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3预处理

合集下载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论1、生物药物有哪几类?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2、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3、DNA重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举例说明之。

4、术语:药物与药品,生物药物,DNA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反义药物,核酸疫苗,RNAi, APC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1、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有哪些主要方法?2、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特点和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3、怎样保存微生物菌种?何谓菌种退化?如何检查菌种退化?4、诱变育种的总体流程是怎样的?选择出发菌需注意哪些事项?5、生物制药工艺中试放大的目的是什么?6、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哪些类别?术语:冷冻干燥,喷雾干燥,薄膜浓缩,自然选育,诱变育种,蛋白质工程,转基因动物,蛋白质组学,酶工程,immobilized enzyme,抗体酶,模拟酶,药物基因组学,DNA Shuffling,定向进化,甘油冷冻保藏法,液氮保藏法,斜面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1、去除发酵液中杂蛋白有哪几种方法?2、去除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有哪些?3、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细胞破碎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5、超声波破碎细胞的原理?术语:凝聚作用,絮凝作用,渗透压冲击法,错流过滤,超声波破壁,酶法破壁,高压匀浆法,高速珠磨法,反复冻融法,渗透压冲击法,液氮研磨法,丙酮粉第四章萃取法1、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其特点是什么?2、溶剂萃取法按操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3、影响有机溶剂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萃取剂的选择需遵循哪些原则?4、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改变pH值将如何影响酸性或碱性抗生素的分配系数?5、乳化剂为何能使乳状液稳定?6、破坏乳状液的方法有哪些?7、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有哪些?8、双水相萃取的优缺点有哪些?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超临界流体萃取有哪些特点?常用的流体为哪种?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超临界萃取的流程主要有哪几种类型?术语:有机溶剂萃取,反萃取,双节线,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反胶束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能斯特分配定律,表观分配系数,萃取因素,萃取剂,萃余液,HLB值第五章沉淀和结晶1、什么是“盐析沉淀”?盐析的基本原理?2、影响盐析效果的因素有哪些?3、影响有机溶剂沉淀的因素有哪些?4、有哪些方法可形成过饱和溶液?5、哪些因素可影响晶体的大小?6、等电点沉淀有哪些特点?如何应用?7、术语:Ks盐析,β盐析,盐析分布曲线,透析结晶法第六章吸附法1、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的区别?2、吸附剂及被吸附物的极性对吸附的影响如何?3、吸附剂用量及被吸附物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如何?4、例举两种以上常用吸附剂的性质和用途。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3)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3)
(5)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有6000多种,包括海星、海 胆、海参。
(6)鱼类 鱼类有20000多种,可制造多种药物。
(7)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多数为陆生脊椎动物。海生 的主要有海蛇、海龟等。
(8)海洋哺乳动物 用鲸鱼和海豚类的脏器和腺体已 制成多种药物。
其他海洋生物还有环节、海绵、扁形、纽形、两栖 等也都是重要生物材料。
医学ppt
2
一、生物材料与生化活性物质
(一)生化制药的生物材料来源
供生产生化药物的生物资源主要有动物、植物、 海洋生物和微生物的组织、器官、细胞与代谢产物。 应用动、植物细胞培养与微生物发酵技术也是获得生 化制药原料的重要途径。
基因工程技术与细胞工程技术和酶工程技术更是 开发生化制药资源的新途径。
①氨基酸。
②核苷酸类。
医学ppt
12
③维生素。利用放线菌可产生维生素B12、B族维生 素、胡萝卜素、蕃茄素及食品染料。
④酶。放线菌能产生众多品种的酶。
(3)真菌
①酶
②有机酸。
③氨基酸。
④核酸及其有关物质。
⑤维生素。
⑥促生素。⑦多糖。
医学ppt
13
(4)酵母菌
①维生素。
②蛋白质与多肽。
③核酸。
6、开发生物新资源
2、血液、分泌物和其他代谢物
血液约占体重的6%~10%,血液中水分占80%, 干物质占20%。血液资源丰富,可用于生产药品、生 化试剂、营养食品、医用化妆品及饲料添加剂等。
尿液、胆汁、蛇毒、蜂毒等也是重要的生物材料。
医学ppt
7
3、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是开发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药 物的重要生物材料。主要有:
医学ppt
3

