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实践活动 怎样滚得远课件1 苏教版.pptx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课件(四上)怎样滚得远

苏教版数学课件(四上)怎样滚得远
孩子们,你爬过斜坡吗?有什么感觉?
有的斜坡爬起来费劲,有的好 一些。
活动 研究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
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远一些呢?
确定实验研究方案
为便于操作、观察,采取分组实验的方法。选取有代 表性的角度,如30°,45°,60°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实验时 应采用同一标准(场地相同、斜面长度相同,使用同一圆 柱形物体)。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60°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滚动距离/cm 133 cm 119 cm 123 cm 125 cm
任选一个角度,做相同的实验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15°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滚动距离/cm 40 cm 35 cm 36 cm 37 cm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发现规律
回顾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斜坡与地面的角 做几次同样的实验, 度不同,物体滚 再求平均数,得到 的距离也不同。 的结论更可靠。
很多生活现象 都可以用数学 知识来解释。
斜坡与地面成30°角
用木板搭一个斜坡,使 斜坡与地面成30°角。
将圆柱形物体放在斜 坡的顶上。
轻轻松开手,让物体自 动往下滚。
等物体停止滚动后,量出 它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
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测量并记录每次滚动的距离, 再求出它们的平均数。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30°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滚动距离/cm 110 cm 126 cm 118 cm 118 cm
斜坡与地面成45°和60°角
进行同样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为使实验数据更 具有可比性,实验条件一定要和斜坡与地面成30°角时的 相同。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怎样滚的远》优质课PPT课件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怎样滚的远》优质课PPT课件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教 材 ★学 情
研 分
读 析
★教 学


★教材研读:
《怎样滚得远》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 学教材第七册第27、28页上的教学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课程标准“实践与综合
应用”领域。
【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在生产 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圆 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 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安排这次实 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收集、记录 数据并计算。先介绍用与地面成30度角的斜面做圆柱 形物体自由滚动的实验,收集、记录每次物体在地面 上滚动距离的数据,并求出平均数;接着让学生分别 用与地面成45度、60度角的斜面,以及自己确定的角 度依次做同样的实验,得出相应数据;然后让学生比 较、分析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从中发现斜面与地面大 约成多少度角时,圆柱形到达地面后滚得远一些。
二、设计方案,尝试实验:
1、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更有科学性。那做 这个实验,需要用哪些器材呢?(学生先说,再介绍 给学生提供的器材:50厘米长的木板,大三角尺一副, 量角器,15度、25度的硬纸板角,皮尺,茶叶桶。) 2、有了器材,怎么做这个实验呢?先干什么再干 什么?(调斜坡、放茶叶桶、量长度) 小结:你看,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了。 科学家们在生活或研究中发现问题后,常常设计一个 实验方案来研究,你们刚才的表现真象一位小小科学 家。
2、知识基础:本次活动是安排在认识了 “角”,会量、画一定度数的角,会比较角的 大小,计算角的度数之后进行的操作活动。
3、活动作用: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探究问 题解决的过程,不仅可以综合应用有关角的度 量、统计和计算等知识,还能从中体验研究问 题的一种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 地对待问题的态度,纠正对一件熟悉事情的不 正确猜想。这些对于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无疑都 是有益的。

四年级数学● 怎样滚得远课件

四年级数学● 怎样滚得远课件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45°
滚 动 距 离 第一次 ╱cm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60°
滚 动 距 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cm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
滚 动 距 离 第一次 ╱cm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次 平均数 第二次平均数 第三次 平均数 第四次平均数
(30°)
(45°)
(60°)
()°
物体滚动的长 度
实验结论: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我们发现了: 物体滚得远近与斜面的角度有关。例如斜面与地
面成30°时角度过低,或者木板与地面成90°时过高, 物体滚得都不是很远。但木板与地面的角度大约为 45°时物体滚得最远。Βιβλιοθήκη 通过这次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1)运用今天的知识回家后去测量 自己家的楼梯的斜坡角度。
(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斜坡的长 度与物体滚得远近有什么关系呢?
谢谢大家
欢迎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学校:希望学校 授课教师:孙丽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巢湖市城市之光小学 王红丽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
像这样搭在汽车上的木板 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 面。
利用木板斜坡和山的斜 坡来运东西,既省钱又 省时、省力。
实验探究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30°
滚 动 距 离 第一次 ╱cm

(赛课课件)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怎样滚得远》 (共22张PPT)

(赛课课件)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怎样滚得远》 (共22张PPT)

你知道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 物体滚动得远一些吗?
思考: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的范围
范围:0度~90度之间
注意事项
1.每一个组的组员要分工明确,组长安排组员分 别进行搭斜面、放圆筒、测距离、记数据、算平 均数的工作。
一搭、二放、三测、四记、五算 2.测量过程中,放圆筒时要轻拿轻放,不要用力 推圆筒,并且圆筒要水平放置。 3.每个角度都要测三次,然后求出这三次的平均 数。 4.测量时,请勿大声喧哗。
一搭
二放
三测
四记、五算要认真。
与地面所成角度:30度
第一次
滚动的距离
单位:厘米
平均数
第二次
第三次
与地面所成角度:45度
第一次
滚动的距离
第二次Biblioteka 第三次平均数与地面所成角度:60度
第一次
滚动的距离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与地面所成角度:
第一次
滚动的距离

第三次 平均数
第二次
•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怎样滚得远》
看到了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斜面
斜坡上有个斜面,斜面是
最简单的机械之一,人们常
用它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思考: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 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斜面的角度、斜面的长度、斜面 的光滑程度、地面的光滑程度等 等都会影响物体滚动的距离。因 此我们的实验采用相同的斜面在 同一地点进行。

苏教版怎样滚的远(实践活动课件)

