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下册 色彩的变化教案 沪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精选10篇)

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精选10篇)

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精选10篇)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难点:1、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2、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2、新授:(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

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

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5)师生总结梳理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学生作品展评:五、收拾与整理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篇2一、教学分析教学章、节:第三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第一节色彩构成的三要素对比。

教学目的要求:要求:了解色彩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目的:通过对色彩对比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的配色方法,扩展并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色相对比构成2、明度对比构成3、纯度对比构成难点:明度、纯度的九调式对比教学方式、手段、课时:授课、多媒体演示、1课时。

五年级《色彩的对比》美术教案

五年级《色彩的对比》美术教案

五年级《色彩的对比》美术教案1.导入出示提前准备好的小鱼尼莫卡通形象,并提出问题,“小鱼尼莫要来家里做客了,老师要为他选择一个房间,选哪一个好呢?”同时出示红、蓝两张颜色的卡纸,并将橙红色条纹的小鱼尼莫分别放在不同颜色的卡纸上,学生踊跃举手发言。

我会引导学生说出小鱼尼莫在蓝色房间看起来更舒服,与背景色产生了对比,一下子就能找到它。

引出本节课题《色彩的对比》2.新课讲授接下来是新课讲授,设置“颜色大作战”的游戏情境,出示十二色相环,并请六名同学上台分发色卡名片,让他们根据色相环找一找自己的对比色伙伴,并思考问题。

“什么是对比色?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通过游戏得出:在色相环中,两个相对的颜色互为对比色,如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黄色与紫色,当对比色在一起时,会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油画作品《一家人》招贴画作品《反对虐待儿童》,并询问学生“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画家是如何运用对比色的?”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一家人》这幅作品以红色为背景,用跳跃灵动的绿色概括了人的五官与表情,添加少量黑白进行丰富画面,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反对虐待儿童》以大片红色为背景,代表血腥与暴力,用绿色的小人代表儿童,呼吁应当向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儿童,红色与绿色产生强烈对比,绿色占比较少,更加突出,画面添加黑白等色,使画面达到和谐稳定。

在使用对比色时应改变其中一方色彩面积的大小,用金、银、黑、白等色线分割色块达到画面的和谐。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如何在画面中使对比色和谐。

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小艺术家作品《瓶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思考“小艺术家是如何运用对比色使画面和谐的?”学生通过激烈讨论踊跃发言,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瓶花》这幅作品以紫色为背景,黄色的花瓶、花朵运用了不同明度的黄色,并点缀红色的花蕊丰富画面,使画面和谐生动。

通过改变一方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能使对比色和谐。

丰富的色彩(教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丰富的色彩(教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丰富的色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三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知识,能够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三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知识,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画面氛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示范作品、绘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纸、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而引出课题《丰富的色彩》。

2. 新课讲解(10分钟)(1)三原色:红、黄、蓝。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三原色混合后可以产生其他颜色。

(2)间色:橙、绿、紫。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混合后的颜色,并说出间色的名称。

(3)冷暖色:教师通过展示冷暖色图片,让学生了解冷暖色的概念,并学会区分冷暖色。

3. 实践环节(15分钟)(1)教师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绘画创作,引导学生注意色彩搭配和表现手法。

(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从色彩搭配、表现手法、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的运用技巧。

(2)布置课后作业:运用丰富的色彩为家里的一角进行装饰,拍照分享至班级群。

五、板书设计:丰富的色彩1. 三原色:红、黄、蓝2. 间色:橙、绿、紫3. 冷暖色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色彩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色彩的渐变》美术教案

《色彩的渐变》美术教案

《色彩的渐变》教案一、教材分析《色彩的渐变》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

教材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感受色彩的逐渐渐变的这一现象,以及从中所产生的色相和明度的变化知识。

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色彩渐变的原理,创作一幅风景画,并且在创作中体验色彩渐变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关于色彩明度、纯度、色相的知识,认识色彩的渐变。

2.能够运用色彩渐变的原理创作出一幅作品。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感受色彩渐变这一现象的基础上,运用色彩渐变的原理,创作出一幅作品。

四、教学准备教具:大玻璃缸,盒装颜料,毛笔,印有图案的火作、比纸,色彩卡片若干,调色盘,小水桶。

学具:作业纸、毛笔,盒装颜料,调色盘,小水柿:五、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

1.老师在一个大玻璃缸卫倒人红颜色水,然后慢慢地加黄颜色水。

提问,请问玻璃缸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小结: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

今天我们学习用渐变色来画画。

(板书课题,色彩的渐变)(二)寻找生活中的渐变色。

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2.学生讨论。

(三)欣赏书上作品。

(四)老师示范运用渐变色彩填图案。

在画的时候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老师边讲边示范,在一个图案甲填上由红色渐变到黄色的色彩,并要求涂的时候不要涂出格子。

