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艺术

合集下载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
弟的六个童话》铜版插图,还有独立 的作品,大多是同性恋的主题。70年 代他从事舞台设计师的工作,为斯特
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和莫扎特的
《魔笛》作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 1980年代他开始做摄影,实验摄影拼 贴。1990年代他创作《新绘画》系列, 几乎在抽象的语言中描绘加州场景。 松散的控制引起早先赞扬他的批评家 的失望。霍克尼还是一个很有感觉的 评论家,出版了两本文集:《戴维· 霍 克尼论戴维· 霍克尼》(1976)和《那 是我的观看方式》(1993)。
Cottingham
科丁汉姆 《地质学会》
乔治· 西格尔

乔治· 西格尔(George Segal, 1924- ),美国雕塑家,出生于纽约, 他是大器晚成。他在各个学院学习过, 1950年在纽约大学获得艺术教育学位, 直到1958年他都是作为儿童教员,画 表现主义的裸体画。1958年西格尔做 了第一件雕塑,60年代他开始制作使他 出名的真人大小的,不着色的石膏人物, 一般是采用真实的对象,创造出奇特诡 异的场景。人物都是从真人翻制的,模 特儿是他的家人和朋友。70年代他在作 品中引入声音和光线的效果。西格尔属 于波普和环境艺术家,但他的作品与众 不同,都是原创。他的人物和群像置于 孤立无援的状况,处于精神上的孤独之 中。到1970年代后期,他也做了一些 公 共 艺 术 作 品 。

1969年布莱克来到巴思附近的威伦,1975 年建立“田园生活兄弟会”,一个倡导“乡 村精神”的画家七强小组。优美精致的绘画
是他的乡村阶段的特征。成熟与天真交织在
他的画中,也有儿童的纯真。1979年回到 伦敦,继续画当代生活与梦幻题材。1983 年在泰德画廊举办回顾展,获得巨大成功, 很多欣赏他早期作品的色彩的人想起了动荡 的60年代。

(完整版)波普艺术

(完整版)波普艺术
女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2、如果你杜绝一切绚丽的色彩, 如果你抗拒与人开玩笑,如果你 崇尚中规中矩的生活,那么这类 家具并不一定适合你,否则你绝 对会与它一见钟情。波普家具的 设计都带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气息, 以高度娱乐、戏谑、玩笑的方法, 达到与正统设计完全不同的效果, 形成明显的波普风格。这种设计 打破了功能主义设计观念的束缚, 强调物品的装饰性,大胆使用鲜 艳的颜色,展现出与功能主义完 全不同的设计新观念,特别受到 一些不受约束的青年们的喜爱。 前卫的设计往往并不复杂,有时 候也许简单得出人意料。
• 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 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 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实际上,安 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 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 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 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 安迪·沃霍尔
• 《玛丽莲·梦露》是安 迪·沃霍尔的代表作,是 选择丝网印刷的方法, 同时运用重复排列方式 来强烈烘托主题思想, 时髦而有效率。使用这 种方法,可以在短短几 分钟里把一个图像印在 画布上。这种直接选取 现成物作为艺术品的态 度和做法显示出他对现 代商业文化赤裸裸的揭 示。
《二百一十个可口可பைடு நூலகம்瓶》
相同视觉符号组成的画面而产生的强烈视觉冲击力所吸引。这种重复 构成展现了一种反常或变异的体验,达到一种隐去单一母题的表现效果。
而作品本身反映了机器复制时代和消费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通过不 断的重复阵列呈现,平淡转化为神奇,粗俗也变为典雅。重复构成加强 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
四、代表艺术家 1、波普之父——理察·汉密尔
• 理察·汉密尔顿(1922-2011)出 生于英国皮姆利科,作品风格曾 受到“达达主义”艺术家杜尚影 响。理查德·汉密尔顿是波普艺术 的领军人物,他奠定了波普艺术 的创作方法,即直接挪用社会生 活中的一些形象来创作作品,采 用印刷拼贴是他最常用的创作方 法。汉密尔顿的艺术观,体现出 上世纪50年代伦敦和纽约年轻画 家寻求独特时代气质的愿望。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风格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波普艺术风格的起源1、波普艺术,亦称为“流行艺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以英国伦敦和美国的纽约为中心出现的一个艺术运动。

