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制作 再造hood jlh 1969M小甲类功放 教程方法 制作图纸 科技小制作新满多
自制小功放diy教程

第四步,将电源放入:
第九步,将音频线接好:
第七步,放入卡槽:
第八步,测试,接上小电视:
第九步,接通电源和音频,如果有声音,那就是成功了!
接下来是熟悉的三视图:
左视图:
右视图:
主视图:
自制小功放diy教程
买不到可控硅,所以,不得已,改成自制小功放。
闲话少说,步入正题。
制作时间:1小时
难易程度:★★☆☆☆
geek指数:★★★☆☆
材料:
纸盒一个
12v电源1个
la4508功放板一块
8Ω4w喇叭两个
音频线一根
电源插头一个
电线若干
首先,拿出事先焊接好的功放板
第二步,将盒子用小刀轻轻的开口,口子要比喇叭小一圈:
自己动手做傻瓜功放(含电路图)

傻瓜功放音响_高保真功放通常用晶体管组装,但对于业余电子爱好者来说,装晶体管功放还是有些麻烦,比如晶体管的配对,电路的调试等。
“傻瓜175”是一种大功率的功放模块,它几乎不需要外围元件就可以工作,利用它来装土炮音响,实在是很方便。
傻瓜电路内部的末级采用了高品质的场效应管,比普通晶体管装的功放具有更好的频响特性。
它们的主要型号有傻瓜155(单声道55W),傻瓜175(单声道75W),傻瓜275(双声道各75W),傻瓜1100(单声道100W)等,还有最新的傻瓜185等。
? 对于大功率功放电路,选择散热器和电源是十分重要的。
散热器太小,会使模块温度过高而导致音质下降,甚至损坏模块。
散热片当然是越大越好,一般用铝合金材料,若有专用的音响散热器则更好。
傻瓜模块本身的散热片已与内部电路隔离,安装时无需另加绝缘,但必须保证散热片与外加散热器大面积接触,并在散热片上涂一层硅脂,以利导热。
电源供电部分,也是制作功放的成败要点。
一是变压器的功率要大,二是滤波电解电容要尽可能的大些。
对于傻瓜175功放电路,电源电压在正负28-33v之间(直流电压),所以变压器次级输出电压选择2x21V 较为合适,用两个175装立体声功放时,变压器功率最起码在100W以上。
滤波电容选1万微法以上的大水塘,耐压50V的即可。
音源取自CD的音频输出银元,或取自WLAKMAN,但音源一定要好,否则放大后更难听。
音箱的喇叭标称功率要大于50W,否则喇叭容易烧掉,可以用飞乐或银笛的喇叭,配这样的功放性能价格比正好。
该功放只要供电正常,接线无误,不用调试即可正常工作,但是要注意:1 输入线应采用屏蔽线。
2 不要忘记电源正极和地线之间,电源负极和地线之间,各接上一个0.1微法的瓷片电容。
3 市面上冒牌的傻瓜电路很多,其实最正宗的是广东中山市达华电子厂的傻瓜模块,其它的都是仿制品,并不好。
动手制作HiFi靓声甲类功放资料

许多发烧友都乐于制作功放,但多局限于一些单片集成功放如LM1875、LM3885、LM4766、TDA7294等,用这些IC制作的功放其音质要好于市面上一些中、低档功放,但与一些高档Hi-Fi功放相比,音质仍有较大的差距。
这里推荐几款容易制作的靓声甲类功放电路以供参考。
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该电路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板块积木式组合,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适当增减。
2.电压放大部分与电流放大部分分开设计、布版,便于烧友采用高、低压两组电源分开供电,可选择众多特色的后级电路搭配,也便于安装固定散热片,为发烧友摩机提供方便。
3.采用无大环负反馈设计,可进一步改善扬声器负反馈电动势对音质的影响。
限于篇幅,这里简介电压放大部分与电流放大部分。
以下均为双声道设计,仅给出一个声道的原理图,另一声道、电源与保护电路图略一、电压放大部分使用厂家提供的成品板。
该板双声道设计,采用双面镀金线路板制作,板上大量使用发烧器件,如五环金属膜电阻、ELNA发烧电容、音频专用高频管、低噪声恒流源专用场效应管等。
原理简图如图2所示。
使用孪生场效应管NPD5565输入,采用共源共基电路、有源负载及差分电路,与马兰士公司的HDAM模块电路及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的电压放大模块电路相比,本电路显得设计更趋于该电压放大板对电源适应范围较宽,±35V~±60V都可工作,建议电压放大部分供电采用并联式稳压电源,且比电流放大部分电压高出5V~10V。
完善,音质也更理想。
二、电流放大部分有多种电流放大板可与上述电压放大板配套,下表列出所用功率管的部分参数供发烧友参考。
1.2SK2013/2SJ313推动3对2SK1529/J200,原理图如图3所示。
2.2SK2013/2SJ313推动3对2SC5200/2SA1943,原理图略,可参考图3,装配时只需把K1529/J200换为C5200/A1943即可。
3.2SC5171/2SA1930推动6只2SK851,原理图如图4所示,超大电流MOS场效应管2SK851具有开关速度快、导通电阻小、失真率低等特点。
用分立元件制作甲类功放