苏教版怎样滚的远(实践活动课件)

实验中每组成员任务安排 小组组长:1人,负责组员任务分工和记录实验数据 设计能手:2人,负责搭建本组实验斜坡的度数 操作能据的测量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 ) 物体滚动距离 第一次 单位(厘米)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怎样滚得远
东关小学 陈斌
实验器材:三角板、硬纸板、纸圆柱、软尺、 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实验操作过程可以归纳为:一搭二放三滚四测五记六算 (斜面搭平稳、位置要一致、滚动莫去推、 测量成直线、记录须真实、计算要准确)
注意事项: 1.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 2.放纸筒的位置要一致,且无助力推动自由下滚 3.实验中如果纸筒下滚的轨迹有明显倾斜弯曲,则本次轨 迹不算,从新开始 4.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四舍五 入取整厘米数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共9张PPT)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共9张PPT)

很多生活现象 都可以用数学 知识来解释。
实验要求:
● 5人一组:1人测定角度,1人滚圆柱形物体,2 人测量,1人记录数据。
●用木板搭一个斜坡,使斜坡与地面分别成30° 角、45°角、60°角,反复做三次同样的实验。
●任பைடு நூலகம்选择一个角度做同样的实验,记录数据。
实验 讨 论
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测量并记录每次滚动的距离, 再求出它们的平均数。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30 °角
第1次 滚动距离/cm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把木板分别搭成与地面成45 °和60 °角的斜坡,进行同样 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结果。
实验 讨 论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45 °角
第1次 滚动距离/cm
第2次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60 °角
第1次 滚动距离/cm
第2次
第3次 第3次
平均数 平均数
实验 讨 论
各小组自己选择一个角度试一试,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
) °角
第1次 滚动距离/cm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回顾 反 思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斜坡与地面的角 做几次同样的实验, 度不同,物体滚 再求平均数,得到 的距离也不同。 的结论更可靠。
怎样滚得远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提出 问 题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
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 物体滚得远一些呢?
实验 讨 论
用木板搭一个斜坡,使斜 坡与地面成30 °角。
将圆柱形物体放在斜坡的 顶上。
实验 讨 论
轻轻松开手,让物体自动 往下滚。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8.11 怎样滚得远精品优质公开课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8.11 怎样滚得远精品优质公开课课件
最远。
拓展延伸
第三单元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我们平时走的楼梯好像一个斜坡。如果在 楼梯上铺一层木板,那么从侧面看木板与地面 会形成一个角。当木板与地面的角度较小时, 楼梯显得平缓,但是楼梯占地的面积大一些; 当木板与地面的角度较大时,楼梯显得较陡, 但是楼梯占地的面积小一些。
第三单元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等物体停止滚动后, 量出它在地面上滚 动的距离。
实验任务
第三单元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大家合作,边试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30°、45°、60°、90°
第三单元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实验记录:斜面与地面成30° 单位:厘米
物体滚动 的距离
第一次
160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活动课
怎样滚得远
情境导入
第三单元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第三单元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第三单元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这里利用木板的斜坡和山的斜坡来运东西, 即省钱又省力。
活动探究
第三单元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பைடு நூலகம்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 的距离?
斜面的角度、斜面的长度、斜 面的光滑程度、地面的光滑程 度等都会影响物体滚动的距离。 因此我们的实验采用相同的斜 面在同一地点进行。
第三单元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斜面与地面所成的 角的范围是0°---90°之间。
斜坡与地面成什 么角度时,物体 滚得远一些?
实验步骤
第三单元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用木板搭一个斜坡, 使斜坡与地面成需 要的角度。
将圆柱形物体放在 斜坡顶端。

四年级上数学课件-怎样滚得远|苏教版(1秋) (共张PPT)

四年级上数学课件-怎样滚得远|苏教版(1秋) (共张PPT)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情境导入 一个人怎样把一头大象运到卡车上?
情境导入
用搭斜坡的方法省钱又省力
创设情境
怎样把油桶从卡车上搬下来? 怎样把砍伐的木头从山上运下来?
利用木板斜坡和山的斜坡来 运东西,既省钱又省力。
提出问题 这些可以滚动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
斜坡和地面成什么角度时, 物体滚动得远一些呢?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52021/8/52021/8/ 58/5/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 52021/ 8/5August 5,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52021/8/52021/8/52021/8/5
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
观察
把木板分别搭成与地面成45°和60° 的斜坡,进行同样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动手操作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45°
动手操作
观察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60°
动手操作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60°
动手操作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90°
动手操作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30° 45° 60° 90°
讨论1:你认为坡度对滚动的长度有影响吗? 讨论2: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52021/8/52021/8/5Thursday, August 05,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52021/8/52021/8/52021/8/ 58/5/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5日星期 四2021/ 8/52021/8/52021/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学生每8人一组,按刚才师生合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边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45度 60度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第一次 物体滚动 的长度
8
观察
9
观察
10
11
Hale Waihona Puke 察12填写下表: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 的长度
是不是每次滚动的长度都一样长?
13
阅读“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
• 教学准备:平滑的木板,圆柱形物体,卷
尺,量角器,实验报告单。
3
•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这里利用木板斜坡和山的斜坡来运东西, 即省钱又省力。
4
你能举一些像上面的例子吗? 你知道斜坡和地面成什么角度时, 物体滚动得远一些吗?
5
细看
6
实验
⑴搭一搭 用30-50厘米的木板搭出一个与地面成30度的斜坡 . ⑵滚一滚 圆形物体在轻轻放在斜坡顶上,让它自动往下滑落. ⑶量一量 从木板底部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
14
阅读
15
•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6
怎样滚得远
1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参与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 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活动,进行收集 数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 方法的综合运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 2、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 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 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