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
五四爱国运动
学习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五四精神的内涵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 点”的含义?
3、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表明( ) ①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②弱国无外交 ③对帝国主义列强不能抱有幻想 ④巴黎和会中国的 外交努力失败 A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 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 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 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D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②新文化运动的兴 起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④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⑤工人阶级 C 登上历史舞台 A ① ② ③ ⑤ B ① ③ ④ ⑤ C ① ② ③ ④ D ② ③ ④ 2、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B.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B C.列强加紧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 D.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代表的要求
• 史料一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 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 东问题。”……顾维钧果断地抛开一切中日密约, 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 (1) 理由: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山东的 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 历史和文化说明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宗教”。 山东特权是被德国掠夺走的。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维钧“理直 没有。欧美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 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中国“理直气壮”的要求 本。 被满足了吗?有何影响? 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 导火线。
第16课 五四运动

五 四 运 动
一、背景
“二十一条 的签订(1915.5) 二十一条” 1. “二十一条”的签订(1915.5)
要求中国承认,聘用有力日人为中央政、 要求中国承认,聘用有力日人为中央政、财、军顾问;日营病 军顾问; 寺庙、学校,在内地有土地所有权;中日合办各地警察局; 院、寺庙、学校,在内地有土地所有权;中日合办各地警察局; 中日合办中国军械厂,划一武器使用;日本享有武昌至九江、 中日合办中国军械厂,划一武器使用;日本享有武昌至九江、 至南昌及南昌至杭州、潮州各铁路之制造权; 至南昌及南昌至杭州、潮州各铁路之制造权;筹办或整理福建 省内的路、 港口、船厂,日本有优先权; 省内的路、矿、港口、船厂,日本有优先权;日人有在中国布 道权。 道权。
1. 爱国救亡
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 的姿态, 的姿态,这就是彻底的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 反对封建主义。 反对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
旧民主义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反封建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 无产阶级
漫画:沈泊尘《工学商打倒曹、 漫画:沈泊尘《工学商打倒曹、陆、章》
三、结果
1.曹汝霖、章宗祥 2.中国代表团拒签《凡尔赛和约》 中国代表团拒签
思考: 思考:中国代表团为 什么能够拒签和约? 什么能够拒签和约?
四、五四精神
——“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第五号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 2.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
顾维钧(1888—1985) 顾维钧(1888—1985)
二、经过
1. 五·四学生运动 上海“三罢”——运动中心的南移 ——运动中心的南移 2. 上海“三罢”陆这一班人为卖国贼,恨他们入骨髓,都说 大家都骂曹、 大家都骂曹、章、陆这一班人为卖国贼,恨他们入骨髓,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

(1840——1919——1949)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性质 任务 领导 主力 结果 阶级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前途 指导思 想
反帝 资产 人民 资产阶 资本 西方资 反封 阶级 群众 级共和 主义 产阶级 建 国 社会 政治学 说 反帝 无产 人民 人民民 社会 马克思 反封 阶级 群众 主专政 主义 主义 建 的国家 社会
释放,罢免,拒签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先锋:青年学生 •主力:中国工人阶级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基础:中国社会各阶层 •功绩:启导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党成立准备思 想基础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思考: 近代中国屡遭外族侵略,从鸦 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 《南京条约》签订到《辛丑条约》 签订,均未引起大规模的国内反抗 斗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却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这 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吗?其间必有其 深刻的社会原因…
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国 际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黑暗, 使阶级矛盾加深。
国 内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6月3日——7月初 上海 无产阶级(工人为主)
时间
中心 主力
5月4日——6月3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罢课
口号
方式 结果罢课,罢工Fra bibliotek罢市被捕
必修一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谢谢大家
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中国人的思想
《新青年》
陈独秀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五四前夜——背景
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1、国际背景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政治原因)
2、国内背景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经济基础) 进一步发展
初步胜利
工人阶级从此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废除二十一条
外争国权,
拒绝在和 约上签字
内惩国贼 打倒卖国贼曹汝霖、
章宗祥、陆宗舆
结果: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 ⒈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⒉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⒊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对内 :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列强
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北京政府被迫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
不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精神) P66最主后旋一律目
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释放了被捕的爱国学生
运 动
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和地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转折点
五四精神:爱国救亡 民主科学 文化启蒙
升华探究
这是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 风”,它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 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 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五四爱国运动学习课件PPT

