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检测报告
桥梁结构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现场检测和室内分析,对某座桥梁的结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实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无损检测、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以全面掌握桥梁的力学性能和使用状况。
二、实验对象及环境实验对象:某市某桥梁,全长120米,宽20米,单跨结构,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实验环境:晴朗,风力适中,温度15-25摄氏度。
三、实验方法1. 外观检查- 对桥梁整体外观进行检查,包括桥面、桥墩、桥台、伸缩缝等部位。
- 观察并记录裂缝、剥落、变形、腐蚀等病害。
2. 无损检测- 使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对桥梁混凝土构件进行无损检测,评估其内部质量。
- 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桥梁结构温度场,分析其热应力分布。
3. 静载试验- 在桥梁指定位置进行静载试验,加载重量根据桥梁设计荷载确定。
- 测量并记录桥梁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内力、位移等参数。
4. 动载试验- 使用激振器对桥梁进行动载试验,测量其自振频率、阻尼比等动态参数。
- 分析桥梁的动力特性,评估其抗振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检查- 桥面、桥墩、桥台等部位存在少量裂缝,但未发现严重病害。
- 伸缩缝工作正常,无异常现象。
2. 无损检测- 超声波检测结果显示,桥梁混凝土构件内部质量良好,无较大缺陷。
- 红外热像仪检测结果显示,桥梁结构温度场分布均匀,热应力较小。
3. 静载试验- 静载试验过程中,桥梁变形和内力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 桥梁整体结构稳定,无异常现象。
4. 动载试验- 动载试验结果显示,桥梁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 桥梁抗振能力良好,可满足正常使用需求。
五、结论根据本次实验结果,该桥梁结构健康状况良好,承载能力和安全性满足设计要求。
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对桥梁进行外观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裂缝、剥落等病害。
2. 加强桥梁养护工作,确保桥梁结构长期稳定。
3. 关注桥梁动力特性,防止桥梁发生共振现象。
六、实验总结本次桥梁结构检测实验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全面评估了桥梁的结构健康状况。
桥梁工程交工验收检测报告模板

检测报告委托单位: 工程(产品)名称:检测项目: 检测类别: 报告日期:桥梁工程交工验收检测XXXXXXXX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注意事项1.本报告每页都应盖有“专用章”或骑缝章,否则视为无效。
2.复制本报告未重新加盖“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报告无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报告涂改无效,部分提供和部分复制报告无效。
5.对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本报告发出之日起15天向本单位提出。
6.对于来样检测,仅对来样的检测数据负责,不对来样所代表的批量产品负责。
联系地址:XX 邮政编码:XX 电话:XX 传真:XXEmaiL:XX工程(产品)名称:XX工程签字表XXXXXXXX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3月23日1概述------------------------------------------------------------- 11.1项目概况 (1)1.2检测依据 (3)1.3检测仪器设备 (3)1.4主要检测人员 (4)2检测内容和方法--------------------------------------------------- 42.1工程实体检测 (4)2.2外观检查 (5)3桥梁工程检测成果------------------------------------------------- 63.1鸳鸯坝公路桥桥梁工程实体检测 (6)3.2鸳鸯坝公路桥外观检查 (10)4检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1桥梁工程实体检测结果汇总 (13)4.2外观检测结果汇总 (14)5结论与建议------------------------------------------------------ 145.1结论 (14)6附表工程质量评定表---------------------------------------------- 15 7附件现场检测工作展示-------------------------------------------- 19检测报告摘要1概述1.1 项目概况XX 桥位于沙溪乡,跨越区内小溪。
桥梁工程交工验收检测报告

桥梁工程交工验收检测报告一、项目基本信息1.项目名称:XXX桥梁工程2.建设单位:XXX公司3.施工单位:XXX公司4.建设地点:XXX市5.工程规模:XXX米/宽,XXX米/长6.施工起止时间:XXXX年X月X日-XXXX年X月X日二、工程概况1.工程内容:本工程为桥梁工程,主要包括XXX部分、XXX部分和XXX部分。
XXX 部分为主桥,采用XXX设计方案,XXX材料,XXX施工工艺。
XXX部分为XX支座,采用XXX设计方案,XXX材料,XXX施工工艺。
XXX部分为XXX 辅桥,采用XXX设计方案,XXX材料,XXX施工工艺。