用分立元件制作甲类功放一、甲类功放概述甲类功放(A类功放)输出级两个(或两组)晶体管一直处于导通状态,也就是说无论有无输入信号,它们都保持有导通电流。
无输入信号时,上下半区功率功率管通过的电流相等(也就是静态电流);有输入信号时,上下半区功率功率管通过的电流不等,具体状况如表1。
表1 甲类功放晶体管工作电流1.概述本电路是参照美国名器MONARCHY(帝皇之声)SM-70之电路原理,稍作改动完成的一台线路简洁、易安装、易调试、易校声,工作稳定的甲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由于左右声道电路完全相同,所以这里只给出右声道的电路,如图1所示。
主功率电源±VCC直接提供给大功率场效应管,±VCC经穿芯磁阻(抑制高频干绕)送到可调三端稳压器LM317/337,变换成±22V对称电压供给前置电压放大器;前置电压放大器是基本的同相比例放大器;信号输入用小容量MKS电容与到大容量MKP电容并联,用于弥补大容量MKP电容对高频耦合的不足。
电路结构并不复杂,但元器件的、规格型号却是用心之选,体现了甲类功放造价昂贵的特点。
比如,变压器二次侧为两组独立的AC24V,输出功率可达200W;整流桥堆BR252输出电流可达25A;效应管采用2SK413/2SJ118(若用2SK1058/2SJ162或许更好);R20~R23采用5W无感电阻;集成运放选用美国BB(Burr-Brown)公司专为音频而设计的OPA2604,它音色醇厚、圆润,中性偏暖、胆味甚浓,声底较醇厚且略具刚性,特别适合音乐的表现,被誉为最有电子管音色的运算放大器。
此外,信号耦合、滤波电容多采用MKP、MKT和MKS型号,算是音响用电容的中高档水平了。
2.电路调试调试要点:元件准确无误按图焊好,先将VR2旋至最大值。
(1)接上两组交流电AC24V,旋动VR1,使IC1的④、⑧脚有±22V的直流电压,插入集成运放;(2)将万用表置于DC200mV挡,表笔夹在输出端(OUT)与地之间,旋动VR3,调至万用表读数约为几毫伏(理想值为零);(3)将数字万用表置于DC200mV挡,两只表笔夹在0.25Ω电阻(R20、R21、R22和R23)两端,旋转VR2,调节T1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差,当万用表读数为75mV时,每只功率管的静态电流为300mA(=75mV/0.25Ω)。
自制甲类放大器

自制甲类放大器
Nelson Pass;张博
【期刊名称】《电子制作》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 虽然甲类放大器成本高、效率低,但是近来它却得到了很多追求高保真度的音响发烧友的关注.甲类放大器的造价和质量都是由输出级在甲模式下的运行决定的,在甲类模式下,放大设备持续不断地在线性区运行,高于截止而低于饱和.不管是由真空管还是半导体制成,在甲类模式下运行的电路能产生最平稳的传递函数和最大的频带宽,因此,甲类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前置放大器和其他低功率的电子线路.【总页数】5页(P24-27,30)
【作者】Nelson Pass;张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阻性甲类放大器效率和负载最大功率的分析计算 [J], 元增民
2.经典的10W甲类放大器JLH1969 [J], 余为清
3.钟神JA-88D甲类放大器 [J], 刘宁
4.80年的精彩就在LuxmanL-590A合并式纯甲类放大器 [J], 邹宁
5.小巧而不可小看听CEC TL53Z播放机和AMP53合并式晶体管甲类放大器 [J], 陈澍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手制作 再造hood jlh 1969M小甲类功放 教程方法 制作图纸 科技小制作新满多

