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22张)【课件11】
2019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综合复习必会知识点整理课件

唐诗
贾思勰 《齐民要术》
书法:“书圣”王羲之 祖冲之圆周率 《禹贡地域图》 绘画:顾恺之
孙思邈、 《唐本草》
僧一行测算本 书法:“颜筋柳骨” 初子午线 绘画:“画圣”吴道子
宋元 指南针、活字印刷
术、火药用于军事、 宋词、元曲
《梦溪笔谈》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王祯《农书》
明朝 宋应星《天工开物》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的孝文帝改革; 北宋:庆历新政;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的重要战役/起义
商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秦朝: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魏晋南北朝: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黄巾大起义; 唐宋:黄巢起义;靖康之变;岳飞抗金; 明清:戚继光平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李自成起义;雅克萨之 战;白莲教起义。
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
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2300万元银元、协定关税、 开放五口通商;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 通商口岸、内河航行权;
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地;
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中日《马关条约》:割三地、赔两亿、开四口、允设厂+承认朝 鲜独立;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
秦汉时期:路上丝绸之路; 魏晋时期:东晋法显天竺取经; 唐代:与大食、新罗等国交流贸易,玄奘天竺取经,鉴真东渡, 日本/新罗遣唐使; 宋代:与阿拉伯等地贸易,海上丝绸之路; 元代:两条丝绸之路; 明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海禁; 清代:闭关锁国,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 约》)。
休息一下吧
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
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木耒骨耜等 夏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仍以木、石器为主 春秋:铁犁、牛耕出现 唐朝:曲辕犁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22张PPT).ppt

思考:如何评价秦始皇长城和直道
万 象 归 一 治 天 下
第贰章
郡县制,乡里制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更名民曰“黔首”。
——《史记·秦始皇本纪》
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
第贰章
万 象 归 一 治 天 下
统一货币、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发展
第贰章
万 象 归 一 治 天 下
户籍制
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上》
吏到其家,人人头数出谷以箕敛之。
头会箕敛
——《汉书》
第叁章
严刑峻法
民 心 向 背 失 天 下
弃市:在市中杀死
戮:先羞辱后斩杀
磔:割裂肢体而杀
腰斩:从腰间斩断
阬:即坑杀,活埋
枭首:割下头悬在木头上示众
车裂:五马分尸 (商鞅就是这么死的)
定杀:将患疾病的罪人抛入水中或者生埋
人北击胡……筑长城及南越地。
——《史记·秦始皇本纪》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
房宫,或作骊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
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
十二万人作陵。
——《汉旧仪》
第叁章
民 心 向 背 失 天 下
横征暴敛
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屯戍一岁,加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
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
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
相伍。
——《史记·秦始皇本纪》
联系今天的户籍管理制度,思考与秦朝
户籍制度的区别,并分析其作用。
里耶简
万 象 归 一 治 天 下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22张PPT)

何为百家争鸣
➢ 所谓“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 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 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 间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3、孔子和老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观点“仁”,主张统治者 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开创私学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独立自学(二)
观看课本P11-12,完成下列内容
仁 德
仁 礼
无为而治
周礼
逍遥
兼爱 法
相生相胜
私学 善 恶
下层平民利益和新兴地主阶级
引导探究(三)
(一)形成背景
百家争鸣
•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 步发展;
• (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兼并 战争不断;
•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元 一1.前些诸4诸7侯6侯年纷国,争春秋的一与_些_华_大_夏__的_7认_7__0同战_掌_国东_握_周_实_分_权_为_。___战____国____开_势_端、力的_扩_标_张_志_。_性_战_事两国件个兼:阶并_段从__诸。公_侯_春元_国_秋前__争4_7_霸5_年_从_至_公_公和元元前前_________年__至__公年, ________________。进入战国以后,2与21中原相邻的戎狄蛮夷逐渐卿大融夫入华夏族,可以说诸侯纷争促 进 周了。_2_._春__秋__战_。国经时过期春,秋_战__国__田_长_氏期_伐进纷齐步争促,进周__朝_统__治__秩_三繁序家荣完分_晋全__被__破__坏器,__公__元__前___耕__得_到__认推__同广年华,,夏兴秦建灭东 _________。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________流通广泛,涌现出2中56心城市。3.变法运动战国时期 水_动_利了__设____施_____________,__逐,步各建国农立为业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货工_纷币_商_纷的业变政法治。制其度中。_商铁 鞅变法牛______历史潮流,变法运动推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共20张ppt)

