实验完成情况占20%④实验结果占10%⑤论文占40%(2)对每一组可按以上标准给出综合分,并将该分作为这组中最优秀同学的得分,其他同学的分数根据其在组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表现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超过综合分,同时,不限制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的分数差,换言之,允许同组出现优秀和不及格)。
沈阳理工大学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大纲制定(修订)时间:2010年6月课程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编码:08033101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应用化学课程总学时:60实验(上机)计划学时:20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1.应用化学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
2.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论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包括高分子化学实验和高分子物理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涂料制造与涂装工艺方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2.本实验项目注意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创新和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制备的基本方法,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制备的基本合成原理、生产工艺过程,同时了解高分子合成中的一些常见具体问题,如引发剂的选用、生产过程中反应放热问题、爆聚时的一般处理方法等;3.本实验设置了一些合成、性能测试与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使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得到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获得一些实际应用的感性认识;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过程、一般用途和使用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涂料制造》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对学生今后在高分子相关领域工作和从事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三、本课程实验目的和任务1.掌握高分子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乌氏粘度计测定高聚物粘度进而计算高聚物分子量的原理。
2.训练高分子合成方法如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的实验方法,培养高分子合成的实施方法及控制合成过程影响因素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思维方法和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3.掌握高分子化学聚合物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基本实验方法、高分子物理常用的乌氏粘度计、旋转粘度计测试高分子粘度的实验方法、使用万能电子试验机测定高分子材料应力-应变曲线,掌握图解法求算聚合物材料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模量。
《化工制图与测绘》教学大纲

《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教学大纲目录一、课程的性质 (1)二、课程教学目标 (1)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四、课时分配 (8)五、考核要求 (10)六、教学建议 (12)七、说明 (12)一、课程性质《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是化工技术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研究化工工程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规律的一门课程,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化工类各专业培养高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化工工程图的专业技能;掌握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方法;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能贯彻制图国家标准,熟练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具备创新精神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知识、技能、态度基础。
①知识目标:能够绘制和阅读化工设备图;能够绘制和阅读化工工艺图,特别是工艺流程图;能够用计算机绘制化工工程图样。
②技能目标: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
能够查阅和应用相关技术资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态度目标: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课程内容《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齿轮油泵测绘、氧化锌生产实训车间测绘、株化集团公司PVC分厂水洗碱洗工序测绘三个项目。
通过测绘齿轮油泵的全套图纸这一真实的工作过程,学会制图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绘零部件,能够用手工和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能够阅读工程图样;通过测绘氧化锌生产实训车间的全套化工设备图、化工工艺图这一工作项目,学会识读和绘制化工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通过株化集团公司PVC分厂水洗碱洗工序现场测绘,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及社会能力,实现职业能力的拓展。
计算机绘图穿插在各模块中进行教学。
(二)课程基本要求项目一齿轮油泵测绘绪论(1)了解工程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情境一齿轮油泵拆装任务一拆装齿轮油泵,认识零部件及机械图(1)掌握拆装齿轮泵的方法,熟悉齿轮泵的结构(2)了解齿轮泵的工作原理(3)认识机械零件和机械部件,了解零件图和装配图。
化工工艺设计上机实践指导书

《化工工艺设计》上机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编者:宋颖韬王娉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10年3月前言本指导书的编写依据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6版教学计划和《化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本实验教学环节总计6学时,设置三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占2学时。
化工计算是整个化工设计的基础部分,但在实际的计算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数学问题的精确解(或解析解)较难得到或无法直接求解的情况。
采用适当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借助于计算机求解为解决这类复杂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方便。
化工计算机计算将化工基本概念、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应用能力紧密结合,通过上机实践,了解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熟悉常用计算软件的编程环境,理解程序设计思路,培养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上机计算程序采用MATLAB编写,MATLAB是Math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数值计算软件,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领域中的佼佼者,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科学计算软件。
MATLAB的算法齐全,计算功能、图形可视化功能和符号运算功能都非常强大,而且简单易学,扩展性好,并且支持与其他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的混合编程。
与Fortran和C/C++语言相比,它对编程能力要求较低,且编程效率较高。
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学生来说,MATLAB是一门较为容易接受的语言。
Matlab 界面简介单击桌面上的MATLAB 软件图标,进入MATLAB 软件的桌面平台,见图1。
默认设置情况下的桌面平台包括6个窗口,分别是MATLAB 主窗口、命令窗口、历史窗口、当前目录窗口、发行说明书窗口和工作间管理窗口。
点击窗口左上角的file 下拉菜单(见图2),选择new ,或直接点击菜单工具栏上的“新文件”按钮,则弹出MATLAB 的代码编辑窗口(见图3),在此窗口按照输入规则,顺序输入已编制好的程序代码。
图1 MA TLAB 的桌面平台图3 MA TLAB 代码编辑窗口图2 MA TLAB 桌面平台上的file 下拉菜单程序输入完成后,点击file下拉菜单中的save,或直接点击菜单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选择所要保存的路径,建议保存在MATLAB软件安装程序下的work文件夹中。
沈阳理工大学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132013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 Base of Chemical Equipment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年7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考查课。
包括工程力学基础(静力学、材料力学)和化工设备材料基础两大部分。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工程力学和材料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工程力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化学工程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
为进一步学习化工设备的设计、使用、管理与维护打下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类化工设备中常见工程力学问题的类型、熟悉计算方法与过程,了解化工设备所用材料的性能指标等基本要素。
了解简单的贮运类压力容器的机械设计。
(三)实施说明课程的教学应强调应用性。
要求工程问题分析与实例计算方法相结合。
理论教学主要是讲清概念,学会应用,对数学推导一般不作演绎。
课堂讨论、习题等教学环节要重视分析化工生产的实例,将课程内容与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工程力学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化工设备材料基础部分在讲课中要结合化工行业的实际,允许对教学内容做必要调整和组合。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应在普通物理学、化工原理和化工制图课程完成后开设本课。
(五)对习题、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以工程计算类题目为主。
每次理论课后应安排1~2道计算类题目,全课约安排20~30道题,安排习题课2课时(机动使用)。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工程力学基本问题的计算能力和对化工设备材料的基本了解状况3.成绩构成:平时考核占50%(包括随堂测试、出勤、作业等),期末综合测试占50%。
(七)参考书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赵军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年《工程力学》,陈维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刁玉玮等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年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沈阳理工大学 工业分析(化学)10版