动手制作再造hood jlh 1969M小甲类功放教程方法制作图纸科技小制作新满多讲1969M之前,得讲一下JOHN LINSLEY HOOD 1969这个经典线路。
线路原形如下:John Linsley Hood 在1969年发表了这个电路,10W纯甲类功放,电路很简单,每声道由4只晶体管构成,虽然功率不大,但音色优美,吸引了不少DIY爱好者。
里不得不说一下老哥DIY过的1969。
小风扇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A10的格局搭焊在电路板上的零件功放的输出电容,有7个并联在一起一个不太大的变压器军工钽电容输入插口喇叭接线柱John Linsley Hood 的1969 电路简洁,易于制作,音色也不错,因此衍生了许多个版本的1969。
1969M就是其中的一个。
某高人根据1969设计的1969M(1969MOS)电路如下,因为末级改为场效应管,因此简称1969M,此版本可以工作在AB类,意味着不用那么大的工作电流,功率也比1969大。
而原形的1969只能工作在纯甲类,效率低,只有10W 的输出,电流大,更需要体积不小的散热片。
为了做好1969M,于是把线路做了一次仿真,按照现有的条件,如电压,使用的管子进行测试,调整参数,使谐波失真达到最小。
仿真软件是大名鼎鼎的Multisim!!!这是DIY烧友电脑上必装软件,如果你没有,那就OUT了啊。
Multim 10 启动画面Multim 10 工作界面。
看上去好像很专业。
不过玩几下基本上就能掌握。
新完成的1969M电源滤波用两只25V15000U的电容串联,没办法,单只的耐压不够啊。
内部图实际应用的电路图。
说明一下图中红色圈起来的部分Cin,这个电容消除输入端可能出现的超高频。
R1,偏置部分采用原1969的结构,这个电阻太大了中点电压不是电源的一半,小了开机冲击声大,本人用10K,开机有“嘣”的一声,不过能接受。
R2,这个电阻取值大小会影响工作点,也会影响声音,小了声音单薄,太大了失真大,我这里取5K,感觉低频比较饱满,听上去挺舒服的。
HOOD1969线路小甲DIY2

HOOD1969线路小甲DIY2
二、选管也很有考究!
虽然1969用什么管都能出声,但并不是每一种管都能出好声。
经过对比,最好是前面两只管用高频管,后面功率管FT频率最好也在12MHZ以上,这样,声音密度和厚度要比普通管好很多。
一些朋友问原机用功率管FT才2.5-3Mhz,用高了会自激,其实并不全如此,自激与布线和器件选配有关。
那为什么原机不用高频管呢?这个应该受当时生产工艺的影响,那时的3Mhz可能算是高了,而现在的技术进步,难道还要死守这个3Mhz?看看如今音频功放专用的管子,有哪个低于3Mhz,多半都是10Mhz以上!
三、管子是否要配对呢?
一些朋友说1969不需要配对,因为都是单端工作,没这个必要。
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看到后级两管β值不同时失真明显要提高,这还是静态数据,如果是动态这种情况会更糟糕。
晶体管是离散性很大的器件,没做配对前我很难相信同一型号的管子差别竞会有这么大。
看看下面四个3055管子的β值和Vbe-Ic:。
JHL1969功放制作

