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的复习知识点离子反应.doc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综述1.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参与或形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在中学阶段,仅限于溶液中的反应。
可以说,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与电解质发生的一种反应。
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上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离子的反应。
特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快,相应离子间的反应不受其它离子的干扰。
2.离子反应类型在溶液中酸、碱、盐之间互相交换离子的反应,一般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器中的离子反应条件与复分解反应条件一致,可分为三种情况:(1)生成难溶的物质(2)形成难以电离的物质①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② 反应规律:从强酸到弱酸,从强碱到弱碱。
例如:盐酸+ca(clo)2溶液h++clo-=hclo稀醋酸+苯酚钠溶液CH3COOH+C6H5O-=CH3COO-+c6h5ohnh4cl溶液+NaOH溶液NH4++OH-=nh3h2o(3)生成挥发性物质① 常见的挥发性物质有SO2、CO2、NH3、H2S等,其中SO2、CO2和NH3不仅是挥发性物质,而且是难电离物质(H2SO3、H2CO3和nh3h2o)进一步分解的产物。
因此,离子反应的本质是相同的。
②有些离子反应不是电解质在电离的条件下进行的,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NH3在实验室制备,并与固体Ca(OH)2和固体铵盐反应:的难溶物有:离子反应②当有关离子浓度足够大时,生成微溶物的反应也能发生,常见的微溶物有caso4、ag2so4、mgco3、ca(oh)2等。
例如:Ca2++SO42-=CaSO4↓③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的反应也能发生,如:ca(oh)2+co32-=caco3↓+2oh-(微溶)(难溶)caso4+co32-=caco3↓+so42-(微溶)(难溶)点击查看:高中化学知识点摘要氧化还原溶液中的一些离子反应是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这降低了反应物中某些离子的浓度。
反应能否发生取决于有关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须满足由强变弱的原则,即由氧化性和还原性强的性质生成氧化性和还原性弱的物质。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大多数盐强酸、强碱是强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酸、弱碱、水是弱电解质。
电离(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2)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在书写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书写时强电解质连接符用“可逆号”,弱电解质连接符用“一”。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①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②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③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或挥发性物质生成。
(3)离子方程式①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②书写步骤:可概括为四个字,即“写”“拆“删”“查”。
③意义: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5)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相关问题问题1:不是电解质的物质定是非电解质吗?不一定最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端融状态下能香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邮解质和非电解质、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针对化合物而言的,判断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为化合物。
单质和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因此,不是电解质解质的前提条件是物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正确的说法是”不是电解质的化合物定是非电解质”。
问题2: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定是电解质吗?电解质在熔触状态下一定能导电吗?不一定。
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自身电离成自由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
高中化学 离子反应知识总结

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离子反应定义:•凡是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包括: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双水解反应•化学离子反应•第一片:概述•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2.环境: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中学很少涉及)。
•3.分类:①复分解反应,②氧化还原反应,③双水解反应,④络合反应•4.实质:有离子的浓度发生改变(具体到最常见的复分解反应体现为:生成难溶、难电离、易挥发性物质)•5.应用:•第一片:离子共存•通常指的是大量共存,发生离子反应就不能共存,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就可以共存。
其考查方式一般有判断和推断。
解决该问题需注意:•⑴首先看清楚题第一要求:•是“能”还是“不能”、是“一定”还是“可能”。
•⑵颜色要求:•通常是要求无色,有色离子MnO4-、Cu2+、Fe3+及Fe2+不能大量存在(I-、Br-无色)。
•⑶反应类型要求:•如要求是因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等等。
一般以要求氧化还原反应为多。
•⑷酸碱性要求•①酸性环境含有大量H+,能与H+反应的所有弱酸的酸根离子和酸式酸根离子(生成弱酸)、OH-离子(中和)、S2O32-(歧化)均不能大量存在。
•②碱性环境中含有大量OH-,凡能与之反应生成弱碱的金属阳离子、NH4+及所有酸式酸根离子、H+(中和),都不能大量存在。
•③加入铝产生氢气及由水电离的H+或OH-非常小(水的电离被强烈抑制),可能是强酸性环境,也可能是强碱性环境。
•④附:常见题给提示的溶液酸碱性情况•A.直接点明、•B.溶液的PH值、•C.H+或OH-的浓度、•D.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E.Kw与H+或OH-比值大小、•F.H+与OH-比值大小、•G.由水电离的H+或OH-的大小。
•⑸其他题意要求:加入某粒子的反应情况、已经含有某离子的情况等。
•⑹常见的:•A.因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氧化性的:MnO4-、ClO-、Fe3+、NO3-(H+)与还原性的I-、S2-、HS-、SO32-、HSO3-、Fe2+等;•B.因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的:Al3+与CO32- 、HCO3-、S2-、HS-、HSO3-、AlO2-,Fe3+与CO32-、 HCO3-;•C.因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Fe3+和SCN-、苯酚,NH3和Ag+、Cu2+、Ca2+等。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第1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梳理一、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也就是说,反应物中有离子或生成物中有离子的反应,均为离子反应。