2.施工质量: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各项工程质量达到了设计标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且合理使用了各项检验设备和材料,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3.环境保护: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了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对施工现场进行临时封闭、喷洒水雾、覆盖防尘布等,有效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定期进行了环境监测。
三、验收检测情况1.主要检测内容:本工程的验收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结构稳定性检测:对主桥的抗风、抗震能力进行测试及评估,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2)荷载能力检测:对主桥的荷载承载能力进行测试及评估,确保桥梁能够承载设计荷载。
(3)桥面平整度检测:对桥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测,确保车辆通行的平稳性。
(4)水泥混凝土强度检测:对水泥混凝土强度进行测试,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检测结果与评价:经过对以上内容的检测,得到以下结果与评价:(1)结构稳定性良好:主桥的抗风、抗震能力均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满足正常使用和防灾要求。
(2)荷载能力合格:主桥的荷载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承载设计荷载,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
(3)桥面平整度良好:主桥的桥面平整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能够保证车辆通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年度桥梁检测报告范本填写

年度桥梁检测报告范本填写1. 概述本报告对XXXX年度的桥梁检测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
通过对桥梁的结构、材料、损伤情况、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旨在提供给相关单位全面了解桥梁的当前状况和未来维护计划。
2. 检测对象被检测的桥梁具体信息如下:- 桥梁名称:xxxx桥- 桥梁位置:xxxx市xxxx区- 建成年份:xxxx年- 桥梁类型:xxxx型桥梁- 桥梁主要材料:xxxx材料- 桥梁设计荷载:xxxx3. 桥梁基本情况桥梁结构主要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基础等部分。
下面是对各部分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3.1 上部结构上部结构是承载交通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桥面、桥面铺装、人行道、栏杆及桥面排水系统等。
3.1.1 桥面桥面由xxxx材料制成,桥面铺装采用xxxx铺装。
在本年度检测过程中,没有发现较大的开裂、脱落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区域出现轻微凹陷,需要随时维护。
3.1.2 人行道人行道采用xxxx材料铺设,并设置栏杆。
本年度检测发现,部分区域的人行道出现较大裂缝,需要尽快修补以确保行人的通行安全。
3.1.3 桥面排水系统桥面排水系统设计合理,正常使用情况下可以有效排除雨水。
在本年度检测中,发现部分排水沟存在堵塞现象,需进行清理。
3.2 下部结构下部结构是桥梁的支撑和传力系统,主要包括桥墩、桥台、桥基等组成部分。
3.2.1 桥墩桥墩由xxxx材料建造,共设置x个桥墩。
在检测中,发现x号桥墩存在明显水平位移,可能涉及结构安全问题,需进行进一步的结构分析和维修。
3.2.2 桥台桥台是连接桥梁和桥墩的组成部分。
本次检测中发现,x号桥台存在较大的裂缝和鼓包,需及时修复。
3.2.3 桥基桥基是支撑桥梁的地基部分。
通过本次检测,未发现明显的土质沉降或软弱问题,显示桥基的稳定性良好。
3.3 其他此处根据检测对象的具体情况,列举其他相关部分,并描述其基本情况。
4. 损伤情况本次检测发现了桥梁的各类损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裂缝和鼓包- x号桥墩存在裂缝,需进行进一步的结构分析和维修。
桥梁检测报告三篇

桥梁检测报告三篇篇一:桥梁检测报告1工程概况XXXXXXXXXX桥上部结构为16跨混凝土简支双T梁桥,单跨XXm,主桥全长XX6m,桥面宽8.5m,下部桥墩采用两头带圆弧端的矩形墩,桥台采用矩形实体式桥台。
该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投入使用,由于该桥设计资料已丢失,加上年久失修,在此试验之前已经被评定为危桥。
受XXXXXXXXX的委托,XXXXXXXX有限公司承担XXXXXXXXX桥梁的荷载试验检测工作。
20XX 年4月26日进场,20XX年4月29日完成现场测试,20XX年5月20日完成资料处理和报告编制。
XXXXXXXXXX桥立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照片如图1-2所示。
图1-1XXXXXXX桥立面示意图图1-2桥梁照片试验标准、规范及依据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XX);2、《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XX-20XX);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XX);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XX);5、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报批稿),交通部公路科研所,20XX年;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XX);7、公路桥梁部件状态评定细则(讨论稿),交通部公路司,20XX年;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XX),20XX年检测内容及仪器1.1检测内容本次检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全桥外观检测、静载试验检测和动载试验检测。
