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牧区地图
图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图4.10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2、学生看图例,知道绿色代表以畜牧业为主 的省区,淡黄色代表以种植业为主的省区;
图4.10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3、图中红色的曲线表示曲线以
西是以 为主的省区。
图4.10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4、分析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原因:在图上找到秦岭-淮河、
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并在图上圈起来。东部
总体来看,降水量大于 毫米,(特别是秦岭-淮河以南降水
量在 毫米以上)所以降水丰富,处于干湿地区中的 地
区和
地区;地形以 为主;热量 。
图4.10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5、分析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西部地区由于远
离海洋,年降水量小于 毫米,河流稀少,加之地势高,
所以天然草场广布,分布着我国的四大牧区,它们
是、 、 、
。在图上把四大牧区的名
称边读边圈起来。
图4.10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6、思考:东部除了以种植业为主外,西部除了以畜牧业为主外,东部、 西部还可能有哪些农业部门?(老师引导,让学生在图上找到大、小兴安 岭、横断山脉、东南丘陵,这些说明东部有山地、丘陵,加之降水丰富, 应有林业分布;让学生在图上找到松花江、黄河、长江、澜沧江、雅鲁藏 布江等,由于河流众多,加之靠海,应有渔业分布。对于西部的种植业, 图上展示了甘肃省的西部,学生看图后,老师总结西部种植业的分布。)
农业的分布(经济作物、三大林区和四大牧区的分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册(沪教版)

1.2 农业的分布
新课程标准
•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等生产 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
壹 经济作物的分布 贰 三大林区 叁 四大牧区 肆 考点梳理 伍 真题演练
PART ONE
经济作物的分布
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主要是为工业提供原材料
0.5
三大林区
在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即我国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营造了“三北” 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大林区
读右图,思考我国西北广大地区 森林资源稀少和长江、黄河下游 地区森林资源分布较少的主要原 因有什么不同?
西北地区:干旱 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人类活动
PART ONE
四大牧区
三大林区
读“我国与世界部分国家森 林资源比较” 表,回答: 1. 比较 2015 年我国与日本 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 积。说一说日本森林覆盖率 很高的原因。 2. 比较我国与巴西的森林覆 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在十年 中的变化情况,说一说这一 变化的原因。
国家
巴西
日本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中国 世界
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 油菜 花生
分布
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__新__疆___ __长___江____流域和西北部分地区 山东 以_________、河南最为集中
甘蔗 甜菜 ________
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地区, _广__西__壮___族__自__治__区_______为最大产地
主要种植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
2、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主要农产品差异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华南主产区盛产水稻、甜菜;该区地广人稀,工业发达 B、长江流域主产区农作物是水稻、油菜等;该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C、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农作物是小麦、玉米、棉花等;该区为黑土地,降水丰富 D、东北平原主产区盛产玉米、大豆;该区为黄土地,热量充足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四课 第三框 草原风

文化娱乐——那达慕
有哪三项被蒙古人民称为“好汉三艺”? 赛马、摔跤、射箭
蒙古族一向有 “音乐民 族”“诗歌民族” 之称,其舞蹈久 负盛名,马头琴 是蒙古人民最喜
马头琴是一种
两弦的弦乐器, 有梯形的琴身 和雕刻成马头 形状的琴柄,为 蒙古族人民喜 爱的乐器。
文化娱乐
长调是蒙古族的一种民歌。其 旋律悠长辽阔,起伏较大,情 绪热烈奔放。演唱内容多为赞 美草原、歌颂故乡、夸奖坐骑 等。(草原、骏马、骆驼、牛 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
白食(奶食)、红食(肉食)、茶食(奶茶)
住 蒙古包
搭建和拆卸极为省力,方便游牧; 不用挖坑盖墙,不用打地基, 有利于草原植被保护;
圆顶,在大风雨中阻力小,不积雪, 下雨时包顶不存水
行 以骑马为主
蒙古人对马情有独钟、他们从小 就在马背上长大 ,我们又称他们 “马背上的民族”。
勒勒车
骑骆驼
“草原之舟”--勒勒车: 古称辘轳车、罗罗车、 牛牛车等,是北方草原 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布图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
1.中国有哪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2.内蒙古自治区跨 经度 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与 蒙古 、俄罗斯两个国家相邻。
3.读上图可知,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属于非季风区(季风 区或非季风区),属于 西北 地区(自然地理区域)
p61内蒙古草原上牧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与草原有什么关系?
衣:蒙古袍——便于高原放牧——便与抵御风寒——草原
食:奶茶和肉类——牛奶或羊奶(牛肉或羊肉)——饲养 牛羊——草原
四大牧区地图

