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8年级下】教案:30 诗五首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复习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诗五首》教学内容:30课《诗五首》复习课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⑴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诗五首》都是名篇佳作。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感慨世事人生,坦言远离世俗的惬意;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尽抒求仕无路的感慨,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出了身处漏屋而心系天下的情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边塞之苦却出言豪放,写出了边塞送行的豪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道出了去国还乡的复杂情怀,表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中招考点从近几年的某某省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中得知: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考查内容,注重写景抒情、爱国言志等,试题以简答题为主,常考考点有:古诗文的默写、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4、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古诗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初步认识及基本鉴赏能力,在复习古诗词时,对基本内容和情感也有了基本掌握,但还不熟练,容易混淆.还需要分类识记,在鉴赏品味诗歌方面还缺少深度和方法。
二、复习目标:1、通过诵读诗歌,能根据诗歌内容运用表达主旨的术语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句。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根据诗歌内容运用表达主旨的术语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句。
四、教学过程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精髓。
复习古诗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品味绝唱佳作,犹如百年陈酿,绵香而醇厚。
让我们用自己的明眸善睐去发现、感知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魅力!本课五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30诗五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篇一】30,诗五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望岳(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这是学生第二次集中学习古诗。
这五首诗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写的。
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诗欹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丰富倩感,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我国古代诗歌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力。
[教法学法]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运用抢答的形式,简介作者。
在黑板上写出曹操、李白、王安石、杜牧、杜甫五位诗人的姓名。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抢答。
(1)他,是唐代着名诗人,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
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李白(2)他,是唐代晚期着名诗人,他的抒情写景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小杜"。
我们学过的诗有《山行》《清明》杜牧(3)他,曾是宋朝的一个臣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临川人。
我们在上一个单元学过他的一篇文章王安石(4)他,是唐代着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我们学过的诗有《舂夜喜雨》《绝句》杜甫(5)曹操由学生点评,要肯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朗诵曾经学过的以上诗人的诗句,读得好可示意学生鼓掌鼓励,激发诵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三)赏析《江南春》茌江南舂天的大地上,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映衬着盛开的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所有景物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怎么7下起了春雨,甫朝留下的许多寺庙,笼罩在烟雨蒙蒙中,楼台亭榭,在烟雨中掩映,时隐时现。
2?学生阅读《江南舂》,思考:[问题一]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问题二]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点提示:诗中描写了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下寺、楼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复习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诗五首》教学内容:30课《诗五首》复习课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⑴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诗五首》都是名篇佳作。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感慨世事人生,坦言远离世俗的惬意;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尽抒求仕无路的感慨,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出了身处漏屋而心系天下的情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边塞之苦却出言豪放,写出了边塞送行的豪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道出了去国还乡的复杂情怀,表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中招考点从近几年的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中得知: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考查内容,注重写景抒情、爱国言志等,试题以简答题为主,常考考点有:古诗文的默写、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4、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古诗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初步认识及基本鉴赏能力,在复习古诗词时,对基本内容和情感也有了基本掌握,但还不熟练,容易混淆.还需要分类识记,在鉴赏品味诗歌方面还缺少深度和方法。
二、复习目标:1、通过诵读诗歌,能根据诗歌内容运用表达主旨的术语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句。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根据诗歌内容运用表达主旨的术语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句。
四、教学过程导入:本课五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当堂训练:1、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同:1.诗句多少依所表达的内容而定;2.以写景开篇,将景物描写与叙事融为一体;3.抒发诗人独特情怀。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30课诗五首教学目的1.积累与诗五首相关的语言、文学常识,背诵五首诗。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积累与诗五首相关的语言、文学常识,背诵五首诗。
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背诵《饮酒》和《行路难》,并加以鉴赏。
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饮酒》情景激趣公元416年,X裕某某,西晋故都得到光复。
第二年又攻克长安。
朝廷为了讨好X裕,下诏书封X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
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X裕篡位只是时间问题,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
只要东晋存在,他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
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
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
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醉酒之后他反而诗兴大发,先后写了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由于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文选自第五首。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尔:这样。
相与﹕相伴。
见:在这里读音为:“jiàn”,看见。
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话。
真:指人的自然本性。
二、整体理解前四句:作者的人生的态度。
后六句:获得的享受与启迪。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五首古诗。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意境。
3.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岳阳楼》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
大家知道,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是他在晚年流离失所时所作,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2.解读诗歌(1)介绍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教师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岳阳楼》,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解读诗歌(1)介绍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教师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江畔独步寻花》1.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所作,描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解读诗歌(1)介绍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教师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书湖阴先生壁》1.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

(2)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仍会了诗人对远某某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自己愿望的信心。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节的作用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点明题旨。也是这首诗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4)如何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
这两句是诗人发挥神奇的想象,将北风看做春风,将雪花比做梨花。这是新奇的比喻,格调非常豪迈,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诗人这个新奇的联想,既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①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
②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
1. 背默诗五首。
2.完成第30课校本作业。
30 诗五首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内涵,领悟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0《诗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五首》教师寄语:读史可以明智,读诗可以聪慧。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金樽()珍馐()投箸()挂罥()塘坳()庇护()阑干()风掣()突兀()狐裘()2、填写表格,识记文学常识。
诗题出处作者朝代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
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风雨不动安如山(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在反复朗读诗歌的基础上,概括五首诗的内容。
《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1、《饮酒》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2、学习《行路难(其一)》,思考下列问题:A、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B、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C、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解。
4、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A、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B、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有何言外之意?四、课堂小结收获:疑问:五、达标测试默写: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与坚定自信的名句是3、目前国内住房价格上涨不停,如果杜甫再生也许仍会慨叹: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相似意境的句子是。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

2023年江南水乡写景作文江南水乡写景作文1江南水乡,梦中的水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千年古刹寒山寺里,我敲起了一座古老的钟,“当当当”,声音悠远而许久,仿佛飘到了古老的岁月,我已然是一个过客,拿起手中的文房四宝,为寒山寺题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一切都笼翠在朦胧之中。
我坐上了巡游枫桥镇的客船。
耳听着老船工娓娓道来的古老故事,眼望着载满世事的乌篷船,如同走进了淡墨轻绘的古老时间,仿佛有谁檀口一嗓,吹落了往昔的尘埃,把一卷发黄的岁月静静地为我绽开……在水乡的小巷里,撑着伞,眼前是一座座古老的房屋;脚下是轻缓的小河流水;抬眼望去,便是跨水而过的斑驳小桥。
恍惚中,突然有种“风景旧曾谙”的感觉,真不知今夕是何夕。
我这才明白为何江南多才子,为何“能不忆江南?”——江南好啊!江南水乡写景作文2在千年古刹寒山寺中,我敲起一座古老的钟,“当当当”,声音悠远而许久,仿佛飘到了古老的岁月。
在这儿,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道一首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一切覆盖在朦胧之中。
我坐上巡游枫桥镇的客船。
耳听着老船工娓娓道来的古老故事,眼看着载满世事的乌篷船,如同走进了淡墨轻绘的古老时间,仿佛有谁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吹落了往昔的尘埃,把一卷发黄的岁月静静地为我绽开……在水乡的小巷里,撑着伞,眼前是一座座古老的房子;脚下是轻缓的小河流水;抬眼望去,便是跨水而过的斑驳小桥。
恍惚中,突然有一种“风景旧曾谙”的感觉,真不知今夕是何夕。
我这才明白为何江南才子多,为何“能不忆江南”——江南好啊!江南水乡写景作文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杜牧用一首诗将江南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和精雕细琢的亭台楼阁勾画出一个如画的江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诗五首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