1.1.1外观检测1、表观缺陷检查;2、混凝土强度检测;3、碳化深度检测4、钢筋锈蚀检测;5、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1.2静载荷载试验1、检验主梁结构最大正弯矩截面正截面强度;2、检验主梁结构最大挠度控制截面竖向刚度。
1.1.3动载荷载试验max,对数衰减率δ与阻尼比ζ;(1)结构振动的最大振幅值A(2)结构振型的测定,结构的固有频率0f;(3)汽车不同运行速度时的冲击系数 。
桥梁工程交工验收检测报告模板

报告编号:BG-ES2020-LMYS-0069检测报告委托单位:工程(产品)名称:检测项目:检测类别:桥梁工程交工验收检测报告日期:XXXXXXXX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注意事项1.本报告每页都应盖有“专用章”或骑缝章,否则视为无效。
2.复制本报告未重新加盖“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报告无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报告涂改无效,部分提供和部分复制报告无效。
5.对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本报告发出之日起15天向本单位提出。
6.对于来样检测,仅对来样的检测数据负责,不对来样所代表的批量产品负责。
联系地址:XX邮政编码:XX电话:XX传真:XXE m a i L:XX工程(产品)名称:XX工程签字表XXXXXXXX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3月23日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概况 (1)1.2 检测依据 (3)1.3 检测仪器设备 (3)1.4 主要检测人员 (4)2 检测内容和方法 (4)2.1 工程实体检测 (4)2.2 外观检查 (5)3 桥梁工程检测成果 (6)3.1 鸳鸯坝公路桥桥梁工程实体检测 (6)3.2 鸳鸯坝公路桥外观检查 (10)4 检测结果 (13)4.1 桥梁工程实体检测结果汇总 (13)4.2 外观检测结果汇总 (14)5 结论与建议 (14)5.1 结论 (14)6 附表工程质量评定表 (15)7 附件现场检测工作展示 (19)检测报告摘要1概述1.1项目概况XX桥位于沙溪乡,跨越区内小溪。
上部结构采用3×13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桥台采用前墙式桥台,扩大基础;桥墩采用墙式墩,扩大基础。
桥梁全长42.0m。
桥面宽8.5m。
XXXXXXXX桥梁立面、俯视简图和部分结构尺寸见图 1.1~图 1.2。
图 1.1 鸳鸯坝公路桥桥梁立面简图(单位:cm)图 1.2 鸳鸯坝公路桥桥梁俯视简图(单位:cm)上部结构:跨径为3×13m钢筋混泥土现浇空心板。
桥梁总体质量检验报告单

桥梁总体质量检验报告单报告编号:XXXX-XXXX-X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总体质量检验概述:本次桥梁总体质量检验旨在对XXX桥梁的施工过程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桥梁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次检验采用现场实地检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评估了桥梁的设计、材料、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二、结构设计质量检验:1.桥梁设计方案:通过对桥梁设计方案的评估,确认其满足相应设计规范要求,并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2.桥梁结构验证:对桥梁的结构要素进行抽样检测,包括结构构件的尺寸、强度、刚度等。
检测结果表明,桥梁的结构设计质量良好,满足设计要求,结构安全可靠。
三、施工质量检验:1.材料质量:对桥梁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包括钢材、水泥、混凝土、沥青等。
检测结果显示,桥梁所使用的材料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且无明显质量问题。
2.施工工艺:通过现场实地检查施工工艺的执行情况,包括桥梁的浇筑、养护、施工工程量控制等。
检验结果表明,施工工艺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各项工程控制指标良好。
四、质量和安全问题整改意见:根据本次检验结果,对于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提出以下整改意见:1.桥梁部位存在材料不合格问题,建议进行材料更换,并重新进行检测。
2.桥梁部位施工工艺不完善,存在质量隐患,建议进行加固处理。
3.桥梁部位存在设计规范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建议重新进行设计核算。
以上整改意见应在指定期限内完成,并报送检验单位进行复检。
五、总结与建议:总体而言,本次桥梁总体质量检验结果良好。
桥梁的设计合理、结构稳定,施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材料质量可靠。
但仍需根据整改意见进行相应改进,确保桥梁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针对本次检验的主要问题,建议在后续工程中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提高施工工艺的执行和监督力度,确保每个环节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以及及时处理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附件:检测报告、检测记录、抽样检测结果等。
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桥梁检测报告