JHL1969功放制作音响DIY玩了多年了,遇到了很多的难题,也学习了不少的知识。
在做分立件的线路的时候,最头痛的就是管子和元件的配对问题。
就想找个简单点的线路来试试,由于听音室不大,仅有18平米左右。
在通过声学处理后,也不能满足听大口径的音箱,毕竟房间小,驻波影响很大。
所以只能玩推动书架箱等较小功率的器材搭配!挑来选去,选定了美国人JHL设计的1969甲类功放线路,元件少,可以更好更简单的配对。
把线路上仿真软件一看,失真很低,整个线路对电流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在交流供电电压为24V的时候,负载8欧姆。
电流小于1.2A,波形上沿失真。
在1.5A时测试,后沿略微毛糙,表现为高频发刺的实际听音效果,最后选定单声道工作电流在2A的范围。
该线路也有一些朋友设计出不同的改版,例如去掉输出电容,将电源换成正负电源,增加输出推动管的数量,以期达到更高的输出功率和延伸更好的频响范围!但是我不想破坏原线路,这线路经典很多年,证明它有其吸引人的地方!改为双电源,取消输出电容,甚至换用场效应管(由于本线路开环增益大约55dB,采用场管增益就更低了),还叫1969了吗?就像把胆机输出变压器取消了,频响范围就拓宽了,但是听感上就没有胆机固有的味道了,得不偿失啊!有的朋友从理论上认为该线路该为双电源后,弃用了输出电容,改善了技术参数,但是我认为输出电容选用低损耗角的,对于整个频响范围难道还有胆机输出变压器窄?按这种理论来说,玩胆机的都该改为无输出变压器的品种!除了某些绕牛高人外,平常自制输出变压器有效频响范围可以达到50hz-16khz算绕制得不错了!不过就本人而言,玩器材,符合自身的听感需求才是第一位并且经过计算该线路有甲类12W的输出,已经可以和市售乙类功放50W以上功率的功放在声压上媲美,在我的听音环境和喜好上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输出电容的设计,但是在开机瞬间,输出电容有充电的过程,这时同样有直流输出,并且关机后,余音久久不得消失,无法忍受这样的问题,决定增加扬声器保护线路!由于输入级和电压放大级都是单端放大,因此该电路不存在交越失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手制作再造hood jlh 1969M小甲类功放教程方法制作
图纸科技小制作新满多
讲1969M之前,得讲一下JOHN LINSLEY HOOD 1969这个经典线路。
线路原形如下:
John Linsley Hood 在1969年发表了这个电路,10W纯甲类功放,电路很简单,每声道由4只晶体管构成,虽然功率不大,但音色优美,吸引了不少DIY爱好者。
里不得不说一下老哥DIY过的1969。
小风扇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
A10的格局
搭焊在电路板上的零件
功放的输出电容,有7个并联在一起一个不太大的变压器
军工钽电容
输入插口
喇叭接线柱
John Linsley Hood 的1969 电路简洁,易于制作,音色也不错,因此衍生了许多个版本的1969。
1969M就是其中的一个。
某高人根据1969设计的1969M(1969MOS)电路如下,因为末级改为场效应管,因此简称1969M,此版本可以工作在AB类,意味着不用那么大的工作电流,功率也比1969大。
而原形的1969只能工作在纯甲类,效率低,只有10W 的输出,电流大,更需要体积不小的散热片。
为了做好1969M,于是把线路做了一次仿真,按照现有的条件,如电压,使用的管子进行测试,调整参数,使谐波失真达到最小。
仿真软件是大名鼎鼎的Multisim!!!这是DIY烧友电脑上必
装软件,如果你没有,那就OUT了啊。
Multim 10 启动画面
Multim 10 工作界面。
看上去好像很专业。
不过玩几下基本上就能掌握。
新完成的1969M电源滤波用两只25V15000U的电容串联,没办法,单只的耐压不够啊。
内部图
实际应用的电路图。
说明一下图中红色圈起来的部分
Cin,这个电容消除输入端可能出现的超高频。
R1,偏置部分采用原1969的结构,这个电阻太大了中点电压不是电源的一半,小了开机冲击声大,本人用10K,开机有“嘣”的一声,不过能接受。
R2,这个电阻取值大小会影响工作点,也会影响声音,小了声音单薄,太大了失真大,我这里取5K,感觉低频比较饱满,听上去挺舒服的。
R3,这个电阻调末级电流的,第一次上电的时候我就用1K,嗨,别说刚刚好,不过使用时间长了散热片还是比较烫的,不过电流调小了音质会差些,所以散热片足够的情况下电流最好在300mA以上好些。
R4,别小看这个电阻,我用2K的时候感觉声音速度很不错,不过不能太小,毕竟有损耗的,会给功放增加负重,10K的话低频速度会慢些,这就看你的选择了。
不得不说的是输出电容,用多个电容并联比单个好很多,这我试过,效果明显。
其次是D669基极到集电极的消振电容,被偶取消了,使用中没出现什么问题,这全靠合理的布线。
最后是IRF530那个零点几欧的源极电阻,也被偶取消了。
以上是偶制作中的实际情况,不敢包你照偶这样做不出问题,关键在于布局要合理。
初步听音感受:
音源为MP3,不经过前级,直接用MP3的音量控制。
音箱为多媒体音箱没有内置功放的一个声道,做单声道试音。
一开声就觉得音色还不错,比较饱满,低频宽松,
低频量多于多媒体音箱本身的功放,隐约有点1969原版的味道。
试机使用的反馈落地电阻为562欧姆,因此电平偏低,于是调整为220欧姆。
耳朵贴近喇叭,没有明显的交流声和噪音。
换另一声道测试,基本情况同上,试机基本成功。
真正试机
音源是CEC-891R CD机,96年购入,已经有点老掉牙。
音箱是ALPS,不是生产电位器的ALPS,据说是奥地利原产,哈哈。
这个音箱使用多年,喇叭橡皮边换过,音质也不如前,
效率有91dB,用1969M来推动正好。
放上一张《陈洁丽演唱邓丽君:在香港的现场》的CD碟,
此碟为现场录音,爵士当铺的演绎方式。
第一首《雪中情》,从音箱出来的低中频比较饱满,也比较轻松,
声音的速度感还不错,高频也很清爽,这种感觉非常不错,有一种想把音量不断扭大的冲动。
镀金板经典hood 1969发烧级hifi小甲纯甲类功放板diy散件套件成品¥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