四大牧区分布图
我国的四大牧区是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
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额济纳戈壁,面积88万多平方公里,草原面积13.2亿亩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1/4,全区生长着各种牧草近千种。
大小牲畜4000万头,居全国首位,牛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二,牛奶产量为全国第四,绵羊毛、山羊毛及驼毛产量居全国第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第二大牧区,草原面积12亿亩,其中可利用的7.5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6.8%。
草场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给多种畜类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在本区最高饲养量为3590多万头,专门从事畜牧的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11.5%,年产值达6.9
亿元(不包括畜产品和畜产品加工),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
主要畜牧名种有:细毛羊、羔皮羊、阿勒泰大尾羊、和田羊、伊犁马、骆驼等。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草场面积约8亿亩,在全国居第三位。
由于自然条件高寒,草场质量以藏东南的山地峡谷较好,主要畜种有藏牦牛、藏羊、藏马等。
其中改良绵羊有10多万只,改良黄牛2000多头。
此外,本区在近年还引进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80多种,种植人工牧草近万亩,草场网围栏面积达40多万亩。
青海和甘肃是我国第四、第五大牧区,草场面积分别为10.8亿亩和6.8亿亩。
可利用的草场青海省为5亿亩,甘肃省为1.3亿亩。
两省牲畜存栏数都在2000万头以上。
其中青海有牦牛近50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40%,奶的乳脂率比一般奶牛高一倍多,是我国牦牛头数最多、质量最好的省份。
中国四大黄金奶源基地―优质奶牛饲养带.

中国四大黄金奶源基地——优质奶牛饲养带中国的奶源带主要分布在国际公认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优质奶牛饲养带(北纬40度——47度),这个饲养带横贯东北、西北和华北草原带,包括“三北”地区的大部分省份和胶东半岛,集中了全国70%的奶牛和超过60%的原料奶,这些地区因为适宜养殖奶牛,牛奶产量大,质量高,所以被称为“黄金奶源带”。
传统上有内蒙古、新疆、东北、河北“四大黄金奶源带”的说法。
内蒙古大草原奶源带纯天然无污染,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单就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大草原来看,从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到西南部的鄂尔多斯草原,从东部的科尔沁草原到西部的阿拉善荒漠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6818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0%,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以上,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生长着1000多种饲用植物,其中饲用价值高的就有100多种。
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无芒雀麦、披碱草、野黑麦、黄花苜蓿、野豌豆、野车轴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是着名的优良牧草。
肥美的草原,孕育出丰富的畜种资源。
内蒙古大草原日照充分,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日照时数从东部的2700小时,逐步增至西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的3400小时以上。
充足的日照,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丰富自然的植被食物链,尤其是独特的饲草饲料资源,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等多种营养素,为奶牛提供了最优质的营养。
新疆奶源带新疆拥有8.6亿亩优质草场,集中在天山南北地区,占了全国草原面积的22%,新疆优良奶牛的存栏量已超过210万头,年产奶量超过152万吨,还拥有全国最大的进口良种牛核心群,奶源品质在全国名列前茅。
东北奶源带主要是黑龙江地区的密山、大庆、绥化、肇东等地,拥有奶牛近百万头,年产鲜奶100多万吨,是我国主要奶源基地之一。
尤其是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拥有草原469万亩,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是中国最大的优质草原之一。
河北奶源带河北地区的坝上草原、康西草原都可以看作内蒙古大草原的延伸,是华北知名的奶牛基地,此外唐山、保定、石家庄、沧州等农村也有大量农民饲养奶牛。
四大牧区及四大农业区对比表