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 军第八路军,朱德、 彭德怀为总指挥。 南方八省红军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 军,叶挺任军长。
问题探究:阅读 上述两段材料,谈谈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形 成的理解。(链接 教材P138)
名师解读: 首先由时间可判断是在七七事变之后,这时中日民族 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 巨浪 不断地增涨
一二·九运动,宣传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
二 全国抗战的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月22日,国民党中
(3)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 北打响,日本获胜,东北成为 日本人的势力范围
(4)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5)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参加 一战占领山东半岛,并于1915 年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第一、鉴于日本在远东的特殊地位,对于中国本土和满蒙自然不能不加 以区别对待 第二、镇压抗日革命者以维持秩序,帝国的权利利益和在华日侨的生命 财产遭受不法侵害时,应该断然采取自卫的措施
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认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 【时空观念】
段特征。
论证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全民族抗战的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 【史料实证】
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认识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 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重要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从中国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遗址1.概念: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点遗址:(1)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2)生产和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二)新石器时代1.概念: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生产和生活特点:人们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2)文化遗存特征: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3)文化遗址代表:①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②大汶口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出现在黄河下游。
③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出现在长江下游。
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④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出现在黄河中下游。
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
⑤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出现在辽河上游。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⑥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出现在长江下游。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三)原始社会组织1.社会组织分段: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约200万年的历史,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1)出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2)特征: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1)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2)特征:①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②组织结构: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③文明萌芽: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代史内容解析(42张)【课件4】

《纲要》下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 国际秩序
第三,在表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 政变和汪精卫集团的“分共”时,概念 上力求准确。
第四,在记述日军侵华暴行时,增加了 一些新内容。以往教材对重庆大轰炸和 “慰安妇”的问题基本没有涉及。实际 上,“无差别轰炸”、“强征随军性奴 隶”这样的罪行都是违反国际法则的政 府犯罪行为,是需要充分揭露的。
第五,有关“东方主战场”的内容是抗 日战争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中关于废除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重要知识点。抗战 期间的废除旧约、改订新约,使中国得 以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中国作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战略 地位密切相关,同时也和晚清丧权辱国 的历史相呼应,能体现历史的完整性。
前两个子目从政治变迁角度,展示历史 发展脉络,时序上是接续关系;后两个 子目展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大体 为并列关系。
3、内容取舍的考虑
第一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主要揭示大权独揽的袁世凯是如何 走上复辟帝制之路的,以时间为线索进 行介绍。革命党人的抗争,则主要围绕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展开。
三、个案解析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 济与文化
1、重点和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民
国初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新气象。 难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新文化运
动。
2、子目间逻辑关系
四个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 、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 展。
过渡
1.1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
对应课标专题,教材分为6单元、14课: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现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19年) 15ppt

国民抗争史
六、新文化运动 1.兴起 (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 (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等。 2.主张 (1)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洋 务
代表人物
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运 动
主要内容
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
——“自强” ——“求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评价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 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 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国民抗争史
四、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3)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2.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爱国主义性质,但盲目排外) 3.评价: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天京事变
最终失败
1851
背景
金田起义
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归纳