(2)中国人民各阶层联合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给北京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 (3)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工的斗争。
(4)中国代表团成员有强烈的爱国心。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 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
1.(2011 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学子激扬焚佞府, 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 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 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
B.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从材料中的“学子激扬”“众工人,上阵露锋芒” 即可判断为 D 项五四运动。 答案:D
1.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3.初步胜利
(1)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团拒绝在《 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中国第一次 拒绝了由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
三、意义(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反帝爱国 运动,爱国主义精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国民自觉”应该
包含群众广泛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太平天 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主义反外来侵略革命;义和团运动 是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革 命;五四运动是最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所以此题正确选
项是 D 项。
答案:D
2.1919 年 5 月 5 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 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
)
A.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2.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 D“打倒卖国贼曹章陆”3.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等,这体现了:A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B民族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D实事求是的精神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革命性质 B领导阶级 C革命任务 D革命前途5.1919年6月初,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这是因为:A北京学生南下上海宣传 B北京学生运动遭镇压C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D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6.(2009·天津高考)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7.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课堂探究案29.(2009·山东高考文综)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
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烈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第四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背景——“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1915年1月,提出“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过程——“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概况初步胜利。
(1)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4.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5.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五四运动从一开始的学生运动遭到镇压,到后来取得重要成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给北洋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压力,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2.如图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升腾的民族力量。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对其进行猛烈抨击,体现了对民主科学精神的执著追求。
3.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如图)。
漫画表达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五四运动中民众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4.五四运动彰显的新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五四运动【课标】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一)、背景:1.国际:日本侵华,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欧美列强出卖中国主权(民族危机严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新方向)2.国内:(1)政治上: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专制、卖国、混战)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2)阶级力量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3)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使思想解放, 并且马克思开始在中国传播,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4)外交上: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二).过程(1)学生:先锋作用(2)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
由此,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3)商人:同盟军(4)陈独秀、李大钊等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作用说明: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了各个阶层之间团结精神、斗争精神、爱国精神,体现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初步胜利:(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3)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在“和约”上签字理解“初步胜利”角度一:回答初步胜利的表现角度二:回答没有彻底胜利,因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没有改变半殖半封建社会。
(四)、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绝?(1)角度一: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角度二:中国代表团的斗争(五)、概括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六)、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结果;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理解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自主学习】
1.日本加快侵华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______________ 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②1915年,日本公使_________ 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①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②欧美列强做出将____________ 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经过
「______ 年_______ 月 __ 日,从北京开始。
1 .爆发:主力: ___________________
“打倒卖国贼_______________
地点:北京------- ►上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主力:
高潮:“ _________ ”斗争
【探究】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3.结果一一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①北京政府罢免了 ____________ 、章宗祥、 ___________ 的职务:
②拒绝在《 _______________ 》上签字。
【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签和约?
、意义(五四精神)
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合作探究】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分组讨论一下,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真正体现五四精神。
【重难诠释】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①相同点: A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革命的任务相同一一都是反帝反封建。
②不同点:
A.
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
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B. 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C. 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
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D. 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巩固练习】
2、 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 “废除二^一条”
B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C “还我青岛”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对这句话最确切的理解是() A 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 中国工人阶级的参加改变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1、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一战的推动
C 新文化运动促成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激化 C 中国工人阶级的参加促成了五四运动的胜利 D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4、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指 ( )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C 学生在运动中起先锋作用
D 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舞台
5、 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最根本的因素是(
)
A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6、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
)
A 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B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 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D 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7、 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
( )
A 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C 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8、 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不包括( )
A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9、 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在于( ) A 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 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革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 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一一《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 6月3日以后……在学生要求下,(上海)商人罢市。
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 不除国贼,誓不开业”等揭
贴。
……
材料四 (五四运动)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 劝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
行”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
2)据材料二,北洋政府最担心的是什么?
3)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五四运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探究】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参加者有学生、工人和商人。
特点:一是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 二是工人阶级表现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在斗争中 起了决定性作用。
【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签和约?
第一, 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 收回了被德国强占的一切权益是合理的正义的要求; 第二, 中国人民各阶层联合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给北京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 第三, 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工的斗争; 第四, 中国代表团成员有强烈的爱国心。
选择题:
1、D
2、D
3、D
4、B
5、C
6、C
7、A
8、D
9、B 10、(1)希望工商各界联合起来,共同斗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担心工人罢工与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联合起来危机北洋政府的统治。
(3)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工商学界联合起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群众爱国运动, 迫使北洋政府做出了让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不同: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D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卖国行径
B 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悟
C 促使北洋军阀政府撤销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10、 阅读下列材料:
D 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①从领导力量看:前者是资产阶级领导,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且对帝
国主义报有幻想;后者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工人阶级等上历史舞台,进行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②从规模和群众基础上看,前者虽有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群众;后者的规模是
空前的,工、学、商等阶层都参加,反帝反封建方面的彻底性是空前的
③从结果和影响看,前者虽结束了封建专制,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后者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从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