暖温带、中温带、青藏高寒区
干旱、半干旱
细毛羊、伊犁马
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荒漠区。在河流沿岸和有水灌溉的地方,分布着绿洲,是良好的牧场。在新疆的高大山地,如天山、阿尔泰山的山地上,随海拔高度变化有规律地分布着不同植被,为冬夏季转场轮牧创造了条件。山地牧场是新疆的重要牧场。
季风区否
温度带
年平均降水量
干湿地区
土地利用方式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主要畜种
青海牧区
青藏高寒区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
河曲马
气候高寒,草场面积辽阔,但载畜量较低;由于地形复杂,气候的差异较大,因而草场类型较多。
西藏牧区
青藏高寒区(少部分亚热带)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
牦牛、藏绵羊
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区
北方旱地农业区
南方水田农业区
西北干旱农业区
青藏高原农业区
分布范围
地形
《四大牧区》对比表
牧区的名称
温度带干湿地区ຫໍສະໝຸດ 主要优良畜种特点内蒙古牧区
(寒温带)中温带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三河马、三河牛
位于内蒙古高原,这里日照充足,夏季气温较高,适合温带优良牧草生长。适合放牧马、牛、羊,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其中,内蒙古东部草场草高水多,适合于发展乳牛、肉牛和细毛羊;中部牧场适合于发展细毛羊和马匹;西部牧场草少水少,主要牲畜是耐旱能力强的骆驼和山羊。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四大牧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四大牧区中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分别着我国最大的草原,可利用草场0.68亿公顷,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1/4。
随降水条件的变化,全区草场从东到西,分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草场。
家畜也相应地由牛、马、绵羊向山羊、骆驼过度分布。
东部的呼伦贝尔盟是有名的三河马、三河牛产区。
全区以天然草场放牧为主,已由过去长年游牧走向四季轮牧。
新疆牧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属山地牧区。
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北的北疆和南疆西部山区。
随山地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到高山草地,形成垂直分布的不同牧场。
按气候的寒暖、地形的坡向、牧草的情况,分成四季牧场,实行转季放牧,轮流利用。
优良畜种有伊犁牛、伊犁马、伊犁白猪、新疆大尾羊、阿尔泰大尾羊等。
国家已把阿尔泰地区确定为我国大尾羊商品生产基地。
西藏牧区西藏属高寒牧区。
草场资源以高山草甸、高原宽谷草场面积最大。
牧畜品种主要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牲畜对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适应性强。
藏北有“春放水边,夏放山,秋放山坡,冬放滩”的牧谚;藏南有“春季牧场在山腰,夏季牧场在平坡,秋季牧场在山顶,冬季牧场在阳坡”的说法。
西藏牧民过去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现在农牧交错地区基本实现定居,牧区尚属半定居状态。
青海牧区青海属草原牧区。
天然草原可划分为草甸草场、灌丛草甸草场、草原草场、沼泽草场、荒漠草场和森林草场等,其中,以草原草场、草甸草场面积最大。
天然牧场集中在青海湖环湖区、青南高原区和柴达木盆地区。
主要牧畜有青海藏羊、哈萨克羊、河曲马、玉树马等。
由于长期沿袭传统的自然放牧,靠天养畜的粗放经营方法,畜牧业发展缓慢,而且不稳定,出栏率和商品率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ppt课件

一、大牧场放牧业
1、概况:
分布国家
美国、阿根廷等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以牧牛为主 以牧羊为主
自然条件 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特点
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牧牛业: (1)有利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2)分布: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
(3)区位要求: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故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多紧邻消费市场。
(4)区位特点:多分布于大城市的郊区。
2、西欧的乳畜业:
(1)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的特点。 4、了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
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
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也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的选择,事务是发展的,不
远洋 航行
市场
接近 市场
远离 市场
西欧的乳畜业
西欧和中欧一些地区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 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奶牛除需要多汁牧草 外,还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西欧乳畜业地区既 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精饲料作物。在区位选择上,西 欧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因而生产牛 奶为主的乳畜业位于大城市周边,而生产乳制品的乳畜 业离城市较远。西欧乳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 自动化挤奶设备,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牧区分布图
我国的四大牧区是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
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额济纳戈壁,面积88万多平方公里,草原面积13.2亿亩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1/4,全区生长着各种牧草近千种。
大小牲畜4000万头,居全国首位,牛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二,牛奶产量为全国第四,绵羊毛、山羊毛及驼毛产量居全国第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第二大牧区,草原面积12亿亩,其中可利用的7.5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6.8%。
草场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给多种畜类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在本区最高饲养量为3590多万头,专门从事畜牧的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11.5%,年产值达6.9
亿元(不包括畜产品和畜产品加工),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
主要畜牧名种有:细毛羊、羔皮羊、阿勒泰大尾羊、和田羊、伊犁马、骆驼等。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草场面积约8亿亩,在全国居第三位。
由于自然条件高寒,草场质量以藏东南的山地峡谷较好,主要畜种有藏牦牛、藏羊、藏马等。
其中改良绵羊有10多万只,改良黄牛2000多头。
此外,本区在近年还引进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80多种,种植人工牧草近万亩,草场网围栏面积达40多万亩。
青海和甘肃是我国第四、第五大牧区,草场面积分别为10.8亿亩和6.8亿亩。
可利用的草场青海省为5亿亩,甘肃省为1.3亿亩。
两省牲畜存栏数都在2000万头以上。
其中青海有牦牛近50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40%,奶的乳脂率比一般奶牛高一倍多,是我国牦牛头数最多、质量最好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