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四则

合集下载

《论语》四则精品 课件

《论语》四则精品 课件

虽然我们都明白要多读书,读好书。可 仍然有 一些人 没有养 成良好 的读书 习惯, 究其原 因,那 是因为 他们没 有对读 书产生 兴趣, 兴趣才 是最好 的老师 !
读书不仅仅能够让孩子获取广泛的知识 ,陶冶 情操, 还能使 孩子得 到放松 休闲, 缓解焦 虑,调 节情绪 ,与孩 子一齐 读书, 既能留 出一些 时间与 孩子共 处,又 能要求 自己也 养成读 书的习 惯,一 举两得 。
这天,我仍旧坚定不移的做着一件事:读 书!我读 书,带 着我的 梦想去 读书, 带着我 的追求 去读书 ,让我 们在快 乐的读 书氛围 中健康 成长!
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hào)古, 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孔子说。子,是尊称。在《论语》中,子都是指孔子。曰,说。 三:古时候三,九等不是确数,是虚数,几个的意思。必:一定。 择:选择。其:代词。他们,他们的。优:优点。者:什么的人。 从:采纳,听从。
《论语》四则
《论语》四则(注意字音)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huì)汝(rǔ)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hào)古,敏 以求之者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节奏朗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论语四则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论语四则

国学《论语》四则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朗读;2、学会借助注释来帮助自己了解《论语》中关于学习、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的大体意思;3、了解孔子学识渊博、谦虚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从中学会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

教学重点:正确阅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了解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并且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古文,并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以及运用。

教学设想:本课以是一篇重要的讲读出现,内容虽少却很充实,语句虽短却很具体,而且对于《论语》、孔子有关的文学常识也要有所了解,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

所以主要采取多种方式的诵读法促进教学。

教学过程:一、诵读佳句,引出课题1、结合教师自身的情况,运用“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引出孔子这位伟大的圣人,教师向同学提出问题“对孔子的了解有多?”,师生共同交流。

2、接着引出本课的几句重要古文句子。

二、齐读古文,新课呈现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呈现的四句名句,可以不同形式,并提出读的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流利。

2、指名学生再次朗读,读出韵味,并给予恰当指导,师生共同给予评价;3、鼓励读得好的学生争当小老师,带领全班齐读;4、教师给予示范朗诵,规范节奏、语调,让学生认真听并思考和同学们读得有什么区别与不同;5、学生再读,小组赛读;6、伴随着轻音的节奏,询问学生所读的句子的意思,指导他们学会借助注释小帮手来理解每句话,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出示任务;7、教师给予检查、评价以及纠正。

三、出示孔子拜师的两个故事,加强对句子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孔子学琴的故事,着重看、读、想孔子与师襄子之间的对话,按分角色、男女生、小组等形式进行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与启示。

2、朗读完过后,师生共同讨论出每次对话可以对应所学的那几句话,请学生大声读出来,细细体会;3、总结孔子“言必行,行必果”的学习精神,一一对应每次对话。

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论语》66则PDF版

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论语》66则PDF版

《论语》选读四年级上学期学而篇第一1.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2)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3),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3)愠:音yùn,恼怒,怨恨。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1),而好犯上者,鲜(2)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3),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1)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2)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3)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检查、察看。

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论语四则

论语四则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 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 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 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言下之意学思结合,结合 个人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选择了“为人谋”“与朋友 交”“传”三方面作为每日多次自 省的内容,三者顺序能否做调整? 说说你的看法和启示。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学而时习 学思结合
《 论 语 》 四 则
择善而从 不善而改
学习方法
为学 有朋远来 不知不愠 三人有师 日省吾身 学习态度
传与为吾 不朋人日 习友谋三 乎交而省 ?而不吾 不忠身 信乎: 乎? ?
其择必三 不其有人 善善我行 者者师, 而而焉 改从。 之之 。,
思学 而而 不不 学思 则则 殆罔 。,
不人不有不学 亦不亦朋亦而 君知乐自说时 子而乎远乎习 乎不?方?之 ?愠 来 , , ,
顿、语气加强的部分。
2、每听完一段,全班一起跟读一遍 3、时间为10分钟。
不人不有不学 亦不亦朋亦而 君知乐自说时 子而乎远乎习 乎不?方?之 ?愠 来 , , ,
思 而 不 学 则 殆 。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
其择必三 不其有人 善善我行 者者师, 而而焉 改从。 之之 。,
传与为吾 不朋人日 习友谋三 乎交而省 ?而不吾 不忠身 信乎: 乎? ?
任 务 Mission