(完整版)吴梧桐主编《生物制药工艺学》学习笔记

(完整版)吴梧桐主编《生物制药工艺学》学习笔记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论1、生物药物的分类:(1)基因重组多肽、蛋白类治疗剂(2)基因药物(3)天然生物药物(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药物。

DNA重组药物和基因药物的区别:DNA重组药物即应用重组DNA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和疫苗、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因子等;基因药物即以基因物质(DNA或RNA)为基础,研究而成的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2、生物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理学特性:(1)药理活性高(2)治疗的针对性强,治疗的生理、生化机制合理,疗效可靠。

(3)毒副作用较少,营养价值高。

(4)生理副作用常用发生。

理化特性:(1)生物材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杂质种类多且含量相对较高。

(2)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结构复杂、稳定性差。

(3)生物材料易染菌,腐败。

(4)生物药物制剂的特殊要求。

3.DNA重组药物有:(1)细胞因子干扰素类: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2)细胞因子白介素类和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IL-2)和突变型白介素-2(Ser125-IL-2)肿瘤坏死因子类主要有TNF-α和TNF-α受体。

(3)造血系统生长因子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4)生长因子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FD)、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TGF- β)、神经生长因子及各种神经营养因子。

(5)重组多肽与蛋白质类激素:重组人胰岛素(rhInsulin)、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促卵胞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重组人白蛋白和重组人血红蛋白(6)心血管病治疗剂与酶制剂:Ⅷ因子、水蛭素、tpA、rtpA、尿激酶、链激酶、葡激酶、天冬酰胺酶、超氧化歧化酶、葡萄糖脑苷酶及DNsae等(7)重组疫苗与单抗制品: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疫苗、乙肝基因疫苗、AIDS疫苗、流感疫苗、痢疾疫苗和肿瘤疫苗。

生物制药工艺学学习重点

生物制药工艺学学习重点

4、生物药物分类及每类药物的准确范畴(1)基因工程药物: 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

(2)基因药物: 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3)天然生物药物:①微生物药物:是一类特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包括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结构物质,还包括借助微生物转化产生的药物或中间体。

如: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

②生化药物: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或者合成、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其有效成分和化学本质多数比较清楚,通常按其化学本质和药理作用分类命名。

(4)医学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加工制成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它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主要指菌苗、疫苗、毒素、应变原与血液制品等。

1、凝聚作用和絮凝作用的原理各是什么?凝聚作用:指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胶体粒子的扩散双电层的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絮凝作用:当往胶体悬浮液中加入絮凝剂时,胶粒可强烈吸附在絮凝剂表面的功能团上,而且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的颗粒的表面上,形成架桥联接,形成粗大的絮凝团沉淀出来,有助于过滤。

1.掌握萃取与反萃取,分配系数与分配比,萃取比和萃取率,分离因素的概念。

(1)萃取:料液与萃取剂接触后,料液中的溶质向萃取剂转移的过程(2)反萃取: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含无机酸或碱的水溶液或水)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3)分配定律: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某一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间分配时,达到平衡后;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如果是稀溶液,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即:K 称为分配系数。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英文名称:The 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pharmacy课程编号:x3030521学时数: 32学时其中课内实验学时数:8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生物工程专业一、课程简介《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工程学和药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生物药物的种类、数量迅速增加,应用越来越普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新药的研制、开发、制药工业技术改造以及制药工业结构调整均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生物制药工艺学在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和发展方向。

为了使学生对生物制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将来更好地为人类发展创新现代生物药物及其制造工艺,适应时代对高科技、高尖端人才的要求,了解现代生物制药最前沿的科技信息,抓住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将自己的真才实学应用于实践,真正使自己能够主动地适应明天的需要,努力摆脱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在校所学与生产实际相距甚远的困境,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第一章生物药物领域的研究新进展(2)1、教学内容:生物药物的定义,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生物药物的特性与分类,生物药物发展过程,生物药物研究新进展,生物制药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2、基本要求:了解生物药物发展过程;了解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了解生物药物研究新进展;理解生物药物的特性与分类;掌握生物药物的定义。

3、重点:生物药物、生物制药的内涵;生物药物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4、难点:生物药物的特性、生物药物的制备。

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2)1、教学内容:生物药物质量评价,生物药物的质量标准,生物药物的科学管理,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法,基因药物质量控制,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