由于中学阶段涉及的问题多数是指水溶液中的变化,所以水溶液中电解质间的相互反应便成了离子反应的常见问题。
但须注意的是,凡是离子化合物,就含有离子,有时固体状态的物质之间(如实验室判氨)或固体与气体之间(如碱石灰与*化*)发生的反应,也可以是离子反应,只是通常不书写类似这样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即复分解反应的三个条件(有难电离、难溶及易挥发物质生成)和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等)。
二、离子共存问题水溶液中所有能反应或相互促进水解的离子都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能完全共存,而是大量共存)。
一般规则是: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及*式弱*根离子:1氧族有:oh-、s2-、hs-、so32-、hso3-2氮族有:h2po4-、hpo42-、po43-3卤族有:f-、clo-4碳族有:ch3coo-、co32-、hco3-、sio32-5含金属*根离子:alo2-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nh4+和hs-、hso3-、hco3-、h2po4-、hpo42-等弱*的*式*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常见还原*较强的离子有:fe2+、s2-、i-、so32-。
2氧化*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此外,s2o32-与h+也不能共存(发生歧化反应)。
例1:下列各组离子:①i-、clo-、no3-、h+②+、nh4+、hco3-、oh-3so32-、so42-、cl-、oh-④fe3+、cu2+、so42-、cl-⑤h+、+、alo2-、hso3-⑥ca2+、na+、so42-、co3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①b、③④c、②⑤d、①④[解题分析]本题全面考查离子共存知识,在题给的六组离子中,第①组clo-与h+、i-不能大量共存,第②组中nh4+与oh-、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第③④组中各离子可以共存,第⑤组h+与alo2-、hso3-不能大量共存,第⑥组中ca2+与co32-甚至so42-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离子反应定义:凡是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包括: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双水解反应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检验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K+焰色反应①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原火焰色②蘸取溶液,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浅紫色(通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钾离子焰色)――Na+焰色反应火焰分别呈黄色NH4+NaOH溶液(浓)向未知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并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4++OH-=NH3↑+H2OAl3+加NaOH溶液向未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过量NaOH溶液中 Al3++3OH-=Al(OH)3↓2+浓氨水向未知溶液中加入浓氨水加入适量浓氨水后生成蓝色沉淀,该沉淀溶于过量浓氨水中,溶液呈深蓝色 Cu2++2OH-=Cu(OH)2↓Cu(OH)2+4NH3・H2O=[Cu(NH3)4]2++2OH-2OAg+①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②稀HNO3③氨水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稀HNO 3向过滤出的沉淀中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Ag++Cl-=AgCl↓Ba稀H2SO4或可溶性酸盐溶液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H2SO4再加入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HNO 3Ba2++SO42-=BaSO4↓Fe3+KSCN溶液向未知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或加NaOH溶液或加苯酚变为血红色溶液Fe3++3SCN-=Fe(SCN)3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加苯酚溶液显紫色Fe3++6C6H6OH→[Fe(C6H5O)]3-+6H+Fe2+①加NaOH溶液向未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露置在空气中开始时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 3沉淀。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离子反应知识点

第二节离子反应杭信一中何逸冬一、电解质1、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5、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里的电解程度有关,而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
○3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
○4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中强酸(水也是弱电解质)○5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6、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时混合物。
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注意事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3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电解质○4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习题一】(2018•余姚市校级模拟)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OOH B. C. D.【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物质水溶液能导电,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COOH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B.的水溶液导电,但二氧化硫为非电解质,故B选;C.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选D.是单质既不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不选;故选:B。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之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离子反应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
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点1、书写步骤:⑴写:书写完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⑵改:将能拆的化学式(完全电离的酸、碱、盐及融化态的金属氧化物)拆为离子符号;⑶删:将未参加离子反应的离子从两边删掉(等个数),整理(系数应为最简整数比);⑷查:①、质量守恒;②电荷守恒;③注明“↑”“↓” ;④为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应相等。
