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导师

合集下载

教育技术十名专家

教育技术十名专家

9 李龙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职 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
教育技术简历:
1958年开始从事电化教育工作,创建内蒙古师范大学电教馆、电教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和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点倡导并组建了内蒙古高校电化教育研究会和全国北方地区部分高校电化教育学协作组。历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电教馆馆长、电教系主任、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和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点负责人。现任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7 吴庚生
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职 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 远程教育
教育技术简历:
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1970年3月至1993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光电子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1993年至今在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从事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现任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主任,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硕士站学科带头人;任中国电教协会副会长、中国电教协会工科高校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学校电教研究会理事长、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技术组组长。
2 南国农
西北师范大学
职 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电化教育
抗战后,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解放后,支援大西北教育,在西北师范大学开始了电化教育方法的实践,冰开设了电教课程,将取得的经验向校外推广。文革后,在教育部的组织下,与肖树滋先后在全国培训了三期电化教育课的师资和电教骨干,为我国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培养了第一批人才;起草了电化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计划,初步建立了"电化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有代表性的成果和荣誉:
5 丁兴富

华中导师与方向

华中导师与方向

从师资来源看,留学博士毕业4人,北师大(包括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毕业的有4人,北大博士毕业1人,中科院博士毕业2人,华南师大博士毕业1人,华中师大博士毕业5人,南京师大博士毕业1人,北体博士毕业1人,中南大学博士毕业1人,大连理工博士毕业1人(非心理学),还有一些博士(目前不知道毕业学校或研究所),博士后4人。

其中有出国经历者(访问学者或留学读博)12人。

下面对一部分老师情况作简单介绍。

刘华山:(发展)在学校一提到刘华山,大家的映象就是德高望重!本科和硕士在北师大毕业,然后去了前苏联。

我们有一位教授说在心理学界讲课或者作报告讲得透彻精深的很少有超过刘老师的(听课后有同感),大家风范,知识渊博。

他带的博士和硕士主要是教育心理和学校心理辅导方向的。

招人很少,由于年龄和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学生极少见到他,他的有些硕士是交给下面的老师带。

周宗奎:(发展)心理学院院长,华师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

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美国University of Memphis访问教授。

周老师非常幽默,治学严谨、风度翩翩。

所带硕士方向为社会性与人格发展,每年招3到6个,这个方向的项目最多,很多都是什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之类的,报他的人也特别多。

每周我们发展方向都有例会,讨论一些开题报告,项目的进展情况等等。

一般情况下,周会来进行一些指导。

另外周英语特别好,还教本科生的专业英语。

佐斌:(基础)图书馆馆长,湖北心理学会理事长,华师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浙大硕士,华南师大博士。

英国巴斯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

美国福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系访问教授。

所带硕士方向为社会心理学,每年招2到4个。

佐老师平易近人,儒雅。

每周社会组也召开例会,和同学们交流思想,大家在超星学术视频上可以搜到佐老师的讲课。

郭永玉:(基础)科研副院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其导师王启康教授,南京师大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西方哲学专业博士后,英国莱斯特大学心理学院荣誉访问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8401或040110 授予理学/教育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教育技术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备能独立地从事教育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4.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毕业生可在教育研究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和相关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中小学从事相关教学及科研工作,在企业从事培训教学系统和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在从事教育软件与资源设计与开发的公司从事开发工作。

二、研究方向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形成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教育系统设计与绩效评估、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政策、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知识服务&智能教学系统、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化学习平台技术等研究方向。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内涵、外延及研究范畴;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技术、教育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及教育技术哲学思考;教育技术学发展史与学科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技术引发学习方式变化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等。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专家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专家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学专家:一、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二、萧树滋(河北大学)河北大学教育系教授,著名教育技术专家、新中国电教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电教专家。

他以德高望重、功绩卓著驰名于电教界。

“十个…第一‟誉满神州:1、第一个被公派出国学习教育技术,攻读硕士学位;2、第一个获电教硕士学位,回国建设新中国,参加“开国大典”的电教人员;3、第一个出任新中国中央电教领导机构的官员(萧先生为负责人之一),并制作了第一批科普幻灯机;4、第一个建议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和在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5、第一个提出“电化教育”的定义和概念(新中国成立后);6、第一个编写出版电化教育课教材;7、第一个敢于在全国性权威报纸《人民日报》上争鸣有关电化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问题,使我国电教事业得以继续发展;8、第一个出版电化教育专著;9、第一个获得电教(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办学者;10、第一个终身从事电教事业并为电教事业奋斗终生的人。