生物制药学——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细胞破碎和液固分离PPT课件

生物制药学——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细胞破碎和液固分离PPT课件

2、加入絮凝剂
絮凝作用:胶体悬浮液中加入絮凝剂,胶粒 吸附在絮凝剂表面上的功能团上,产生架桥
联接形成巨大的絮凝团沉淀出来的过程。
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如壳聚糖、海藻酸钠、明胶及酰胺类衍生物、
聚苯乙烯类衍生物和聚丙烯酸类等)

2、助滤剂:硅藻土、纸浆、石棉、纤维素、 未活化的碳等
要求:惰性、无毒、细度及硬度,成本低。 使用方法:预铺法、混合法、生成法。

二、离心分离
1、过滤式离心机

2、沉降式离心机 管式离心机 碟片式离心机 螺旋卸料离心机

第三节 液-固分离
一、过滤
(一)过滤方式
1、常规过滤 2、错流过滤

错流过滤装置

错流过滤原理示意图

错流过滤的优点 1)收率高 2)滤液质量好 3)连续工艺,自动化;不需助滤剂 4)完全封闭的系统,消除了污染的危险
第三章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细胞破碎 和液固分离

主要内容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细胞破碎 ❖固-液分离

第一节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生物原料的特点
1、含量低 2、杂质多 3、易变性失活
(现代生物技术: 微生物工程、细 胞工程、基因工 程、酶工程)
管式离心机

碟片式离心机

螺旋卸料离心机

三、影响液-固分离的因素
(一)悬浮物种类 (二)悬浮液黏度 (三)其他因素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目的:去除两大类杂质 1、可溶性黏胶状物质 2、某些无机盐

(一)去除细胞碎片与杂蛋白
1、加入凝聚剂
凝聚作用(coagulation)是指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 使胶体粒子的扩散双电层的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 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P117页)

生物制药学——第二章 生物制药工艺学基础

生物制药学——第二章  生物制药工艺学基础
原料药(精制品)经精细加工制成片剂、针剂、冻干剂、 粉剂等供临床应用的各种剂型。
一、生物材料与生化活性物质
(一)生物制药的生物材料来源
生物资源:主要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组织、器 官、细胞与代谢产物。
开发新途径: 动植物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
一、生物材料与生化活性物质
红霉素 杀念珠菌素 Bialaphos FK506
(约8700种)
放线菌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
Hygromycin B
Kanamycin B
Rifamycin SV
Cephamycin C
Erythromycin streptomycin
Spinosyn A
Abamectin
Validamycin A
人源性生化药物 动物生化药物 植物生化药物 微生物源生化药物 海洋生物生化药物
生化制药的六个阶段:
1.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2.原料的粉碎 3.提取:
从原料中经溶剂分离有效成分,制成粗品的工艺过程。 4.纯化:
粗制品经盐析、有机溶剂沉淀、吸附、层析、 透析、超 离心 、膜分离、结晶等步骤进行精制的工艺过程。 5.浓缩、干燥及保存 6.制剂:
生化成分:氨基酸、蛋白质、酶、激素、糖类、 脂类、维生素等。
新的有效生物药物逐年增加:天花粉蛋白、木瓜 蛋白酶、天麻多糖等。
5、微生物—细菌
常用细菌发酵法生产乳酸、醋酸、丙酮、丁醇。主 要发展领域有: (1)氨基酸:
利用微生物酶可转化对应的α酮酸或羟基酸产生 氨基酸。 (2)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
生物材料来源
1、动物脏器 2、血液、分泌物和其他代谢产物 3、海洋生物 4、植物 5、微生物