《工业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0551004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y Analysis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化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工业分析课程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工业分析是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上的具体应用。
工业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认识,使学生灵活掌握工业分析的方法,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它的任务是研究工业生产的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种废物的组成的分析检验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将个别孤立物质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复杂多变的实际样品分析的方法技巧,从而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工业分析的本质和规律;具有进行分析方法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日后的分析测试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工业分析的重要性,掌握各类工业物料的试样采取与制备方法。
掌握各类物料的分析项目的测定意义、原理、方法、条件控制,以及最佳方案的确立。
2 、要求掌握钢铁主要分析项目,方法原理以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工业分析的分析技能、技术、培养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
3 、了解石油、硅酸盐、电镀液、合金等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同时介绍目前国内外在工业分析领域中迅速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根据工业分析的基本程序安排教学内容,一般程序是:试样的分解,组分或元素的测定,分析结果的计算和审查。
选工业生产中有代表性的原料、半成品和产品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分析进行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充分地把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用于复杂的工业样品分析。
同时介绍目前国内外在工业分析领域中迅速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沈阳理工大学 化工原理(A1)实验大纲

化工原理(A1)实验教学大纲大纲制定(修订)时间: 2010 年 6 月课程名称:《化工原理(A1)》课程编码:080131009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总学时:48实验(上机)计划学时:8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本大纲编写依据2010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计划,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要求和学时安排编写。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化工原理实验是配合化工原理(A1)理论教学设置的实验课,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化工原理实验不同于基础课实验,具有典型的工程实际特点。
实验是按各单元操作原理设置的,其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和参数变量,都比较接近工业应用。
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用工程的观点去分析、观察和处理数据。
实验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或指导工程计算和设计,学习掌握化工原理的实验及其研究方法,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工程应用的重要实践过程。
三、本课程实验目的和任务1.掌握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的摩擦阻力和管件的局部阻力的测定原理;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的性能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测定的原理;2.学会使用U型压差计和倒U型压差计;学会使用转子流量计和文丘里管流量计;学会离心泵的操作;3. 掌握转子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测量;掌握U型压差计和倒U型压差计的压差测量。
四、实验基本要求1.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说明(1)流体流动阻力测定;(2)流体输送综合实验;2. 每个实验项目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具体规定(1)流体流动阻力测定:测定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的摩擦阻力,确定摩擦系数和流体雷诺准数之间的关系。
测定管件局部阻力系数。
(2)流体输送综合实验:熟悉离心泵的操作,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六、教材(讲义、指导书)《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编,校内,2006年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1.考核方法:实验预习20%;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40%。
沈阳理工大学化工热力学

《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课程英文名称:Thermodynamics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化工热力学是研究热力学基本原理在实际化工过程中具体应用的一门科学。
它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在专业生产领域的工作中运用热力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能够(1)依据热力学原理,并借助表达系统特征的模型进行热力学性质的计算;(2)计算化工过程中能量的相互转换,分析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3)进行多组分体系的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计算,用以分析化工过程的极限和影响趋势。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化工热力学是物理化学中热力学部分的延伸,授课中应由浅入深,将理想系统和实际系统进行比较,并突出实际系统。
对于能量分析的相关内容,结合工厂实际进行讲解,以收到良好效果。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应在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课程之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鉴于本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安排适当学时的习题课进行实际操练,根据课程内容安排三次习题课,共6学时,分别练习和讲解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计算三方面的内容。
对于复杂的计算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求解,加强计算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本课程无课内实践教学环节。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化工热力学基本原理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复杂问题的计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制图》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 2010 年7月
课程名称:《化工制图》课程编码:08053202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
适用专业:化学
课程总学时:36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16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1.化学专业2010教学计划;
2.化学专业《化工制图》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
3.近年来《化工制图》上机教学经验。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1.《化工制图》是化学专业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2.本实验项目是《化工制图》课程重要组成部分;
3.本课程通过上机学习AutoCAD软件及绘制化工图样,不仅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工程图样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上机课程,提高学生绘图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4.本实验为后续的部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课程提供技术支持。
三、本课程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AutoCAD软件基本功能的使用,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化工图样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图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2.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化工图样的理解,提高学生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绘图方法、能够独立绘制完成化工图样。
4.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做到:
(1)学会AutoCAD软件基本绘图功能的使用;
(2)完成简单化工图样的绘制。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
1.《化工制图上机实验指导书》,党明岩编,校内,2006年
2.《简明化工制图》,林大钧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根据学生上机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给出上机成绩。
八、使用说明
1.本上机教学一般随课程进度进行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2.完成上机教学内容,并提交上机作业电子文档。
编写人:王奕
审核人:唐祝兴
批准人: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