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就曾质疑曹操身世
曹操不是奸绝作文500字

曹操不是奸绝作文500字“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一句话让陈宫为之发抖。
这就是一代枭雄曹操!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曾为东汉王朝的骁骑大将军,后为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史称其魏武帝。
东汉末年,董卓当道,群雄四起。
曹操,继在董卓后又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
袁绍就是曹操的死对头,但在军力、财力、地位等都离逊于曹操的袁绍,为什么却败给曹操呢?原因就是曹操心思周密。
官渡之战时,曹操顺利反对了袁绍的百万大军,但粮草严重不足,支粮书信又被许攸劫下,袁绍生性多疑加之别人诬陷与坏话杀掉卫白司马炎。
当许攸投曹时,曹操回家下拜,几次对许司马炎予以试探才算信他,后借许攸之计大败袁军。
不愧为就是曹操啊!曹操的嫉妒心真的很强。
杨修是他手下一位著名的谋士,他嫉妒刘备手下有许多超级大将而攻打刘备,不仅如此,他又收买魏炎使之叛变。
正因其极强地嫉妒心,曹操晚年未统一三国,病死塌上。
一代枭雄如此陨落!不得不让人感到遗憾与惋惜啊!曹操在江湖之中积极主动崇尚个人报负,同时实现自我的不断打破,最终赢得全然“优越感”。
由此曹操一生以“安稳天下”为己任,以齐恒公、晋文公为榜样,崇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境界。
晚年,他显得多疑而且踪迹神出鬼没,对自己的掩盖存有许多自卑和安全感,改信“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并使之显得极奇凶残。
换言之,人格状态不协同才就是曹操最小悲剧啊!曹操真的很悲哀呀!不过,此乃本人的小小见解,敬请大家指教。
大江东去,你依旧就是那个统一北方的霸主;浪花伴著,你依旧就是那个号令天下的王者;乱石穿空,你依旧锋芒毕露,挟天子以令诸侯;惊涛拍岸,你依旧文韬武略,运筹帷幄战孙刘。
我愿意跟随你的脚步,回去领略你的风姿。
金戈铁马,一代军事天才你,在丢下少年时的调皮后,便心存鸿鹄大志,期望营救东汉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亲率军兵超越黄巾军,企图暗杀董卓逆贼,招兵买马,收贤纳士,白门楼生擒吕布,谈笑间与玄德煮酒论英雄。
名人兄弟之二十:曹丕与曹植

名人兄弟之二十:曹丕与曹植名人兄弟间之二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与曹植一曹操一生好色,对于各式各样的女人似乎都喜欢,即使是人家的老婆,只有稍有姿色,被他看到了也逃其手。
好色的曹操,自然是女人多,女人多了,所生的孩子也自然是多的。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一统天下,权倾四海,后宫美女如云,他的儿子有二十个,而曹孟德虽然没有当皇帝,死时也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一个丞相,可他的儿子比秦始皇的还多,达到二十五个。
曹操的那二十五个儿子,有不少在他生前就早早死去,有的死于战争,有的死于疾病。
这二十五子,是好多夫人所生,按出生时间来排列,分别为: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
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
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
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铄,早薨。
曹冲,为著名神童,传说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霖,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
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
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
公元232年封为曲阳王。
二在这二十五子中,曹操最爱哪一个?据说不是曹丕,也不是曹植,而是曹冲。
曹冲是一个罕见的天才,这样的天才一般多少年都难遇到。
史书上说这个曹冲在五六岁时,其智力就达到甚至超过成年人,“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曹操DNA:跨越2000年的亲子鉴定

曹操DNA:跨越2000年的亲子鉴定作者:沈佳音来源:《大众科学》2014年第02期历史上的曹操身世复杂,找到曹操家族独具的DNA特性是解答曹操身世秘密的关键。
历史学和人类学的专家们为此联手,用基因检测加历史研究的方法为曹操的先人和他今天的后代做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亲子鉴定。
鉴定结果表明,陈寿的《三国志》写错了。
曹操并非西汉国相曹参的后人,那不过是曹操那大宦官爷爷曹腾给家族攀附的高枝。
历史的谣言可以终止了。