《生物制药工艺学》3预处理

《生物制药工艺学》3预处理

二.动物材料的预处理 绞成组织肉糜: 先粗后细反复多次;冰冻状态下直接切块绞 匀浆: 玻璃匀浆器、组织捣碎器;高压匀浆器 反复冻融; 制成丙酮粉
匀浆机

三.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 目的: 除去可溶性黏胶状物质
如核酸、杂蛋白、不溶性多糖等; 除去某些无机盐,特别是高价金属离子
1.细胞及蛋白质的处理
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15度左右冰冻,室温融 解,反复几次,由于在冷冻过程中会使细胞膜的疏 水键结构破裂,从而增加细胞的亲水性能;细胞内 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而 使细胞结构破碎。
渗透压冲击法:先把细胞放在高渗溶液中, 由于渗透压作用,细胞内水分向外渗出,细 胞发生收缩,当达到平衡后,将介质快速稀 释或将细胞转入水或缓冲液中,由于渗透压 发生突然变化,胞外的水分迅速渗入胞内, 使细胞快速膨胀而破裂,使产物释放到溶液 中。
胞 内 冰 晶 引 起 细 胞 膨 较温和,但破碎作用较弱,常需反复冻融,仅
胀破裂
适于在实验室中使用
渗透压冲击法 渗透压突然变化,使细 较温和,但破碎作用较弱,常与酶法合用 胞快速膨胀破裂
化学试剂处理 应 用 化 学 试 剂 溶 解 细 需选择合适的试剂,减小对活性物质的破坏,
胞 或 抽 提 某 些 细 胞 组 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2)某些脂溶性有机溶剂: 丁醇丙酮,三氯甲烷等。 溶解细胞膜上的脂质化合物-细胞结构破坏-细
胞内产物被抽提 考虑稳定性,低温,及时分离有机溶剂 (3)某些表面活性剂
2.制成丙酮粉 组织经丙酮脱水干燥制成丙酮粉。
减少酶的变性; 因细胞结构成分的破碎使蛋白质与脂质结
合的某些化键打开,促使某些结合酶释放 到溶液中。
总之,适宜的细胞破碎条件应该从高的产物释放 率、低的能耗和便于后续提取这三方面进行权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细胞破碎和液-固分离
第一节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生物活性物质不论在胞内胞外,浓度通常都 很低,杂质含量却很高,生理活性越高的成分其含 量往往越低。即使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目的物含量 提高,前期处理液中也会含有大量的菌体细胞、色 素、金属离子以及其他代谢物质等,需进行预处理 去除大部分杂质,提高分离纯化的效率。
(5)等电点沉淀: 与其他方法合用以增加沉淀效果
(6)加各种沉淀剂沉淀: 与蛋白质形成各种复合物沉淀。阳离子
或酸根离子
2.多糖的去除 含较多多糖,黏度增加,液固分离困难 加入酶:将多糖转化为单糖;
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CPC 3.高价金属离子 离子交换法 沉淀法
钙-草酸;镁离子-草酸,磷酸盐;铁离子-黄血盐
3.PH:合适的PH有助于提高离子型絮凝剂功能团的电 离度,从而使链分子上同种电荷间的排斥作用增大, 链从卷曲状态到伸展状态,发挥最佳架桥能力
4.操作条件:刚加入絮凝剂时增加搅拌速度可使之迅 速分散;絮凝团形成后快的搅拌会打碎絮凝团
(3)变性沉淀 加热、大幅度改变PH、加入有机试剂、
重金属盐、表面活性剂等
激活方法:提取前加入活化剂和保护剂,激活后再分 离纯化;先以酶原的形式初步提纯,再加入激活剂 等活化,再分离提纯
2.后续操作的要求 不同的提取工艺路线,对预处理和固-液分
离后的滤液的要求液不一样。 离子交换
对无机离子、灰分含量、澄清度方面要求严格 溶剂萃取
蛋白质含量低,减轻乳化现象 直接沉淀法
(1)加入凝聚剂
(2)加入絮凝剂 (3)变性沉淀 (4)吸附 (5)等电点沉淀 (6)加各种沉淀剂沉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加入凝聚剂 原理: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胶体粒子的扩散双电层
的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 态,而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凝聚作用) 方法:加入无机盐使细胞、细胞碎片和蛋白质等胶体颗 粒发生凝聚作用而被去除 影响因素:无机盐的种类、化合价及无机盐的用量等。
(4)吸附
加入吸附剂(活性炭等);