波普艺术(Populor Art)是英国评论家劳伦斯•阿洛韦(Laurence All owey)创名的。

1959年阿洛韦说:“大量生产的技术,能够准确无误地复制文字、图画和音乐,已引出大量可供消费的符号和象征品。

再想让文艺复兴为基础的艺术独一无二的这个思想来对待这个正在爆炸的划瘸拐行路的大众传播工具被群众所接受,我们必须转变文化这个概念。

文化这个词语不再是高级人工制品和历史名人的思想专用品了,人们需要更广泛地用经来描述社会在干什么。

”2、由此可见,波普艺术的思想与行为主张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要旨之一——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打破或冲淡艺术与生活的界线,即尽可能地介入众多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去——是一脉相承的。

波普艺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英国伦敦,60年代中期在美国、并以纽约为中心。

渐次在欧洲、亚洲等地广为流传。

波普艺术风格装饰要素1、波普艺术风格所表达的空间中,使用了大量的色泽鲜艳、造型感强的波普风格家具及装饰品,而装修则退居到第二位,但依然没有影响主人表达自己的前卫、时尚的个性。

房间并不大,也没有太多的硬性隔断。

很多人认为,波普风格就一定要配上比较闹的墙面色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对于需要长时间停留的家居空间来说,太过热烈的背景色,往往是弊大于利。

打造波普风格的同时,也顺应了这个时期家居文化的需要,把实用的元素揉和了进来,比如可拆式扬声器设计、圆弧拱形造型等等,对于高格调、高品味和重生活质量的都市男女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

商用艺术的兴起
• 因为人们的购买力越来越大,商家开始为卖出更多的产品 而彼此竞争。他们需要有绘画技巧的人创造出商业艺术。 这种艺术包括对产品的设计和能诱惑顾客购买商品的广告。 广告业并不是新兴事物,但是在战后,商家都试图获取更 高的营业额,商标名称和容易识别的广告形象变得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重要。许多商品都在超市里被码放在一起;广 告不仅出现在广告牌和招贴板上,而且出现在五颜六色的 杂志中和电视屏幕上。 •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广告业和设计业的艺术工作者通常 要从在艺术学校学习传统艺术课程开始,这些课程包括在 过去的艺术大师的画作中学习油画的绘画技巧。在20世纪 50年代,一种不用学习传统艺术课程的新型艺术学校成立 了,这种学校是专为培养平面设计师而开设的。学生们在 这里为日后能从事与商业艺术相关的职业作准备。。
英国文化的重新定义
• 1951年5月,英国节开始了。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 束,英国各地都在举办展览。1952年,新任女王伊丽莎白 二世登基,1953年的加冕典礼又一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 情。与此同时,许多年轻人都希望重新定义英国文化,这 种文化能反映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兴趣和生活方式。年轻 的英国艺术家,如彼得·布莱克和理查德·汉密尔顿认为流 行的形象,如新车的设计图、模特的照片、科幻漫画上的 图片和电影场景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比博物馆里和画廊 里的传统艺术更有意义。汉密尔顿曾说:“波普艺术是通 俗的、廉价的、能大批量生产的、年轻的、聪慧的、性感 的、好玩的、迷人的,同时也是一个大生意。”
艺术家及其作品
• 彼得·布莱克(1932年生)
• 英国波普艺术先锋彼得·布莱克最有名的作品是他为甲壳 虫乐队的唱片《佩伯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1967)设计 的封面。在伦敦皇家美术学院毕业并环游世界后,他在 1962年主演了波普艺术风格的电影《弹出去的花架》,并 在第二年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画展。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