桥梁检测报告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也会面临着老化和损坏的问题,这对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准确有效地了解桥梁的结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而桥梁检测报告作为评估桥梁健康状况和采取维护措施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桥梁结构及检测原理桥梁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检测工作的专业性与难度。
一般桥梁由桥台、墩台、梁、桥面和扶栏组成,这些部分需要进行不同类型的检测。
工程师在进行桥梁检测时,通常会根据桥梁的年限、设计标准和使用情况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如目视检查、声波检测、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等。
二、桥梁检测指标及评估桥梁检测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对桥梁结构各个方面的评估和指标的测定。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桥面平整度、裂缝评估、锈蚀程度、拱度、承载力评估等。
基于这些指标,工程师可以得出桥梁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以及需要进行的维护和修复工作的建议。
这对相关部门和工程师制定维护计划和预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常见的桥梁问题及处理方法在桥梁的检测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裂缝、锈蚀、截面变形等。
这些问题如果未及时处理,将对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工程师会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措施,比如针对裂缝问题可以采取填缝、加固等方法,对于锈蚀问题可以进行防腐、修补等处理。
这些措施旨在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确保桥梁的安全可靠。
四、未来桥梁检测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桥梁检测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革新和改进。
目前,无人机、激光测量和遥感技术等成为新的桥梁检测利器。
无人机可以从空中将桥梁整体的结构状况进行飞行拍摄,通过高清相机和雷达等设备,获取桥梁的详细信息。
激光测量和遥感技术则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和分析桥梁的结构参数,提供更科学的维护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检测与试验》
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陈晓强
2014年12月
试验一:小钢梁应变、挠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
通过小钢梁试验,熟悉应变、挠度测试仪器和掌握相应的测试技术。
二、试验内容
1.掌握应变计、应变仪和百分表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2.用位移计测量梁的跨中截面在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值,绘制荷载—挠度的关系曲线,验证理论的计算挠度值。
3.用应变计量测梁的纯弯段上、下缘的应变值,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
三、试验梁尺寸及试验方法
1. 受弯试验梁尺寸见图1。
图1 受弯试验梁尺寸(尺寸单位:mm)
2. 实验设备
①小钢梁与法码
②磁性表架与大行程百分表
③电阻应变片、数据采集仪DH3818
④钢尺、铅笔等
3. 实验方法
①一个班(40人左右)可分四组,每组10人左右的规模方式进行。
②试验在试验台座上进行,用法码和支撑系统组合成加载系统,进行两点加载,加载位置a、b由各小组自己确定。
③通过数据采集仪对荷载、应变和挠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用百分表量测挠度。
4. 试验步骤
①根据自己选定的a、b,安装加载系统,计算各级荷载下理论的变形和应变值。
②正确连接应变片与应变仪,安装百分表。
③进行仪器调试,调试好后正式进行试验。
④未加荷载前读出应变计、位移计。
⑤试验分四级加载,每次加荷维持3~5分钟后,再读取应变仪和位移计的各级读数。
⑥最后进行卸载,读取最终读数。
⑦整理试验器材,处理数据结果,完成试验报告。
四、试验资料整理(第三组)
1.材料力学性能、荷载分级及实测数据
(1) R235钢材弹性模量= 2.1×105MPa。
(2)本组选取a=20cm, b=52.5cm。
(3)实测数据汇总表
①半桥接法
仪表读数如下:
表1小钢梁应变、挠度试验实测数据汇总表(半桥接法)
绘制实测及理论荷载—挠度曲线(实测值与理论值在同一坐标系下反映)
绘制实测及理论荷载—应变曲线图(实测值与理论值在同一坐标系下反映)
②1/4桥接法
仪表读数如下:
分级初读数12345
荷载值09.8119.6229.4339.240
挠度读数0.912 4.6008.33811.99515.5400.970应变001610330049606670
表2小钢梁应变、挠度试验实测数据汇总表(1/4桥接法)分级123456
荷载值09.8119.6229.4339.240挠度理论值0 3.191 6.383 9.574 12.765 0实测值0 3.688 7.426 11.08314.628 0 应变理论值0.0 18.4 36.8 55.2 73.6 0.0 实测值0.016.1 33.0 49.6 66.7 0.0注:荷载单位为N;挠度为mm;应变为με。
绘制实测及理论荷载—挠度曲线(实测值与理论值在同一坐标系下反映)
绘制实测及理论荷载—应变曲线图(实测值与理论值在同一坐标系下反映)理论挠度
3
12
()
23
a b b
ab F
EI
ω
+
=+,其中
3
4
2010
1666.67()
12
I mm
⨯
==
理论应变的计算公式为
My
EI
ε=,其中跨中弯矩计算公式为
,
==。
y mm
10/25()
五、思考题
1.电阻式应变仪采集应变有哪几种桥路接法?各种接法有何特点?本试验中可以采用什么接法?