曹操不是夏侯家的血脉,也不是路边捡来的野孩子。
他是正宗的曹家后人,只不过是家族内部过继的。
穿过1800多年的历史迷雾,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厘清了曹操复杂的身世。
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双重验证,他们100%确定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为02 *-M268,其相关论文已于2013年上半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发表。
消息一经公布,有个课题组成员在微博上开玩笑说:“曹操他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曹操是韩国人了。
”把曹操当第一只麻雀这原本与2009年末那条争论不休的新闻有关:河南省安阳市宣布发现曹操墓,还出土了三具尸骨,河南省考古队推测那具男性遗骸就是曹操。
但对其真伪,外界一直争论不休。
复旦大学的两位教授韩异和李辉看了报道之后觉得机会来了。
这两位分别来自历史学院和生命学院的教授此前已开始一项跨学科的联袂研究——通过研究中国同姓氏族群的DNA遗传性,发现中华民族形成史。
韩异本来偏向研究“李”姓,但这个姓氏人口众多,来源复杂,不好下手。
几经权衡,他们选择了曹操家族。
“曹操家系是帝王家系,家谱记载较全,不像普通老百姓的家系那样容易散佚。
曹操宗族墓的墓葬集中,保存条件也非常好,材料丰富。
而且由于曹操在历史上名声不太好,愿意假冒其后代的人不多,可以保证曹操家族的可靠性。
曹姓人群有770多万人,不多不少,作为实验的第一只‘麻雀’正合适。
”韩异和李辉信心满满,“做基因样本这么多年,是时候用遗传基因的方法来研究有文字以来的历史了。
论曹操 文学论文

论曹操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经历了长达几百年的秦汉大一统时代后,中国历史车轮隆隆驶进东汉末年。
一个大动荡、大破坏、大分裂的乱世即将到来,这就是著名的三国时代。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三国是分裂动荡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最富盛名、争议最大的人物当属曹操。
由于受到小说戏曲和民间流传故事的影响,尤其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尊刘贬曹思想的影响,曹操在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大多是野心家、阴谋家、权术家等阴险小人的形象。
曹操本来也是一个军阀割据者,但由于他具有很高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能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实施比较进步的开明的措施,最后终于在逐鹿中原的战争中脱颖而出,先后消灭了割据北方的群雄,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事实上曹操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汉末建安时代文坛领袖,其文学成就同样灿烂夺目。
本文着力研究曹操军旅政治生活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力求探索出一个历史的真实的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桓帝永寿元年(155)出生于沛国谯县。
关于曹操的家世,众说不一,就连曹操家人的说法也是各有不同。
曹操的祖父曹腾的碑文上称曹氏出自黄帝后裔的邾国,曹操本人及曹植则称自己是曹叔振铎之后,而魏明帝曹睿及魏元帝曹奂则认为曹氏是虞舜之后。
推测起来,曹操在世时其祖先可能就已经无可考了,诸种说法大多牵强附会,其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借此抬高曹氏家族的地位。
比较而言,曹操的曾祖、祖父和父亲的情况是明确的。
曹操的曾祖名节,曹节最小的一个儿子名腾,即曹操的祖父。
曹腾早年就进宫当了宦官,历事安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五代帝王,时间长达三十余年。
曹腾身为宦官已不能生育,但当时的制度却允许宦官娶妾养子并可用养子承袭爵位,因此曹腾也收了一个养子名曹嵩,这就是曹操的父亲。
由于有曹腾这么个大宦官养父,曹嵩仕途一帆风顺,很容易就做到了校尉。
曹腾死后,曹嵩又承袭其爵位费亭侯。
曹操起兵后,曹嵩不肯相随,放弃京官回到谯县闲居。
初平四年(193),曹嵩为避董卓之乱,在琅玡被徐州刺史陶谦部属所杀。
罗贯中评价曹操的诗句

罗贯中评价曹操的诗句
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罗贯中评价曹操的那些诗句!罗贯中在他的里啊,可是通过好多诗句把曹操这个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呢!
比如说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哇塞,这可真是太绝了!