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归纳一、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 公元前221年)1. 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 - 公元前2070年)-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如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距今约70 - 20万年)等。
他们过着群居生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典型的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彩陶文化)、龙山文化(黑陶文化)等。
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和半坡文化(黄河流域,种植粟)是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此时开始出现了定居生活,形成了氏族公社,先是母系氏族(如河姆渡、半坡),后发展为父系氏族(如龙山文化时期)。
2.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 - 公元前771年)- 夏朝(公元前2070 - 公元前1600年)-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者是禹,启继承禹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 商朝(公元前1600 - 公元前1046年)- 汤建立商朝,都城多次迁移,盘庚迁殷后稳定下来。
- 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记事。
- 西周(公元前1046 - 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周王有朝觐、纳贡、服役等义务,目的是拱卫王室。
-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这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3.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 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 公元前476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争霸。
先后出现了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首霸)、晋文公(城濮之战打败楚国)、楚庄王(问鼎中原)等霸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决裂
③国统区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
通货膨胀、金融紊乱、民族工商企业倒闭、
生产萎缩、粮荒严重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7年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军从外线打到
内线,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1948年9—11月
辽沈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第五单元 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840
1912
晚
清
一.两次鸦片战争
背景:中——闭关自守 外——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经过:1839 虎门销烟 1840 鸦片战争 1842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 《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攫取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4 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
1946.6
人民 解放 战 争
1949.4.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年8月
重庆谈判
中国共产党七大 “和平、民主、团结”,成立联合政府
中国国民党六大 “和平建国”,坚持独裁和内战
《双十协定》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化问题没有解决
1946年1月10日 政治协商会议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 《天津条约》 1860 《北京条约》
二.第一阶段救亡图存
1.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3.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前期 自强 军事工业 后期 求富 民用工业
四.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8月7日 八七会议
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9月湾改编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9年 1931年11月
1933年10月 1934年10月
1935年1月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1912
1919.5 1921.7 1927.4
北京政府时期
五中
四国 国
国
运共 民
民
动产 党
革
党一
命
诞大
运
生召
动
开
失
败
1937.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49.4.
大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背景:五四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共产国际支持与帮助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 4月23日 解放南京 统治中国22年的蒋家王朝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中体西用
三.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签订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 四.第二阶段救亡图存 1.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上层 2.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 3.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4.地主阶级顽固派:清末新政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撕毁了政协决议
二.全面内战爆发
解放区:
1946年6月 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全面进攻
1947年3月 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
国统区:
1946年秋
国民大会召开
1946—1947年 ①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成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
第二条战线
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
李闻血案、五二零血案、缉私血案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苏联参战
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参战
1942年初
《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94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盟军转守为攻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1945年
雅尔塔会议
波兹坦会议
1945年8月9日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中国战场的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五.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革命统 一战线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巩固广州革命根据地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7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927年,“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国民党一党专政 1928年底,“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1935年10月 1936年10月
古田会议 重申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伟大尝试 第五次“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 护国战争(失败) 直、皖、奉混战 护法运动(失败)
五四运动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背景:辛亥革命推动
一战爆发,列强忙于欧战 抵制日货,支持国货运动 实业救国思潮传播
成果:1912-1919,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 期,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1931.9.18
局部抗战阶段
1937.7,7
全面抗战阶段
1945.8.15.
一.局部抗战拉开序幕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抗战开始
1932年1月28日 “一二八”事变
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1933年
热河沦陷、长城抗战
1935年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8年10月 武汉、广州相继沦陷
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原因: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
三.战略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方面:全面抗战
1937年秋,洛川会议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1942年
日本侵略者“大扫荡”和“三光”政策
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三.思想: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7年初,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北大和《新青年》编辑部
成为运动的主阵地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德先生”与“赛先生”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
1916.6
1927
中华 民 国
1949.4.
袁世凯独裁专政时期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国民政府时期
一.政治:维护共和的持续斗争 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 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 1916年,袁世凯死,北洋分裂。 1917年,府院之争,张勋复辟;
一战爆发,中国参战
瓦窑堡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全面抗战爆发
9月
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抗日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7年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
1938年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
成果;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诞生,制定最高纲领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合作问题决议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辅助农工三大政策
政治:三三制原则
经济:双减双交、大生产运动
思想:整风运动
1943-1945年
敌后战场多种形式的游击战
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
国民党方面: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1939年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溶共、防共、限共、反共”
第二次反共高潮 皖南事变
1940年
豫湘桂战役
枣宜会战
四次长沙会战
四.国际形势下的东方主战场与战略反攻阶段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