①电阻式应变仪桥路接法:1/4桥电路;半桥电路;全桥电路。
②各种接法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2.试推导两点对称加载简支梁跨中挠度计算公式。
利用图乘法推导两点对称加载简支梁跨中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
=
3.本试验中变形、应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相对差异有多少?请分析下原因。
半桥接法:
分级12345
荷载值09.8119.6229.4339.24实测挠度0 3.191 6.3839.57412.765
变形
理论挠度0 3.6167.33010.99014.528
1/4桥接法:
由上表可知,半桥接法和1/4桥接法在各级荷载下的变形相对误差相差不大,半桥法变形最大相对误差为14.84%,1/4桥法的变形最大相对误差为16.35%。
然而,半桥接法和1/4桥接法在各级荷载下的应变相对误差相差很大,半桥法变形最大相对误差为0.78%,1/4桥法的变形最大相对误差为12.47%。
由此可见,半桥法相对来说更加精确一些。
误差原因分析:
①我们组在进行实验之前,加载装置的调平出现问题,轻微的碰撞对实验
的测量精确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②电桥的电线被砝码的吊杆触碰到,导致实验失败,重新进行。
③实验的读数靠肉眼观察,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④实验加载等步骤人为操作不当引起误差等,比如加载时的晃动。
⑤客观因素导致电阻应变仪的显示归零出现问题。
⑥仪器故障问题。
试验二:混凝土回弹法测强试验
一、试验目的
通过混凝土回弹法测试,熟悉该方法测试混凝土强度的测试技术。
二、试验内容
1.了解回弹法的测试原理和测试过程。
2.现场实际操作回弹仪,测试混凝土的回弹值,做好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给出混凝土的评定结果。
三、试验过程
1.实验设备
①回弹仪
②钢尺、粉笔等
3. 实验方法
①按一组十人(或十人以上)的规模方式进行。
②每组成员自由选择测区,划分测点,进行回弹测试,记录回弹值。
③默认测区混凝土的平均碳化深度达到了6mm,混凝土的龄期满足回弹法测试的前提条件。
④每组成员数据共享,共同进行混凝土强度的评定。
四、试验资料整理
表2混凝土回弹法测强试验实测数据汇总表
五、思考题
1.为何回弹法需要测试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碳化深度对测试结果有何影响?
①水泥一经水化游离出大约35%的氢氧化钙,它对混凝土的硬化起了重大的作用。
碳化作用使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一层坚固碳化物(硬度较高的碳酸钙),该碳化物硬度大于混凝土本身的硬度,它对回弹法测强有显著影响。
不同的碳化深度对其影响不一样,对不用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同一碳化深度的影响也有差异。
因此回弹法需要测试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②碳化使混凝土表面硬度增加,碳化深度越深,回弹值越大,对应的换算强度增加,使得所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偏大。
所以要根据碳化深度确定一个折减系数来真实反映混凝土本身强度。
这主要是针对旧有建筑混凝土,对新的可以省略的。
2.简要说说,回弹法混凝土测强技术,对于混凝土最终强度评定值的推定原则是什么?
答:按《JGJ 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回弹强度计算。
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95%的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①当测区数少于10个时,
式中:——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②当测区强度值出现小于10.0MPa时,<10.0MPa
③当测区数不少于10个或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
——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
3.该方法测试混凝土强度,对于测区有什么要求?
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001)规定:
取一个构件混凝土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最小单元,至少取10个测区。
对于长度小于3m,高度小于0.6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平方米。
测区的大小以能容纳16个回弹测点为宜。
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饰面层、粉刷层、浮浆、油垢、蜂窝麻面等。
必要时可采用砂轮清除表面杂物和不平整处。
测区宜均匀布置在构件或结构的检测面上,相邻测区监区不宜过大,当混凝土浇筑质量比较均匀时可酌情增大间距,但不宜大于2m。
构件或结构的的受力部位极易产生缺陷部位(如梁与柱相接的节点处)需布置测区。
测区优先考虑布置在混凝土浇筑的侧面(与混凝土浇筑方向垂直的贴膜板的一面),如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选在混凝土浇筑的表面或底面。
测区必须避开位于混凝土内保护层附近设置的钢筋和预埋钢板。
对于体积小,刚度差一级测试部位的厚度小于100mm的构件,应设置支撑加以固定。
在实际检测中常采用网格发以保证测点在测区中的均匀分布,具体做法:在构件表面选定测区后,用粉笔在测区处画1个200 200mm的方框,然后将方框纵横均分成4等分,形成16个小方格,每个方格中心点就是一个测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