俄罗斯的“Shtrikh-Kod”,
Chiat广告公司总部大楼
波普与雕塑
今天雕塑领域中超现实波普,已经成了雕塑家 们一种普遍的表达方式,它既不像超现实主义 运动依赖精神分析,也不像政治波普依赖政治 寓意,因而可以具有更加广泛的含义。尤其是 随着21世纪影像技术的新发展,虚拟现实已经 成了一种普遍的艺术生产方式。今天的超现实
波普艺术
pop art
实用文档
波普艺术简介
• “波普”(pop)这个词来自于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20世纪50年代 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post
modemism)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艺术形式。所 谓波普艺术,是指艺术家把任何额外存在的物体作为创作载体,并赋予价 值的蕴意,以传导给观众最为大众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艺术形势。
室内装潢展示
实用文档
1968年由盖蒂( Gatti)、鲍里尼( Paolini)和泰澳多罗 (Teodoro)设计的
袋椅
实用文档
波普家具
“吹气椅”
实用文档
JOE 057扶手椅 设计师: J.德•帕斯,D.杜尔比诺,
P.罗马兹。
制造: Poltronova
投入生产: 1971 实用文档 材料: 初步成型的泡沫塑料,皮面。
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
《玛丽莲.梦露》
安迪.沃霍尔, 1967
实用文档
《可口可乐瓶子作品》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毛泽东!!








尔·


实用文档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

汉密尔顿代表作品《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

安迪•沃霍尔(1928.8.6-1987.2.22)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也是对波普艺 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是捷克移民的 后裔。沃霍尔从小酷爱绘画,曾在卡耐基技术学院学习。1949年,21岁的他 离开匹斯堡去纽约寻找发迹机会,他明白要在美国的视觉艺术上获得成就, 就必须让人们看到他知道他的存在,大众传媒给了他许多启示。
波普艺术
• 波普艺术风格
• •
起源于英国,但却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式艺术。 主张把那些最常见、最流行、最为人熟悉的物品搬进画面中来。并且以最通 俗、最平淡、最为人熟知的方法来加以表现。具体手法包括:最常见的工业
产品、生活垃圾(汽水瓶、糖果纸、破轮胎、旧广告、明星照片、名人肖像、
牛仔裤)搜集起来,或放大、或组合、或模仿、平平常常的摆在人们面前。
• 2006年11月15日在纽约佳士得举行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引起了很多的 关注,其中以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毛泽东肖像》最受瞩目。 此画被誉为艺术家70年代创作中最精彩的作品之一,也是近十年来在国际拍 卖会上露面的最具代表性的安迪•沃霍尔画作,估价超过1,200万美元。
•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媒体上开始出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头像及相关报 道,安迪•沃霍尔以艺术家的敏锐嗅到一向对立僵硬的中美关系有所缓和, 这个时期他大胆地创作了许多以毛泽东头像为题材的作品,取之于媒体的毛 泽东肖像开始广泛地与不同媒材结合产生不同形式的作品,不久中美果真建 立了外交关系。
• 1952年(24岁)他在纽约以商业广告绘画初获成功逐渐成为著名的商业设计 师,他设计过贺卡、橱窗展示、商业广告插图,这些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具 有商业化倾向的风格。 • 1954年(26岁),沃霍尔首次获得美国平面设计学会杰出成就奖。1956年 (28岁)和1957年(29岁)他连续获得艺术指导人俱乐部的独特成就奖和最 高成就奖。 • 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以日常物品为作品的表现题材来反映美国的现实生活, 他喜欢完全取消艺术创作的手工操作,经常直接的将美钞、罐头盒、垃圾及 名人照片一起贴在画布上,打破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

处理了六十年代的经典照片,
目的是要让人们从新的角度、 新的方式看待那些已经神话
了的历史性效果。在具体的
表现上,他一边将来自民间 的画法与西方的硬边画法相
结合,一边在画中安排了不
少花朵,这不但使画面通俗 易懂,也极有中国意味。批
评家沃夫格•波尔曼认为他的
艺术是中国式的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与生活
• 服装设计与室内装饰
作品特征
• 1 用热点传播符号表达流行文化
玛丽莲梦露
《 毛 泽 东 在 》
1972
• 2 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 3 色调的分离
观看丝网印刷视频
• 4 运用重叠的"图底"建立空间
• 4.小结语
• 捕捉流行符号,和再创造来传达信息和吸引观众 • 在题材上,将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景象都带进了艺术,把 高高在上的艺术观念拉下来 • 在形式语言上,重复构成是他独特的表现风格,运用商业丝 网印刷打破了一般人对"画家亲笔绘制才算艺术"的传统观念, 逐渐消融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现成品
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 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 我要做的正处在这两者之间
生活即艺术