(六)布置学生创作1.观察要求涂色作业图案。

2.说一说你想用什么颜色涂大树和背景以及树的轮廓线。

3.老师小结:大树和背景可以选用实际的色彩,也可以用想象的色彩,大树的轮廓线的色彩要与其他颜色形成对比,使其鲜明。

4.创作要求:运用色彩渐变的方法为图案填色,并选用恰当的色填画树的轮廓线。

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

(七)学生展示作品(八)作品评价,课堂总结。

4 丰富的色彩(导学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4 丰富的色彩(导学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4 丰富的色彩(导学案)目标•了解色彩的三要素: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学习如何用简单的颜色调配出不同的色彩情绪。

•探究常用的基本色以及它们的搭配方法。

色彩的三要素色调、饱和度和明度是构成色彩的三个重要要素。

•色调:指色彩的种类,如红、黄、蓝等。

不同的色调可以产生不同的色彩情绪。

•饱和度:指色彩的纯度和鲜艳程度,如颜色越饱和越艳丽。

饱和度高的颜色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如颜色越亮则明度越高。

常用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色彩情绪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色彩情绪:•红色:热情、活力、喜悦、狂热、力量、激情。

•橙色:活力、温暖、欢乐、刺激、幸福。

•黄色:阳光、快乐、自信、智慧、自由、温馨。

•绿色:生机、希望、自然、健康、平静。

•蓝色:纯洁、高贵、冷静、持重、深度。

•紫色:神秘、浪漫、幻想、神圣、尊贵。

通过对这些色彩情绪的了解,我们可以为绘画作品、服饰设计等添加更多的情感元素。

基本色的搭配基本色是指在色彩三要素中,只有一种参量不同而其它两个参量保持相等的颜色。

在绘画中,基本色的搭配非常重要。

红、黄、蓝三原色红、黄、蓝三原色是最基本的颜色,它们是其它所有颜色的“基石”。

当三原色以等比例混合时,可以得到中性灰色,而混合比例不同时可以得到不同的副色:•红色与黄色混合可以产生橙色,橙色是一种很活泼、舒适、活力的颜色;•红色与蓝色混合可以产生紫色,紫色是一种自由奔放、高贵华丽的颜色;•蓝色与黄色混合可以产生绿色,绿色是一种健康自然的颜色。

基础颜色的搭配在制作绘画作品或设计服装时,我们还需要通过基础颜色的搭配来创造浓厚的情感效果:•黑色可以让人感到高贵、庄重、沉稳,但过多黑色会让人感到压抑;•白色具有纯洁、高雅、简单等特点,适合表现轻松自在、单纯的情感;•灰色是一种中性色,适合表现冷静、平稳的情感;•棕色可以让人感到沉稳、厚重、稳健;•粉色可以表达单纯、柔美、温馨的情感;•橙色具有温暖、活力、自信等特点;•绿色适合表现稳重、冷静、生机勃勃的情感;•紫色可以让人感到神秘、高贵、幻想。

套色版画(教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套色版画(教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套色版画教材版本: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套色版画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套色版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教授学生套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创作出有个性的套色版画作品。

教学重点:1. 套色版画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2. 套色版画的色彩搭配和构图技巧。

教学难点:1. 套色版画的制作技巧和细节处理。

2. 创作有个性的套色版画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套色版画的教材、图片和实物作品。

2. 学生准备套色版画的材料,如木板、刻刀、油墨、纸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套色版画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

2. 展示一些套色版画的图片和实物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套色版画的基本概念,包括版画的定义、套色的原理等。

2. 介绍套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包括画稿、刻板、印刷等步骤。

三、示范和讲解(15分钟)1. 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套色版画的制作过程,包括画稿、刻板、印刷等步骤。

2.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讲解套色版画的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刻板的力度、油墨的涂抹等。

四、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套色版画的制作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套色版画作品,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套色版画的重要性和制作技巧。

2. 提供一些拓展资源,如套色版画的艺术家介绍、作品欣赏等,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套色版画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出有个性的套色版画作品。

套色版画(教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套色版画(教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套色版画教案一、教材与教学内容教材名称:《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主题:套色版画教学内容:做套色版画,需要学生在制作版画的基础上,使用多种颜色,在相同的画面上,实现套色的效果。

这对于孩子的绘画技巧和想象能力要求格外高。

套色版画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理解套色版画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此让他们更好地创造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理解套色版画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学生掌握基本的套色版画制作技巧。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套色版画的技巧,制作出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2.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创造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感受套色版画的美感和魅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

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明确表现的主题和情感,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套色版画的概念和特点。

2.学生掌握如何用多种颜色实现套色效果。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技术层面上实现多种颜色的叠加,而不产生混淆和污染。