三、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四、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五、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教育技术学专业2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2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2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教育技术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初步具备能独立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4.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1.计算机辅助教育2.教育影视技术3.教育电子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各方向的课程学习时间为两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一年左右,参加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分别为四周。

每个方向的总学分为38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24学分(含三个方向的公共必修课),教育实践为2学分。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4学分)(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程五.教学实践三个研究方向的硕士均要参加本科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参加与三个方向有关的实验教学工作,均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总计不少于40课时的实验教学工作,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在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科研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引导和支持硕士生进行资料收集=科技咨询或学术研讨等,进行调研活动累计为一月左右(四周),无论进行那一种调研,必须有充分和周密的前期准备,调研结束后,要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2篇课程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在理论与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2)在实际应用中能解决某些应用中的具体问题;3)能结合论文的内容综述国内外有关方面研究的动态和发展方向;4)努力做到在理论研究、技术水平上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034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 孙浩洲

034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 李佳季

034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 尹珺瑶

034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 高文静

034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 郑欣欣

034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 吴善文

034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 张红艳

034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 王钦
研究方向
01 教育学原理
录取学习 录取类
复试
总分
总成绩
方式 别
成绩
全日制 非定向 353 80.56 74.58
03 教育史
全日制 非定向 365 80.63 76.0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7
网络行为与工程心理 全日制
非定向
386 61.1 64.32

07
网络行为与工程心理 全日制
非定向
335 81.29 72.72
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全日制 非定向 302 86.4 70.8
备注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非定向 393 77.66 77.85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非定向 330 83.47 79.98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非定向 369 82.3 77.2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非定向 384 88.4 81.44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非定向 382 84 79.44

034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 王美怡

034

远程教育名人录

远程教育名人录

国内代表人物——丁兴富 国内代表人物——丁兴富
丁兴富 教授、博导。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教授、博导。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比较远程教育博士. 比较远程教育博士.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 术与远程教育学科特聘教授、 术与远程教育学科特聘教授、网络教育学院常 务副院长、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 务副院长、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 学术著作:已发表专著译著10余部、 学术著作:已发表专著译著10余部、中英文论 10余部 文译文二百篇。 中国第一本《远距离高等教育》 文译文二百篇。 中国第一本《远距离高等教育》 译著的主译、第一本《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 译著的主译、第一本《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 专著的主笔和第一本《 专著的主笔和第一本《世界远距离高等教育概 编著的主编。 其专著、 观》编著的主编。 其专著、论文被中外大学选 为远程教育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材。 为远程教育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材。被誉为我 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率先开拓者。 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率先开拓者。
国内代表人物——张际平 国内代表人物——张际平
张际平 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 目前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 生导师、也是华东师范大学“ 生导师、也是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应 通讯和信息系统” 用”、“通讯和信息系统”、“教育技术 学”三个硕士生点的硕士生导师。 三个硕士生点的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网络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 网络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 远程教 学习支持系统(SPSS)、 )、课件开发技 育、 学习支持系统(SPSS)、课件开发技 虚拟现实(虚拟学习环境) 术、 虚拟现实(虚拟学习环境)
国内代表人物——高利明 国内代表人物——高利明

教育技术历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从传播学作为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说开去

教育技术历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从传播学作为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说开去
( o et an )的 “ 段 教学 法 ” R b rG g 6 九 ,再 到 晚近 基 于 建构 主义 的支 架式 教学 、抛锚 式 教学 、随 即进入 式 教学 对教 育技 术研究 与 实践 的持续 影 响 。对 于 系统