是立体的混合作品,被 视为是中国装置艺术的 启蒙之作。
在这幅劳申伯格的作品 中或许无所谓褒贬之意, 也许只是艺术家以对黄 色油布雨伞的好奇心理 用来象征中国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 我国传统观念将黄色视 为皇家色彩的膜拜心态。
• 魏光庆:千年以来的传统 封建伦理道德,对中国人 的性格心理产生了意义深
远的重要影响,而这种潜
移默化的心理结构,在当
代商品经济的大潮汹涌袭
来时却显示出了它的无所
适从性。因此在《红墙——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

意消耗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人的,
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 以及大商业。
波普艺术的特点介绍
英国画家理查德· 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
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
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 力和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 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来时却显示出了它的无所适从性。魏 光庆目光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
因此在《红墙——家门和顺》中,他
机智地将取自《朱子治家格言》图像 与具有禁锢隔阂意义的红墙并置,结
果使作品传达出一种反思传统文化的
深刻含义。
生活中的波普艺术
服装
服装
服装
美容
鞋子
室内装修
室内装修
家具
装饰品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
华出艺术的主题。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 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国内外知名波普艺术家
安迪· 沃霍尔:
安迪· 沃霍尔在波普艺术中,
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 家是安迪· 沃霍尔(Andy Warhol,1927—1986)。他 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 人和主要倡导者。
波普艺术的由来
波普艺术是从1950年代中后期开始,首
先在英国由一群自称“独立团体”的艺术家、
批评家和建筑师引发的。1956年,该独立团 体举行了画展“此即明日”,其中展出了理 查德· 汉密尔顿的一副拼贴画《究竟是什么使 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画 中半裸男人手中棒棒糖上印着的三个大写字 母得到解释:POP。该词来自于英文的 “ popular ”,在汉语中一般地音译为“波 普”。1957年,汉密尔顿为“波普”这个词 下了定义,即:流行的,转瞬即逝的,可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普艺术百科名片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主要目录[隐藏]发展历史波普艺术的特点代表作家中国波普艺术代表作品:《波普艺术》发展历史波普艺术的特点代表作家中国波普艺术代表作品:《波普艺术》[编辑本段]发展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

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

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

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惠特彻派尔画廊)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

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

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

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编辑本段]波普艺术的特点英国画家理查德·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滑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

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

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1956年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的。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延伸。

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

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

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

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

这也引起一些争议。

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

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

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

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编辑本段]代表作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 27—1986)。

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

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

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

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

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

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

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

”他偏爱重复和复制。

“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

”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

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

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

”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

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

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知名的波普艺术家其中包括:理察·汉密尔顿en:Richard Hamilton凯斯·哈林en:Keith Haring大卫·霍克尼en:David Hockney贾斯培·琼斯en:Jasper Johns草间弥生en:Yayoi Kusama罗依·李奇登斯坦en:Roy Lichtenstein彼得·马克斯en:Peter Max克拉斯·欧登伯格en:Claes Oldenburg罗伯特·罗申伯格en:Robert Rauschenberg詹姆斯·罗森奎斯特en:James Rosenquist伟恩·第伯Wayne Thiebaud安迪·沃荷Andy Warhol国内波普绘画的代表性油画家:方力钧、魏光庆、刘晓东等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劳申伯于1985年1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后,曾深深影响了一些艺术家的创作,这也导致他们开始采用波普的方式进行创作。