2、书写相关知识⑴完全电离的酸是指:HCl、H2SO4、HNO3、HI、HBr、HClO4等强酸;中强酸(H2SO3、H3PO4),弱酸(H2CO3、H2S、HF、HclO、CH3COOH、H2SiO3)则不能拆。
⑵完全电离的碱是指:NaOH、KOH、Ca(OH)2、Ba(OH)2等强碱、中强碱的溶液;而NH3•H2O及Cu(OH)2、Fe(OH)3等难溶性弱碱则不能拆。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详解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详解一、离子反应的定义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沉淀(1)常见的沉淀有:硫酸钡(BaSO₄)、氯化银(AgCl)、碳酸钙(CaCO₃)、氢氧化铜Cu(OH)₂等。
(2)当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上述沉淀时,离子反应能够发生。
2、生成气体(1)常见的气体有:二氧化碳(CO₂)、氨气(NH₃)、硫化氢(H₂S)等。
(2)例如,盐酸(HCl)与碳酸钠(Na₂CO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离子反应为:2H⁺+ CO₃²⁻= H₂O + CO₂↑3、生成弱电解质(1)常见的弱电解质包括:水(H₂O)、弱酸(如醋酸CH₃COOH)、弱碱(如一水合氨 NH₃·H₂O)等。
(2)例如,盐酸(HCl)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水,离子反应为:H⁺+ OH⁻= H₂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离子在溶液中相遇,发生电子转移,从而导致离子反应的发生。
(2)例如,铁(Fe)与硫酸铜(CuSO₄)溶液的反应,离子反应为:Fe + Cu²⁺= Fe²⁺+ Cu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书写步骤(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3)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2、书写时的注意事项(1)只有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离子反应才能写离子方程式。
(2)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一般不写离子方程式。
四、离子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例如,盐酸(HCl)与氢氧化钠(NaOH)、硫酸(H₂SO₄)与氢氧化钾(KOH)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均为:H⁺+ OH⁻= H₂O2、反映了离子反应的实质通过离子方程式,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反应中实际参与的离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离子反应1、电解质的概念1.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辨析并举例)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某些有机物。
举例NaCl固体不导电,溶于水后可以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CaSO4、BaSO4等难溶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所以这些物质也是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等。
举例:CO2、SO3、NH3、蔗糖、酒精注:我们讨论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或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辨析并举例)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包括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
在溶液中的粒子主要是离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如HAc、H2S)、中强酸(H3PO4)弱碱(如NH3·H2O)、水。
例题:CH3COOH极易溶于水,为什么它是弱电解质,Ca(OH)2微溶于水,为什么它是强电解质?解释:CH3COOH之所以是弱酸是因为和同浓度的强酸相比,它溶于水电离电离出的氢离子比强酸少得多,只有一部分CH3COOH发生电离产生氢离子,所以CH3COOH是弱电解质。
同样,Ca(OH)2虽然微溶于水,但是它在水溶液中溶解的部分能够完全电离,所以Ca(OH)2是强电解质。
2、离子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2.1 离子反应的分类与条件离子反应类型一.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反应发生条件:①生成难溶的物质。
如生成BaSO4、AgCl、CaCO3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如生成CH3COOH、H2O、NH3•H2O、HClO等。
③生成挥发性物质。
如生成CO2、SO2、H2S等这类反应的共同特征是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或者说反应物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减小,反应即可发生。
(1) 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a中和反应,根据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强酸与强碱、强碱与弱酸、强酸与弱碱、强酸与难溶性的碱的反应等。
例如:盐酸与氢氧化钠,盐酸和氨水,盐酸与氢氧化铁反应,氢氟酸与氢氧化钠反应b酸和盐的反应例如:盐酸和碳酸钙的反应c碱和盐的反应例如:氯化镁水溶液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碳酸氢钙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d盐和盐的反应例如: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反应(2) 酸或碱与氧化物之间的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盐酸的中和反应,三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3) 盐类的水解反应例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制氢氧化铁胶体(5) 生成络离子的反应例如: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氢氧化铜溶于氨水:二.氧化还原反应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中有电子转移。
总的来说,仍然是反应物中某种离子浓度减小。
(1)电解质与电解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2)单质与电解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例如:氯水加入溴化钠溶液中铁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3)非置换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铜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铜与稀硝酸的反应2.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2.2.1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大致分为四步:。
(1)写,写出化学方程式:(2)改,将易溶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开写成离子形式:注:拆成离子形式的有: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易溶的盐)(牢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写化学式的有:沉淀、气体、单质、氧化物和水等。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浊液写化学式。