传播 学是教 育术 的理论基础 吗
伊 利 ( o a l)在 17 年 撰 写 的 《 育 技 D nl Ey d 90 教 术哲 学 观探 悉 》一 文 中 ,对 教 育技术 领 域 的主要 知 识 基 础进 行 了梳 理 ,认 为 其 知识 来 源 主要 有 三个 , 即教育学 、传播学与心理学 。 “ 教育学 、传播学与 心理 学 三个 学科 部 门衍 生 出来 的一些 知 识分 支正 在 开始 融合 成 为一 个新 的知识 领域 ,这 就 是教 育技 术 学 。 ( l 90 这 一论 点 后来 被 众 多学 者进 一 步 ” E ,17 ) y 丰 富和 发展 ,形 成 了学 术界 对教 育技 术 学科 理论 基 础 的经典 认 识 。 目前 经 典 的教科 书在 论及 这 一 问题 时 ,普遍 的看法 是教 育 技术 学 的理论 基 础包 括学 习 理论 、教 学 理论 、传 播 理论 与 系统理 论 ,它们 被 通
些 ”的回答 。

基 础 ,学术 界基 本上 没有 异议 。但是 对 于传播 理论 和 系 统 理 论 则 未 必 如 此 。作 为一 个 学 科 的理 论 基 础 ,它 要对 这个 学科具 有 持续且 不 间断 的影 响。 比 如 ,学 习理论 作 为教育 技术 学 的理论 基础 ,从早 期 的行 为 主义 到后来 的认 知 主义再 到最 近 的建构 主义 乃 至学 习科学 ,我们 可 以感 受 到其对 教育 技术 理论 研究 与 实践发 展 的持续 影 响 。教 学理 论作 为教 育技 术学 的理 论基 础 ,伴 随着学 习理 论 的持续 发展 ,我 们 可 以看 到 从 杜 威 (onD w y)的 “ 做 中学 ” Jh e e 在 到 布 鲁 纳 (eo rnr JrmeBue )的 “ 握 学 习 ” 掌 、加 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清堂

博士
讲师
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
王洪亚

博士
讲师
信息管理系统
赵刚

博士
讲师
多媒体通讯与处理、远程教育技术
吴军其

硕士
讲师
教育信息处理、远程教育技术
博士在读
罗小巧

硕士
讲师
信号与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及应用
宁国勤

硕士
讲师
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
博士在读
姚远

硕士
讲师
通信原理、有线电视系统
博士在读
杨琳

硕士
讲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张振亭

硕士
讲师
教育技术学、电视新闻
博士在读
童名文

硕士
讲师
微机原理
博士在读
凌毓涛

硕士
讲师
光通信原理及应用
博士在读
吴建斌

硕士
讲师
DSP及应用
博士在读
陈迪

硕士
助教
教育技术学、视音频信号采集
博士在读
黄磊

硕士
助教
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
蒋玲

硕士
助教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博士在读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导师
教育技术2009-11-22 21:54阅读9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姓名
性别
学位
职称
教学及研究方向
备注
张景中

院士、教授、博导
信息处理
杨宗凯

博士
教授、博导
通信原理、现代教育技术
副校长
赵呈领

学士
教授、硕导
教育信息处理
系主任
王继新

硕士
教授、硕导
教育技术、远程教育
系副主任
刘丹

硕士
助教
信息管理系统
博士在读
黄勃

硕士
高级工程师
实验教学
王贵才

学士
高级工程师
实验教学
林莉

学士
高级工程师
实验教学
王艳凤

学士
高级工程师
实验教学
张昆明

大专
工程师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
谈国新

博士
教授、硕导
信息处理
杨九民

硕士
副教授、硕导
教育技术、教学设计与学科教学论
系副主任
江北战

学士
副教授、硕导
教育技术理论、摄影理论
吴彦文

博士
副教授、硕导
移动通信技术
谭明新

博士
副教授、硕导
现代通讯技术
张屹

博士
副教授、硕导
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
彭文辉

硕士
副教授、硕导
微机原理、单片机及智能控制
博士在读
左明章

硕士
副教授、硕导
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科教电视
博士在读
王忠华

硕士
副教授、硕导
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应用
刘晋萍

学士
副教授、教育硕导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瞿少成

博士
副教授
自动控制
姜玲云

学士
副教授
电路理论
周丽丽

学士
副教授
教育电声系统、电视原理
翟晓贞

学士
副教授
影视美学、教育影视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