这不就像咱生活中有的人,在好环境里就能大显身手干出一番事业,
可要是环境乱了,就露出点让人又爱又恨的模样。
你想想,身边有没
有这样的人呢?曹操可不就是这样复杂又有魅力的人物嘛!
还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
真伪复谁知?”这句诗,罗贯中是不是用它来暗示曹操也有很多不为人
知的一面呢?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隐藏的性格呀!这不
是和咱有时候一样嘛,表面一套,心里可能还有另一套呢!
再看“老瞒盘踞中原日,吴蜀横行义气凋”,这得多霸气才能写出这
样的诗句来评价曹操呀!这就好像一个强者站在巅峰,俯视着其他人,曹操可不就是那个在三国乱世中称霸一方的强者嘛!他的手段、他的
智谋,那都是杠杠的!
在罗贯中笔下,曹操就是这么一个让人又佩服又有点忌惮的人物。
他的诗句把曹操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让我们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觉得呀,罗贯中真的太厉害了,他用这
些诗句让曹操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加鲜活、更加有魅力!咱得好好感谢他,让我们能领略到这么精彩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呀!。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35篇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35篇我眼中的曹操作文篇1梦回三国,赤壁之争,巍然重现,帐营里的斗智斗勇,战场上的奋力厮杀,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们。
又谓奸臣,又谓雄才。
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的雄才大略,不但体现在他领兵打仗,更在于他能将一只弱小的军队发展为称霸一方的雄士。
回首历史,叹兮惋兮。
本来有望统一天下,最后败于赤壁一战。
多少英雄将士,换来终是黄粱一梦。
是历史的可悲吗?否也。
你呕心沥血打下一片江山。
世人都称你有勇有谋,为何与统一失之交臂?叹就叹不善人心!曹操你过度自负,坏事做尽,使得天恕人怨,终不遂所愿。
历史的长河滚滚流去,将后人的无限叹惋葬于其中。
世间事千变万化,难以预料。
而今你也饱受后人争议,有人厌你,骂你手段如此阴险。
有人敬你爱你足智多谋,而我视你为心中的英雄,三分狂傲,七分骁勇。
哪怕你最后败于赤壁。
再回首,荡气回肠!你的所作所为依旧鲜活。
你是多少人心中的英雄!多少将士心中的将领!赤壁之痛,又是多少人心中的痛!纵使世人说你狠毒阴险也罢,百般筹谋终失一战也罢,你也曾在历史中巍然崛起过、辉煌过。
几多英雄几多仇,这是非就留给后人评说。
曹操,你让我,让人又爱又恨,奷雄并济,山河不在,而你还在。
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不朽的浪潮。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篇2曹操,一活跃于东汉末年的传奇人物。
字孟德,小字阿瞒。
曹操年少时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然而却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因此便黯淡了。
曹孟德,被世人称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他的传奇人生于汉末黄巾起义崭露头角。
你凭借你的机敏,平定中原,占据半壁天下。
虽然赤壁之败,但却因此收得奇人,司马懿。
这足以说明你的能力,你的才能,使你成为三国中的霸主。
你放荡不羁,任性好侠,这不正是人性最真挚一面的体现吗?你过人的政治才能,在取得军事成就的同时,也笼络了当地的民心。
你的谨慎、果断,使你与“忠”字丝毫不沾边。
可这不正是乱世中必备的才能吗?这正是曹操在乱世中仍能为一方诸侯的原因。
明代《三国》版画对曹操的褒与贬

刻画曹操其人的一生 , 并且有意回避其劣行 凶残 , 竭力 维护他的王者形象 。其 中出现了诸多刻意美化曹操的
场景 , 反映了插图者“ 尊魏” 的正统思想。
其“ 宁教我负天下人 , 休教天下人 负我” 的“ 奸雄 ” 形
书名题 :三 国志传》是现存《 《 , 三国演义 》 版本中刊刻年 代仅次于嘉靖正午本(52 的刊本 , 12 ) 也是最早 的《 国 三
演义》 绘图本, 其形式为上图下文( 每页配图)现存插 , 图 10 余 幅, 50 是众多插图本中最为详尽者。叶逢春本 之所以插入图像 , 主要 目的是为了增加刊本的亮点 , 吸 引读者的眼球 , 改变大众的“ 倦怠” 之心, 在同行业 以便
摘 要: 明代书坊刊刻了众多带有插图的《 三国演义》插图的绘图者首先是小说文本阅读者 , , 而后根据对文本的阐释
和 自己所要表达 的意 图进行绘 图, 过插 图传递 给读者加工后 的文本信息 , 通 是对文本 的二次创作。《 国演义》 图对文本 三 插 “ 尊刘贬曹 ” 的思想倾 向没有始终遵 守 , 而是经历 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 形象在叶逢春本插 图中得到维护和美化 , 曹操 诚德堂 本插 图对曹操不置褒贬 , 万历中后期 , 双峰堂本及 以后各刊本插图 , 对曹操进行严厉的指责。这反 映了书坊主的主见 , 还体