《论语》四则课件

《论语》四则课件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第二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诲:教导。女: 同“汝”,你。知之:应理解为“对待 知与不知的态度”。为:是。 是:此, 这。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知与不知 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 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 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 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 人之一。晚年致力教育。相传先后有
弟 子 三 千 人 , 其 中 著 名 的 有 72 余 人 。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 求之者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
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 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 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 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 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 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 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 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 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 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 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试着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正音:
yān
huì


诲女(“女”同“汝”,应读“rǔ”) 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 “知”通“智”,应读“zhì”) 也。
读一读:
《论语》四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5篇

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5篇

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5篇第一篇: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一、《论语》四则原文与译文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翻译: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孔子教子路之知,不作知识讲,而是自心本有之知,是为真知.此须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方能发出.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子贡问说:“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敏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他的谥号)叫做‘文’.”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翻译: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二、《论语》简介《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仲弓,子夏,子贡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

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第二篇:论语颜渊原文及翻译《论语》颜渊篇内容较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颜渊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

四年级上册国学论语熟记内容

四年级上册国学论语熟记内容

姓名:班别:《论语》学而篇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八佾篇第三1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4.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里仁篇第四15.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公冶长篇第五18.宰(zǎi)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

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1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四则PPT课件

《论语》四则PPT课件

说:通“悦”,愉快。
2021/3/12
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021/3/12
9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
有修养的人。
2021/3/12
10
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吾日三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21/3/12
20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 力呢?跟朋友来往是不是 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 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2021/3/12
21
2021/3/12
22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尼,春秋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大力宣传“仁”
的学说。在认识论与教育思想方面,注
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
而知新”等观点。相传弟子三千,自汉
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
的正统,影响极大。
2021/3/12
2021/3/12
1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2021/3/12
15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 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 的老师。应该选择他的 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 缺点要注意改正。
2021/3/12
16
任意想你的两个或三 个同学,看看他们身上有 哪些值得你“择其善者” 的地方?
2021/3/12
1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 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 典之一。东汉列为“七经”之一 (七经:《诗》《书》《礼》《易》 《春秋》《论语》《孝经》)。南 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 庸》 、《孟子》合为“四书”, 成为儒家重要经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 传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梅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 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 以为孝乎?”
《论语》四则
1、子夏问孝。子曰:(“
事,
; 有酒食,

?”)
。有 ,曾
2、孟武伯问孝。子曰:(“
”)
3、子曰:(“
子曰:“父母在, 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 敬,何以别乎?”
16年间,她任劳任怨地侍奉身患 癌症的公公和双目失明又聋哑瘫痪的 婆婆。婆婆出门时,总能看到她悉心 陪伴的身影。公公卧病在床时,她总 是能保持愉悦的笑容,和他谈心聊天, 减轻病魔给公公带来的痛苦。老人耍 性子时,她总能像哄小孩那样耐心对 待。尽管生活贫困,但她对老人不离 不弃,就连到深圳打工,她也将婆婆 背在身上。来自重庆的农村姑娘李传 梅,用她的付出换来了一个贫寒农家 的幸福和谐,用她的人生故事诠释了 当今社会的大贤大孝。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四则
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 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 是以为孝乎?”
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 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 是以为孝乎?”
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 忧。”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 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乎?”
孟武伯问孝。子 曰:“父母唯其疾之 忧。”
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 忧。”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 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 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 酒食,先生馔(zhuàn),曾 是以为孝乎?”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 疾之忧。”
”)
4、子游问孝。子曰:(“

是谓能养,
,皆能有养。
不敬,
”)
《论语》四则
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 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 是以为孝乎?”
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 忧。”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 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乎?”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 有方。”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 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 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四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