例如谷文达、吴山专等。

不过席卷画坛的波普画风却形成于九十年代以后,并以王广义为标志。

但与美国波普不同,中国的波普艺术家更强调对各种具有历史与政治含义符号的借用,从而揶揄历史与政治的神话。

九十年代的波普艺术家主要分布在湖北与上海,。

比较有影响的艺术家有魏光庆、杨国辛、袁小舫、李山、余友涵、刘大鸿等。

波普艺术的大气候在中国如今已成为过去,但波普式的文化态度与思惟方式却延伸到了许多艺术家那里。

这一点,只要人们看看许多当代油画家——包括张晓刚、尚扬以及西南片的第五代艺术家的作品,就会明显体会得到。

[编辑本段]中国波普艺术代表作品:图书《大批判——可口可乐》王广义:他把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着浓厚政治色彩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直接与现实生活中最具商业流行意味的可口可乐符号相并置,从而向人们直陈出我们这个消费时代的真实存在。

在具体的表现上,王广义尽可能剔除了所谓的“绘画性”,也就是说,通过工业用磁性油漆在画布上大面积的平涂处理,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而用橡皮图章盖上的数字符号则很好强调了时代特征。

由于对我们这个时代变化的极端敏感,也由于王广义运用波普艺术的观念成功处理了红色经验,所以使《大批判》系列当之无愧地站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

《红墙——家门和顺》魏光庆:千年以来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对中国人的性格心理产生了意义深远的重要影响,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心理结构,在当代商品经济的大潮汹涌袭来时却显示出了它的无所适从性。

魏光庆目光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因此在《红墙——家门和顺》中,他机智地将取自《朱子治家格言》图像与具有禁锢隔阂意义的红墙并置,结果使作品传达出一种反思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

不同于艺术家王广义所创作的“政治波普”,魏光庆以其独特的文化针对性而被称为“文化波普”。

《毛主席和韶山农民谈话》余友涵:画面用波普的方式处理了六十年代的经典照片,目的是要让人们从新的角度、新的方式看待那些已经神话了的历史性效果。

在具体的表现上,他一边将来自民间的画法与西方的硬边画法相结合,一边在画中安排了不少花朵,这不但使画面通俗易懂,也极有中国意味。

批评家沃夫格•波尔曼认为他的艺术是中国式的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不是以“作品”的形式来确证自己的存在的,至少,它不是被审美性地欣赏,它也用不着有以往作为一个艺术家所必需的绘画或造型技艺,它不可作为某种范本供学习者临摹,它经过大批量印刷丝毫不会造成效果的衰减,它的原作收藏不具有艺术价值,甚至它作为一种行为瞬间就消逝了,等等。

事实上,波普艺术只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智慧地向人们传达了某种意义,而这个意义只是更集中、更强烈地加深了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各方面已经存在的某种观念或道理。

[编辑本段]《波普艺术》书名: 墙上艺术书系:波普艺术作者:(英)斯皮尔伯利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9-6-1ISBN: 9787505964464开本:16开定价: 60.00元内容简介展现波普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消费社会中的发展。

介绍波普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人们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反应。

讲解艺术家使用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材料。

《墙上艺术》是一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西方美术史系列丛书,其以简明生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读者清晰地勾勒出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从令人高山仰止的文艺复兴艺术到当下极富流行性的波普艺术,西方美术史上所有重要的艺术运动及其风格在这套丛书中都得到了专业地道的阐释。

《墙上艺术》以史为纲,叙述层次丰盈、细节充实,既着眼于不同艺术运动背后的历史,注重考量每种艺术运动从兴起到式微的来龙去脉,又致力于探讨不同流派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及绘画技法。

著名艺术家的生平事略帮助读者深入体味大师的艺术追求;令人叹为观止的画作带领读者畅游近千年来西方美术的圣殿;别具特色的“亲自试试”板块更拉近了读者与大师之间的距离,鼓励读者动起手来,尝试以艺术大师的手法创作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激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在丰富读者艺术史知识的同时,启发未来的艺术家发现自己的艺术道路。

编辑推荐波普艺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最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是谁?波普艺术对今天的艺术有什么影响?作者简介理查德·斯皮尔伯利是一位英国作家,他为喜爱艺术的读者写过许多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