2.如何引导学生在画面设计上实现套色效果,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讲解、示范、作品欣赏、独立练习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通过一幅套色版画作品来开启本课的教学介绍,引出学生对套色版画的认知和兴趣。

2.讲解环节:通过课文的讲解,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套色版画的概念和特点。

着重讲解了套色版画的颜色搭配、效果实现等方面的基本技巧。

3.示范环节:老师开始进行套色版画绘制的示范,以鲜明的色彩为主题,让学生一步一步了解套色版画的制作过程。

4.作品欣赏与批评:老师出示优秀套色版画作品,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欣赏和评价。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套色版画的审美。

5.独立练习:要求学生自行完成一幅套色版画作品。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创意和思路。

6.展示评比: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互相比较,展现每个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让色彩动起来》教案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让色彩动起来》教案
强烈的色彩对比会使画面产生动感
对比色
互补色
红-绿 蓝-橙 黄-紫(色环180度对角)
教学
后记
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难点: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教学准备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
活动二: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组讨论小组反馈
活动三:
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的形象。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探究
问题
怎样运用对比色才能使画面的色彩更好看?
应用
作业
作业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对比色画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画。
实践应用
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对比色画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画。
文化
阅读
欣赏安德烈·德兰(法国)的作品:威斯敏斯特大桥
学习
重难点
展示
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
小结
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活动一: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活动二: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威斯敏斯特大桥》。
(1)介绍画家
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活动三: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色彩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中色调、补色的知识,运用水粉画技法,表现色调鲜明,补色和谐的风景画。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和尝试的过程中,把握主色调与补色的平衡关系,学习发现自然界中各种色调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大师和优秀学生作品,感受整体色调的丰富性,以及补色在色调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主色调中补色的运用。

教学难点:补色与主色调的协调关系。

教具: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画纸等。

学具:课件、大师作品图例、绘画工具、学生优秀作业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与发现
1.出示多幅风景图片,请学生欣赏。

2.游戏:找朋友。

根据色彩冷暖的不同感觉找。

交流。

3.出示多幅绘画和摄影作品。

4.游戏:分分类。

从色彩倾向上给绘画和摄影作品分类。

交流。

5.教师小结,介绍色调小知识:
是指一幅画的色彩倾向。

从色彩的冷暖上分,有冷色调和暖色调。

6.揭示课题:色彩的变化
二、欣赏与体验:
1.出示两张风景画,请学生观察比较:在色彩表现上有何不同。

交流
2.师生小结:一幅色块简洁、概括;另一幅色彩丰富有变化。

3.出示莫奈的两幅《草垛》。

请学生欣赏,交流感受。

4.教师介绍:莫奈在作品《草垛》中表现了同一场景,不同时间、不同阳光下的色彩变化。

5.出示印象派多幅作品。

辨析色调,找找丰富的色彩。

6.师生小结:在冷色调作品中会加入少量的暖色,使画面色彩活泼丰富。

7.教师介绍补色知识:色环上正好相对的两种色彩互为补色。

如:红色是绿色的补色;橙色是蓝色的补色;黄色是紫色的补色。

补色的运用可以造成最强烈的对比。

8.教师出示多组补色组合。

三、欣赏与练习:
1.学习教材,讨论临摹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交流。

2.教师示范,提示要点:
3.用线条绘画景物轮廓。

4.确定色调,用薄画法xx色块。

5.用厚画法添画补色关系和景物细节。

6.丰富色彩效果,整体调整,完成作品
7.提出作业要求:
用水粉颜料临摹作品,能画出补色关系。

参考摄影作品,用色调和补色知识,创作风景画。

8.欣赏他人优秀作品。

9.学生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业,挑选优秀作业全班展示
2.学生自评与互评
3.教师简评:
画面的整体色调倾向鲜明。

补色关系运用恰当,冷色调中有暖色,暖色调中带冷色。

厚、薄画法运用效果如何。

景物表现生动、自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中色调、补色的知识,运用水粉画技法,表现色调鲜明,补色和谐的风景画。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和尝试的过程中,把握主色调与补色的平衡关系,学习发现自然界中各种色调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大师和优秀学生作品,感受整体色调的丰富性,以及补色在色调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主色调中补色的运用。

教学难点:补色与主色调的协调关系。

教具: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画纸等。

学具:课件、大师作品图例、绘画工具、学生优秀作业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比较
1.观察优秀作品,分析他们的优缺点。

观察作品中是如何运用主色调和补色的。

观察如何使得这两种颜色协调。

进一步研究优秀作品的用笔用色。

2.观察教师的调色的方法、用笔的方法,在实际中是如何操作的。

学习教师调色用笔方法,调色颜色的运用。

二、学生练习
1.进一步进行自己画面的深入刻画。

2.对比优秀作品和自己的作品,思考自己的问题所在。

3.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改。

三、展示与评价
1.优秀作品展示与评价。

2.自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