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号↓)(3)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4)查,检查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例题:以CuSO4与BaCl2两个溶液的的反应为例:(1)写:CuSO4+ BaCl2=CuCl2+BaSO4↓“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根据实验事实;(2)改:Cu2++SO42-+Ba2++2Cl-=Cu2++2Cl-+BaSO4↓改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出现;如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
如难溶、难电离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
(3)删:SO42-+Ba2+=BaSO4↓“删”两边相同的离子,去除与离子反应无关的粒子;(4)查两边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2.2.2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1)要遵循反应事实,不能臆造化学反应如:Cu+2H+=Cu2++H2↑(错)(2)要遵循元素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要遵循电子守恒(3)要遵循拆写原则(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样)(4)不能违背约简原则如: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SO2-+Ba2++OH-=BaSO4↓+H2O(错)解析:不能局部约去H+、OH-、H2O前面的计量数(系数)2,而忽视其他分子和离子。
正确的为:2H++SO2-+Ba2++2OH -=BaSO4+2H2O。
(5)要注意题中有关量的关系(如过量、足量、少量等)如:用氨水吸收少量的SO2:NH3•H2O +SO2=NH+4+HSO-(错)正确的:2NH3•H2O+SO2=2NH4++SO2-3+H2O(要注意过量的CO2、SO2、H2S等气体分别与碱溶液或某些盐反应时生成这些气体对应的酸式根离子)(6)关于酸式盐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一般书写时量不足的物质其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其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与化学式相符合。
如果没有明确的用量,写成恰好完全反应的情况。
2.2.3 与量相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2.3.1 复分解型(举例说明)若是复分解反应,可令不足量系数为”1”来书写,如C a(H C 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先确定1molC a(H C O3)2含1m o l C a2+,2m o l H C O3-,再取用O H中和2molH C O3—需2molOH,则可写C a2++2H C O3+2O H=C a C O3+C O32-+2H2O,若是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则反应为:C a2++H C O3+O H=C a C O3+H2。
另外,NaHSO4与Ba(H C O3)2,C a(O H)2与NaHC O3,NaH2PO4与B a(O H)2,A l3+与NaOH,CO2与NaOH ,NaCO3 与HCl ,Mg(HC O3)2过量的NaOH等反应均与量有关。
2.2.3.2 氧化还原型(举例说明)氧化性:Cl2 > Br2 > Fe3+ > I2,还原性:Cl- < Br < Fe2+ < I-所以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Fe2+ + Cl2 =2 Fe3+ +2Cl-,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Fe2+ +4 Br-+3 Cl2 =2 Fe3+ + Br2 +6Cl-等量的Cl2与FeBr2 反应时的离子方程式为:2 Fe2+ +2 Br- +2 Cl2 =2 Fe3+ + Br2 +4Cl-铁和稀硝酸的反应:铁不足时:Fe+4H++NO3-=Fe3++NO+2H2O铁足量时:3Fe+8H++2NO3-=3Fe3++2NO+4H2O2.2.3.3 总结常见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碳酸氢钙溶液中加盐酸:HCO3-+H+=CO2↑+H2O(2)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2Fe2+6H+=2Fe3++3H2↑(3)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4)硫化钠水解:S2-+2H2O=H2S+2OH-(5)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6)磷酸二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PO4-+2OH-=PO43-+2H2O(7)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8)碘化钾与适量溴水反应:2I-+Br2=I2+2Br-(9)铜片与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10)将金属钠加入水中:Na+2H2O=Na++2OH-+H2↑(11)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12)小苏打溶液跟烧碱溶液反应:HCO3-+OH-=CO32-+H2O2.3 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2.3.1 判断方法(总结并举例说明)(1)看生成物是否与事实相符。
(2)看反应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4)看所用连接符号与生成物状态符号是否正确。
离子互换反应的方程式通常用“=”号连接,生成沉淀或气体则标出“↑”或“↓”符号;在离子方程式中只有某些水解反应用可逆符号,且无沉淀或气体符号;但要区别于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5)看质量与电荷是否守恒。
(6)看离子的配比数是否正确(7)看生成物中是否有多种沉淀与难电离电解质同时生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全面顾及。
(8)看反应物的用量多少是否加以考虑。
某些化学反应因反应物用量多少不同,生成物也不同,甚至来源同一物质的阴、阳离子配比数也可能不同。
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都可能对反应产生影响。
(9)看离子符号书写是否正确。
离子方程式中的易电离的电解质不仅要考虑用离子符号表示,而且还应注意离子符号书写是否完整。
例题: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D )A.氢硫酸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H2S + OH-=HS-+ H2O (元素不守恒)B.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 2Br-+ 2Cl2 = 2Fe3++ Br2 + 4ClC.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HCO3-+ OH-= CO32-+ H2O(过量氢氧化钠会与水中的NH4+反应生成氨水)D.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O32-+ 2H+ =CO2↑+ H2O(碳酸钡不应该拆写)3、离子共存和离子推断3.1 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规律3.1.1 溶液颜色即溶液颜色。
若限定无色溶液,常见有色离子有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色)Cr2O72- (橙色)、Cr3+铬离子---绿色CrO42-铬酸根离子----黄色Cr2O72-重铬酸根离子---橙[Fe(SCN)](2+)硫氰合铁络离子血红等有色离子。
3.1.2 溶液的酸碱性即溶液的酸碱性。
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32-、SO32-、S2-、CH3COO-等)均不能大量存在;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Mg2+、Fe3+等)均不能大量存在,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SO3-、HS-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可能大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