贬嘲曹操的奸诈 ,对刘备 、诸葛亮等人的功德大力颂
扬, 对曹操的诸多行径则嘲讽或暗责。 叶逢春本插 图在 遵从小说文本 的同时, 对故事场景进行有意识 的取舍 ,
并没有对曹操进行一味贬斥和打击 , 而是公允 、 全面地
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

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对曹操的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篇1"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
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
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
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
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
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
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
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
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
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
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
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人就曾质疑曹操身世
夏侯家和曹操是儿女亲家
操姓早在曹操之前就已开枝散叶
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的曹操家族DNA研究成果,否定了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也否定了操姓后人的祖先是曹操的说法。
这个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结论,让前去检验的夏侯姓和操姓的人多少有些失落。
话说回来,在中国总人口中数量极少的夏侯和操这两个姓氏,到底有何来头,千百年来,他们的后人为何会认为自己是曹操后人?
曹操与夏侯氏
曹操本姓夏侯这说法从哪儿来
三国时期吴国人的《曹瞒传》里这么说
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源自哪里?要探明这一点,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三国演义》。
翻开《三国演义》,第一回曹操就出场了,“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
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照这个说法,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曹嵩做了宦官曹腾的养子,所以改姓曹。
父亲改姓曹,曹操自然也姓曹了。
《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是流传最广的三国题材文学作品,其中演绎的成分颇多,与史实相去甚远。
不过,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并非《三国演义》首创。
早在《三国演义》问世1000年前,南朝人裴松之在为史书《三国志》作注时就曾写下过这样的话:“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叔父。
太祖(曹操)与惇为从父兄弟’”。
《曹瞒传》大约成书于三国时期,是吴国人所写,《世语》的作者则是晋朝人。
按照裴松之所说,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
虽然上述资料证明曹操本姓夏侯,但也有更可靠的资料证明,曹操其实并不姓夏侯。
明人顾炎武质疑曹操身世
曹操既非曹参后人也不姓夏侯
西晋人陈寿所著《三国志》,被认为是最为可信的三国史书。
书中记载曹操的身世:“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
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嵩生太祖。
”
陈寿说曹操是汉相国曹参后代,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不过,曹嵩的父亲叫什么,再往上的历史,陈寿留了个谜团给后人——“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
关于曹操的真实身份,历代学者也有考证,明代学者顾炎武就认为曹操并非本姓夏侯,而是确实姓曹。
不过,曹操的祖先到底是谁,顾炎武认为曹操、曹植、曹睿三人的说法都不统一,后人就实在是说不清了。
族谱研究学者、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李吉,也对曹操的家世做过研究,他认为曹操既不姓夏侯,也非曹参后人。