加入反应剂,利用它们相互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来 吸附蛋白质,使其凝固。如:在枯草杆菌的碱性 蛋白酶发酵液中,利用氯化钙和磷酸盐生成磷酸 钙盐的反应来除去杂蛋白和菌体等;四环素发酵 液中加入黄血盐和硫酸锌,生成亚铁氰化锌钾 K2Zn3[Fe(CN)6]2的胶状沉淀,能将杂蛋白质和菌 体等黏附在其中而除去
二.动物材料的预处理 绞成组织肉糜: 先粗后细反复多次;冰冻状态下直接切块绞 匀浆: 玻璃匀浆器、组织捣碎器;高压匀浆器 反复冻融; 制成丙酮粉
匀浆机
三.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 目的: 除去可溶性黏胶状物质
如核酸、杂蛋白、不溶性多糖等; 除去某些无机盐,特别是高价金属离子
1.细胞及蛋白质的处理
1、化学试剂处理
2、冻融
2、酶解法
3、渗透压冲击 3、制成丙酮粉
一.机械法 基于细胞与设备中的固体表面间的相互作
用产生的剪切力 高压匀浆器、高速珠磨机、超声波振荡器
高压匀浆器
高速珠磨机
超声波振荡器
二.物理法
干燥法:菌体干燥后,其细胞膜的渗透性发生变 化,同时部分菌体会产生自溶,然后用丙酮、丁醇 或缓冲液等溶剂处理,胞内物质就会被抽提出来。
高价阳离子效果好 水合硫酸铝,水合氯化铝,氯化铁,硫酸锌,碳酸镁
(2)加入絮凝剂 原理:絮凝剂是一种长链状结构的有机高分子
化合物,易溶于水,其分子量可达数万到一千万以 上,在长链上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功能基团,可强烈 吸附胶体悬浮液中的胶粒;而且其含有许多链节, 可分别吸附在不同的颗粒表面,产生架桥联接,形 成粗大的絮凝团沉淀出来,有助于过滤。
发酵液加草酸、净化剂、复滤、脱色
3.目的物稳定性
分离纯化过程中,目的物的生理活性处于不断 变化中,所以要把防止目的物失活放在首要!对酶 类药物的提取要防止辅酶的丢失和其他失活因素的 干扰;对蛋白质类药物要防止高级结构的破坏,即 变性作用;多肽及核酸类药物需注意酶的降解作用; 对脂类药物应特别注意防止氧化作用
(絮凝作用)
分类: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 常用:壳聚糖、海藻酸钠、明胶、酰胺类衍
生物、聚苯乙烯类衍生物、聚丙烯酸类等 影响因素: (1)絮凝剂的分子量: (2)絮凝剂的用量: (3)溶液pH值: (4)搅拌速度和时间
1.絮凝剂的分子量: 大,链长,吸附架桥效果明显; 但降低溶解度
2.用量: 浓度低: 增加用量有助于架桥,提高絮凝效果; 浓度高: 过多会引起吸附饱和,在胶粒上形成覆盖层而失 去与其他胶粒架桥的作用,使胶粒更加稳定
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15度左右冰冻,室温融 解,反复几次,由于在冷冻过程中会使细胞膜的疏 水键结构破裂,从而增加细胞的亲水性能;细胞内 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而 使细胞结构破碎。
渗透压冲击法:先把细胞放在高渗溶液中, 由于渗透压作用,细胞内水分向外渗出,细 胞发生收缩,当达到平衡后,将介质快速稀 释或将细胞转入水或缓冲液中,由于渗透压 发生突然变化,胞外的水分迅速渗入胞内, 使细胞快速膨胀而破裂,使产物释放到溶液 中。
第二节 细胞破碎
不同的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的不同部位的组 织,其细胞破碎的难易不一,使用的方法也不相 同,如动物脏器的细胞膜较脆弱,容易破碎,植 物和微生物由于具有较坚固的纤维素、半纤维素 组成的细胞壁,要采取专门的细胞破碎方法。
一、机械法 1、匀浆法 2、珠磨法 3、超声波
二、物理法
三、化学法
1、干燥
三.化学处理法 1.加入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处理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细胞细胞膜/ 壁的通透性来溶解细胞或者抽提某些细胞组分,从而 使内含物有选择性地渗透出来 (1)用酸碱处理细胞: 溶解除去细胞壁以外的大部分组分; 调节溶液PH-改变细胞所处环境-改变蛋白质的带 电性质-蛋白质之间或蛋白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作用 力降低-易于溶解到液相,便于后面的提取
一.确定预处理方法的依据 1.生物活性物质存在方式与特点
胞内:合成酶系,遗传物质,代谢中间产物, 如DNA聚合酶,CytC等 破碎细胞,结合于质膜或器膜上的,要选择
适当的溶剂使之溶解下来。 胞外:消化酶系,毒素,代谢终产物
注意: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消化酶虽可以分泌到胞 外,但难以从消化道收集,一般都由相应腺体提取 分离。而且其在细胞内刚合成时是以无活性的酶原 形式存在的,提取时需预激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