李吉认为,曹参这一支,是邾姓曹氏,出自陆终第六子曹安后裔曹挟,因封
邾邑,以邾为氏。
而曹操这一支,则出自周武王的弟弟。
周武王取代商之后,把弟弟振铎封到曹邑,称曹伯,曹伯后代取曹为姓,是姬姓曹氏。
这两支曹,虽然都出自山东,但没有血缘传承关系。
说曹操姓夏侯有两个明显漏洞
但姓夏侯的倒真可能是曹操后人
如今,DNA检测证实曹操不姓夏侯,这与李吉根据史料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
李吉认为,曹操姓夏侯的说法,至少有两个漏洞。
第一,说曹操姓夏侯,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而根据史料记载,曹腾有兄弟四个,曹腾最小,按照古代的传统,曹腾理应过继自家兄弟的孩子,而非异姓孩子。
第二,史书记载,曹操将女儿清河公主许配给了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曹操的弟弟也将女儿许配给了夏侯渊的儿子夏侯兴。
如果曹操本姓夏侯,他家的女儿是不可能嫁给夏侯家的,因为早从周朝开始,出于生育和伦理的考虑,就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
夏侯姓渊源
夏指夏禹侯指被封为侯爵
夏侯姓来自夏禹。
周初,周武王将夏禹的后人分封到了杞国。
杞国是个很小的国家,到了春秋时期,在杞简公位上被灭。
杞国被灭后,杞简公的弟弟夏佗逃亡到了鲁国,被封为侯爵。
他的后代取氏族和官职为姓,复姓夏侯。
曹操与操氏
曹操后人为避杀害改姓操
其实被司马氏杀害的曹爽一支并非曹操后人
最近几年,几起新闻让操这个比较罕见的姓氏引起众人关注。
而在介绍操姓时,都会有类似的话:“据了解,操姓一说是曹操后裔,司马炎建立晋政权后疯狂杀害曹魏皇族,曹操谪(原文如此,疑为嫡)孙改曹姓操。
”
从历史资料来看,这个说法有着明显的差错。
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韩昇教授曾就此做过专门的考证,他认为,司马氏疯狂杀害曹魏皇族的说法与史实不相符。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政权,废除魏帝曹芳(曹操的曾孙),另立新帝曹奂(曹操的孙子)。
随后,司马懿诛杀曾经搞兵变的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夷三族。
曹爽虽然名义上是曹操的侄孙,而实际上,他的父亲本姓秦,与曹操并无血缘关系。
那么,曹操的嫡系后人过得怎么样呢?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有25个儿子,其宗族到西晋仍然绵延不绝。
西晋末年,曹氏家族南迁,仍然维持着陈留王地位。
此后,一直到唐代,曹氏家族一直是历朝官府选拔的对象。
鉴于此,曹操后人完全不必隐姓埋名。
两种操氏宗谱说法不一
有说是曹孟德公之后有说和曹操根本没关系
操姓出自曹操的说法来自哪里?这个说法的依据何在?表明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两套操氏宗谱,早在民国之前,操氏就在追问他们的姓氏之谜,一派认为他们是曹操之后,另一派则否认这个说法。
来自安徽怀宁的惇叙堂《操氏宗谱》修订于民国年间,收录有清代的多篇宗谱序言,其中道光年间写成的谱序,明确指出,由于种种原因“操氏之先不可考”。
乾隆年间写成的谱序则说,“如我操氏斩(蕲)阳诸谱载曹孟德公四十二世孙易姓为操沔公,历仕有声,然考之汉有乘公,晋有天成公,宋有斗祥公,成名进士,事业巍然。
孟德距晋仅一世有奇,距宋仅七百三十八年,以三十年世法推之,则四十二世当一千二百六十年矣。
其可信乎,否乎,阙而弗录。
”大意是说:斩(蕲)阳那边的操氏宗谱记载,曹操的四十二世孙改姓操,但实际上早在曹操之前的汉代,操姓就已经存在了。
并且根据年代来推测,所谓曹操四十二世孙改姓操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来自安徽潜山的敦本堂《操氏宗谱》修订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其中收录一篇写于康熙五十年的序言,对操姓来自曹操的说法也予以否定,“不待深辨而知其荒唐不足信”。
同样姓操,对自家姓氏的来源却说法不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分歧?
操姓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来源无可考证
古人有取祖先名为姓的传统不排除曹操后人可能姓操
族谱研究学者、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李吉认为,操姓后人内部之所以对于姓氏来源有不同说法,原因就出在操姓的来源确实难以考证。
“操姓属于少见姓氏,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
这个姓氏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文献中就记载有操乘其人。
但关于它的来源,就我所知,历代姓氏书并没有明确记载。
不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曹操的后人也有可能姓操,因为中国古代有取祖先名做姓的习惯。
虽然复旦大学检测到的这支操姓,并非曹操后人,但并不能证明所有操姓都不是曹操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